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則
教材分析:
《論語十則》是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學生接觸古代經典文化的開始,可以說肩負著使學生學習并熱愛古典文化的使命,教師應精心備課、厚積薄發,真正開啟學生的智慧。
《論語十則》選自于我國儒家經典著作《論語》,是一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體古籍。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即使在今天,對人們的人生抉擇和價值取向也有著重要的影響。課文中所選的《論語十則》,著重敘述了求知態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內容。其豐富的語言精華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對于心理發展正處于萌芽狀態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習重點文言詞語,解讀各則語錄,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了解《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價值。
2、過程與方法:通過合作探究、體驗反思學習經典的原創精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能夠正確認識并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激發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
教學重點:
1、通過學習重點文言詞語,理解各則語錄,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結合本文的學習認識并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激發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并培養學生把所學知識、道理付之于實踐的意識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學習法;引導教學法。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疏通文意;初識《論語》,走近經典。
教學重點:結合工具書和課下注釋理解各則語錄的字面意思。
教學方法:分組學習,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參
觀
導
入
播放多媒體課件:(山東濟寧“孔廟”的視頻錄像與講解)要求學生思考:孔子曾被封建統治者神化為“先圣”也曾在文革期間背負一身“罪狀”,請說說你自己的眼睛發現和理解的孔子。
“參觀”后學生各抒己見發表見解。
通過“參觀”活動增長見聞,激發興趣,引發思考。
初
識
作
者
和
論
語
多媒體展示:
1、 孔子: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2、《論語》:我國儒家經典著作,共20篇,是一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體古籍。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古有“半部論語治天下” 的說法。
指定學生讀簡介、學生記憶并筆記。
對作者和論語地位的了解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正確把握文章主旨。
初
讀
課
文
1、 播放課文錄音,布置聽讀任務:注意讀音、斷句。
2、 指名讀課文,糾正讀音和斷句。
3、 要求學生大聲齊讀課文。后自由朗讀。
學生聽讀課文并完成聽讀任務。反復朗讀。
在經典誦讀中培養學生對古文的語感和興趣。
嘗
試
自
己
疏
通
文
意
1、布置自學任務:
結合工具書和課下注釋翻譯課文;
2、教師巡回指導點撥
3、讓學生分組討論解決疑難
4、教師解決共同存在的問題。
通過自讀、合作、聽講逐步疏通文意。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閱讀習慣。擯棄滿堂灌的做法。
齊讀課文
師提出要求
生讀
進一步熟悉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