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與評述教案
2、 認識和理解不同的畫家在作品中對形式美規律的認識與運用。
課堂學習
(1) 引導階段
1)展示不同類型的美術作品(以繪畫作品為主)讓學生進行對比。
活動一:欣賞作品提出思考
思考:
1、東方傳統繪畫大多用什么來進行造型表現的?
2、欣賞達·芬奇的作品說說達·芬奇的"明暗轉移法"?
2)介紹繪畫作品的不同藝術語言。如:馬蒂斯和野獸派的色彩,雷諾阿的造型表現特點,蒙德里安的抽象繪畫作品等。以引導學生在認識基本造型手段的基礎上進行有目的的欣賞評術活動。
思考:西方繪畫包含著哪些造型要素?
3)結合欣賞,介紹欣賞作品的創作背景和相關資料,幫助學生更全面地認識和理解所欣賞作品的藝術語言。
(2) 發展階段
結合欣賞,介紹造型要素的不同組合規律。引導學生觀察并認識繪畫作品中畫家對不同造型要素進行組合的特點。
思考:欣賞作品《宮娥》談談作品的內容、形象特征及藝術特點?
結合欣賞,介紹不同畫家的不同藝術表現語言特點。引導學生觀察并理解不同藝術表現對作品的影響。比較和分析不同時期繪畫作品在藝術表現語言特點上的異同。
4) 介紹美術作品的整體結構。引導學生觀察并認識繪畫作品整體的有機結構對繪畫結果的影響。比較認識和理解不同畫家的繪畫作品不同的整體有機結構。
依次欣賞《持陽傘的女人》《靜物》《曼陀鈴和吉他》的藝術表現語匯。
了解"印象主義"、"立體主義"畫派
組織學生討論"印象主義"、"立體主義"畫派的藝術表現特點。
了解"野獸主義"、"抽象主義"畫派
(3)收拾與整理
引導學生觀察并認識不同時期畫家在運用相同的藝術表現語言時,采用不同的表現手段。引導學生觀察并認識不同時期畫家在表現相同與不同的藝術表現語言和表現的結果。
課后拓展
1) 讓學生以自己的認識和理解重畫一幅著名的繪畫作品。如:雷諾阿的方式創作《戴帽子的女人》或以具相的內容描繪《黃紅藍與黑的構圖等》。
2) 運用電腦圖象處理的方法,改變世界名畫的藝術表現語言。如減弱馬蒂斯畫中的色彩,模糊孟德里安的界限等。
第三課 評論與總結
課時:2課時(連上兩節課)
教學目標
1、 認識造型要素與藝術表現手段在繪畫作品中的作用。
2、 認識和了解中外美術中常用的藝術語言。
課堂學習
(1) 引導階段
1)展示不同類型的美術作品(以繪畫作品為主)讓學生進行對比。
活動一:欣賞作品提出思考
思考:
1、不同構圖形式對繪畫內容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