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作品的藝術形象(精選8篇)
美術作品的藝術形象 篇1
美術教案-美術作品的藝術形象
第02課美術作品的藝術形象
一、課時結構:1課時
二、教學目的:
本課是有關美術欣賞基礎知識教學的第2課,是關于美術作品創作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問題.即藝術形象問題的基本知識的教學。本課的教學目的應該是:
1.使學生了解美術形象的基本含義和一般特征,
2.使學生了解和明確美術形象的本質特性和基本特性。
3.初步知道美術形象類型的區別以及形象的多樣性。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美術形象是對現實生活能動的反映。
難點:創造藝術典型是藝術形象的本質屬性。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研究的課題是美術作品的藝術形象。(演示課題)各種藝術作品都是通過藝術形象表現一定的構思內容來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藝術形象是藝術作品的基本成分,是藝術作品的基礎。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藝術形象,就難以形成藝術作品。那么,美術形象有什么特征呢?
2、通過尋找不同種類藝術形象的特點,體會美術形象的特征。
我們把幾種不同的藝術作品作一個比較(演示不同藝術作品:詩《靜夜思)》、曲《春江花月夜》、畫《星夜》)
師:我們欣賞了三種不同類型的藝術作品:文學作品、音樂作品和繪畫作品.它們用不同的方法表現了同一個藝術形象 ——月亮。請同學們討論一下,這三種藝術形式在塑造藝術形象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演示文字)文學作品、音樂藝術和繪畫藝術在塑造月亮形象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文學藝術作品用語言文字塑造了月亮形象。從床前的月光.到天上的月亮,用語言表達了人們的思鄉之情。文學藝術作品通過語言文字的描寫,觸動人們的心靈感覺活動,使人們以藝術虛構的方式,想象、感受月亮形象的美感和存在。
(演示文字)文學作品藝術形象是語言形象、時間形象、動態形象、想象形象。
生:音樂藝術作品用聲音、節奏、旋律等塑造了月亮形象。委婉的樂曲,描繪出夕陽落江面,圓月上東山的淡雅美麗景色。音樂藝術作品通過音響.節奏.速度、強弱等的表現,觸動人們的聽覺感官,使人們以藝術聯想的方式體會、理解月亮形象的審美內涵。
(演示文字)音樂作品的藝術形象是聽覺形象、時間形象、動態形象、音響形象。
生:繪畫藝術作品用造型:色彩等塑造了月亮形象。明亮的月亮以直觀的形象展現在人們面前,給人一種真實的空間的美感享受。 繪畫藝術作品通過形體、構圖、色彩、明暗等的塑造,觸動人們的視覺感官,使人以直接感受的方式,看到具體動人的月亮形象。
(演示文字)美術作品的藝術形象是視覺形象、空間形象、靜態形象、造型形象。
(演示文字)通過以上的對比,美術作品的藝術形象給我們的直接感受是什么呢? (通過觀察比較,使學生自己體味“美術形象。的基本特征)
生:看得見,聽不見.有形象.有色彩,鮮明具體,靜止不動,占有空間,表現事物的瞬間形態。
師:美術形象足以空間存在的 形式.直接作用于人們的視覺,我們可以毫無障礙地感受到它的存在,從而引發審美感受。
(演示文字)美術形象是以空間的靜態的造型形式,欣賞者直觀感受的視覺藝術形象。 (加深對美術形象基本使特征的認識。)
3、引導學生分析美術作品,從中品味美術形象的基本含義。
(演示《擊鼓說唱俑》、《生與死》、《靈鷲》)請同學們簡單的談談對幾張作品形象的 感受。
生:《擊鼓說唱俑》以雕塑藝術的形式,表現了一個真實、生動的說唱藝人的形象。他的表情、動態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油畫《死與生》用色彩表現了生命的主題,死與生有密切的關系,畫面上,它們是一個整體。
《靈鷲》表現的是動物形象,用高大的山石村托了靈鷲的姿態,
(演示文字)美術形象,即是指作品中某一個別的藝術形象,又是指藝術形象所構成的整體藝術形象(強化概念)
4、通過分析使學生了解,創造藝術典型是美術形象的本質性特征。
美術形象是靜止的空間形象,決定了美術形象是瞬間形象,不能夠表現事物的全過程。而瞬間形象必須能夠抓住事物的典型特征,也就是必須表現典型形象。例如:我們要表現“跳高”這一主題,從助跑、起跳到躍竿、落地,要表現瞬間,哪個環節更具有典型性呢?
生:躍竿
師:顯然躍竿動作最典型地表現了跳高運動。
(演示文字)藝術家是怎樣表現典型形象的? 具有一定深度的美術作品,藝術家是怎樣表現典型形象的呢?如羅丹的《思想者》.同學們還已得他的形象嗎?請到前面做一下他的動作。(活躍課堂氣氛,體會藝術家的構思。)
請一位同學上臺表演。
(演示《思想者》)羅丹為什么要以這樣的動作形象表現《思想者》呢?為什么不用老人、兒童、女人形象?
