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藍的威尼斯》檢測練習題(精選12篇)
《藍藍的威尼斯》檢測練習題 篇1
基礎題1.給加粗的字詞注音。(6分)(1)舷窗( ) (2)點綴( ) (3)一簇簇( )(4)瑰寶( ) (5)祈禱( ) (6)絢麗( )2.先學習,后注音。(10分)(1)“翹”是多音字,通常有兩種讀音。作“抬起(頭)”“(木、紙等)平的東西因濕變干而不平”講,讀qiáo,如翹首、翹棱;用于作為植物名時讀“qiào”。①“公朵拉”是一種小游船,翹著頭尾……( )②在大連,連翹和葉榆葉梅的盛開都比北京要遲一個星期。( )(2)“載”是多音字,通常有兩種讀音。作“年、歲”“記載”講時,讀zǎi,如:一年半載、登載;作“裝載”“乘坐”“充滿”“擔負”“再、又”等講時,讀zài,如:運載、怨聲載道、載重。①載歌載舞( ) ②風雪載途( )③千載難逢( ) ④刊載特大新聞( )⑤載譽歸來( )(3)“蔚”是多音字,通常讀wèi,如蔚藍、蔚然成風等。讀yù時通“郁”,如:“蔚蔚”同“郁郁”;或用于縣名。①云蒸霞蔚( ) ②河北省有個蔚縣( )③蔚為大觀( )3.“看”的同義詞有:瞧、瞅、視、觀、眺、覽、相、盼、顧、睹、張、望、覷、瞥等。從上面的詞語中挑選恰當的詞語,填入下面的橫道上。(11分)(1)我從舷窗向外________望。 (2)左顧右________(3)目不能________ (4)冷眼相________(5)東________西望 (6)他________了一眼。(7)耳聞不如目________。 (8)這人他________不中。(9)一________無余 (10)________看燈火(11)在這微微的燈光里________見一個青年婦人拉開帳子。4.改正句中錯別字。(10分)(1)她是世界上最有媚力的城市,亞得里亞海濱的一穿明珠。( )(2)十四五世紀的歌特式建筑,文藝復興時代的宮殿和貴族園落,鄰次櫛比。( )(3)當時暴風聚起,把船括到荒涼的沼澤地帶閣淺了。( )(4)據說,許多年以前,威尼斯還是一遍荒無的海灘。( )5.在下面的方框里填上恰當的標點符號。(3分)(1)我從舷窗向外眺望,一片蔚藍色的世界□天,是藍的□地,也是藍的。(2)果真,明珠正迎著人們閃閃發光哩!□□118個島嶼,177條大小河道相互溝通,由401座各式各樣的橋梁串連綴接而成的□水都□,就像一串顆顆珍珠連綴起來的瑰寶。(3)我們登上汽船□等于城市公共汽車□,觀光兩岸風光。6.在下列文字中的括號內填上適當的詞。(3分)深秋的威尼斯,( )麗多姿,游客如云,廣場上千百只灰鴿爭相( )食,供人拍照、( )樂;穿( )般來往的船( ),迎著飛( )的海( ),構成一幅美麗、和諧、幸福的畫卷。7.句中畫橫線詞語使用不恰當的是(3分)( )a.聽到敲門聲,我和媽媽不約而同地跑去開門。準是爸爸出差回來了!可開門一看,是查水表的王叔叔。b.學習成績的提高得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想一口吃成個胖子,那是不切實際的。c.目前,一些廠商在廣告中弄虛作假,對自己的產品大事渲染,以此誤導群眾,騙取不義之財,這也是一種違法行為。d.日本軍國主義者所發動的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可是日本文部省卻別具匠心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小學課本,掩蓋戰爭罪行。8.在橫線上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句是(2分)威尼斯人還把馬可·波羅時代的帆船保存著,你看,停泊在里阿托島海濱的古意大利的帆船仿佛正準備揚帆出海。又是馬可·波羅和他的伙伴駛向中國嗎?________________,飛向遙遠的東方。( )a.是威尼斯的新一代正滿懷威尼斯人民的友誼,登上馬可·波羅機場上的客機b.不,威尼斯的新一代正滿懷威尼斯人民的友誼,登上馬可·波羅機場上的客機c.是的,正是威尼斯的新一代正滿懷威尼斯人民的友誼,登上馬可·波羅機場上的客機d.不是的,是威尼斯的新一代正滿懷威尼斯人民的友誼,登上馬可·波羅機場上的客機9.仿句。(3分)威尼斯是一個奇特的城市,這里不是“開門見山”,而是“開門見水”。 10.根據下面句子,按要求組織語句(可適當加關聯詞)。(4分)他像一支蠟燭 照亮了別人 毀滅了自己(1)肯定他的奉獻精神: (2)不肯定他的行為: 11.閱讀語段,完成題目。①亞得里亞海的瑰寶,是威尼斯人用雙手雕塑起來的。②這個城市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③公元5世紀,羅馬帝國日趨衰亡,威內托人為了躲避外敵侵略,離開大陸逃到亞得里亞海邊島嶼定居。④到15世紀,威尼斯成為意大利最富強的“海上”共和國。⑤當時,威尼斯的軍艦商船威震地中海,威尼斯商人的足跡遍布歐亞非三洲,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就是描繪當時的情況的。(1)這段文字由5個句子組成,可分兩層:①~②句是________寫;③~⑤句是________寫。(2分)(2)用最簡明的語言概括這段文字的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10個字)(3分) 綜合題本文為什么要以“藍藍的威尼斯”為題?參考答案基礎題1.(1)xián(2)zhuì(3)cùcù(4)guī(5)qídǎo(6)xuàn 2.(1)①qiáo ②qiào(2)①zài ②zài ③zǎi ④zǎi ⑤zài (3)①wèi ②yù ③wèi 3.(1)眺(2)盼(3)視(4)覷(5)張(6)瞧(7)睹(8)相(9)覽(10)觀(11)瞥 4.(1)魅 串(2)院 鱗(3)驟 刮 擱(4)片 蕪 5.(1): ;(2)—— “ ”(3)( ) 6.絢 啄 逗 梭 艇 翔 鷗 7.d(“別具匠心”是褒義詞,應改用“別有用心”) 8.b 9.示例:這是一個清新秀麗的城市,不是處處可見“車水馬龍”,而是到處可見“青山綠水”。 10.(1)他像一支蠟燭,雖然毀滅了自己,卻照亮了別人。(2)他像一支蠟燭,雖然照亮了別人,卻毀滅了自己。 11.(1)總 分(2)簡介威尼斯的悠久歷史。 綜合題因為作者坐在飛機上從舷窗向外眺望,“一片蔚藍色的世界:天,是藍的;地,也是藍的”,而威尼斯“仿佛在藍色的盆景里點綴著一簇簇的村落”。(答出這一點可得“中”,答不出這一點只得“下”。)以“藍藍的威尼斯”為題,不僅突出了威尼斯的色彩,而且寫出了作者俯視威尼斯的總體印象。(答出以上兩點可得“良”)藍色不僅突出了威尼斯的環境特征,而且它是和平、寧靜、友誼的象征。(答出以上三點可得“優”)
《藍藍的威尼斯》檢測練習題 篇2
一、導學目標:
1、領略威尼斯奇特、美麗的風光和文化,從而得到美的熏陶。
2、分析文章移步換景的結構和寫作特點。
3、品味文章生動形象的語言。
二、導學重點:
見目標2、3
三、導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給課文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找出生字詞。
2.用一句話概括全文內容,用一個詞概括威尼斯的特點。
3.畫出表現作者行蹤的詞或句子。
(二)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說說課文大意。
2、你能否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威尼斯這座城市的特點。
3、作者運用移步換景法,從幾個不同的角度描寫威尼斯的奇特面貌。請畫出表現作者行蹤的詞或句子。
(三)合作探究
1、作者在飛機上眺望威尼斯,看到的是怎樣的情景?找出有關詞語。
2.夜晚的威尼斯的景色又如何?
研讀賞析
朗讀第一、二自然段,完成下列問題。
(1) 第一自然段作者的觀察點在哪里?觀察角度是什么?
(2)第一自然段突出了威尼斯的什么特征?在全文起到什么作用?
