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八年級語文教案 > 《論語》六則(精選13篇)

《論語》六則

發布時間:2023-08-18

《論語》六則(精選13篇)

《論語》六則 篇1

  ○教學目標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

 、诶斫庹n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鄯e累成語、格言、警句。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

  ○課前準備

 、 搜集資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概況;了解《論語》的主要內容;搜集最能表現松柏品性的詩句。

 、 借助工具書,通讀全文,把握內容梗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介紹孔子和《論語》,研讀有關學習的內容。

  ○教學設計

  導入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如《論語》、《老子》、《孟子》、《莊子》、《荀子》等。這些著述對中華文化曾產生過深遠影響,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探究學習《〈論語〉十則》。

  交流有關孔子、《論語》的知識。

  ①學生在四人小組內交流。

 、诎嗌辖涣鳎好總知識點由一個同學介紹,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

 、蹘熒涣鳎航處熡枚嗝襟w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圣”。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和處世方法。

  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本文內容主要包括哪兩個方面。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學習和個人修養兩方面的內容,前五則著重談學習,后五則著重談修養做人。(有的地方內容上有交叉,教師應該在分析中給學生講明。)

  探究學習課文前五則

 、俪踝x課文,掃除語言障礙。

  a.多媒體展示下列詞句,先讓同學讀,其他同學評價,最后教師再打出正確讀音。

  人不知而不慍(yùn) 學而不思則罔(wǎng)

  思而不學則殆(dài) 不亦說(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 傳(chuán)不習乎

  誨女(rǔ)知之乎 不知為(wéi)不知 是知(zhì)也

  讓學生結合對課文的理解說出加點的詞這樣讀的理由。

  b.學生朗讀課文,教師小結朗讀文言文要注意的問題,并用多媒體展示:

  ◆結合具體語言環境,讀準字音。

  ◆處理好停頓和語速、語調。

  c.質疑交流:就課文字詞句的理解,學習小組間互相質疑,提問組有權指定某組或某同學回答。

  對個別詞句的理解,教師要加以點撥,并加以提煉、補充。

  探究的詞句摘要:

  朋 三 和 溫故而知新 可以為師矣 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

 、诰x課文,探究課文思想內涵。

  a.學生自主閱讀。

  教師要求學生思考:課文在學習態度上強調什么?學習方法上又強調什么?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學習態度強調要謙虛,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與復習。

  教師再要求學生思考:哪些語句強調謙虛,哪些語句是強調獨立思考與復習,并分別說明理由。

  謙虛: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獨立思考、復習:學而不思則罔;溫故而知新;傳不習乎?

  b.班上討論、交流以下兩個問題:

  ◆在本文論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認為最有價值的是哪一點?為什么?

  ◆在學習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夠,今后有何打算?

  作業 

  ① 必作:“研討與練習”第一題。

 、 選作:課外閱讀《論語》,了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研讀有關修身做人的內容,小結全文,背誦課文。

  ○教學設計

  導入  

  儒家學說是為己之學,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們來研讀文中修身做人的內容。

  探究學習后五則

 、偃嗬首x課文,教師正音。

 、谧灾餮凶x,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內容。

 、郯嗌辖涣,重點研讀以下幾句:

  a.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探究第一句]

  請同學們講這句話的字面意思。理解探究深層含義。交流寫松柏的詩句,學生小組內交流后,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詩句。

  教師要求學生回答:松柏有什么樣的品性?要求學生討論交流這句話的現實意義。

  學生觀點摘要:學習松柏高潔傲岸的品性,要經得起時間和環境的考驗。

  要求學生找一個與這句話意思相近的成語、俗語。

  [探究第二、三句]

  請同學翻譯這兩句話,其他同學評價、修正、補充。對重點詞句教師要講解。

  請同學介紹儒家學說的思想核心及其代表人物;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要求點到為止。

  聯系生活實際,學習小組內討論交流,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學習小組推舉同學到班上交流,觀點摘要:

  a.這樣的處世之道可取,因為人本來就不應該把自己都不喜歡的東西強加于人;

  b.這樣的處世之道不可取,社會這個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員組成的,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東西也許我們都不喜歡,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監獄、死刑等。如果什么東西都要去考慮個人的喜好,這個社會的秩序就沒法維持。

  c.這樣的處世之道既有可取之處,又有不可取之處,看你用這種處世態度來對待什么人、什么事。

  [教師小結]

  現代社會一方面經濟飛速發展,另一方面傳統美德亟待發揚。現代著名新儒學大師、美國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在岳麓書院演講時曾預言,公元2050年左右,中華文化將全面復興,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傳統美德的蔚然成風吧!

  朗讀全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積累、拓展

  學生自由朗讀,從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成語、格言和警句,并說出理由。教師在學生交流后對本文出現的常用成語作歸結并板書:死而后已 溫故知新 任重道遠 擇善而從 三人行,必有我師

  背誦課文

  作業 

  搜集整理《論語》其他篇章中出現的成語、格言、警句2—3個,要求注明出處、含義,并制作資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覽。

《論語》六則 篇2

  子①曰:“學而時習②之,不亦說③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④,不亦君子⑤乎?”(《學而》)

  子日:“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保ā稙檎罚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①;思而不學則殆②。”(《為政》)

  子曰:“由③,誨女④知之乎?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⑤也!保ā稙檎罚

  子貢③問曰:“孔文子①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③,是以③謂之‘文’也。”,(《公冶長》)

  子曰:“默而識之④,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ā妒龆罚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妒鰻枴罚。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ā队阂病罚

  子在川①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②。”《子罕》)

  子曰:“吾嘗③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保ā缎l靈公》)

《論語》六則 篇3

  ○教學目標 

 、僬莆粘S玫奈难詫嵲~,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

  ②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鄯e累成語、格言、警句。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

  ○課前準備

 、 搜集資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概況;了解《論語》的主要內容;搜集最能表現松柏品性的詩句。

 、 借助工具書,通讀全文,把握內容梗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介紹孔子和《論語》,研讀有關學習的內容。

  ○教學設計

  導入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如《論語》、《老子》、《孟子》、《莊子》、《荀子》等。這些著述對中華文化曾產生過深遠影響,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探究學習《〈論語〉十則》。

  交流有關孔子、《論語》的知識

  ①學生在四人小組內交流。

 、诎嗌辖涣鳎好總知識點由一個同學介紹,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

 、蹘熒涣鳎航處熡枚嗝襟w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圣”。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和處世方法。

  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本文內容主要包括哪兩個方面。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學習和個人修養兩方面的內容,前五則著重談學習,后五則著重談修養做人。(有的地方內容上有交叉,教師應該在分析中給學生講明。)

  探究學習課文前五則

 、俪踝x課文,掃除語言障礙

  a.多媒體展示下列詞句,先讓同學讀,其他同學評價,最后教師再打出正確讀音。

  人不知而不慍(yùn) 學而不思則罔(wǎng)

  思而不學則殆(dài) 不亦說(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 傳(chuán)不習乎

  誨女(rǔ)知之乎 不知為(wéi)不知 是知(zhì)也

  讓學生結合對課文的理解說出加點的詞這樣讀的理由。

  b.學生朗讀課文,教師小結朗讀文言文要注意的問題,并用多媒體展示:

  ◆結合具體語言環境,讀準字音。

  ◆處理好停頓和語速、語調。

  c.質疑交流:就課文字詞句的理解,學習小組間互相質疑,提問組有權指定某組或某同學回答。

  對個別詞句的理解,教師要加以點撥,并加以提煉、補充。

  探究的詞句摘要:

  朋 三 和 溫故而知新 可以為師矣 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

 、诰x課文,探究課文思想內涵。

  a.學生自主閱讀。

  教師要求學生思考:課文在學習態度上強調什么?學習方法上又強調什么?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學習態度強調要謙虛,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與復習。

  教師再要求學生思考:哪些語句強調謙虛,哪些語句是強調獨立思考與復習,并分別說明理由。

  謙虛: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獨立思考、復習:學而不思則罔;溫故而知新;傳不習乎?

  b.班上討論、交流以下兩個問題:

  ◆在本文論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認為最有價值的是哪一點?為什么?