生:成年男人更能體現《思想者)的內在魅力,更具有思想深度。羅丹借助人體動態、神情這些表象,去表達某種內在的思想、感情,給觀者以啟迪。這種形象是深思熟慮的典型形象,體現了作者的創作意圖和高超的造型能力。
《思想者》用鮮明而生動的性面貌,體現出普遍的共性特征,這就是藝術典型,而創造藝術典型是美術形象的本質特征。
5、通過分析.使學生了解創造藝術典型的方法和過程。
師:請同學們對比觀察下面的幾張作品,藝術家是怎樣創造典型藝術形象的。(演示《長
城》、《連年有余》)
生:國畫《長城》用線條概括了長城連綿起伏的形象特征,表現出長城蜿蜒地矗立在高山之巔。年畫《連年有余》以明快的色彩,表現了中國兒童天真.可愛的特征。
師總結:通過以上的比較,我們不難看出,藝術形象典型地概括了客觀對象的特征。
(演示文字)創造藝術典羹ln術形象的本質性特征。
6、強化理解.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藝術與生活的關系
通過對比同學們發現什么問題了嗎?藝術形象像不像原有的自然物象?
生:像.藝術地表現長城,就要像長城。不太像,有原來形象的感覺,但不太一樣。
(演示文字)觀察下面的作品,思考藝術與生活的關系?
師:為什么會有這種似像非像的感覺呢?藝術與生活是一種什么關系呢?請同學們對比觀察下面的幾幅作品,并討淪。(演示《母親阿莉奴》等) (理解藝術形象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人類精神創造的產物,是藝術形象的本質屬性)
生:油畫《母親阿莉奴》與照片《阿莉奴》是一個再創造的關系,說明美術形象與現實生活既有聯系又有區別。《門外有朝陽的山景》是凡高從病房往外看的景 色,在他眼中,把病人與外界隔絕的鐵窗是不存在的。這張畫的藝術形象,表現了凡高的內心情感,既是現實生活的形象反映.又不等同于客觀現實,是按照自己的審美理想創造出來的。中國畫《漓江》的作者,把自己游歷漓江的感受用線條表現了出來。生活、自然是物質的,藝術形象是精神的,精神要高于物質,藝術要高于生活。
教師總結:美術形象是經過藝術家對現實生活進行選擇.提煉.概括乃至改造等藝術加工,融入作者對事物的審美評價,注入美術家的思想感情創造出來的。它的形象特點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這是藝術形象的本質屬性。(演示文字)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美術形象的本質屬性。(強化概念,形成理論)
7、引導學生了解美象創作的不同類型和不同風格。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老師演示的幾張作品,在創作方法上存在著那些差異呢?(演示三張靜物作品。)
學生觀察、發現問題并回答。
教師總結:在美術形象的創作中,由于藝術家的主客觀條件不同,創作方法與藝術手法不同,而出現了藝術類型或風格上的多樣性,有的強調反映客觀現實的真實,其創作的美術形象偏重于寫實,可以叫作再現性形象;有的強調主觀世界的感受,所創造的美術形象偏重于內心感情,情緒的發泄及主觀露念的描繪,可以叫作表現性形象,其創作的藝術手法有具象性形象、意象性形象和抽象性形象。請同學們把下面的作品分成具象、意象和抽象三個 部分。
(演示文字)美術形象有不同的創作類型和風格。
(演示《牧羊女》等。)
學生分組討論,說明本組的意見。
五、課堂小結:
美術形象的風格是多種多樣的.無論是具象的還是抽象的,都既反映著客觀現實和客┃ 觀真理,又反映著作者的主觀感受、主觀認識、主觀理想。下面請同學們自己把今天的課┃ 程總結一下。(強化課程要點,鞏固所學知識,增強理性概念。)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了解了美術形象的基本含義和一般特征;更明確了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美術形象是生活的能動反映;懂得了美術形象是典型形象,是通過生動具體的藝術形象塑造的;了解了有多種不同風格的美術形象,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
美術作品的藝術形象 篇2
教 學 實 施 方 案
授課班級 級 班 年 月 日 第 課時
課 題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教學目地通過教學,讓學生掌握再現性形象和表現性形象,具象性形象,意象性形象,抽象性藝術形象的藝術特征和它們的區別。重 點把握不同藝術形象的創作方法和藝術手法。難 點把握不同藝術形象的創作方法和藝術手法。教 法欣賞課
教 學 內 容
【組織教學】
【引入新課】
復習上節課的內容,回憶什么是美術作品中的藝術形象,我們都知道了美術形象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我們的同學可能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對有些美術作品一眼都能看懂,但有的作品就有點讓我們不知所措,這時大家常常就會說這樣的畫是“抽象畫”或“印象畫”,其實這樣的說法是不準確的。那我們應該怎么樣來看懂這樣的作品呢?這就是我們這一節課要探討的問題。
【講授新課】
請大家先看P58的《流民圖》和P137的《格爾尼卡》,試著談談這兩幅畫的區別和自己的感受?