3、“威尼斯是一個奇特的城市”,說說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表現的?找出有關語句
4.作者在介紹威尼斯的綺麗風光時用了一些生動貼切的比喻,找出來讀一讀,體會它的好處。
5. 課文第五、六自然段主要寫圣馬可廣場的來歷、建筑美、秋色美等,似乎與藍沒有多大關系,你如何了解?課文題目為何不用“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奇特的威尼斯”等,而用“藍藍的威尼斯”。
6、課文最后提到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是為了贊頌威尼斯人民和中國人民之間的 。
(五)、拓展閱讀,培養能力:
1、 看江南水鄉的一組圖畫,模仿課文的寫法,選取水鄉某一方面的美,能運用恰當的比喻,試著寫一段話。
(六)達標測評:
見《互動課堂》p114-117
《藍藍的威尼斯》檢測練習題 篇3
教學目標 :
1、感受威尼斯的風光和文化藝術。
2、學習移步換景的手法。
3、注意比喻手法在課文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感受威尼斯的風光和文化藝術;學習移步換景的手法。
教學難點 :
注意比喻手法在課文中的應用。
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
教學過程 :
1、多媒體出示一幅有關威尼斯的圖片,對藍藍的威尼斯產生初步認識,引入課題。
2、出示學習目標:
(1)感受威尼斯的風光和文化藝術。
(2)學習移步換景的手法。
(3)注意比喻手法在課文中的應用。
3、感受威尼斯:伴隨許志安的《威尼斯》的歌,欣賞水城威尼斯的圖片。
4、思考:作者為什么以《藍藍的威尼斯》為題?
明確:以“藍藍的威尼斯”為題,不僅突出了威尼斯的色彩,而且寫出了作者俯視威尼斯的總體印象。藍色不僅突出威尼斯的環境特征,而且它是和平、寧靜、友誼的象征。
5、分析文章結構:本文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
一(1-3)概括介紹威尼斯的面貌和歷史。
二(4-6)展現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
三(7)贊頌威尼斯人民和中國人民之間的深厚友誼。
6、試著找出課文中都用了哪些比喻句。
例如:(1)水天連接的遠處,聳立著幾處高樓和尖頂教堂,仿佛在藍色的盆景里點綴著一簇簇的村落。
(2)188個島嶼,177條大小河道相互溝通,由401座各式各樣的橋梁串聯綴接而成的水都,就像一串顆顆珍珠連綴起來的瑰寶。
7、如何概括本文 的中心思想?
本文以作者的行蹤為線索,介紹了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奇特、瑰麗的風光和文化藝術,展現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贊頌了尼斯人民和中國人民之間的深厚友誼。
8、課外拓展:認識中國的威尼斯——蘇州
欣賞蘇州的有關圖片,課外搜集有關資料,比較威尼斯和蘇州的異同。
作者郵箱:
《藍藍的威尼斯》檢測練習題 篇4
1.給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釋詞義。蔚藍( )_________________瑰( )寶_________________瑰( )麗_________________穿梭( )_________________絢( )麗多姿_____________ 鱗次櫛( )比_____________別具一格____________________擱( )淺_________________2.閱讀每一自然段,概括內容。①寫機窗俯視眺望。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寫威尼斯是個水城。⑤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⑦贊頌威尼斯人民和中國人民之間的深厚友誼。(概括文章內容,須先整體把握,再逐段研讀,然后用簡要的文字表達。)3.概括段意第一部分(1~3):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4~6):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7):___________________。4.介紹圣馬可廣場的來歷時用了神奇傳說,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閱讀下面現代文,回答問題。雀鳥為什么不吃蟲唐了①據《中國環境報》報道,江蘇泰興鳥雀成災!數萬只尚不知名的雀鳥,將1200多畝桃樹剛吐的嫩芽盡數啄食。②看到這個消息,既感到震驚,又覺得它似乎在情理之中……③查有關資料,食植物的鳥類為數不少,但它們主要是吃植物的種子、果實以及花蜜。僅有少數鳥類,如松雞和雀鹛吃野生植物的芽苞、葉以及各種蒿草等。像那種成群的、麻雀那樣大小的、吃植物嫩芽的雀鳥,我花了很多工夫,就是查不到。④不過,我們可以想一想,在連續數十年使用殺蟲劑的今天,在農業區能夠歷盡種種磨難仍保持如此種群的鳥類,難道它們是吃蟲子的嗎?我們知道,蟲子一多,人們心里就不舒服——這就像眼睛容不得半粒沙礫一樣,人們容不得它們的存在。在人為的環境里,那些蟲子是不太可能大量存在的。也就是說,這成群的小鳥能在哪里找到這么多的蟲子,供它們食用呢?或許它們是從別的地方長途遷徒而來的,即使這樣,在它們的原產地也沒有蟲子可吃。原因很簡單,如果有蟲子,那些成群的雀鳥卻只吃植物嫩芽,而很多蟲子也吃植物的嫩芽,蟲子又沒有天敵,植物能活到今天嗎?長此以往,以它們為食物的蟲子早該絕跡。⑤據我觀察,在我們這里能夠見到的,可稱得上“群”的小鳥是白頭翁。可在秋冬季節,它們是以幾乎木質化了的秋楓的種子和只有一層薄皮的女貞子的種子為食。在春天,它們一樣也不吃蟲。不知這是不是巧合?總之,它們家族能免遭滅絕真是幸運!⑥如果我們換個方式表達,可能就更說明問題:因為有了蟲子,就會有人打農藥,所以,吃蟲子的小鳥,將不太容易成活。因此。我有一個朦朧的感覺:江蘇泰興的那些小鳥是長期被逼無奈才改變了習性的。⑦幾十萬年前,大熊貓被嚴酷的大自然所逼迫,也改變了習性。畢竟,生存才是硬道理。那些來不及改變習性的雀鳥,就會遭到滅頂之災!但令人遺憾的是,這一次恐怕不是大自然的逼迫了!⑧幸運的是,江蘇泰興的雀鳥改變了習性,找到了新的食物。但那群改變了習性的雀鳥真的就能免遭滅頂之災嗎?5.江蘇泰興數萬只雀鳥將1200多畝桃樹的嫩芽盡數啄食,作者為此而“震驚”。依據第③段的有關資料和后文的相關內容,分析作者感到“震驚”的原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本段中去捕捉并提取信息。)6.在第④段里,作者得出了怎樣的一個結論?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江蘇泰興那些改變了習性的雀鳥真的就能免遭滅頂之災嗎?為什么?(統觀全文,講述兩點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作者寫作本文的意圖是要告訴人們怎樣才能保護生態平衡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扣住“怎樣保護生態平衡”回答。) 參考答案 1.蔚藍(wèi)(像晴朗的天空那樣的顏色)瑰(guī)寶(特別珍貴的東西)瑰(guī)麗(異常美麗)穿梭(suō)(像織布的梭子來回活動,形容來往頻繁)絢(xuàn)麗多姿(燦爛美麗)鱗次櫛(zhì)比(像魚鱗和梳子的齒一樣,一個挨著一個地排列著,多用來形容房屋等密集)別具一格(另有一種風格)擱(gē)淺(船只進入水淺的地方,不能行駛)2.②概括介紹威尼斯的綺麗風光。③簡介威尼斯的悠久歷史。⑤寫由看排球賽引出圣馬可廣場的來歷。⑥重點介紹圣馬可廣場。3.一、概括介紹威尼斯的面貌和歷史。二、介紹威尼斯是一個“奇特的城市”,展現威尼斯“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三、贊頌威尼斯人民和中國人民之間的深厚友誼。4.給文章抹上了一層神秘的浪漫主義色彩5.答案應兼有第③段的有關資料和后文的相關內容。如:從資料中找不到成群的吃植物嫩芽的雀鳥,而現在一些雀鳥為了生存居然改變了習性。6.讀懂第④段內容回答,答案應立足于本段,不能發散到前后文。如:在農業區能夠保持種群的雀鳥不是*吃蟲子而生存的。又如,成群的雀鳥已沒有蟲子可吃。7.①成群的雀鳥吃植物的嫩芽,就會遭到人類的大量捕殺,最終難逃滅頂之災。②成群的雀鳥吃植物的嫩芽,會導致大量植物的滅絕,沒有食物的雀鳥最終也會遭到滅頂之災。8.扣住“怎樣保護生態平衡”來回答,如:人類應該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不能只為自己眼前的利益而任意破壞自然界的食物鏈。
《藍藍的威尼斯》檢測練習題 篇5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了解威尼斯的風光和文化藝術。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體會江山美麗多嬌,培養愛我世界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和諧統一。 2. 詞彩絢爛,多用比喻。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方式] 本節課采用自主學習.交流反饋.合作探究.延伸拓展相結合的課堂形式。
[設計思路] 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結合多媒體畫面,讓學生領略威尼斯的風光和文化藝術;在標題上做文章,抓住“藍藍”一詞來了解威尼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和諧統一;對于文章的優美語言,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整理.交流,并通過活動來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運用能力;最后,結合家鄉桂林的環城水系,進一步體會江山的美麗多嬌,培養愛我世界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 . 導入新課:播放一段關于威尼斯風光的視頻資料。
二. 自主學習。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
2.文章向我們展示了威尼斯的哪些風光?請找到相關的描述性段落或句子。
三. 交流反饋。
結合課文,師生共同欣賞威尼斯的風光。
四. 合作探究。
課文標題為什么不說“水城威尼斯”等,而說“藍藍的威尼斯”?