  ◆在學習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夠,今后有何打算?

  作業 

  ① 必作:“研討與練習”第一題。

 、 選作:課外閱讀《論語》,了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研讀有關修身做人的內容,小結全文,背誦課文。

  ○教學設計

  導入  

  儒家學說是為己之學,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們來研讀文中修身做人的內容。

  探究學習后五則

 、偃嗬首x課文,教師正音。

  ②自主研讀,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內容。

  ③班上交流,重點研讀以下幾句:

  a.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探究第一句]

  請同學們講這句話的字面意思。理解探究深層含義。交流寫松柏的詩句,學生小組內交流后,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詩句。

  教師要求學生回答:松柏有什么樣的品性?要求學生討論交流這句話的現實意義。

  學生觀點摘要:學習松柏高潔傲岸的品性,要經得起時間和環境的考驗。

  要求學生找一個與這句話意思相近的成語、俗語。

  [探究第二、三句]

  請同學翻譯這兩句話,其他同學評價、修正、補充。對重點詞句教師要講解。

  請同學介紹儒家學說的思想核心及其代表人物;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要求點到為止。

  聯系生活實際,學習小組內討論交流,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學習小組推舉同學到班上交流,觀點摘要:

  a.這樣的處世之道可取,因為人本來就不應該把自己都不喜歡的東西強加于人;

  b.這樣的處世之道不可取,社會這個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員組成的,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東西也許我們都不喜歡,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監獄、死刑等。如果什么東西都要去考慮個人的喜好,這個社會的秩序就沒法維持。

  c.這樣的處世之道既有可取之處,又有不可取之處,看你用這種處世態度來對待什么人、什么事。

  [教師小結]

  現代社會一方面經濟飛速發展,另一方面傳統美德亟待發揚,F代著名新儒學大師、美國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在岳麓書院演講時曾預言,公元2050年左右,中華文化將全面復興,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傳統美德的蔚然成風吧!

  朗讀全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積累、拓展

  學生自由朗讀,從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成語、格言和警句,并說出理由。教師在學生交流后對本文出現的常用成語作歸結并板書:死而后已 溫故知新 任重道遠 擇善而從 三人行,必有我師

  背誦課文

  作業 

  搜集整理《論語》其他篇章中出現的成語、格言、警句2—3個,要求注明出處、含義,并制作資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覽。

《論語》六則 篇4

  教學目的:

  1、讀準字音,辨析多音字、通假字的正確讀音。.

  2、掌握課文中主要的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3、了解孔子的政治倫理、哲學、教育思想及其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影響。

  教學重點:

  掌握課文中主要的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教學難點 :

  理解孔子的政治倫理、哲學、教育思想

  教學時間:三教時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了解孔子及《論語》  學習《論語》前兩則

  教學步驟 :

  一、 簡介孔子及著作《論語》:

  1、孔子簡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鄒邑人?鬃邮侵袊糯拇笏枷爰摇⒄渭摇⒔逃遥诿褡逦幕陌l展史上是一個極其重要的人物?鬃咏⒘酥袊糯谝粋私家學派——儒家,其核心思想是“仁”。

  2、《論語》簡介:

  《論語》是先秦諸子散文之一,是一部語錄體散文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和后學者記錄孔子言行的著作!墩撜Z》集中體現了孔子在政治、倫理、哲學、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經典著作之一。是《四書》之一。

  3、課題簡介:

  課文中的七則《論語》,選自《論語》的不同的篇目,意義不相連屬。

  二、 教者范讀課文,正音正字:

  三、學習第一、二則:

  第一則:

  1、學生齊讀。

  2、指名學生結合注釋,翻譯課文。

  子貢問:“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嗎?”孔子說:“那就是推己及人吧!自己不愿意要的事物,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

  3、重點、難點字詞疏通分析:

 。1)文中兩個“乎”的意義和用法不同。前一個相當于現漢“嗎”,表疑問語氣,后一個相當于現漢“吧”,句末語氣助詞。

 。2)文中的“其”,是“那”的意思,指示代詞。

  4、分析理解文中蘊涵的哲學思想:

  這段論語包含了孔子的“克己復禮”的思想,這樣做才能實現“愛人”,達到“仁”的境界。

  第二則

  1、學生齊讀。

  2、指名學生結合注釋,翻譯課文。

  孔子說:“統治者自身行為端正,不發布命令,事情也能行得通,統治者自身行為不端正,即使是三令五聲,百姓也不會聽從!

  3、重點、難點字詞疏通分析:

 。1)文中的“其”,指“統治者”。

 。2)文中的“正”,“端正”的意思,包括思想的純正、行為的中正。

  4、分析理解文中蘊涵的哲學思想:

  這段論語體現了孔子對統治者如何施行政治,管理國家和人民的思想,要靠道德教化。

  三、 作業 :

  1、背誦第一、二則《論語》2、預習第三、四、五則《論語》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學習第三、四、五則《論語》

  教學步驟 :

  一、 檢查第一、二則的背誦情況

  二、 學習第三、四、五則《論語》

  第三則

  1、學生齊讀。

  2、指名學生結合注釋,翻譯課文。

  孔子說:“賢德啊,顏回!一竹筐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居室里,別人都受不了那窮苦的憂愁,顏回卻不改變他的快樂,賢德啊,顏回!”

  3、重點、難點字詞疏通分析:

  (1)“賢哉,回也!”倒裝句,主語后置。

 。2)“巷”是“居室”的意思,與現漢不同。

 。3)文中的“堪”,是“忍受”的意思。

 。4)文中的兩個“其”,第一個是指示代詞“那”的意思,第二個是指示代詞“他的”的意思。

  4、分析理解文中蘊涵的哲學思想:

  這段論語是孔子贊賞顏回的話語,同時也體現了孔子的“安貧樂道”的思想

  第四則

  1、學生齊讀。

  2、指名學生結合注釋,翻譯課文。

  孔子說:“看見賢人就想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就在內心反省自己,看自己有沒有同他類似的毛病。”

  3、重點、難點字詞疏通分析:

  (1)文中的“賢”是“賢人”的意思。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2)文中的“內”,是“在內心”的意思。名詞作狀語。

  4、分析理解文中蘊涵的哲學思想:

  這段論語體現了孔子在修身養性方面的思想,人要注重向古代圣賢的書本學習,還要注重向周圍的人學習、對照、反省,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水準。

  第五則

  1、學生齊讀。

  2、指名學生結合注釋,翻譯課文。

  顏源、季路陪侍(在孔子身邊)。孔子說:“何不各自談談你們的志向呢?”季路說:“我愿意將自己的車馬衣服拿出來與朋友們共同使用,用破了也不后悔!鳖佋凑f:“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長處,不表白自己的功勞。”季路說:“希望聽聽先生的志愿!笨鬃诱f:“我的志向是使老年人得到安逸,使朋友得到信任,使青年人得到關懷!