《格爾尼卡》:349.3cm*776.6cm,現藏于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該作品是畫家為抗議德國法西斯1937年4月26日野蠻轟炸西班牙小城格爾尼卡而創作的具有鮮明政治傾向的巨幅壁畫作品。
剛才同學們看到的兩幅作品,都是借表現戰爭給人們帶來的深重災難和痛苦,來控訴法西斯的殘暴。但我們從兩件作品是卻感受到的是兩種不同的藝術效果,這是因為作者在創造藝術形象時,用了不同的方法去塑造。
一、 美術創作方法的角度:再現性藝術形象、表現性藝術形象。
再現性藝術形象:強調反映客觀現實的真實性,其創造的美術形象偏重于寫實。如《流民圖》《血衣》等,這類作品中的美術形象較容易把握,因為他們和客觀現實沒有多大的差距。
表現性藝術形象:強調反映主觀世界的真實性,所創造的藝術形象偏重于內心感情、情緒的發泄和主觀意念的表現而不拘泥于視覺特征的如實描繪。
如《格爾尼卡》:
在作品中,作者運用立體主義的變形、任意組合和超現實主義的夸張、象征等造型方法,極力表現人民的苦難和法西斯的暴行。我們仔細觀察和體味,會發現作品中有很多極富表現力的藝術形象:在大火中哀號著跌落的婦女,拖著傷腿奔逃的婦女,握著斷劍倒地的戰士,瞪著雙眼踐踏婦女和兒童的野牛,受了重傷而昂首嘶叫的烈馬,還有手握油燈,在黑暗中驚醒的婦女,一只以燈泡為眼珠的巨大的眼睛注視著這一切……(簡要介紹一下立體派作品的特征:以多維的視角觀察物象)
P137《吶喊》蒙克(挪威)油畫73。5*91CM,奧斯陸國立美術館
蒙克:挪威當代著名畫家,表現主義美術的先驅者。父親是平民醫生,蒙克很早就目睹和經歷了許多人間的不幸,特別是死神對人的折磨,他五歲時母親就去世了,不久姐姐又被死神奪去了生命,這些經歷對蒙克以后的美術創作有很大的影響。
作品是以他自己對現實的切身體驗為基礎而創作出來的。他自己在談到這幅作品時曾說過:“…我和兩位友人一起走在路上,太陽將要落山了,這時天空被染成了鮮血般的紅色,我感到風刮得很厲害。忽然我像死了一樣的疲倦不堪,一動不動的停立在那里,藍色的海灣和小鎮上空的血的炎舌在蔓延,友人先走了,就留下我一個人,這時我突然感到了不可名狀的恐懼,我聽到了自然的喧囂聲”。
注意:在美術作品中,再現與表現是不能截然分開的。
二、 從美術創作的藝術手法角度:具象性形象、意象性形象、抽象性形象
1、 具象性形象:注重于對象視覺特征的具體而精確的再現。如:《血衣》《蒙娜麗莎》等。
2、 意象性形象:是作者依靠直覺,想象乃至幻覺等所構成的表象而創作的,著重表現的是形象的某種寓意,其形象往往具有虛幻和不全生活實際與思維邏輯,如P138《記憶的永恒》。
《記憶的永恒》,作品中以三個柔軟得像而一樣的時鐘為主要形象,分別掛在干枯的樹枝上,搭在直角的主臺上,臥在奇怪的生物上,唯一一個還保持著硬度和原貌的時鐘,也爬滿了螞蟻,遭受著騷擾和蹂躪,荒涼的海灣是暗喻著生命的死亡還是時間的停止,都不得而知。(參書)
3、 抽象性形象:是指視覺形態的抽象,它只是對自然對象的外觀進行程度不等的省略與舍棄。在抽象形象中,有的并沒有完全脫離自然對象,只是從其中抽取出某種適合的表現模式,另一類則是完全舍棄物象,去進行純粹的形式構成。如P139《即興》(參書)
【課堂小結】
美術作品中的藝術形象,在其創作方法上和藝術手法上都有不同的表現方式,我們在欣賞一件美術作品的時候,就應該學會理解不同藝術形象所表達的不同的思想感受,與畫家在心靈上通過作品產生共鳴,這樣,才能真正的領悟到藝術的真諦。
【作業 】
美術作品的藝術形象 篇3
教 學 實 施 方 案
授課班級 級 班 年 月 日 第 課時
課 題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教學目地通過教學,讓學生掌握再現性形象和表現性形象,具象性形象,意象性形象,抽象性藝術形象的藝術特征和它們的區別。重 點把握不同藝術形象的創作方法和藝術手法。難 點把握不同藝術形象的創作方法和藝術手法。教 法欣賞課
教 學 內 容
【組織教學】
【引入新課】
復習上節課的內容,回憶什么是美術作品中的藝術形象,我們都知道了美術形象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我們的同學可能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對有些美術作品一眼都能看懂,但有的作品就有點讓我們不知所措,這時大家常常就會說這樣的畫是“抽象畫”或“印象畫”,其實這樣的說法是不準確的。那我們應該怎么樣來看懂這樣的作品呢?這就是我們這一節課要探討的問題。
【講授新課】
請大家先看P58的《流民圖》和P137的《格爾尼卡》,試著談談這兩幅畫的區別和自己的感受?
