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案-各單元要點
通過我們對這些門把手的研究,我們發現這些門把手具有不同的適用功能和不同的造型材質美感,你能辨別它們各自適合安裝在哪里嗎?
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出你最喜歡的把手。
四、課外拓展
課件展示幾組日常生活用品,在學生瀏覽欣賞的過程中提出要求:
1.在平常能針對各種常見生活用品的設計,分析其優缺點,提出改進的建議。
2.在父母、親友購買生活用品時,能運用所學知識,為他們提供合理的建議
一單元 形象直觀的表現與交流語言(欣賞-評述)
計劃課時2課時
備課人:馬海波
前言:不論是普通兒童的繪畫創作,還是著名畫家的繪畫創作,都要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造型藝術表現手段 ,例如線條、形狀和色彩等,來進行表現,這些美術作品的造型要素及其運用方式便成為作者進行藝術表現或與他人進行信息交流的藝術語言。
人類早期的繪畫,特別是東方的傳統繪畫,大多以線來進行造型表現,線條既可以具體地描繪審美對象的生動形象,也可以抽象地表現主觀的審美感受和思想感情。因此,有人把這種藝術表現方法與形式稱為“線描方法”。
第一課時
欣賞與評述:
1、選擇自己喜歡的作品,觀察并說明它們包含著哪些造型要素?是運用什么方法來表現什么樣的感受或意圖。
2、在以前的美術學習中,自己學習過哪種美術語言和表現方法。有什么體會?
欣賞畫家名作:《蒙娜麗莎》、《自畫像》、《宮娥》。
教師講解:
文藝復興以后的西方繪畫,逐漸發展了一種借助形體、明暗、色彩、透視等要素來綜合造型,以再現可變光線條件下的客觀對象的表現方法,這種忽略清晰輪廓而在背景上凸現物象的表現形式,有人稱它為“圖繪方法”。
達-芬奇典范地運用了他所首創并且十分偏愛的“明暗轉移法”,畫面色調從明到暗徐徐過渡,沒有明顯的分界,而與美麗的五官結構自然融為一體,因而創造出更加符合視覺真實的表現形式。
《宮娥》這幅情節性的室內群像畫描繪了真實的西班牙內宮生活場景和歷史人物。變幻而統一的光線,豐富而又和諧的色彩,是典型的圖繪風格的名作。
倫勃朗非常善于表現集中光線下的人物,他常常讓情所獨鐘的光線滯留在自己歷盡滄桑的臉部,以便更加細膩深刻地揭示人的內心世界。
欣賞名畫家作品:《持太陽傘的女人》、《靜物》、《曼陀林和吉它》。
教師講解:
“印象主義”畫派著力于光彩、色彩變化的探索,色彩成了他們最主要的藝術表現語匯。由于明暗、色彩的變化都以體面結構為基礎,所以“后印象主義”畫家塞尚更熱衷于建構堅實的形體結構。而形體結構的分解與組合,則成了“立體主義”的藝術語言。
莫奈所著力表現的不是他夫人和兒子的個性形象,而好像是某個在陽光照耀和微風吹拂下正在花草叢中漫步的年輕女子,他運用光和色的表現語言塑造出一種給人明快視覺愉悅的光彩形象。
后印象主義畫家塞尚主張按錐、柱、球體來提煉物體的恒定結構,他畫的《靜物》以凝練的筆法和明確的體面,塑造出比實物更堅實的形體。
作為立體主義畫家,畢加索要求打破傳統繪畫的視覺一致性,表現自己頭腦中重新組構而成的物象。畫中的吉它、曼陀林和蘋果被不同的顏色分開甚至拆散,又重新被組織在室內外的混合空間之中。
第二課時
討論與研究:
1、你能不能理解各種不同的藝術表現語言具有各自特殊的表現意圖和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