  3、重點、難點字詞疏通分析:

 。1)文中的“伐”“施”是“夸耀、表白”的意思,與現漢不同。

 。2)文中的“善”,是“長處”的意思,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3)文中的“安”“信”“懷”是使動用法。

  4、分析理解文中蘊涵的哲學思想:

  這段論語反映孔子的“仁者愛人”,提倡“仁”思想。

  三、作業 :

  背誦第三、四、五則《論語》

  預習第六、七則《論語》,思考課后練習

  第三教時

  教學要點:學習第六、七則《論語》 簡要總結課文

  教學步驟 :

  一、檢查第三、四、五則的背誦情況

  二、學習第 六、七則《論語》

  第六則

  1、學生齊讀。

  2、指名學生結合注釋,翻譯課文。

  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正直的朋友,誠實的朋友,見聞廣博的朋友,是有益的。餡媚奉承的朋友,當面恭維、背后詆毀別人的朋友、花言巧語的朋友,是有害的。”

  3、重點、難點字詞疏通分析:

  弄清“諒”“便辟”“善柔”“便佞”的意義。

  “諒”是誠信的意思,“便辟”是餡媚奉承的意思,“善柔”是陽奉陰違的意思,“便佞”是花言巧語的意思 。

  4、分析理解文中蘊涵的哲學思想:

  這段論語體現孔子的交友之道。在他看來,結交什么樣的朋友對個人的行為、修養有很大的影響。 

  第七則

  1、學生齊讀。

  2、指名學生結合注釋,翻譯課文。

  孔子說:“有益的快樂有三種,有害的快樂有三種。以有節制的禮樂為快樂,以贊美別人的優點為快樂,以多交賢良的朋友為快樂,這是有益的。以驕奢放縱取樂為快樂,以盡情游蕩為快樂,以貪圖安逸為快樂,這是有害的。”

  3、重點、難點字詞疏通分析:

  (1)弄清“樂”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兩種讀音。 

 。2)“益者三樂,損者三樂”中的“樂”是“快樂”的意思!皹范Y節樂”等句中的開頭的“樂”是“以……為快樂”的意思,是意動用法。

 。3)弄清“節”“道”“善”“佚”“晏”等文言實詞的意義。 “節”是節制的意思,“道”是贊美的意思!吧啤笔莾烖c的意思,“佚”是放蕩的意思,“晏”同“宴”是安逸的意思。

  4、分析理解文中蘊涵的哲學思想:

  人都是追求快樂的,但快樂有高尚和低俗之分,有益有害之分?鬃诱J為應把快樂建立在良好的品行上,反對放縱的、不知節制的享樂。 

  三、 總結課文:

  這七則《論語》從不同方面闡述了做人的道理,體現了孔子的“仁者愛人”的思想。

  第一則:包含了孔子的“克己復禮”的思想;

  第二則:體現了孔子對統治者如何施行政治,管理國家和人民的思想,要靠道德教化;

  第三則:體現了孔子的“安貧樂道”的思想;

  第四則:體現了孔子在修身養性方面的思想;

  第五則:反映孔子的“仁者愛人”,提倡“仁”思想;

  第六則:體現孔子的交友之道;

  第七則:孔子把快樂建立在良好的品行上,反對放縱的、不知節制的享樂。

  四、 共同討論課后練習

  五、 布置作業 :

  1、課后練習:一、二、三

  2、背誦《論語》七則

  [1]

《論語》六則 篇5

  教案示例一

  重點與難點:

  重點:1.認讀字詞;2.理解各則語錄;3.整理、積累語言材料。

  難點:分類式學習筆記活動的實施

  教學過程

  第一個教學板塊:認讀課文。(15分鐘左右)

  1.同學們自讀課文的“閱讀提示”。

  2.各自大聲地朗讀課文。

  3.聽讀課文,注意校正讀音,體會語調。

  4.分“則”朗讀課文,每讀一則,都要求對應著“點讀”課文注釋。

  5.分學習小組,讀課文,說注釋,說譯文。

  6.全班同學大聲、流利、快速地朗讀全文。

  第二個教學板塊:析讀課文。(12分鐘左右)

  1.同學們雙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詞句。

  2.同學們試作批注,概括每一則的內容大意。

  3.教師指導同學們運用“ 與學習有關”這個句式說話。如“‘學而時習之’與學習方法有關,與學習習慣有關”,又如“‘不恥下問’與學習態度有關”等。

  4.教師指導同學們就課文中喜歡的成語或短語說話,要說說為什么喜歡它。

  第三個教學板塊:理讀課文。(20分鐘左右)

  老師下發印有“分類式學習筆記”的練習紙,請同學們根據紙上安排好了的類別整理課堂筆記(或者老師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學們在筆記本上進行整理)。

  1.在“作家作品”類記下: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現山東省曲阜市東南)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2.在“成語”類記下:

  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 溫故知新 不恥下問 三人行必有我師

  3.在“名言警句”類記下:

 、儆糜趯W習態度:不恥下問 三人行必有我師學而不厭 敏而好學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谟糜趯W習方法:學而時習之 溫故而知新 默而識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③用于思想修養:人不知而不慍 三人行必有我師

  ④用于思想方法: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萦糜谌松形颍菏耪呷缢狗,不舍晝夜

  ⑥用于日常生活: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4.“難句翻譯”類練習:

 、儆信笞赃h方來,不亦樂乎?

 、跍毓识,可以為師矣。

 、廴诵,必有我師焉。

 、苤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菔耪呷缢狗,不舍晝夜。

 、拗疄橹,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下課之前,同座同學互相交換檢查“分類式學習筆記”。

  教案點評:

  板塊式教學思路,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

  第 1 2 3 頁  

《論語》六則 篇6

  四川郫縣  周化琴 

  ○教學目標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

 、诶斫庹n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鄯e累成語、格言、警句。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

  ○課前準備 

 、     搜集資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概況;了解《論語》的主要內容;搜集最能表現松柏品性的詩句。

  ②     借助工具書,通讀全文,把握內容梗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介紹孔子和《論語》,研讀有關學習的內容。

  ○教學設計 

  導入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如《論語》、《老子》、《孟子》、《莊子》、《荀子》等。這些著述對中華文化曾產生過深遠影響,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探究學習《〈論語〉十則》。

  交流有關孔子、《論語》的知識 

 、賹W生在四人小組內交流。

 、诎嗌辖涣鳎好總知識點由一個同學介紹,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

 、蹘熒涣鳎航處熡枚嗝襟w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圣”。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和處世方法。

  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本文內容主要包括哪兩個方面。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學習和個人修養兩方面的內容,前五則著重談學習,后五則著重談修養做人。(有的地方內容上有交叉,教師應該在分析中給學生講明。)

  探究學習課文前五則 

 、俪踝x課文,掃除語言障礙

  a.多媒體展示下列詞句,先讓同學讀,其他同學評價,最后教師再打出正確讀音。

  人不知而不慍(yùn)  學而不思則罔(wǎng)

  思而不學則殆(dài)  不亦說(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  傳(chuán)不習乎   

  誨女(rǔ)知之乎  不知為(wéi)不知  是知(zhì)也

  讓學生結合對課文的理解說出加點的詞這樣讀的理由。

  b.學生朗讀課文,教師小結朗讀文言文要注意的問題,并用多媒體展示:

  ◆結合具體語言環境,讀準字音。

  ◆處理好停頓和語速、語調。

  c.質疑交流:就課文字詞句的理解,學習小組間互相質疑,提問組有權指定某組或某同學回答。

  對個別詞句的理解,教師要加以點撥,并加以提煉、補充。

  探究的詞句摘要:

  朋  三  和  溫故而知新  可以為師矣   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

 、诰x課文,探究課文思想內涵。

  a.學生自主閱讀。

  教師要求學生思考:課文在學習態度上強調什么?學習方法上又強調什么?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學習態度強調要謙虛,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與復習。

  教師再要求學生思考:哪些語句強調謙虛,哪些語句是強調獨立思考與復習,并分別說明理由。

  謙虛: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獨立思考、復習:學而不思則罔;溫故而知新;傳不習乎?

  b.班上討論、交流以下兩個問題:

  ◆在本文論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認為最有價值的是哪一點?為什么?

  ◆在學習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夠,今后有何打算?