《格爾尼卡》:349.3cm*776.6cm,現藏于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該作品是畫家為抗議德國法西斯1937年4月26日野蠻轟炸西班牙小城格爾尼卡而創作的具有鮮明政治傾向的巨幅壁畫作品。
剛才同學們看到的兩幅作品,都是借表現戰爭給人們帶來的深重災難和痛苦,來控訴法西斯的殘暴。但我們從兩件作品是卻感受到的是兩種不同的藝術效果,這是因為作者在創造藝術形象時,用了不同的方法去塑造。
一、 美術創作方法的角度:再現性藝術形象、表現性藝術形象。
再現性藝術形象:強調反映客觀現實的真實性,其創造的美術形象偏重于寫實。如《流民圖》《血衣》等,這類作品中的美術形象較容易把握,因為他們和客觀現實沒有多大的差距。
表現性藝術形象:強調反映主觀世界的真實性,所創造的藝術形象偏重于內心感情、情緒的發泄和主觀意念的表現而不拘泥于視覺特征的如實描繪。
如《格爾尼卡》:
在作品中,作者運用立體主義的變形、任意組合和超現實主義的夸張、象征等造型方法,極力表現人民的苦難和法西斯的暴行。我們仔細觀察和體味,會發現作品中有很多極富表現力的藝術形象:在大火中哀號著跌落的婦女,拖著傷腿奔逃的婦女,握著斷劍倒地的戰士,瞪著雙眼踐踏婦女和兒童的野牛,受了重傷而昂首嘶叫的烈馬,還有手握油燈,在黑暗中驚醒的婦女,一只以燈泡為眼珠的巨大的眼睛注視著這一切……(簡要介紹一下立體派作品的特征:以多維的視角觀察物象)
P137《吶喊》蒙克(挪威)油畫73。5*91CM,奧斯陸國立美術館
蒙克:挪威當代著名畫家,表現主義美術的先驅者。父親是平民醫生,蒙克很早就目睹和經歷了許多人間的不幸,特別是死神對人的折磨,他五歲時母親就去世了,不久姐姐又被死神奪去了生命,這些經歷對蒙克以后的美術創作有很大的影響。
作品是以他自己對現實的切身體驗為基礎而創作出來的。他自己在談到這幅作品時曾說過:“…我和兩位友人一起走在路上,太陽將要落山了,這時天空被染成了鮮血般的紅色,我感到風刮得很厲害。忽然我像死了一樣的疲倦不堪,一動不動的停立在那里,藍色的海灣和小鎮上空的血的炎舌在蔓延,友人先走了,就留下我一個人,這時我突然感到了不可名狀的恐懼,我聽到了自然的喧囂聲”。
注意:在美術作品中,再現與表現是不能截然分開的。
二、 從美術創作的藝術手法角度:具象性形象、意象性形象、抽象性形象
1、 具象性形象:注重于對象視覺特征的具體而精確的再現。如:《血衣》《蒙娜麗莎》等。
2、 意象性形象:是作者依靠直覺,想象乃至幻覺等所構成的表象而創作的,著重表現的是形象的某種寓意,其形象往往具有虛幻和不全生活實際與思維邏輯,如P138《記憶的永恒》。
《記憶的永恒》,作品中以三個柔軟得像而一樣的時鐘為主要形象,分別掛在干枯的樹枝上,搭在直角的主臺上,臥在奇怪的生物上,唯一一個還保持著硬度和原貌的時鐘,也爬滿了螞蟻,遭受著騷擾和蹂躪,荒涼的海灣是暗喻著生命的死亡還是時間的停止,都不得而知。(參書)
3、 抽象性形象:是指視覺形態的抽象,它只是對自然對象的外觀進行程度不等的省略與舍棄。在抽象形象中,有的并沒有完全脫離自然對象,只是從其中抽取出某種適合的表現模式,另一類則是完全舍棄物象,去進行純粹的形式構成。如P139《即興》(參書)
【課堂小結】
美術作品中的藝術形象,在其創作方法上和藝術手法上都有不同的表現方式,我們在欣賞一件美術作品的時候,就應該學會理解不同藝術形象所表達的不同的思想感受,與畫家在心靈上通過作品產生共鳴,這樣,才能真正的領悟到藝術的真諦。
【作業 】
美術作品的藝術形象 篇4
圖解1:形體與點線面 ① 圖中a、b、; c、d; e、f、g、h均是立方體的點,它們既表現空間的位置,也表示輪廓線的轉折處。根據空間位置,我們自然能判斷出基點、頂點、近點與遠點了。 美術作品的藝術形象(2)② ②立方體的所有豎線是垂直于基面且相互平行。水平線相互平行于基面,斜線最后交于一點,這三組線是立方體造型的關鍵。另外被遮住的線就成為輔助線了,你完全可以體會到輔助線對于畫出這個立方體的作用。美術作品的藝術形象(2)③ 這個角度中的立方體,只有一個面是正方形,其余的面看上去均不是正方形,但是綜合起來看,這個立方體的每個面給我們的感覺都應該是正方形。 圖解2:比例與分割先確定ab,再根據ab確定a,b,,然后由ab分割c點, 由a,b,分割c,點。</font></p> 圖解3:特征與基本形立方體本身就是一個基本形體,因此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但是,我們仍然可對它進行基本形概括。這里選擇了方形概括,甲乙兩圖都是根據立方體的外輪廓的上下左右四個位置點,用輔助線畫出基本形,然后,甲圖切去兩角,乙圖切去四角。 