明確: “藍”不僅是指一種自然色彩,而且是指一種人文景觀,它是和諧.美麗.幸福的象征。(出示廣場一角的圖片,讓學生進一步感受這種寧靜與和諧。)
題目用“藍藍的威尼斯”的理解:一是不僅突出了威尼斯的色彩,而且寫出了總體印象;二是不僅突出了威尼斯的環境特征,而且它是和平.寧靜.友誼的象征。
五.品味語言:
1.再次自由閱讀課文,劃出優美的語句,與同桌交流。
2.活動:請借鑒文中的優美的句子,結合自己的發揮,描述畫面的景致。(再次出示威尼斯風光畫 )
六.拓展
隨著桂林兩江四湖的開通,桂林也多了一個稱呼“東方威尼斯”,也是“一個不同于威尼斯的水上城市”。
威尼斯是“藍”色的,那么桂林是什么顏色呢?談談自己的理解。
七. 小結。
《藍藍的威尼斯》檢測練習題 篇6
作者:馬信德教學目標:1、 認知目標:了解威尼斯的風光和文化藝術。2、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3、情感目標:讓學生體會江山美麗多嬌,培養愛我世界的情感。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 在意大利半島南端,亞得里亞海邊,有一個美麗的城市叫威尼斯,她被人們稱為“世界水城”。說到她人人都贊不絕口;我們也曾通過書本、電視、網絡對她有所了解。課前我已經布置了預習作業,下面我就請大家說說你對威尼斯的了解。1、 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水城,它有多少個大小島嶼?2、 威尼斯有多少條大小河流? 3、 威尼斯有多少座橋梁? 4、 其中有一座全由大理石建成的橋,名叫什么? 5、 威尼斯最著名的名勝古跡是什么? 6、 威尼斯已有多少年的歷史? 7、 威尼斯的機場是用哪位名人的名字來命名的? 8、 威尼斯的護城神是誰? 9、 威尼斯的城徽是什么? 二、創設情境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組威尼斯風情照片。通過照片讓學生對威尼斯的美有一個感性的、深入的了解,從而激發學生對威尼斯的無比喜愛之情。三、生字注音
舷 眺 綴 簇 魅 瑰鱗次櫛比 絢 四、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介紹威尼斯的綺麗風光的?作者的漫游路線 2.請學生概括作者的漫游路線及所寫之景:飛機上俯瞰威尼斯概貌——一片蔚藍色的世界。夜里泛舟亞得里亞海——進入水晶宮般的人間奇景。汽船上觀賞運河兩岸的建筑——像參觀歐洲建筑藝術博覽會。散步時領略圣馬可廣場秋景——一幅美麗、和諧、幸福的畫卷。3、從總體上看,本文采用“移步換景”的寫法。從不同方位視角,用一幅幅色彩明快的畫面,把威尼斯的迷人風采展現出來,使人們如臨其境,陶醉其中。 五、把握特色
1、思考:作者抓住威尼斯的什么特點來寫的?
水都美 橋梁精細優美藍藍的威尼斯 建筑美 游船造型別致
秋色美 廣場絢麗多姿
2、思考:從總體上看,本文雖然采用“移步換景”的寫法,但細細梳理,在景點與景點之間,作者還穿插了其他內容,看看這些內容的穿插對表現威尼斯的美麗景色有什么影響。
第3自然段簡介威尼斯的歷史,突出了“威尼斯人用雙手雕塑起來”這一點,贊美威尼斯人民的勤勞智慧。這不僅豐富了文章內容,而且更突出了這個“亞得里亞海的瑰寶”的價值。
第5自然段穿插了威尼斯城徽的傳說,給威尼斯美麗的景色抹上了一層浪漫主義色彩。
3、思考:作者為什么以“藍藍的威尼斯”為題?
“藍藍”不僅突出了威尼斯的色彩,而且寫出了總體印象。 “藍藍”還是寧靜、安詳、和平、美滿、幸福的威尼斯的象征,是威尼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和諧統一。
六、品味語言
1、出示《世界地理》對威尼斯的介紹
威尼斯位于意大利東北部沿海,是通往亞得里亞海的主要港口. 城市建筑在100多個小島上,是世界聞名的水上城市.(初中《世界地理》) 請思考: (1).這段文字采用的是什么表達方式? (說明) (2).這段文字介紹了威尼斯哪些內容,最突出之處是什么? (地理位置、交通地位、形成特點,尤其突出介紹了 聞名世界的原因----“水上城市”) 總結:這段文字的語言很平實
2、提問:
本文的語言給你的感覺怎樣?(生動,運用了比喻)
美的事物需要用美的語言來描繪,課文中有許多比喻句,形象生動地展現了威尼斯的風光。請你找出這些比喻句。你最喜歡哪一句,說說體會。 (1)、一片蔚藍色的世界:天,是藍的;地,也是藍的。水天連接的遠處,聳立著幾處高樓和尖頂教堂,仿佛在藍色的盆景里點綴著一簇簇的村落……——這段文字描繪了一個藍色的世界。作者把威尼斯比作“藍色的盆景”,而威尼斯的建筑則是“藍色的盆景里點綴著”的一簇簇村落。這個新鮮貼切的比喻,不僅緊扣了題目,描繪出威尼斯給人的整體印象,而且有著深邃的意境,使平凡的事物變得瑰麗美妙起來,使游客產生了急欲去觀賞個究竟的沖動。(2)、118個島嶼,177條大小河道相互溝通,由401座各式各樣的橋梁串連綴接而成的“水都”,就像一串顆顆珍珠連綴起來的瑰寶。入夜,燈光映著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亞得里亞海濱像進了水晶宮一般,真是人間奇景。——這里運用了兩個生動貼切的比喻。前一個比喻寫水都的白天之美,后一個比喻寫水都的夜晚之美。這兩個比喻的共同特點是“閃閃發光”,給人光彩奪目、如詩如畫的感覺。燈光、明月、碧水、大海、珍珠、瑰寶……這是多么絢爛的世界,迷人的“人間奇景”啊。(3)、深秋的威尼斯,絢麗多姿,游客如云,廣場上千百只灰鴿爭相啄食,供人拍照、逗樂,穿梭般來往的船艇,迎著飛翔的海鷗,構成一幅美麗、和諧、幸福的畫卷。——這段文字是圣馬可廣場的秋景。有聲有色,有動有靜,營造了一種和諧、幸福的氣氛,給人陶醉的感覺。文中的三個比喻也恰如其分,特別是“畫卷”,這一比喻帶有綜合美,富有詩情畫意。3、出示秦牧語:“貼切新鮮的比喻‘可以使描述的事物和境界豁然開朗,甚至使人能記它一輩子,平凡的事物,常常也在形容比喻之下變得美妙起來了’”4、美的事物需要用美的語言來描繪,本文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好的范例。你也可以用你五彩的筆描寫出美好的景色的。請同學們試一試,寫一個比喻句來形容威尼斯的美。七、知識遷移1、比較威尼斯與揚州濃墨重彩的油畫 清新淡雅的國畫
2、城市建設出現 “千城一面 ”
這些年來,一些地方大樓越蓋越大,廣場越建越闊,馬路越修越寬。某個城市一有“標新立異”,其他城市立即群起效尤,而本城市原有的極具地方特色的建筑、街道、景觀則拆除殆盡,造成城市特色逐漸消失。你對此有何看法?