  作業  

 、     必作:“研討與練習”第一題。

 、     選作:課外閱讀《論語》,了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研讀有關修身做人的內容,小結全文,背誦課文。

  ○教學設計 

  導入   

  儒家學說是為己之學,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們來研讀文中修身做人的內容。

  探究學習后五則 

 、偃嗬首x課文,教師正音。

  ②自主研讀,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內容。

 、郯嗌辖涣,重點研讀以下幾句:

  a.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探究第一句]

  請同學們講這句話的字面意思。理解探究深層含義。交流寫松柏的詩句,學生小組內交流后,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詩句。

  教師要求學生回答:松柏有什么樣的品性?要求學生討論交流這句話的現實意義。

  學生觀點摘要:學習松柏高潔傲岸的品性,要經得起時間和環境的考驗。

  要求學生找一個與這句話意思相近的成語、俗語。

  [探究第二、三句]

  請同學翻譯這兩句話,其他同學評價、修正、補充。對重點詞句教師要講解。

  請同學介紹儒家學說的思想核心及其代表人物;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要求點到為止。

  聯系生活實際,學習小組內討論交流,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學習小組推舉同學到班上交流,觀點摘要:

  a.這樣的處世之道可取,因為人本來就不應該把自己都不喜歡的東西強加于人;

  b.這樣的處世之道不可取,社會這個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員組成的,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東西也許我們都不喜歡,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監獄、死刑等。如果什么東西都要去考慮個人的喜好,這個社會的秩序就沒法維持。

  c.這樣的處世之道既有可取之處,又有不可取之處,看你用這種處世態度來對待什么人、什么事。   

  [教師小結]

  現代社會一方面經濟飛速發展,另一方面傳統美德亟待發揚,F代著名新儒學大師、美國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在岳麓書院演講時曾預言,公元2050年左右,中華文化將全面復興,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傳統美德的蔚然成風吧!

  朗讀全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積累、拓展 

  學生自由朗讀,從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成語、格言和警句,并說出理由。教師在學生交流后對本文出現的常用成語作歸結并板書:死而后已  溫故知新  任重道遠  擇善而從  三人行,必有我師

  背誦課文 

  作業  

  搜集整理《論語》其他篇章中出現的成語、格言、警句2—3個,要求注明出處、含義,并制作資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覽

《論語》六則 篇7

  本課有的談求知態度,有的談學習方法,有的談修身做人。語言簡練,含義深遠。學習時要熟讀,深思,牢記。

  子②曰: “學而時習③之,不亦說④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⑤,不亦君子⑥乎?”(《學而》)

  曾子⑦曰:“吾⑧日⑨三省⑩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⑾乎?傳⑿不習乎?”(《學而》)

  子曰:“溫故而知新⒀,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⒁,思而不學則殆⒂。”(《為政》)

  子曰:“由⒃,誨女⒄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⒅!(《為政》)子曰:“見賢思齊焉⒆,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保ā独锶省罚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妒龆罚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⒇,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泰伯》)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21)也!保ā蹲雍薄罚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保ā缎l靈公》)

  ①〔《論(lún)語》〕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凇沧印诚壬,指孔子。孔子(前 551椙?/FONT> 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Zōuyì)(現在山東曲阜)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③〔時習〕按一定的時間復習。

 、堋舱f(yuè)〕“悅”的古字,愉快。

 、荨矐C(yùn)〕生氣,發怒。

  ⑥〔君子〕這里指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遊曾子]即曾參(前505——前436),姓曾,名參(shēn),字子輿, 春秋戰國間魯國南武城(現在山東費縣)人?鬃拥膶W生。

  ⑧[吾]人稱代詞,我。

 、醄日]每天。

  ⑩三省(xǐng)〕多次進行自我檢查,反省。三,泛指多次。

 、稀残拧痴嬲\,誠實。

 、袀鳎╟huán)〕老師傳授的知識。

  ⒀〔溫故而知新〕溫習學過的知識,可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

 、摇藏琛趁曰。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印泊骋苫螅泻。

 、訹由]指孔子的學生仲由(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春秋時期魯國卞(現在山東泗水)人。

  ⒄[女]同“汝”,人稱代詞,你。

 、諿是知也]這是聰明的。是,此、這。知,通“智”。

 、譡見賢思齊焉]見到賢人就向他學習,希望能和他一樣。齊,相同。

 、豙弘毅]強毅。

  (21) [凋]凋謝。

  (22) [齊恕乎]大概就是“恕”了。其,大概、也許。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

  研討與練習

  一 看注釋,查工具書,把下列各句譯成現代漢語,并解釋加點詞語的意思。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溫故而知新

  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士不可以不弘毅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處世之道,對此,曾經有過不同看法。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全班討論: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 背誦全文,并把文中成語、格言和警句摘抄在筆記本上。

《論語》六則 篇8

  ○教學目標 

 、偈炀毐痴b并正確翻譯這篇課文。

 、诶斫庹n文思想內容,對照反省自己

 、鄯e累文言詞匯。

  ○教學重點

  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容。

  ○課前準備

 、偎鸭鬃蛹捌洹墩撜Z》的有關資料。

 、陬A習課文。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俳榻B孔子及其《論語》。

  ②朗讀、背誦課文。

 、垩凶x前五段內容。

  ○教學設計

  中華民族有著數千年的文明歷史,產生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它不僅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對今天在全民族弘揚愛國主義思想,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現實意義。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已成為世界文化寶藏的重要部分,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全人類的驕傲。

  《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效法。現在我們就來學習它的節選部分《〈論語〉十則》。

  板書課題。

  介紹孔子及其《論語》

  朗讀課文

 、俜蹲x

  教師朗讀示范。學生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

 、谌帻R讀

  感知課文內容。多讀幾遍,教師指導學生朗讀,根據朗讀的語氣、語調和停頓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③正音、正字

  理解課文內容

 、倮斫庵攸c詞語

  a.教師導學

  學習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積累一定量的文言詞匯。文言文中的基本詞匯大多與現代漢語意義相同,這好理解。但有些詞,古今意義發生變化。如成語“走馬觀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為“行走”,這個成語就講不通了。再如“赴湯蹈火”中的“湯”是“熱水”的意思。這些都與現代漢語完全不同。學習文言文要特別注意這些變義詞。另外,一些文言虛詞,如“之”、“乎”、“者”、“也”之類,意思比較寬泛,在不同的語言環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這就需要聯系上下文,正確理解。

  b.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細讀幾遍,理解各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如果開始不理解懂,試著再讀幾遍。實在理解不了的,將問題提出來。

  教師指導學生根據句子理解詞義,根據詞義理解句子。

  教師要求學生,自己理解了的,講給同學、老師聽聽。不理解的,四人小組討論討論。實在不懂,請教老師。

  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學生能講清的,教師再度明確。學生理解有困難的,教師要講明白,講透徹。

  重點掌握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包括全文中的重點詞語):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粑崛杖∥嵘!魷毓识隆魧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粽d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粢娰t思齊焉!羰坎豢梢圆缓胍恪!羲蓝笠!糁砂刂蟮蛞!羝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诶斫庹n文內容

  教師導學:

  關于課文翻譯,教師可以根據情況,給學生講解有關信、達、雅及直譯、意譯等常識,但要講得淺顯易懂。指導學生逐句翻譯前五段。

  學生較為難以理解,須重點講解的句子:

  a.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b.吾日三省吾身c.傳不習乎?d.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巳誨女知之乎!

  朗讀、背誦

  反復朗讀,直到成誦。

  作業 

 、 背誦課文。②抄寫、識記字詞。③預習剩余部分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①研讀后五段內容。

  ②理解全文的思想意義

 、鄹爬ǔ烧Z、格言,積累語言。

  ○教學設計

  檢查作業 

 、俦痴b課文。 ②考查句子的翻譯及其重點詞語的解釋。

  理解后五段內容

  按第一課時要求,逐句翻譯剩余各段。

  教師須重點講解的:①見賢思齊焉。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③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④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概括思想內容

  指導學生將課文有關內容歸納到如下幾點:

 、賹W習方法 ②學習態度 ③思想修養

  歸納成語、格言

  提示: 溫故知新 任重道遠 死而后已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師 見賢思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學習體驗

  ①學了這篇課文,你認為哪些內容使你收獲最大?談談感想。

  ②與課文自相對照,談談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應怎樣改進?

