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立定跳遠》教學反思范文(精選2篇)
初中《立定跳遠》教學反思范文 篇1
立定跳遠是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項目之一,對發展學生腿部力量和彈跳力有著重要作用。雖然立定跳遠動作簡單,但對一年級學生來說也是有一定難度的,他們協調性較差,注意力易分散,理解能力也不夠全面等特點,執教后我進行反思:
1、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我采用了情境教學法“青蛙找媽媽”導入課題,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改變了以往學生跟著教師練習的做法,而是為學生提供一系列可供選擇的練習內容,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自主選擇練習,讓學生的練習由被動轉向主動,多一點自主的選擇,多一點獨立的思考,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具有好動、好玩、好思考等特點,教學時綜合運用誘導、啟發、合作、游戲、激勵、評價等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讓學生在活動中真正體驗到體育活動的樂趣。
3、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自主選擇、小組合作、游戲競賽等練習手段,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積極主動地參與練習。學生通過自評、互評、教師評等多種評價手段,讓學生踴躍參與評價活動,并通過評價達到取長補短目的。
4、本節課存在不足之處。首先我的語言不夠精煉,重復的較多,這樣會降低學生的興趣,分散注意力。課堂紀律比較亂,沒有充分發揮骨干學生的引領作用。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使我在教學理念和技巧上有了更多的收獲,而且我對自己的教學水平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知道自己“鉆”勁不足,急需充電、攝取知識,不斷完善自己。
初中《立定跳遠》教學反思范文 篇2
在立定跳遠的教學中,我參考了網上的一些資料,通過實踐,我發現,按照以下四個步驟進行教學,能快速提高學生立定跳遠成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于立定跳遠教學的四個步驟
一,重點學習起跳前的上下肢預擺技術,發展上下肢的協調性及下肢力量.
要求做到兩臂以肩關節為軸,前后放松擺動,與下肢配合協調;分別介紹四種預擺方法:直腿擺臂;腿屈伸擺臂;屈腿擺臂;前后展屈體擺臂.學生任選一種適合自己的方法進行練習;教法采用多次重復預擺;負重預擺;小幅度立定跳遠;誘導性練習等.
在體育比賽中,身體任何部位的賽前緊張必定會對技術水平的發揮產生不利影響.在這個階段重點對立定跳遠起跳前的預擺進行了教學,強調以放松協調為主,目的就是消除起跳前用力部位的緊張.便于起跳時肌肉的快速發力,以提高運動成績.
二,重點學習起跳蹬地技術,發展下腳爆發力量.
要求做到"兩快"即臂前擺快,制動快;蹬地快."三直"即髖,膝,踝三關節伸直;起跳時,重心前移,放在前腳掌上,上體前傾,兩臂由體后向前上方迅速擺出,迅速蹬地,完成起跳.此時身體已充分伸展開,教法采用向上跳;向前跳;聽信號,肌肉急劇收縮一次再迅速放松;跳深;立定跳遠等.
起跳蹬地是整個立定跳遠技術中最關鍵的環節.包括起跳角度,用力方向,擺臂路線,上體動作,它的合理運用直接影響到起跳效果.
三,重點學習騰空技術,發展腹肌,髂腰肌及下肢爆發力素質.
要求大腿緊貼身體;起跳后,大腿上抬找身體,兩臂由前向后擺,團身緊;教法采用屈腿跳;原地雙腳跳上80-100cm高的跳箱;跳籃架;立定跳遠等.
四,重點學習落地技術,提高完整技術的動作質量,發展下肢爆發力.
要求重心低,小腿前伸;落地技術應在落地前就做好準備.此時應為團身緊,大小腿夾角大于90度,以腳跟先著地之后迅速下蹲緩沖,兩臂前擺;教法采用向上輕跳迅速團身在空中全蹲,靜止落下;全蹲向前伸小腿,再迅速還原成全蹲;立定跳遠踏線(距離等于最好成績十腳長).
騰空和落地技術在教學時強調團身緊,重心低,小腿前伸目的就是延長空中身體向前運動的時間,使身體移動距離增大,以提高成績.
在立定跳遠數學過程中,針對初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采用以技術性為主的教學方法,著重掌握起跳,落地兩個重要環節,并適當發展下肢的爆發力素質,對提高立定跳遠成績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