3、如果要讓更多的人知道、了解揚州,提高揚州的國際知名度,你覺得可以通過哪些途徑,開展一些什么活動?請說說你的想法。八、布置作業假如你是一名第一次帶團出游威尼斯的導游,而你又從沒去過威尼斯,請你根據作者馬信德游覽威尼斯的路線設計一個講解稿
《藍藍的威尼斯》檢測練習題 篇7
教學目標 :
1.了解威尼斯奇特、瑰麗的風光和文化藝術,感受威尼斯的美。
2.欣賞課文優美的語言,學習并恰當使用修辭手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具準備:多媒體
課前學習:
1、通讀課文,結合課文注釋積累本文中的生字詞和優美語句
2、查閱威尼斯的有關資料,了解威尼斯。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從課題“藍藍”二字導入 ,談感想引申進入課文的學習)
同學們“藍藍”二字會讓你們聯想到什么?(生:藍藍的天、藍
藍的海……)藍色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感覺?(生:靜謐、舒適、安詳、
平和、浪漫、憂郁……)。那么馬信德筆下的藍藍的威尼斯又是怎樣的呢?
總結:“藍藍”不僅僅是一種景觀顏色,它還是寧靜、安詳、和
平、美滿、幸福的威尼斯的象征,是威尼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和諧統一。
二、朗讀、感受威尼斯的美
下面讓我們跟從……同學的朗讀,走進威尼斯,一起領略馬信德
筆下的藍藍的威尼斯的美麗風光。
(舉手點名朗讀,要求其余學生邊聽邊體會文章為我們展示了威尼斯的哪些美麗風光)
1、朗讀(配樂:蕭邦小夜曲)
2、圖片插入跟蹤展示
三、討論、體會威尼斯的美
1、文章向我們展示了威尼斯的哪些美麗風光?你最喜歡哪一處?為什么?(有選擇性的將學生所談及的景觀放映出來)
——水都美、建筑美、秋色美
——學生自由談論,可結合所查閱到的有關威尼斯的資料進行擴展。
師:威尼斯是聞名世界的旅游勝地。文章通過精心的選材,從
不同方位視角,用一副副色彩明快的畫面,把威尼斯的迷人風采——水都美、建筑美、秋色美展現出來,使人們如親臨其境,陶醉其中,享受無窮。藍天碧海、典雅繁華、和諧幸福,美麗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一起構成了藍藍的威尼斯。
四、品味語言
美的威尼斯需要美的語言來描繪,課文中有許多比喻句,形象
生動地展現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請找出這些比喻句,細細體會。(找出的同時,教師指點領會文章的語言字詞美,如“瑰寶”)
威尼斯如此的美——和諧、美麗、幸福,文章又以優美的語言為它披上一件藍藍的云裳,更顯其獨特魅力,令人心馳神往。(作者善于運用語言,我們的同學相比也不遜色……)
五、學習遷移
(同學們,藍藍的威尼斯美,我們的新海口美不美?我們有藍藍
的天、藍藍的海、潔白的沙灘、碧綠的揶樹、新鮮的空氣、熱情好客
的市民,美麗和諧的建筑、以生態為指標的建設思路……我們海口也
是“藍藍”的)
(放映海口景觀宣傳圖片)
亞熱帶濱海城市—海口如此的美,必然會吸引眾多愛美并且懂
得欣賞美的游客前來觀光旅游,請你當當熱情的小導游
活動:“ 請你當當小導游”
主題:《藍藍的海口》
要求:選擇海口一處景觀(圖片),以生動的語言并恰當運用比
喻等修辭手法向“游客們”進行介紹。
工具:多媒體
六、回放海口景觀,再次感受海口的美。
七、布置小練習。
作者郵箱:
《藍藍的威尼斯》檢測練習題 篇8
教學目標:
一、學習作者移寫”步換景的“動點描法。
二、學習文章 多用比喻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毛澤東主席在他的《沁園春、雪》一文中寫道,“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本單元編者帶領我們游覽了神奇秀麗的西雙版納,風光如畫的阿里山,以及水清境幽的小石潭,積水空明的黃州承天寺,那一山一水,一潭一溪,莫不讓我們賞心悅目,讓我們把目光伸得更遠一點,世界著名的水城威尼斯會是什么樣子呢?板書課題:藍藍的威尼斯 馬信德
二、出示目標:
(一)學習作者移寫”步換景的“動點描法。
(二)學習文章 多用比喻的特點。
三、整體感知課文:出示幻燈片(一)
學生帶問題初讀課文:
(1)找出生字詞
(2)找出你喜歡的段落
(3)劃出表現作者行蹤的詞或句子。
學生讀課文,討論以上三個問題。
四、講讀課文
(一)、學習生字詞:出示幻燈片2
給下列字注音并用詞語造句:
舷 眺 綴 簇 魅 鱗次櫛比 絢
(二)、 找出表示行蹤的詞或句子
學生討論找出這些句子,先小組交流然生班級交流。
“一到羅馬”
“我們登上汽艇”
“泛舟在大運河上”
“穿過一座座橋梁”
“到威尼斯市體育館去看球賽”
作者描寫這些景物時是否隨意寫來?作者抓住什么特征來寫的?
學生討論回答。
作者抓住“藍藍的”的特征寫的。
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呢?
學生回答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藍藍的”特征。學生說第一、二兩段集中體現了這一點。
還有的學生說第五六兩段也可看出這一點,老師接著問:
文章五六兩段落主要寫圣馬克廣場的來歷、建筑、特產、游客等,似乎與藍沒有多大關系,你如何理解?
學生討論回答。
藍色不僅是指一種自然現彩,而且是一種人文景觀,它是美麗和諧和幸福的象征,圣馬可廣場 的來歷、建筑、游客等,是一種人文景觀,這種人文景觀構成了一幅美麗和諧,幸福的畫卷,這正是藍藍威尼斯的內在特征。(出示廣場一角圖片,讓學生進一步感受這種寧靜與和諧)
小結:移步換景是一種“動點描寫”法,就是不斷變換立足點和觀察點,進行多方面的觀察,然后再描繪出一幅畫卷,逐步展現它的全貌,這是游記常用的一種寫法,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寫作中學習運用這種方法。運用這種寫法時,要注意兩點:(出示幻燈片)
(1)要把立足點的變換交代清楚。
(2)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不能寫成流水帳。
明白上面的問題之后再來看課題,作者不用“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奇特的威尼斯”等,而說“藍藍的威尼斯”就不難理解了,你怎樣理解呢?
1、“一片藍藍的世界,天是藍的,地也是藍的,”“仿佛在藍色的盆景里點綴著一簇簇的村落,”
2、不僅突出了色彩,而且寫出了總體印象。
3、不僅突出了威尼斯 的環境特征,而且它是和平、寧靜、友誼的象征。
4、通篇都圍繞“藍藍的”來寫。
教師小結:我們愿世界都是藍色的,希望我們永遠住在藍色的地球上。
(三)文章除了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寫游蹤之外,在語言的描寫上也頗下功夫,看看你最喜歡文章哪幾段的語言描寫?
你知道怎樣分析么?
教給大家一種分析文章段落的方法,層層追問法。出示幻燈片。
一、總體把握 乍讀這段真好,我喜歡
二、具體分析:為什么會讓我喜歡?
它優美的語言吸引了我 。
為什么優美,表現在哪里?
1、修辭方法。2、優美的修飾詞。
三、應用于我的寫作
先讓學生讀,指導朗讀
然后學生說喜歡的原因
具體分析1、2段
學生具體分析,老師小結。
第一段:1、天藍、地藍 、城市藍 ,突出藍藍的特征,起著點題的作用。
2、聯想打比方“仿佛在藍色的盆景里點綴著一簇簇的村落”描繪了眺望威尼斯所見到的美麗畫面。這個新鮮貼切的比喻,不僅扣緊了題目,描繪出了威尼斯給人的整體印象,而且有著深邃的意境,使平凡的事物變得瑰麗美妙起來。
第二段:1、比喻(1)亞得里亞海濱的一串明珠
(2)就像一顆顆珍珠連綴起來的瑰寶。
(3)像進了水晶宮一般
這幾個比喻的共同特點是“閃閃發光”,給人光彩奪目、如詩似畫的感覺,燈光、明月、碧海、珍珠、瑰寶……這是多么絢爛的世界,迷人的“人間奇景”啊!