 、邸皽毓识隆睂τ谥笇覀兊膶W習有什么重要意義?④透過表面文字,理解“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義。試著模仿這種寫法,也寫幾句。

  教師小結

  《論語》的思想內容博大精深,我國古代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我們學的這一部分主要談的是求知和修養問題。大家不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聯系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今后我們要多接觸一點文言文,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繼承祖國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作業 

 、偻瓿伞把杏懪c練習”。

  ② 搜集《論語》中有關做人道理的簡短的語錄四條,讀一讀,背一背,想一想

《論語》六則 篇9

  教學目的

  子曰1.了解文言文的常識和方法

  子曰2.學習古人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前部)。

  子曰3.理解課文詞語和句子的含義(前一部分)。

  子曰教學重點:目標3

  子曰教學難點 :目標3

  子曰預習指導:

  子曰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子曰慍 罔 殆 謂 哉 焉 誨

  子曰2.看課文注釋或查字典,試翻譯課文。

  子曰3.熟讀。

  子曰教學過程 :

  子曰一、三分鐘演講

  子曰二、創設情境,導入  新課

  子曰請同學自由發言,說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關學習的格言或諺語來,以此調動學生的情緒。

  子曰由此導入  孔子關于學習的論述。

  子曰三、文言文入門:

  子曰教師講解:

  子曰1.文言文的翻譯方法:直譯和意譯

  子曰2.文言文的古今義和一詞多義

  子曰3.通假字

  子曰4.朗讀與背誦

  子曰5.四種特殊句式:

  子曰四、朗讀指導

  子曰1.教師范讀課文。

  子曰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一次,教師糾正學生朗讀過程中語音和停頓方面的錯誤,學生齊讀課文。

  子曰3.抽二個學生朗讀,眾評。

  子曰注意:引導學生注意文言文朗讀的停頓和重音。

  子曰五、指導文言句子翻譯。

  子曰因為是第一次接觸文言文,要與學生講清以下幾點:

  子曰(l)弄懂每個字的含義。(2)把古代的單音字換成現代雙音詞。(3)弄清虛詞的用法。(4)補充適當的詞語。(5)調整句子的語序。(6)揣摩句子的語氣。(7)注意古今義的不同。(8)注意一詞多義的現象。(9)四種文言文特殊句式。

  子曰六、指導翻譯第1--5則:

  子曰處理方法:

  子曰1.第一則由老師示范性翻譯:

  子曰由個別的詞義,到句意的直譯和意譯。

  子曰2.每一則由教師講解幾個普遍性難字詞,然后學生自己試譯,不明白的舉手發問,由會的同學或老師答疑。

  子曰3.分別請四位同學展示翻譯的結果

  子曰4.師生共同評價,糾正。

  子曰七、指導背誦

  子曰八、小結

  子曰由學生談談學習了這五冊明白了什么學習方面的道理.

  子曰自由發言,不拘對錯.

  子曰九、作業 

  子曰l.課后練習一、二題。A類

  子曰2.背誦全文。 B類

  子曰3.默寫全文。C類

  子曰[說課精要]

  子曰本節是入門課,準備活動一定要做好,所以不貪快,只求穩.

  子曰子曰子曰子曰子曰子曰子曰子曰子曰第二課時

  子曰教學目的

  子曰1.學習古人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子曰2.理解課文詞語句子的含義(后半部分)。

  子曰4.朗讀與背誦.

  子曰教學重點:目標2

  子曰教學難點 :辨別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句子。

  子曰教學過程 

  子曰一、三分鐘演講

  子曰二、檢查復習

  子曰朗讀全文。

  子曰二、導入  

  子曰上一節課,我們已經學習理解、翻譯幾段文言句子。這一節課,請同學們自己來試翻譯余下的課文。

  子曰三、翻譯課文6-10則

  子曰l.教師講解下列難句:

  子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子曰2.學生嘗試自己翻譯,遇到有不明白的提出來大家講座,由明白的學生或老師答.

  子曰3.抽查二個學生翻譯,其他同學進行評價糾正補充。

  子曰四、獨立思考:本課所選各則都是談學習的,有的談學習態度,有的談學習方法,請各舉例說明。

  子曰獨立思考后抽查發言,學生互相補充:

  子曰(1)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默而識之。

  子曰(2)學習態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五、片斷寫作:

  子曰當堂完成學習本文的體會,要求結合自己的學習應該怎樣去做。100字左右

  子曰寫完后班內交流。(有關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問題)

  子曰六、小結

  子曰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許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積極意義。我們在學習中應進行借鑒、參考。

  子曰七、背誦指導:

  子曰抓關鍵詞的背誦法

  子曰八、作業 

  子曰A 1.課后練習三、四題。B 默寫課文

  子曰[說課精要]

  子曰學以致用,本課注意引導學生注意這一點

《論語》六則 篇10

  ○教學目標 

  ①熟練背誦并正確翻譯這篇課文。

  ②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對照反省自己。

 、鄯e累文言詞匯。

  ○教學重點

  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容。

  ○課前準備

  ①搜集孔子及其《論語》的有關資料。

  ②預習課文。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①介紹孔子及其《論語》。

 、诶首x、背誦課文。

 、垩凶x前五段內容。

  ○教學設計

  中華民族有著數千年的文明歷史,產生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它不僅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對今天在全民族弘揚愛國主義思想,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現實意義。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已成為世界文化寶藏的重要部分,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全人類的驕傲。

  《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效法,F在我們就來學習它的節選部分《〈論語〉十則》。

  板書課題。

  介紹孔子及其《論語》

  朗讀課文

 、俜蹲x

  ②全班齊讀

  感知課文內容。多讀幾遍,教師指導學生朗讀,根據朗讀的語氣、語調和停頓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壅、正字

  理解課文內容

 、倮斫庵攸c詞語

  a.教師導學

  學習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積累一定量的文言詞匯。文言文中的基本詞匯大多與現代漢語意義相同,這好理解。但有些詞,古今意義發生變化。如成語“走馬觀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為“行走”,這個成語就講不通了。再如“赴湯蹈火”中的“湯”是“熱水”的意思。這些都與現代漢語完全不同。學習文言文要特別注意這些變義詞。另外,一些文言虛詞,如“之”、“乎”、“者”、“也”之類,意思比較寬泛,在不同的語言環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這就需要聯系上下文,正確理解。

  b.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細讀幾遍,理解各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如果開始不理解懂,試著再讀幾遍。實在理解不了的,將問題提出來。

  教師指導學生根據句子理解詞義,根據詞義理解句子。

  教師要求學生,自己理解了的,講給同學、老師聽聽。不理解的,四人小組討論討論。實在不懂,請教老師。

  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學生能講清的,教師再度明確。學生理解有困難的,教師要講明白,講透徹。

  重點掌握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包括全文中的重點詞語):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魷毓识隆魧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粽d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粢娰t思齊焉。◆士不可以不弘毅。◆死而后已。◆知松柏之后凋也。◆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理解課文內容

  教師導學:

  關于課文翻譯,教師可以根據情況,給學生講解有關信、達、雅及直譯、意譯等常識,但要講得淺顯易懂。指導學生逐句翻譯前五段。

  學生較為難以理解,須重點講解的句子:

  a.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b.吾日三省吾身c.傳不習乎?d.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巳誨女知之乎!

