大堰河 — 我的保姆
2 、課堂討論,交流自學所得。
3 、教師小結。
( 以上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從誦讀中感知課文內容,既讓學生了解詩歌的內容和蘊涵,又提高了學生整體把握詩歌意蘊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體悟情感1 、合作交流,感悟形象
(1)大堰河給你的總體印象是怎樣的?她的這些優秀品質表現在哪些方面?(大堰河勤勞純樸、寬厚善良、只求奉獻)(在第4節,描寫她在家整天做家務,帶孩子,忙得不可開交,在第7節,用6個排比句集中寫她在乳兒家勞動,年復一年,始終“含著笑”,顯得那樣勤勞純樸,寬厚善良。為了乳兒,為了一家人的生活,洗衣、做菜、喂豬、熬湯、收麥曬豆……什么都肯干,表現出無私的奉獻精神。)
這首詩感情真摯,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2)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四人一組,進行合作學習:根據詩中的細節描繪,發揮想象,給大堰河填寫一份“檔案”,可根據教師提供的表格,也可以自己設計。表格留出空行,目的是讓學生自由發揮。
屬相血型體型健康狀況人生信條(3)教師巡視,適當點撥,拓展學生思維。
(4)課堂討論,交流小組探究成果,并要求說明理由,相機引導學生朗讀課文,體會感情。
(如屬相:牛--忍辱負重、默默奉獻、腳踏實地。豬--任人宰割、不知反抗。兔、羊--溫順善良……血型:o型--奉獻型,萬能獻血者。體型--體重可能因大堰河的生活狀況而偏輕。健康狀況—營養不良,肩椎勞損等。人生信條—“我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
學生的答案肯定是豐富多彩的,只要能自圓其說即可,不必僵化一致。
(以上教學環節的設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去課文篩選有用的信息,并發揮想象,對大堰河加深認識,使這一形象在學生心目中明晰起來,避免了就課文講課文的的單調枯燥乏味。)
2 、品味鑒賞,體驗感情
(1)教師范讀,學生自由朗讀。深入體會: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哪些豐富的情感?
(對大堰河真摯的懷念和熱切的贊美以及對舊世界的仇恨和詛咒之情。)
(2)哪些語段讓你聯想到自己的母親?為什么?(學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找出最讓你感動的語段,反復朗讀,體會感情。學生有感情朗讀后,教師要相機評價,也可適時提問,如:你讀的這段是否能讓你想起自己的媽媽?能給大家介紹一下你的媽媽嗎?
(4)在交流學生的親身體驗之后,再讓學生讀課文最后一段,并要求將“大堰河”換成“媽媽”,再反復朗讀。
(以上教學環節的設計引導學生通過誦讀課文,與作品和作者進行情感交流,并引導學生將作者對大堰河的感情升華為學生對自己母親的感情,用“情”打動學生,用“情”將學生帶入詩的天地之中,既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涵,又能引導學生體驗高尚的情感生活。)
四、遷移運用,拓展延伸1、自主閱讀《母親》、《我的母親》或其他歌頌母愛的作品,比較與課文的相通性和相異性,隨時記錄下自己的心得體會。
2 、母愛寫真
教師引導:“只有平凡的兒女,沒有平凡的母親。我們的母親都是可親、可敬、可愛的……母愛,自古以來就是人類情感世界中的上品,偉大永遠是她的代名詞。母親一個關切的眼神,一聲輕輕的呼喚,還是那眼角的皺紋、滿手的老繭、微駝的背影,哪一個做兒女的不應該刻骨銘心?讓我們更好地珍視母愛,更好地回報母親的愛吧,用我們的筆、用我們的心來表達我們對母親的感激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