2、具體的數據 118個島嶼,117條大小河道 401座多式多樣的橋梁
3、對偶句 燈光映著碧水
明月照亮大海
處處扣住光和水進行描寫
小結:(出示幻燈片)貼切新鮮的比喻“可以使描述的事物和境界豁然開朗,甚至使人能夠記它一輩子。平凡的事物,常常也在形容比喻之下變得瑰麗美妙起來了。”(秦牧語)
五、梳理、總結、擴展
把我們的學校介紹給同學們聽,注意描寫行蹤,注意抓住特點去寫。
學生討論,先小組交流,然后班級交流。
六、作業:出示幻燈片。
你曾外出旅游過嗎?哪處風景名勝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自由命題,寫一篇游記。
七、 板書設計
藍藍的威尼斯
馬信德
變換立足點和觀察點 移步換景
抓住特征 動點描寫 比喻
《藍藍的威尼斯》檢測練習題 篇9
第一部分:
1.下列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俯沖(f揬\plain) 舷窗(xu俓\plainn) 雕塑(s擻\plain) 串連綴接(zhu孿\plain)
b.瑰寶(gu塡\plain) 荒蕪(w抃\plain) 祈禱(q奬\plain) 鱗次櫛比(zh孿\plain)
c.召喚(zh刓\plaino) 擱淺(g哱\plain) 器皿(m媆\plainn) 風暴驟起(zh怽\plainu)
d.和諧(xi哱\plain) 滿載(z刓\plaini) 友誼(y奬\plain) 名勝古跡(j奬\plain)
2.解釋下列句子中的詞語:(4分)
⑴其實,威尼斯是威尼斯,她有獨特的瑰麗的形象。
瑰麗:
⑵十四五世紀的哥特式建筑,文藝復興時代的宮殿和貴族院落,鱗次櫛比。
鱗次櫛比:
3.“燈光照著碧水,明月照亮大海”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節奏整齊、畫面優美,請想象這幅美麗的圖畫,用另一種修辭手法加以描述。(4分)
4.選詞填空。(3分)
①據說,許多年代以前,威尼斯還是一片 的海灘。(荒涼、荒蕪、荒僻)
②威尼斯人民和中國人民有 的友誼,亞得里亞海水和太平洋的怒潮是相通的。(深沉、深厚、深遠)
③亞得里亞海的瑰寶,是威尼斯人用雙手 起來的。(雕塑、雕刻、雕琢)
第二部分:
(一)
①威尼斯是一個奇特的城市,這里不是“開門見山”,而是“ ”。②聽說,原先這里像太湖水鄉,也有說類乎蘇州城,其實,威尼斯,她有獨特的瑰麗的形象。③這里沒有汽車,大小船擠在大運河里,穿梭般的來往不絕。④我們登上汽船(等于城市公共汽車),觀賞兩岸風光,十四五世紀的哥特式建筑,文藝復興時代的宮殿和貴族院落,鱗次櫛比。⑤泛舟在大運河上,就像在參觀歐洲建筑藝術博覽會。⑥汽船穿過一座座橋梁,其中有一座全由大理石建成的“李亞度橋”,特別引人注目,就是1592年建成的獨孔拱橋,雕刻精細,造型優美,橋上兩側開設商店,別具一格。⑦汽船向前駛去,河道逐漸開闊,現代化的摩托艇、汽艇和古老的“公朵拉”并行。⑧“公朵拉”是一種小游船,翹著頭尾,由船夫搖櫓,供游客飽覽兩岸風光。⑨據說歷史上盛時有一萬多艘,現在只保留四百艘了。
5.在文中的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詞。(2分)
6.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一句?(3分)
7.用“‖”給文段分層次并概括層意。(3分)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8.本段是抓住了威尼斯建筑的什么特征來寫的?又是怎樣寫的?(4分)
9.作者說,威尼斯“有獨特的瑰麗的形象”,請你說說她的獨特之處有哪些?(4分)
10.作者將威尼斯與太湖水鄉和蘇州城作比,作用是什么?(4分)
11.為什么作者說“泛舟在大運河,就像在參觀歐洲建筑藝術博覽會”?(4分)
(二)
清新的回憶
1994年8月15日,我乘坐斯堪迪納維亞航空公司的班機從莫斯科飛抵斯德哥爾摩,這是我第一次踏上北歐的土地。常說的北歐五國包括瑞典、挪威、丹麥、冰島和芬蘭,其中前四國的語言文化相當接近;芬蘭與愛沙尼亞、匈牙利的語言類似,同在印歐語系之外,所以算是北歐國家里的另類。歐洲北部的人民對四季的轉換特別敏感,這也難怪,因為漫長的冬季不僅冰天雪地,而且白晝短的讓人心煩。幸好,我的首次北歐之旅是在一年中最好的夏季,第一站就是美麗的瑞典首都、北方水城斯德哥爾摩。
飛機抵達已是六七點鐘,但天色仍然早得很。快捷地辦好瑞典入境手續,我們推著行李車走出阿拉達機場,第一個感覺就是環境異常地整潔、空氣異常地清新。也許這與來自較為破舊的俄羅斯有關,但在多年后走過很多發達國家的今天,我仍清晰地記得瑞典給我的第一印象,那就是無與倫比的整潔清新。車子飛馳在從機場通往市區的高速公路,路邊是一塊塊錯落有致的田野風光,這兒一片金黃,那兒一畦碧綠,不時看見通勤或者長途的火車優雅地駛過高低起伏的原野。但抵達瑞典的第一天,我還沒有見到這座北方名城的最大特色,即縱貫環繞全市的河道與海灣。好在第二天,我就坐上了觀光游艇一覽這個北國水城的秀色。
斯德哥爾摩本來就是飄在海上的城市,據說全城由八九個大島組成,崎嶇海岸線邊的小島更是星羅棋布。這幾天麗日晴空,正是全年的最佳旅游時節,游艇上各國游客吹著清爽的海風,面對海天一色、城在水中的美景贊不絕口。導游是個體格健壯的當地姑娘,她操著流利標準的英語向大家介紹沿途的景點。后來經過比較,我發現歐洲北部的人們說英語確實非常地道,特別與法國、東南歐相比;后來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一是他們的母語大都與英語同屬日爾曼語系,二是歐洲一體化的步伐至少在文化層面已經席卷西北歐,再有教育得力。說到瑞典姑娘,這可是個盛產西方美女的國度,從早期的電影明星嘉寶到當代風靡全球的流行歌手層出不窮,今日看到這里的如畫美景似平大悟:有道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啊。再聯想到瑞典人的音樂天分,這個國家的官方語言雖然不是英語,卻出產了眾多事譽西方的英文流行組合。瑞典的工業基礎也實力強勁,一大批響當當的跨國企業都從瑞典走向世界,這也奠定了該國在本地區的老大地位。
人杰地靈的瑞典,主要城市都面水而建,斯德哥爾摩稱得上世界同類水上城市的代表作。其實不只是*海的城市需要水。走遍全球后我總結到,凡是歷史文化名城都離不開水的滋潤,這水可以是天然的河道,如擁有賽納河的巴黎;可以是人工運河,如莫斯科和阿姆斯特丹;還可以是天然或人工的湖泊,如今日的德國新都大柏林。當然海濱的名城更是數不勝數。有了水,整個城市就像人有了眼睛一樣有了靈氣和生機。我國的歷史名稱也不例外,江南水鄉和京杭運河兩岸曾興起了多少美麗的城市,可惜到了近代隨著河水的逐漸消失而繁華不再。想到這里,真希望我們現在還享有天賜秀川、良湖的城市如杭州、蘇州、武漢、岳陽,北方的泉城濟南,或祖先開鑿有人工湖的北京等名城,都能珍惜這城市的性靈和生命的源泉,永葆一方生機活力。
12.全文移步換景,由景到人、由景到理,既寫了迷人的景色,又寫了哲理的思考,請圍繞題目“清新的回憶”完成下列填空。(6分)
(1)作者對瑞典景色的清新回憶有這樣幾點(至少寫兩點):
(2)作者對瑞典人的清新回憶有這樣幾點(至少寫兩點):
13.聯系語境,請你想想,能不能將文中劃線的句子刪去,為什么?(4分)
14.“不時看見通勤或者長途的火車優雅地駛過高低起伏的原野”一句中“優雅”一詞給你怎樣的閱讀感受,請用自己的語言加以簡要描述。(4分)
15.聯系上下文,說說句子“但抵達瑞典的第一天,我還沒有見到這座北方名城的最大特色,即縱貫環繞全市的河道與海灣。好在第二天,我就坐上了觀光游艇一覽這個北國水城的秀色”在文中的作用。(4分)
16.作者認為,水對于城市有何重要作用?請你以自己身處或周邊的城市為例子,說說城市的美化和建設問題。(4分)
17、片斷寫作練習:(40分)
讀下列句子,聯系課文想象出幾幅明麗的畫圖來:⑴仿佛在藍色的盆景里點綴著一簇簇的村落……⑵就像一串顆顆珍珠連綴起來的瑰寶。⑶像進了水晶宮一般……
1.b 2.⑴異常美麗。⑵形容房屋密集,像魚鱗和梳子的齒一樣,一個挨著一個地排列著。 3.略 4.①荒蕪②深厚③雕塑 5.開門見水 6.威尼斯是一個奇特的城市,這里不是“開門見山”,而是“開門見水”。 7.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第一層:“水都”威尼斯的形象獨特而瑰麗。第二層:威尼斯的建筑美。第三層:敘述“公朵拉”。 8.歷史悠久,別具一格。先總寫威尼斯的建筑,再聚焦于“李亞度橋”,從面到點。 9.沒有汽車,大小船只擠在大運河里。登上汽船,就等于登上城市公共汽車。觀賞兩岸的建筑風格各異,像在參觀歐洲建筑博覽會。 10.比較出威尼斯既是像太湖水鄉和蘇州一樣的水城,但又有自己的獨特之處。 11.兩岸有十四五世紀哥特式建筑,文藝復興時代的宮殿和貴族院落,還有造型各異的橋梁。 12.(1)①整潔清新;②海天一色,城在水中;(2)①瑞典人英語好;②人美,有音樂天分;③工業基礎實力強勁等 13.不能刪去,刪去后就顯得瑞典的整潔也許與破舊的俄羅斯有關,那整潔就帶上了疑問,特點就不夠鮮明。劃線句擴大了比較背景,使整、潔的特點鮮明、突出。 14.略 15.不僅巧妙點出這座北方名城的最大特色,而且引起讀者興趣,自然引出下文。 16.水就像眼睛一樣會使城市充滿靈氣和生機,水是城市的性靈和生命的源泉。(其他略) 17.略