  朗讀、背誦

  反復朗讀,直到成誦。

  作業 

 、 背誦課文。②抄寫、識記字詞。③預習剩余部分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①研讀后五段內容。

  ②理解全文的思想意義。

  ③概括成語、格言,積累語言。

  ○教學設計

  檢查作業 

 、俦痴b課文。 ②考查句子的翻譯及其重點詞語的解釋。

  理解后五段內容

  按第一課時要求,逐句翻譯剩余各段。

  教師須重點講解的:①見賢思齊焉。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③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④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概括思想內容

  指導學生將課文有關內容歸納到如下幾點:

 、賹W習方法 ②學習態度 ③思想修養

  歸納成語、格言

  提示: 溫故知新 任重道遠 死而后已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師 見賢思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學習體驗

 、賹W了這篇課文,你認為哪些內容使你收獲最大?談談感想。

  ②與課文自相對照,談談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應怎樣改進?

 、邸皽毓识隆睂τ谥笇覀兊膶W習有什么重要意義?④透過表面文字,理解“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義。試著模仿這種寫法,也寫幾句。

  教師小結

  《論語》的思想內容博大精深,我國古代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我們學的這一部分主要談的是求知和修養問題。大家不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聯系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今后我們要多接觸一點文言文,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繼承祖國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作業 

 、偻瓿伞把杏懪c練習”。

 、 搜集《論語》中有關做人道理的簡短的語錄四條,讀一讀,背一背,想一想。

《論語》六則 篇11

  (廣東省珠海市第六中學語文科組招明樂 e-mail: 

  目的要求

  一、理解六則語錄中包含的道理,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

  二、背誦課文,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語感。

  要點難點

  一、誦讀時讀準字音,正確停頓;

  二、閱讀注釋,正確理解詞語的意義;

  三、理解語錄的含義,受到啟發。

  寫作背景

  孔子所處的社會,是動蕩的社會;所處的時代,是變革的時代。

  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諸侯之間的爭霸戰爭連年不斷。給勞動人民帶來了嚴重的災難,但在客觀上也促進了民族融合,加快了統一的步伐。此時因鐵器和牛耕的使用,生產力得到發展,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奴隸社會走向崩潰。

  作者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者。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先世為商后宋國貴族。少“貧且賤”,及長在魯曾任相禮(司儀)、委吏(管理糧倉)、乘田(管理畜養)一類的小官。魯定公時(孔子約年五十)任中都宰、司寇,因不滿意魯國執政季桓子所為,離魯而周游衛、宋、陳、蔡、楚列國,都不為時君所用,歸死于魯。曾長期聚徒講學,開私人講學的風氣,傳說有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藝者72人。古文學家說他曾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修《春秋》。雖未必完全可靠,但孔子熟悉古代經典,可能曾作過某種整理工作。由于他弟子的活動,在他死后就形成儒家學派,對后世有重大影響。他的學說以“仁”為核心,以“禮”為手段,“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在政治態度上是保守的,有利于有權勢者維持舊秩序的要求。通過自漢代董仲舒以來儒家的補充修正改造,他的思想經過系統化,成為我國長期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孔子本人也被歷代統治者奉為至圣先師。

  段落大意

  課文六則分為六段,實為六章,分屬于《論語》中的四篇。

  第一則,講學習方法,態度和個人修養。

  第二則,講學習方法,指出復習舊知識的目的是為了知新、創新。

  第三則,講學習方法,講明學習與思考的關系。

  第四則,講學習態度,稱贊聰敏好學,虛心求教的態度。

  第五則,講治學態度,為人師的條件。

  第六則,講學習態度,主張向任何人學習,但不是肓目的學習。

  主題思想

  孔子很重視學習態度,強調要終身“好學不厭”。他肯定孔圉“敏而好學”,而且謙虛地說自己都沒有做到“學而不厭”。他還特別提倡互相學習的態度,“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種“樂”,是與朋友相互學習,研討之樂,是增長學識之樂。最可貴的是孔子提倡“不恥下問”的精神,他肯定了學生孔圉“不恥下問”的精神,其實他自己就是楷模,“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三人”當然不會都是強于己的人。只要有“善者”,就要“從之”,對于“不善者”要引以為戒,改正自己也有的缺點。這里指出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傳說孔子曾向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等人學習,他就是一個虛心求教善于學習的人,所以才成為古今聞名的大教育家。

  寫作特點

  《論語》主要記言,是語錄體散文。所選六則中,五則直錄孔子的言論,第四則記錄孔子與弟子之間的對話。每則字數不多,僅三言五語,所記述的言論,直起直落,僅提出觀點或提出結論,并沒有論據或論證。

  由于語言凝煉,思想內容極其深刻,所以一些語句已成為千百年來廣為傳誦的成語,至今仍活躍在人民的語言中。如“不恥下問”、“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師”等。

  另一些名句,在人們不斷引用的過程中又被簡化、緊縮,形成了成語、典故,如“溫故知新”、“擇善而從”。

  作業 練習

  一、朗讀下列各句,指出停頓錯誤的一句。

  a.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b.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c.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d.是以/謂之“文”也。

  ( )

  二、“溫故而知新”可以有兩種理解。第一種是:溫習舊知識可以以此為基礎進一步學習了解新的知識。第二種理解是什么?你試著說說看。

  三、下面短語或句了,翻譯時要調整詞序,試著把它們譯成現代漢語。

  1.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2.不恥下問

  3.何有于我哉!

  四、朗讀以下格言般的警句,自己再搜集一些警句抄在筆記本上。

  知識就是力量

  ——培 根

  智慧是經驗之母

  ——達·芬奇

  無知識的熱心,猶如在黑暗中遠征。

  牛 頓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岳 飛

  業精于勤,荒于嬉。

  ——韓 愈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荀 子

  答案:一、b

  二、多次的溫習可以對舊知識有新的更深入的理解。

  三、1.孔文子,為什么稱他為“文”呢?

  2.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而不以為羞恥。

  3.    在我身上有哪一樣呢!

《論語》六則 篇12

  【教學目標 】

  1.        讀準字音

  2.     了解孔子的“仁”的基本意義

  3.        掌握文中出現的常用虛詞和實詞

  4.        引導學生閱讀、背誦《論語》的有關章節

  5.        對判斷句有一定的認識與了解

  【教學重點】

  1.孔子的思想

  2.仁的意思的解讀

  【教學難點 】

  孔子言論中提出的加強人格修養方面的重要觀點。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課文導入  

  走進文言寫就的歷史,與古人晤對一堂,孔子呈現在我們的視野中,在你的想象中,或許他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人物,對他敬而遠之,也可能覺得他是封建禮教的源頭,對他加以批判。在你們印象中,孔子是個什么樣的人呢?(請學生回答,作大致的講評)

  二、寫作背景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者。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先世為宋國貴族,后遷居魯國。少“貧且賤”,及長在魯曾任相禮(司儀)、委吏(管理糧倉)、乘田(管理畜養)一類的小官。魯定公時(孔子約年五十)任中都宰、司寇,因不滿意魯國執政季桓子所為,離魯而周游衛、宋、陳、蔡、楚列國,都不為時君所用,歸死于魯。曾長期聚徒講學,開私人講學的風氣,傳說有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藝者72人,被稱為“賢人”,子路、子貢都在72賢人之列?鬃铀篮螅辉嵊谇烦潜钡你羲哆,弟子們以父親之禮儀對待孔子,為其服喪3年。子貢在孔子的墳前蓋了一間小屋,為孔子守墳6年。孔子是中國歷史上創辦私學的先行者、第一位職業教師,得到了弟子們的衷心尊敬。兩千多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尊敬,F在,人們都把到山東曲阜去看孔廟叫做“朝圣”。