圖解4:輪廓與轉折畫準立方體,要處理好三組線的關系,即相互間的遠近、輕重關系。每一組線中的三根線從前向后或者從上向下均要畫出虛實輕重的變化,為了檢驗輪廓的準確性,可將相對的兩個面對角線的交點連接起來。 圖解5:結構與構成立方體的每一個面都是正方形。可是在左圖中,兩種角度的立方體,只有一個面為正方形。這是視覺的局限性和透視現象所致。因此,繪畫中,要掌握對象結構關系與畫面形象諸因素的構成關系。正確畫出立方體的結構關系,一要通過找中心點連線分析;二要對立方體所見面綜合感覺,看看是否符合立方體的結構要求。 圖解6:空間與透視甲立方體呈平行透視,有一組線消失到心點,其它兩組線呈平行狀態。甲立方體的透視深度是經過a點與距點連線求得。乙立方體是為了與甲立方體對比說明而附加的。它只有一組線互相平行,其它兩組線分別交于心點兩側的視平線上。它的透視深度分別由b、c兩點與兩測點連線而求得。 圖解7:光影與明暗這是一個置于桌面且受左上角來光照射的立方體。立方體的三個可見面甲、乙、丙分別呈黑、白、灰的變化,丙面自上而下, 自右而左呈由淺至深的變化。乙面自前而后, 自左而右呈現由淺至深的變化。甲面自右至左,自下至上由淺至深的變化。背景的色調與立方體的色調,正好呈對比變化。亮面背景因對比呈暗色調,暗面背景因對比呈亮色調。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是:靠近形體邊緣的調子密集,畫時應仔細觀察。
美術作品的藝術形象 篇5
教 學 實 施 方 案
授課班級 級 班 年 月 日 第 課時
課 題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教學目地1、通過教學讓學生認識美術作品中的藝術形象,掌握藝術形象的含義和特征。
2、引導學生把握美術形象與現實的聯系和區別。重 點美術形象的塑造和客觀現實生活的關系。難 點藝術典型是藝術形象的本質特征。教 法講授課
教 學 內 容
【組織教學】
【引入新課】
復習上節課的內容,讓同學們回憶美術的概念和特征。其中我們講過,美術也叫造型藝術,它是通過一定的形象來傳達作者對客觀世界的感受和態度的。這個用來傳達情感的形象,就是我們美術作品中的藝術形象。任何一門藝術,都離不開藝術形象來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審美感受、審美理想,并通過藝術形象來感染和影響人們對現實世界的認識與審美能力的。
【講授新課】
一、 及其特點:
藝術形象是馬克思所說的人類“藝術的掌握世界”,也就是進行審美認識和審美創造的那種特殊的方式。美術作品中的藝術形象也是如此。
但是美術作品中的藝術形象與文學形象、音樂形象等又有不同的特點,它是一種鮮明、具體、生動的視覺藝術形象,美術形象在空間上有著確定的存在方式,是完全直觀、明晰的,可以直接為欣賞者感受和審美心理所把握的藝術形象。
二、 美術形象的整體與個體性:
美術形象,既是指作品中某一個別的藝術形象,又是指各個藝術形象所構成的整體藝術形象。如P103《大衛》、P107《思想者》、P116《蒙娜麗莎》等作品中,就是塑造的個體藝術形象,是單一的;
P59《血衣》,作品中畫家把每個具體的個別人物形象都作為獨立完整而有機的美術形象,來進行探索和創造的,正是由于它那極其豐富多彩的、個性鮮明而又具體生動的個體形象,有機地交織成作品的整體藝術形象。
個體形象:舉起血衣悲痛欲絕的中年婦女,白發飄散、充滿仇恨撲上前來雙目失明的老母親,積憤如山、手持地契老早趕到會場蹲在前列的老實農民,被地主迫害成殘、癱瘓不起的青年農民和他的不幸的家屬,雖然震驚然而低頭并未服罪,偷眼窺視著斗爭他的農民群眾的地主……
整體形象:以農民的血淚控訴為中心情節的驚心動魄的中國農村土地改革的雄壯藝術場景。
三、 美術形象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各區別
美術創作的源泉是現實生活,美術形象自然也大多數是現實生活的形象的反映。然而,美術形象并不等同于世界存在的一切自然物象,它是經過藝術家對現實生活進行選擇、提煉、概括、改造等藝術加工,融入作者對事物的認識和審美評價,藝術家的思想感情,按照自己的和時代的審美理想創造的。
關系:
選擇、提煉、概括、改造
現實生活————————————————————>藝術形象
審美評價、思想感情、時代要求
< ————————————————————
反 映