《藍藍的威尼斯》檢測練習題 篇10
一、試分析下列比喻句的表達效果1.水天連接的遠處,聳立著幾處高樓和尖頂教堂,仿佛在藍色的盆景里點綴著一簇簇的村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入夜,燈光映著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亞得里亞海濱像進了水晶宮一般,真是人間奇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給下列幾個句子重新排序,使之通順、流暢,符合邏輯①這位大旅行家至今還被意大利人民所懷念,威尼斯的機場就是用馬可孛羅命名的,稱為馬可孛羅機場。②威尼斯人民和中國人民有深厚的友誼,亞得里亞海水和太平洋的怒潮是相通的。③不,威尼斯的新一代正滿載威尼斯人民的友誼,登上馬可孛羅機場上的客機,飛向遙遠的東方。④威尼斯朋友用面條、肉餃招待我們,據說是馬可孛羅從中國帶來的,現在成了意大利人每餐必備的食品。⑤又是馬可孛羅和他的伙伴駛向中國嗎?⑥威尼斯人還把馬可孛羅時代的帆船保存著,你看,停泊在里阿托島海濱的古意大利的帆船仿佛正準備揚帆出海。正確的排列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三、課文有一段關于馬可的傳說故事,你認為這個故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課文最后一小節開頭有“亞得里亞海水和太平洋的怒潮是相通的”一句,對這句話你是怎么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課文在講述威尼斯形成歷史時,提到著名劇作家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這部作品你讀過嗎?如果沒有,你可以用課余時間去拜讀一下,并談談你閱讀后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閱讀下面的幾段文字,回答文后的問題 (一) 我們是到威尼斯市體育館去看排球賽的,這里是世界男子排球錦標賽的一個賽區。體育館正好坐落在威尼斯市中心里阿托島上圣馬可廣場的附近,于是就到圣馬可廣場去散步。據說,許多年代以前,威尼斯還是一片荒蕪的海灘,馬可到意大利各地傳教,乘船經過里阿托島海岸,當時風暴驟起,把船刮到荒涼的沼澤地帶擱淺了。馬可以為到了絕境,向天祈禱,似乎聽到天使在召喚:“愿你平安,馬可!你和威尼斯共存。”這樣,這位《馬可福音》的作者成了威尼斯的護城神,其標志為獅子。現在的威尼斯城徽還是一頭獅子拿著一本《馬可福音》。圣馬可廣場和圣馬可教堂是威尼斯最著名的名勝古跡,拿破侖把圣馬可廣場稱之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廣場。廣場兩側是舊宮殿,底層是各式店鋪、餐廳和咖啡館,出售各色食品和威尼斯名產玻璃器皿、花皮革制品等。深秋的威尼斯,絢麗多姿,游客如云,廣場上千百只灰鴿爭相啄食,供人拍照、逗樂;穿梭般來往的船艇,迎著飛翔的海鷗,構成一幅美麗、和諧、幸福的畫卷。在廣場的一側,有一座“嘆息橋”。據說,這是被判處死刑的囚犯從監獄走向刑場的“必經之路”,犯人每過這里看到圣馬可廣場的一角美景,無不感嘆不已,所以叫“嘆息橋”。1.第一段文字中介紹有關馬可的傳說故事,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威尼斯人民用“馬可”給廣場命名,把馬可作為威尼斯的護城神,都說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文字的第一句話中連用兩個“最”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覺得加橫線的句子描繪的這幅畫卷最動人之處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課文中寫到了兩座橋,一座是“李亞度橋”,還有一座是“嘆息橋”,請問作者寫這兩座橋的著眼點一樣嗎?作者寫這兩座橋的目的是否有所不同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秋思 ①十月里有機會到呂梁山中去,一進到山的峰谷間,秋濃如酒,色艷醉人。長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真不知道大自然原來是這樣地換著新裝。這山,原該是披著一件綠裳的吧,而這時,卻鋪上了一層花毯,那叢叢的灌木,齊齊的莊禾,蔚蔚的森林,成堆成簇,如煙如織,一起拼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大圖案。②這花毯中最耀眼的就是紅色。坡坡洼洼,全都讓紅墨浸了個透。你看那殷紅的橡樹,干紅的山楂,血紅的龍柏,還有那些紅棗、紅辣椒、紅金瓜、紅柿子等,都珍珠瑪瑙似的閃著紅光。最好看的是蕎麥,從根到梢一色嬌紅,齊刷刷地立在地里,遠遠望去就如山腰里掛下一方紅毯。點綴這紅色世界的還有黃和綠。山坡上偶有幾株大楊樹矗立著,像金色的大掃帚,把藍天掃得潔凈如鏡。鏡中又映出那些松柏林,在這一派喧熱的色彩中泛著冷綠,更襯出這釅釅的秋色。金風吹起,那紅波綠浪便翻山壓谷地向天邊滾去。登高遠望,只見紫煙漫漫,紅光蒙蒙,好一個熱烈、濃艷的世界。③我奇怪,這秋色為什么紅得這樣深濃。林業工作者告訴我,這萬山一片在春之初本也是翠綠鵝黃,一色新嫩。以后櫛風沐雨,承受太陽的火熱,吸吮大地的養分,就由淺而深,如黛如墨;再漸黃而紅,如火如丹。就說這紅棗吧,春天里繁花滿枝,秋時能成果的也不過千分二三,要經過多少風吹雨打、蜂采蝶傳,才得收獲那由綠而紅,一粒拇指肚大的紅果。這其中濃縮了造物者多少的心血。那滿山火紅的楓葉則是因為它的葉綠素已經用完,顯紅色的花青素已經出現。這是一年來完成了任務的訊號,是驕傲與勝利的標志。④本來,四時不同,愛者各異。人們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體會那無言的自然。所以春花灼灼,難免有林小姐葬花之悲;秋色似水,亦有歐陽修夜讀之涼。其實順著自然之理,倒應是另一種感慨。芳草萋萋,楊柳依依,春景給人的是踴躍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時的眺望;天高云淡,萬山紅遍,秋色給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獲,是勝利,是到達彼岸后的歡樂。一個人只要獻身于一種事業,一步步地有所前進,他的感情就應該和這大自然一樣充實。我站在秋的山巔,遙望那遠處春天曾走過的小路,不覺想起保爾在晚年關于年華的那段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這僅有的一次生命應當怎樣度過呢?每當回憶往事的時候,________,________;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解放而進行的斗爭。”我想,不管是少年,青年還是中年人,都請來這大自然的秋色中放眼一望吧,她教你思考怎樣生活,怎樣創造人生。1.根據要求填空。(1)文中的保爾指的是蘇聯作家________(填作家名)的名著《________》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2)請將文中保爾在晚年關于年華的那段名言中空缺的部分填完整。2.作者在第②段中著力描繪秋色,(1)作者筆下的秋色有什么特點?(2)作者在本段先說“坡坡洼洼,全都讓紅墨浸了個透”后又說“點綴這紅色世界的還有黃和綠”,兩句話是否矛盾?請說說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④段中畫線的句子,作者描繪了春與秋的特點及帶給人的不同感受,請你結合自己的生活積累,仿照畫線句子的句式,寫一段描繪“夏”或“冬”的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給人印象最深的,則是從天橋到仙人洞去的山路上,那個錦繡谷,這才是廬山風景的精華所在:舉凡天下最奇異的高山,峻嶺,險崖,深淵,驚壑,都在這里集合,而且很自然地成為一個整體。