  古文學家說他曾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修《春秋》。雖未必完全可靠,但孔子熟悉古代經典,可能曾作過某種整理工作。由于他弟子的活動,在他死后就形成儒家學派,對后世有重大影響。他的學說以“仁”為核心,以“禮”為手段,“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在政治態度上是保守的,有利于有權勢者維持舊秩序的要求。通過自漢代董仲舒以來儒家的補充修正改造,他的思想經過系統化,成為我國長期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孔子本人也被歷代統治者奉為至圣先師。在我國乃至世界都是一位深有影響的人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因其在人類文明史上的不朽貢獻,把他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思想介紹:孔子對于當時的“禮壞樂崩”的時代有深刻的感受,他自認為“斯文(即古代的禮樂典章制度)在我”,所以始終在為恢復理想中的社會秩序而奮斗,這就是孔子所行之“道”,孔子認為自己是“述而不作”——只是在紹述先代的禮樂典章制度,其實并非如此,在紹述的同時,他為舊的禮教制度找到了內在的情感依據,即“仁”,“仁”首先指示一種情感,即“愛人”,首先從父子、兄弟間的親情出發,由此推己及人,即所謂“忠恕之道”,由此達到人與人之間的普遍和諧?鬃訉τ谌,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為實現了仁,也就完成了完滿的自我人生。

  三、《論語》簡介

  儒家六藝:詩、書、禮、易、樂、春秋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五經:詩、書、禮、易、春秋(樂后來失傳了)

  看課文注釋①,《論語》專門記錄孔子和一些孔子弟子言行的語錄體散文集,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纂集而成,是一部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墩撜Z》在我國歷史上影響很大,是封建時代人人必讀的書。相傳宋朝名相趙普死后,人們在他收藏的書里發現只有半部《論語》,故世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可見《論語》的魅力之大,大家空余時可以翻看一下。

  四.課文講解

  (一)先請一位學生朗讀引言

 。ǘ┳寣W生照書下注解,標好字音,默讀課文,提醒注意句讀

  (三)全班朗讀 ,糾正字音和句讀。

 。ㄋ模┲v解

  第一則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①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②也。君子去仁,惡乎③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④仁,造次⑤必于是,顛沛⑥必于是!

  【注解】

  提問:每句話開頭的“子曰”中“子”指的是誰?

  回答:孔子

 、     處:置身,居住,引申為享有

 、     去:離開,這里指躲避

 、     惡乎:惡,疑問代詞,相當于“何”。乎,介詞,相當于“于”!皭汉酢毕喈斢凇坝诤巍,憑什么,賓語前置。

  賓語前置舉例:

  (1)       惟利是圖、惟命是從:是,賓語前置的標志詞,語序應為“惟圖利”、“惟從命”

  (2)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師說》),“之”是賓語前置的標志詞。

 、     違:離開

 、     造次:倉猝、匆忙

  ⑥     顛沛:困頓挫折

  【譯文】

  孔子說:“富貴和顯貴,這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如果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會享有的。貧窮與低賤,這是人人都厭惡的,如果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會躲避的。君子離開了仁德,憑什么成就他的名聲呢?君子沒有吃一頓飯的時間離開仁德的,即使在倉猝匆忙的時候也一定與仁德同在,即使在困頓挫折的時候也一定與仁德同在。

  分析:第一則首先提出“富與貴”和“貧與賤”兩個對立的命題加以討論,前為人之所欲,后為人之所惡,這是按常情推出的常理,但是得出的兩個結論卻出人意料之外:“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這個“道”就是儒家的思想核心——仁,下文就可作驗證,“君子去仁,惡乎其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笨鬃訌娬{寧可不要富貴,寧可安處貧困,但內心要守住“仁”作為一個君子,要想成名,怎么能離開“仁”呢,連吃一頓飯的時間也不能違背“仁”,即使在倉猝匆忙之間、困頓挫折之時,也要與仁德同在。

  舉例

  反面:貪官污吏腐敗份子,利用公款吃喝,貴州省原省委書記劉方仁貪污六百多萬元;就如同《儒林外史》中所說“三年清知縣,十萬雪花銀”。

  正面:曾子家境很窮困,衣衫襤褸,吃糠咽菜,清湯寡水,常吃不飽肚子,齊國曾聘他為相,因不合道義而拒聘。他身穿破衣在田間耕種,魯君聽說后便派人前往要賜給曾子一個城邑,說:“請用這塊地方的收入修飾你的衣著吧,別太寒酸了!痹诱J為自己不能無功受祿,推脫不要。曾子就是孔子所說的“君子”那一類人,無時無刻不離開“仁德”

  第二則

  子曰:“賢哉,回也①!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②,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③。賢哉,回也!”

  【注解】

  ①賢哉,回也:賢德啊,顏回!回,顏回,字子淵,孔子最器重的一個學生。顏回家境非常貧困,他的身體狀況也很糟糕,29歲時頭發就全白了,視力連孔子也不如,32歲時就去世了 。

 、谝缓勈,一瓢飲,在陋巷:一竹籃子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里。簞,盛飯的器具。陋巷,指簡陋的小巷子。

 、廴瞬豢捌鋺n,回也不改其樂:別人都受不了那窮苦的憂愁,顏回卻不改變他的快樂。堪,忍受。

  【譯文】

  孔子說:“賢德啊,顏回!一竹籃子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居室里。別人都受不了那窮苦的憂愁,顏回卻不改變他的快樂。賢德啊,顏回!”

  分析:列舉了顏回安于貧困的事例,說明安貧樂道是賢士的標準。顏回的行為正應了安貧樂道這句話、時刻都處在與道合一的境界,時刻都很滿足快樂。

  舉例:

  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描繪了這么一個“五柳先生”(實際寫的是自己),他“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而不求甚解,在讀書中得到精神愉悅,而“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簟瓢屢空,晏如也!”( 簡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風和陽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許多補丁,飯籃子和瓢里經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經常寫文章來消遣時光,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

  第三則:子曰:飯①疏食②,飲水,曲肱而枕③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薄咀⒔狻

  ①     飯:動詞,吃

 、     疏食:粗糧

 、     枕:動詞,當枕頭用

  【譯文】

  孔子說:“吃粗糧喝涼水,睡覺的時候彎曲這胳膊當枕頭用,在這里邊也是有樂趣的,用不正當的方法得到的富裕和顯貴,在我看來如浮云一般。”

  簡單的生活、日常的飲食、穿衣睡覺時刻都處在快樂之中,這正是得道君子的寫照。真正的君子不論生活的境遇有什么變化都能夠做到快樂自在。富貴的時候不會驕奢淫逸、忘記人生的志向,貧困的時候也不會有任何怨言,依然快樂自在。

  分析:前幾句也在談安貧樂道的事,重要的是后兩句,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這里的“不義”就是不符合“仁”的標準,用不正確的方法得到的富與貴,在孔子看來,猶如浮云一般不屑一顧。

  舉例:陶淵明在《詠貧士》中曾寫道:“安貧守賤者,自古有黔婁!,戰國時有個齊人叫黔婁。魯恭公曾遣使者致禮,賜粟三千鐘,想聘他任宰相,他堅辭不受。齊王又派人送去黃金百斤,聘他為卿,他也不接受。死時衣不蔽體。其妻亦有賢德。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課堂討論:通過學習《〈激流〉總序》,我們知道要去征服生活,在生活的“激流”中搏擊、奮發,而孔子所崇尚的是“安貧樂道”的思想,兩者是否有矛盾的地方,該怎么理解呢?請談一下“安貧樂道”思想是否適應我們現今的社會。

  總結:前三則語錄所談的是怎樣對待富貴和貧賤的問題。你們讀過之后是怎么想的呢?