如:P58《流民圖》 (200CM,2700CM)中國畫,蔣兆和,(1904—1986),中國現代著名畫家。早年學商業美術,長期從事中國畫革新的探索,在人物畫方面作出了重大成績。該作品創作于1942年到1943年,當時日本侵略者已經踐踏了我國的半壁河山,中國人民正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民族的苦難激發了畫家創作這幅中國畫長卷。為了創作這一作品,畫家曾從北京去南京、上海收集素材,畫了很我素描和人物速寫,最后完成作品。畫面中的人物形象就是作者通過在大量的素描和速寫中選擇、提煉、概括、改造的。
《血衣》是一樣,為了完成這一作品,畫家多次到河南寫生充實素材,由于辛勞過度,1973年5月22日逝世于畫架旁。所以我們看到的只有素描稿,這是一幅未完成的油畫稿。
王式廓,男,1911年出生,山東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1930年在山東濟南愛美高中藝師科學習西畫。1932-34年先后在北平美術學院、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學習,并參加MK木刻研究會。1934年留學日本,1936年考入國立東京美術學校。1937年回國,1938年到武漢軍委政治部第三廳從事美術工作,同年8月赴延安,任教于魯迅藝術文學院美術系。1942年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1947-49年先后任教于北方大學、華北大學第三部美術科。1949年參加第1屆全國文代會,當選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1950年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研究部副主任、油畫研究班主任。1954年參加中蘇友好協會代表團赴蘇聯參觀訪問。1960年在第3屆全國文代會上當選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1973年逝世。
【課堂小結】
在美術作品中,美術形象是用來傳達信息的最直接的媒體,這一媒體產生于現實生活,但又高于生活,這就要求我們在欣賞每一件作品的時候,首先要把握的就是作品中的藝術形象。這種把握,往往可以直接通過視覺直接感知,當然,在直觀感知的前提下,我們還應聯系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的藝術價值。
【作業 】
試賞析《韓熙載夜宴圖》,分析作品中的具體人物形象。
美術作品的藝術形象 篇6
教 學 實 施 方 案
授課班級 級 班 年 月 日 第 課時
課 題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教學目地1、通過教學讓學生認識美術作品中的藝術形象,掌握藝術形象的含義和特征。
2、引導學生把握美術形象與現實的聯系和區別。重 點美術形象的塑造和客觀現實生活的關系。難 點藝術典型是藝術形象的本質特征。教 法講授課
教 學 內 容
【組織教學】
【引入新課】
復習上節課的內容,讓同學們回憶美術的概念和特征。其中我們講過,美術也叫造型藝術,它是通過一定的形象來傳達作者對客觀世界的感受和態度的。這個用來傳達情感的形象,就是我們美術作品中的藝術形象。任何一門藝術,都離不開藝術形象來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審美感受、審美理想,并通過藝術形象來感染和影響人們對現實世界的認識與審美能力的。
【講授新課】
一、 及其特點:
藝術形象是馬克思所說的人類“藝術的掌握世界”,也就是進行審美認識和審美創造的那種特殊的方式。美術作品中的藝術形象也是如此。
但是美術作品中的藝術形象與文學形象、音樂形象等又有不同的特點,它是一種鮮明、具體、生動的視覺藝術形象,美術形象在空間上有著確定的存在方式,是完全直觀、明晰的,可以直接為欣賞者感受和審美心理所把握的藝術形象。
二、 美術形象的整體與個體性:
美術形象,既是指作品中某一個別的藝術形象,又是指各個藝術形象所構成的整體藝術形象。如P103《大衛》、P107《思想者》、P116《蒙娜麗莎》等作品中,就是塑造的個體藝術形象,是單一的;
P59《血衣》,作品中畫家把每個具體的個別人物形象都作為獨立完整而有機的美術形象,來進行探索和創造的,正是由于它那極其豐富多彩的、個性鮮明而又具體生動的個體形象,有機地交織成作品的整體藝術形象。
個體形象:舉起血衣悲痛欲絕的中年婦女,白發飄散、充滿仇恨撲上前來雙目失明的老母親,積憤如山、手持地契老早趕到會場蹲在前列的老實農民,被地主迫害成殘、癱瘓不起的青年農民和他的不幸的家屬,雖然震驚然而低頭并未服罪,偷眼窺視著斗爭他的農民群眾的地主……
整體形象:以農民的血淚控訴為中心情節的驚心動魄的中國農村土地改革的雄壯藝術場景。