滿山滿谷的古松高杉,把它們打扮成一片蔥綠;多變的云霧,則是它們神秘的衣衫。人站在它們的面前,竟不知是在云里,還是在霧里;是在人間,還是在天上;又好像是到了童話世界,只見松杉對話,山嶺攜手,總覺得我們枉有千百代才華絕世的詩人,留下多少吟詠廬山的佳句,竟一句都對不上眼前的景色,難道他們都沒有真正上山嗎?到了仙人洞,在附近的御碑亭上,才看到亭兩側有對聯一副,勉強概括了廬山風景的特點:四壁云巖九江棹一亭煙雨萬壑松的確,云巖、煙雨、松杉、鄱陽湖和長江,組成了廬山風景交響曲。而云霧正是它的主調。云霧給了廬山以生命,它使廬山風景更生動、更引人、更有變化。我們祖國各個風景區都有它們獨特的美。廬山之美,在于它既雄偉,又迷人。桂林的風景是很迷人的,在漓江看群山,也有“橫看成嶺側成峰”的感覺,但它僅止于秀麗,而雄偉就不如廬山。昆明的龍門比廬山的錦繡谷還要高,雄偉極了。從龍門眺望一望無際的滇池,也很使人心曠神怡,但它缺乏廬山的朦朧美。杭州的特點在于它有一顆明珠般的西湖,它是以湖制山的;廬山則是以山制湖,因為鄱陽湖對廬山來說,只是一個配件。同樣在江西,井岡山自是雄偉,它也引人入勝,但更多的原因在于它有革命歷史的傳奇,自然環境就遠不及廬山的精致。浙江的普陀、天童、育王諸山,也有松竹之美,它們是佛教勝地,置身其間,有肅穆的莊嚴感,卻無廬山的親切味。1.第1自然段作者為什么說“那個錦繡谷,這才是廬山風景的精華所在”?理由是因為________。(用文中原話回答)2.對第1自然段畫橫線的句子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這是個反問句,作者基本認定了我國枉有千百代絕世詩人,他們沒有留下“吟詠廬山的佳句”。b.這是個反問句,作者認為之所以沒有留下“吟詠廬山的佳句”,是因為詩人們沒有真正上山造成的。c.這個反問句的真實含義在于:表達作者對廬山風景千變萬化特征的充分肯定。d.這個問句,作者既采用擬人、比喻修辭方法,生動展現山嶺松杉在云霧中的變幻風姿,又通過有力的反問語氣,強調了詩人們“不識廬山真面目”的真諦。3.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這句話。示例:滿山滿谷的古松高杉,把它們打扮成一片蔥綠;多變的云霧,則是它們神秘的衣衫。滿山遍野的各色野花,________________;輕輕的風聲,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一、1.這句形象的比喻中,“藍色的盆景”的“藍色”切合文題,符合“水都”威尼斯的特征,“盆景”寫出了威尼斯的精致美麗,特別是“點綴”一詞用得十分生動、準確,表現出“幾處高樓和尖頂教堂”與整個威尼斯之景的和諧,是其極有特色的裝飾。2.“水晶宮”的比喻寫出了亞得里亞海濱燈光映著碧水,明月照亮大海的一個光彩奪目、清澈透明的世界。“真是人間奇景”是出自作者內心的極高評價,這般奇景簡直就是一個水晶的世界。二、②④①⑥⑤③三、給圣馬可廣場同時也給威尼斯增添了一層神秘浪漫的色彩。四、這句話比喻中國人民和威尼斯人民的心是相通的、相融合的。五、提示:這道題從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展示的風土人情以及其藝術價值等方面去談感受都可以。六、(一)1.有關馬可的傳說,給“水都”威尼斯披上一層神秘面紗。2.說明了威尼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3.連用兩個“最”高度概括了圣馬可廣場的影響和美麗迷人程度。4.這幅畫卷中的最動人之處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美。5.不一樣,對“李亞度橋”作者主要從它的造型上著筆,而對“嘆息橋”則從它的名字由來著筆。作者寫前者主要為了突出威尼斯的建筑美,而寫后者則主要是為了進一步豐富威尼斯的人文景觀。(二)1.(1)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2)能夠不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2.(1)熱烈、濃艷(2)不矛盾,因為黃和綠只是這紅色的點綴。3.提示:抓住夏和冬的特點仿照原有句式來寫。(三)1.舉凡天下……成為一個整體。2. c 3.給它們披上一件花衣則是它們悄悄的絮語。
《藍藍的威尼斯》檢測練習題 篇11
[教學目標 ]
1、學習本文以作者漫游路線為經,以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緯,抓住特點,有詳有略地描寫景物。
2、領略威尼斯的綺麗風光,體會文章歌頌了中意兩國人民的深厚友誼。
[重點難點]
1、重點:文章絢麗多彩,多用比喻。
2、難點: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和諧統一。
[教學時數] 一教時
一、導入
威尼斯介紹:
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水城,是亞得里亞海濱的一串明珠。教師借助多媒體,展示有關威尼斯的圖片,如:李亞度橋、圣馬可廣場、圣馬可教堂等,讓學生一睹威尼斯的風光。
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思考:威尼斯給你怎樣的一個印象?學生交流,自由發言。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學生討論、交流,明確:
第一部分(1—3),概括介紹威尼斯的面貌和歷史。
第二部分(4—6),介紹威尼斯是一個“奇特的城市”,展現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
第三部分(7),贊頌威尼斯人民和中國人民之間的深厚友誼。
四、精讀第4段。
第4段寫威尼斯是一個水城,作者是怎樣寫的?試簡要分析。
明確:
第1句是中心句,運用“不是……而是……”的對比并列句式,強調“開門見水。”
第2句是采用比較法,突出威尼斯“獨特的瑰麗的形象”。
第3——9句是具體說明獨特在何處,瑰麗在何處。第3句突出了大運河中的繁忙景象。第4、5句寫觀賞兩岸風光和建筑藝術。第6句是介紹威尼斯運河上的橋梁,突出介紹威尼斯最美的橋——大理石建成的“李亞度橋”。第7—9句介紹水上交通工具,重點突出介紹“公朵拉”小游船。由此可見,威尼斯的獨特之處在于它的交通工具,“瑰麗”之處在于泛舟,大運河欣賞到的古典建筑藝術和兩岸風光,表現了“水都之美”。
五、品味語言
美的事物需要用美的語言來描繪,課文中有許多比喻句,形象生動地展現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請你摘抄這些比喻句,體會它們的表達作用。
學生討論交流,明確:
本文文章絢麗多彩,多用比喻。
1、一片蔚藍色的世界:天,是藍的;地,也是藍的。水天連接的遠處,聳立著幾處高樓和尖頂教堂,仿佛在藍色的盆景里點綴著一簇簇的村落……
這段文字描繪了一個藍色的世界。作者把威尼斯比作“藍色的盆景”,而威尼斯的建筑則是“藍色的盆景里點綴著”的一簇簇村落。這個新鮮貼切的比喻,不僅緊扣了題目,描繪出威尼斯給人的整體印象,而且有著深邃的意境,使平凡的事物變得瑰麗美妙起來,使游客產生了急欲去觀賞個究竟的沖動。
2、118個島嶼,177條大小河道相互溝通,由401座各式各樣的橋梁串連綴接而成的“水都”,就像一串顆顆珍珠連綴起來的瑰寶。入夜,燈光映著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亞得里亞海濱像進了水晶宮一般,真是人間奇景。
這里運用了兩個生動貼切的比喻。前一個比喻寫水都的白天之美,后一個比喻寫水都的夜晚之美。這兩個比喻的共同特點是“閃閃發光”,給人光彩奪目、如詩如畫的感覺。燈光、明月、碧水、大海、珍珠、瑰寶……這是多么絢爛的世界,迷人的“人間奇景”啊。
3、深秋的威尼斯,絢麗多姿,游客如云,廣場上千百只灰鴿爭相啄食,供人拍照、逗樂,穿梭般來往的船艇,迎著飛翔的海鷗,構成一幅美麗、和諧、幸福的畫卷。
這段文字是圣馬可廣場的秋景。有聲有色,有動有靜,營造了一種和諧、幸福的氣氛,給人陶醉的感覺。文中三個比喻也恰如其分,特別是“畫卷”,這一比喻帶有綜合美,富有詩情畫意。
六、探究
課文題目特別吸引人,不說“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奇特的威尼斯”等,而說“藍藍的威尼斯”,你認為好在哪里?