《論語》六則 篇13

  (第一課時) 

  備課時間:          授課時間:       組長簽字:

  授課班級:金昌鐵中初一年級     授課教師:陳景峰         

  教學目的

  1.了解文言文的常識和方法 

  2.學習古人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前部)。

  3.理解課文詞語和句子的含義(前一部分)。

  教學重點:目標3 

  教學難點 :目標3 

  預習指導: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慍     罔   殆    謂      哉     焉      誨  

  2.看課文注釋或查字典,試翻譯課文。

  3.熟讀。

  教學過程 : 

  一、三分鐘演講 

  二、創設情境,導入  新課 

  請同學自由發言,說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關學習的格言或諺語來,以此調動學生的情緒。由此導入  孔子關于學習的論述。 

  三、文言文入門:

  教師講解:

  1.文言文的翻譯方法:直譯和意譯 

  2.文言文的古今義和一詞多義

  3.通假字 

  4.朗讀與背誦 

  5.四種特殊句式:

  四、朗讀指導 

  1.教師范讀課文。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一次,教師糾正學生朗讀過程中語音和停頓方面的錯誤,學生齊讀課文。3.抽二個學生朗讀,眾評。

  注意:引導學生注意文言文朗讀的停頓和重音。

  五、指導文言句子翻譯。

  因為是第一次接觸文言文,要與學生講清以下幾點:

 。╨)弄懂每個字的含義。(2)把古代的單音字換成現代雙音詞。(3)弄清虛詞的用法。(4)補充適當的詞語。(5)調整句子的語序。(6)揣摩句子的語氣。(7)注意古今義的不同。(8)注意一詞多義的現象。(9)四種文言文特殊句式。 

  六、指導翻譯第1--5則:

  處理方法:

  1.第一則由老師示范性翻譯:

  由個別的詞義,到句意的直譯和意譯。

  2.每一則由教師講解幾個普遍性難字詞,然后學生自己試譯,不明白的舉手發問,由會的同學或老師答疑。

  3.分別請四位同學展示翻譯的結果 

  4.師生共同評價,糾正。

  七、指導背誦

  八、小結 

  由學生談談學習了這五冊明白了什么學習方面的道理.

  自由發言,不拘對錯.

  九、作業  

  l.課后練習一、二題。A類 

  2.背誦全文。 B類 

  3.默寫全文。C類 

  課后心得:本節是入門課,準備活動一定要做好,所以不貪快,只求穩. 

  《論語》十則(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學習古人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2.理解課文詞語句子的含義(后半部分)。 

  4.朗讀與背誦. 

  教學重點:目標2 

  教學難點 :辨別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三分鐘演講

  二、檢查復習 

  朗讀全文。

  二、導入  

  上一節課,我們已經學習理解、翻譯幾段文言句子。這一節課,請同學們自己來試翻譯余下的課文。

  三、翻譯課文6-10則

  l.教師講解下列難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學生嘗試自己翻譯,遇到有不明白的提出來大家講座,由明白的學生或老師答. 

  3.抽查二個學生翻譯,其他同學進行評價糾正補充。

  四、獨立思考:本課所選各則都是談學習的,有的談學習態度,有的談學習方法,請各舉例說明。

  獨立思考后抽查發言,學生互相補充:

 。1)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默而識之。

 。2)學習態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五、片斷寫作: 

  當堂完成學習本文的體會,要求結合自己的學習應該怎樣去做。100字左右

  寫完后班內交流。(有關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問題)

  六、小結 

  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許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積極意義。我們在學習中應進行借鑒、參考。

  七、背誦指導:

  抓關鍵詞的背誦法 

  八、作業  

  A    1.課后練習三、四題。B 默寫課文 

  課后心得:

《論語》六則(精選13篇) 相關內容:
  • 《論語》(精選17篇)

    ○教學目標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②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③積累成語、格言、警句!鸾虒W重點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課前準備① 搜集資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概況;了解《...

  • 《論語》七則(精選14篇)

    (廣東省珠海市第六中學語文科組招明樂e-mail:目的要求一、理解六則語錄中包含的道理,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二、背誦課文,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語感。...

  • 《論語》十則(通用15篇)

    教學目的1.了解文言文的常識和方法2.學習古人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前部)。3.理解課文詞語和句子的含義(前一部分)。教學重點:目標3教學難點:目標3預習指導: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慍 罔 殆 謂 哉 焉 誨 2.看課文注釋或查字典,...

  • 論語六則(精選13篇)

    .《論語》十則教案 9-10.《論語》十則教案 5-8.《論語》十則教案 1-4.(《論語》十則)教學實錄.《論語》十則·綜合能力測試題.《論語》十則·評估測試練習語文版九年級上《論語》十則·同步檢測.《論語》十則·基礎知識及同步練習.《論語...

  • 論語《十則》(精選17篇)

    ○教學目標①熟練背誦并正確翻譯這篇課文。②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對照反省自己③積累文言詞匯!鸾虒W重點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容。○課前準備①搜集孔子及其《論語》的有關資料。②預習課文。...

  • 《論語》六則(通用13篇)

    ○教學目標①熟練背誦并正確翻譯這篇課文。②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對照反省自己③積累文言詞匯!鸾虒W重點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容。○課前準備①搜集孔子及其《論語》的有關資料。②預習課文。...

  • 《論語》①十則(通用13篇)

    教學目的1.了解文言文的常識和方法2.學習古人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前部)。3.理解課文詞語和句子的含義(前一部分)。教學重點:目標3教學難點:目標3預習指導: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慍 罔 殆 謂 哉 焉 誨 2.看課文注釋或查字典,...

  • 《論語》二則(通用13篇)

    ○教學目標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 ②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③積累成語、格言、警句。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

  • 論語十則(精選14篇)

    [創新設計] 一、教學目標 1.認讀字詞;2.理解各則語錄;3.整理、積累語言材料。 二、教學思路 板塊式教學思路,全課的教學主要分為三個板塊。 三、創新意圖 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 四、教學過程 第一個教學板塊:認讀課文。...

  • 《論語》(精選12篇)

    本課有的談求知態度,有的談學習方法,有的談修身做人。語言簡練,含義深遠。學習時要熟讀,深思,牢記。子②曰: “學而時習③之,不亦說④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⑤,不亦君子⑥乎?”(《學而》)曾子⑦曰:“吾⑧日⑨三...

  • 論語十則

    《論語》十則課型:文言文 精讀課時:2課時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1、掌握重點詞句,理解十則語錄的意思并背誦. 2、聯系自身學習經歷,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蘊,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 《論語》

    課型:說讀課學習目標:1、 理解各則語錄,并會運用。2、 背誦。教學設想:1、 通過分讀、齊讀、默讀等幾個環節達到疏通文意的目標。2、 通過互助自學解決疑難問題或重點問題達到進一步理解文意的目標。...

  • 《論語》十則

    教材分析:《論語十則》是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學生接觸古代經典文化的開始,可以說肩負著使學生學習并熱愛古典文化的使命,教師應精心備課、厚積薄發,真正開啟學生的智慧。...

  • 10 《論語》十則

    課文研討 一、分章說明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講解]第一句講的是學習的方法。...

  • 《論語》二則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四個生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理解詞句的意思,能把《論語》二則改成兩段白話文。4、正確默寫課文。...

  • 八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少妇愉情理仑片高潮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红杏 | 午夜性色福利在线视频18观看 | 国产乱妇乱子视频 | 欧美大片aaaaa免费观看 | 久久国产精品综合 | 亚洲AⅤ片不卡无码久久 | 日韩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 亚州国产精品久久久 | 91手机看片 | 亚洲欧美国产成人久久 | 色综合色欲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r | 亚洲一级一区 | 青草草在线视频 |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金桔影视 | 午夜免费观看 | 豪放女大兵免费观看bd | 日韩成人一级 | 黄网站色视频免费观看 | 成人精品玖玖资源在线播放 | 两个人看的视频www 五十路熟妇强烈无码 | 欧洲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中文久久久久久久 | 欧洲裸毛BBBBBXXXX | 成年肉动漫在线观看无码中文 |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黑 | 色多多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亚洲h网综合h网 | 亚洲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 日本高清www色视频在线观看 | 少妇下面好紧好爽视频 | 少妇多水XXXX色情免费 | 国产视频精品免费视频 | 国产自产精品一区 | 色翁荡熄又大又硬又粗又视频 | 久久久黄色一级片 | 亚洲精品成人AA片在线播 | 国产亚洲高清一区 | 国产成年人黄色视频 | 国内av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