三、 美術形象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各區別
美術創作的源泉是現實生活,美術形象自然也大多數是現實生活的形象的反映。然而,美術形象并不等同于世界存在的一切自然物象,它是經過藝術家對現實生活進行選擇、提煉、概括、改造等藝術加工,融入作者對事物的認識和審美評價,藝術家的思想感情,按照自己的和時代的審美理想創造的。
關系:
選擇、提煉、概括、改造
現實生活————————————————————>藝術形象
審美評價、思想感情、時代要求
< ————————————————————
反 映
如:P58《流民圖》 (200CM,2700CM)中國畫,蔣兆和,(1904—1986),中國現代著名畫家。早年學商業美術,長期從事中國畫革新的探索,在人物畫方面作出了重大成績。該作品創作于1942年到1943年,當時日本侵略者已經踐踏了我國的半壁河山,中國人民正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民族的苦難激發了畫家創作這幅中國畫長卷。為了創作這一作品,畫家曾從北京去南京、上海收集素材,畫了很我素描和人物速寫,最后完成作品。畫面中的人物形象就是作者通過在大量的素描和速寫中選擇、提煉、概括、改造的。
《血衣》是一樣,為了完成這一作品,畫家多次到河南寫生充實素材,由于辛勞過度,1973年5月22日逝世于畫架旁。所以我們看到的只有素描稿,這是一幅未完成的油畫稿。
王式廓,男,1911年出生,山東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1930年在山東濟南愛美高中藝師科學習西畫。1932-34年先后在北平美術學院、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學習,并參加MK木刻研究會。1934年留學日本,1936年考入國立東京美術學校。1937年回國,1938年到武漢軍委政治部第三廳從事美術工作,同年8月赴延安,任教于魯迅藝術文學院美術系。1942年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1947-49年先后任教于北方大學、華北大學第三部美術科。1949年參加第1屆全國文代會,當選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1950年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研究部副主任、油畫研究班主任。1954年參加中蘇友好協會代表團赴蘇聯參觀訪問。1960年在第3屆全國文代會上當選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1973年逝世。
【課堂小結】
在美術作品中,美術形象是用來傳達信息的最直接的媒體,這一媒體產生于現實生活,但又高于生活,這就要求我們在欣賞每一件作品的時候,首先要把握的就是作品中的藝術形象。這種把握,往往可以直接通過視覺直接感知,當然,在直觀感知的前提下,我們還應聯系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的藝術價值。
【作業 】
試賞析《韓熙載夜宴圖》,分析作品中的具體人物形象。
美術作品的藝術形象 篇7
美術作品的藝術形象(2)
教 學 實 施 方 案
授課班級 級 班 年 月 日 第 課時
課 題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教學目地通過教學,讓學生掌握再現性形象和表現性形象,具象性形象,意象性形象,抽象性藝術形象的藝術特征和它們的區別。重 點把握不同藝術形象的創作方法和藝術手法。難 點把握不同藝術形象的創作方法和藝術手法。教 法欣賞課
教 學 內 容
【組織教學】
【引入新課】
復習上節課的內容,回憶什么是美術作品中的藝術形象,我們都知道了美術形象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我們的同學可能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對有些美術作品一眼都能看懂,但有的作品就有點讓我們不知所措,這時大家常常就會說這樣的畫是“抽象畫”或“印象畫”,其實這樣的說法是不準確的。那我們應該怎么樣來看懂這樣的作品呢?這就是我們這一節課要探討的問題。
【講授新課】
請大家先看P58的《流民圖》和P137的《格爾尼卡》,試著談談這兩幅畫的區別和自己的感受?