學生討論、交流,明確:
以“藍藍的威尼斯”為題,不僅突出了威尼斯的色彩,而且寫出了作者俯視威尼斯的總體印象。藍色不僅突出了威尼斯的環境特征,而且它是和平、寧靜、友誼的象征。如果將題目改成“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就顯得太一般化,沒有一點新鮮感;如果改為“奇特的威尼斯”又不能突出威尼斯的特征,“奇特”在哪里,顯示不出來,與文章的內容也不甚吻合。
七、小結
本文以作者的行蹤為線索,介紹了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奇特、瑰麗的風光和文化藝術,展現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贊頌了中意兩國人民悠久而深厚的友誼。
八、布置作業
課后練習一
作者郵箱:
《藍藍的威尼斯》檢測練習題 篇12
《藍藍的威尼斯》說課稿
丹陽市橫塘中學 姜麗
尊敬的各位評委: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位于蘇教版八年級上學期第四單元的一篇游記散文《藍藍的威尼斯》,這是一篇介紹威尼斯奇特、瑰麗的風光和文化藝術,展現威尼斯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稱頌中意兩國人民悠久而深厚友誼的自讀課文。
文章語言生動形象、魅力絢爛,充滿著詩情畫意,蘊含著作者對威尼斯美麗景色的無限熱愛的情感。
初二年級的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前學過《阿里山紀行》等游記散文,對散文的學習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是由于本年級的學生年齡尚小,閱歷甚淺,他們對文章語言的品味、鑒賞能力相對還比較薄弱。所以根據以上這些將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擬定如下:
(1) 領略威尼斯綺麗的風光;
(2) 體會中意兩國人民深厚的友誼;
(3) 理解比喻修辭手法對增強文章語言魅力的作用。
同時,將教學目標中的“領略威尼斯綺麗的風光”和“理解比喻修辭手法對增強語言魅力的作用”這兩點作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采取:學生自主閱讀、感悟,教師適當引導、點撥的方法,讓學生領略威尼斯瑰麗的風光;同時采用分組討論、班級交流等手段培養學生對美的感悟。
接下來,我就重點談談我對這篇文章教學過程的設計。
這節課,我是按照“導入新課-----預習交流-----感知欣賞-----拓展質疑”這幾個板塊進行的。
首先我從“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水城,是亞德里亞海濱的一串明珠”這句話直接進入課文,帶領學生一起去欣賞威尼斯美麗、獨特的魅力。
隨后,我請學生將他們在預習過程中的重點字詞和其他同學交流分享,同時請其余同學補充、指正,然后再將收集的字詞集體朗讀以便加深記憶。
當字詞的障礙掃除清楚以后,我就可以和學生一起整體感知課文。我請學生一邊朗讀課文一邊畫出文章中表示作者行蹤的詞語或句子;同時畫出文章中表現威尼斯城市特點的詞語。當學生朗讀課文結束后,學生兩人相互交流文中得到的答案,明確文章是按照移步換景的方法來組織材料的;同時明確城市特點的詞語是“瑰麗、奇特”。教師乘勢再問:“奇特在哪里?瑰麗在何處?”學生再次到文章中尋找答案,明確:奇特在它的交通工具,瑰麗在“圣馬可廣場”、“教堂”、“嘆息橋”等建筑及兩岸的風光上。它將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秋色美”等展現的一覽無遺。教師還可以再問:文章到此結束了嗎?其實沒有,文章最后一小節還寫到了中意兩國人民之間的深厚友誼。
文章寫的內容基本上清晰了,教師再請學生四人一小組討論:文章為什么以“藍藍的威尼斯”為題?學生討論、交流后,教師總結:藍色的是大海的色彩,它符合威尼斯水都的地理特點,同時它又不僅是一種自然的色彩,在文中也表現為一種人文景觀,它是美麗、和諧、幸福的象征,圣馬可廣場的來歷、建筑、游客等都是一種人文景觀,這種景觀構成了一幅寧靜、和諧、幸福的生活畫卷,這些正是威尼斯的內在特征,也正是它串聯起了文中看似繁多而無關聯的內容,這很好的體現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
美麗的威尼斯需要用美麗的語言描繪,在下一個環節中,請學生將他們最欣賞的句子找出來和大家分享。可以提示學生從修辭等方法入手尋找。學生找出之后,再請他們有感情地讀一讀,讓學生讀出關鍵的詞語,注意讀出重音,注意抑揚頓挫。如果學生朗讀不到位,可以請其余同學再讀或教師范讀以此感受那種幸福、美麗的美,在讀的基礎上還要學生講一講喜歡的原因和理由。
例:
1、一片蔚藍色的世界:天,是藍的;地,也是藍的。水天連接的遠處,聳立著幾處高樓和尖頂教堂,仿佛在藍色的盆景里點綴著一簇簇的村落
這段文字描繪了一個藍色的世界。作者把威尼斯比作“藍色的盆景”,而威尼斯的建筑則是“藍色的盆景里點綴著”的一簇簇村落。這個新鮮貼切的比喻,不僅緊扣了題目,描繪出威尼斯給人的整體印象,而且有著深邃的意境,使平凡的事物變得瑰麗美妙起來,使游客產生了急于去觀賞個究竟的沖動。
2、118個島嶼,177條大小河道相互溝通,由401座各式各樣的橋梁串聯綴接而成的“水都”,就像一串顆顆珍珠連綴起來的瑰寶。入夜,燈光映著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亞德里亞海濱像進入了水晶宮一般,真是人間奇景。
這里運用了兩個生動而貼切的比喻。前一個比喻寫水都白天之美,后一個比喻寫水都夜晚之美。這兩個比喻的共同特點世“閃閃發光”,給人以光彩奪目、如詩如畫的感覺。燈光、明月、碧水、大海、珍珠、瑰寶……這是多么絢麗燦爛的“人間奇景”呀!
3、深秋的威尼斯,絢麗多姿,游客如云,廣場上成千上百只灰鴿爭相啄食,供人拍照、逗樂,穿梭來往的船艇,迎著飛翔的海鷗,構成了一幅美麗、和諧、幸福的畫卷。
這段文章是圣馬可廣場的秋景。有聲有色,有動有靜,營造了一種和諧、幸福的氣氛,給人以陶醉的感覺。文中的三個比喻也恰如其分,尤其是“畫卷”,這一比喻帶有綜合美,富有詩情畫意。
再次品味了威尼斯的美麗,同學們肯定愿意當一回小導游,將今天學過的威尼斯的美麗的景點、人文風情等向沒有到過威尼斯的或者沒有學過本文的朋友講解。要求:講出特色、講究語言流暢,可以適當引用文中語句,注意講解時的語氣和語調,可以適當添加手勢等。用這種方法帶領學生又一次和文本對話,感受水都的美。
在以上過程的基礎上進入到質疑環節,讓他們講學習中有疑問的地方向同學或老師問一問。
最后在多媒體展示一組威尼斯景色的圖片中結束本課,教師布置課外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