《格爾尼卡》:349.3cm*776.6cm,現藏于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該作品是畫家為抗議德國法西斯1937年4月26日野蠻轟炸西班牙小城格爾尼卡而創作的具有鮮明政治傾向的巨幅壁畫作品。
剛才同學們看到的兩幅作品,都是借表現戰爭給人們帶來的深重災難和痛苦,來控訴法西斯的殘暴。但我們從兩件作品是卻感受到的是兩種不同的藝術效果,這是因為作者在創造藝術形象時,用了不同的方法去塑造。
一、 美術創作方法的角度:再現性藝術形象、表現性藝術形象。
再現性藝術形象:強調反映客觀現實的真實性,其創造的美術形象偏重于寫實。如《流民圖》《血衣》等,這類作品中的美術形象較容易把握,因為他們和客觀現實沒有多大的差距。
表現性藝術形象:強調反映主觀世界的真實性,所創造的藝術形象偏重于內心感情、情緒的發泄和主觀意念的表現而不拘泥于視覺特征的如實描繪。
如《格爾尼卡》:
在作品中,作者運用立體主義的變形、任意組合和超現實主義的夸張、象征等造型方法,極力表現人民的苦難和法西斯的暴行。我們仔細觀察和體味,會發現作品中有很多極富表現力的藝術形象:在大火中哀號著跌落的婦女,拖著傷腿奔逃的婦女,握著斷劍倒地的戰士,瞪著雙眼踐踏婦女和兒童的野牛,受了重傷而昂首嘶叫的烈馬,還有手握油燈,在黑暗中驚醒的婦女,一只以燈泡為眼珠的巨大的眼睛注視著這一切……(簡要介紹一下立體派作品的特征:以多維的視角觀察物象)
P137《吶喊》蒙克(挪威)油畫73。5*91CM,奧斯陸國立美術館
蒙克:挪威當代著名畫家,表現主義美術的先驅者。父親是平民醫生,蒙克很早就目睹和經歷了許多人間的不幸,特別是死神對人的折磨,他五歲時母親就去世了,不久姐姐又被死神奪去了生命,這些經歷對蒙克以后的美術創作有很大的影響。
作品是以他自己對現實的切身體驗為基礎而創作出來的。他自己在談到這幅作品時曾說過:“…我和兩位友人一起走在路上,太陽將要落山了,這時天空被染成了鮮血般的紅色,我感到風刮得很厲害。忽然我像死了一樣的疲倦不堪,一動不動的停立在那里,藍色的海灣和小鎮上空的血的炎舌在蔓延,友人先走了,就留下我一個人,這時我突然感到了不可名狀的恐懼,我聽到了自然的喧囂聲”。
注意:在美術作品中,再現與表現是不能截然分開的。
二、 從美術創作的藝術手法角度:具象性形象、意象性形象、抽象性形象
1、 具象性形象:注重于對象視覺特征的具體而精確的再現。如:《血衣》《蒙娜麗莎》等。
2、 意象性形象:是作者依靠直覺,想象乃至幻覺等所構成的表象而創作的,著重表現的是形象的某種寓意,其形象往往具有虛幻和不全生活實際與思維邏輯,如P138《記憶的永恒》。
《記憶的永恒》,作品中以三個柔軟得像而一樣的時鐘為主要形象,分別掛在干枯的樹枝上,搭在直角的主臺上,臥在奇怪的生物上,唯一一個還保持著硬度和原貌的時鐘,也爬滿了螞蟻,遭受著騷擾和蹂躪,荒涼的海灣是暗喻著生命的死亡還是時間的停止,都不得而知。(參書)
3、 抽象性形象:是指視覺形態的抽象,它只是對自然對象的外觀進行程度不等的省略與舍棄。在抽象形象中,有的并沒有完全脫離自然對象,只是從其中抽取出某種適合的表現模式,另一類則是完全舍棄物象,去進行純粹的形式構成。如P139《即興》(參書)
【課堂小結】
美術作品中的藝術形象,在其創作方法上和藝術手法上都有不同的表現方式,我們在欣賞一件美術作品的時候,就應該學會理解不同藝術形象所表達的不同的思想感受,與畫家在心靈上通過作品產生共鳴,這樣,才能真正的領悟到藝術的真諦。
【作業 】
美術作品的藝術形象 篇8
第02課美術作品的藝術形象
一、課時結構:1課時
二、教學目的:
本課是有關美術欣賞基礎知識教學的第2課,是關于美術作品創作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問題.即藝術形象問題的基本知識的教學。本課的教學目的應該是:
1.使學生了解美術形象的基本含義和一般特征,
2.使學生了解和明確美術形象的本質特性和基本特性。
3.初步知道美術形象類型的區別以及形象的多樣性。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美術形象是對現實生活能動的反映。
難點:創造藝術典型是藝術形象的本質屬性。
四、教學過程 :
1、導入 新課:
今天,我們研究的課題是美術作品的藝術形象。(演示課題)各種藝術作品都是通過藝術形象表現一定的構思內容來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藝術形象是藝術作品的基本成分,是藝術作品的基礎。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藝術形象,就難以形成藝術作品。那么,美術形象有什么特征呢?
2、通過尋找不同種類藝術形象的特點,體會美術形象的特征。
我們把幾種不同的藝術作品作一個比較(演示不同藝術作品:詩《靜夜思)》、曲《春江花月夜》、畫《星夜》)
師:我們欣賞了三種不同類型的藝術作品:文學作品、音樂作品和繪畫作品.它們用不同的方法表現了同一個藝術形象 ——月亮。請同學們討論一下,這三種藝術形式在塑造藝術形象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演示文字)文學作品、音樂藝術和繪畫藝術在塑造月亮形象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文學藝術作品用語言文字塑造了月亮形象。從床前的月光.到天上的月亮,用語言表達了人們的思鄉之情。文學藝術作品通過語言文字的描寫,觸動人們的心靈感覺活動,使人們以藝術虛構的方式,想象、感受月亮形象的美感和存在。
(演示文字)文學作品藝術形象是語言形象、時間形象、動態形象、想象形象。
生:音樂藝術作品用聲音、節奏、旋律等塑造了月亮形象。委婉的樂曲,描繪出夕陽落江面,圓月上東山的淡雅美麗景色。音樂藝術作品通過音響.節奏.速度、強弱等的表現,觸動人們的聽覺感官,使人們以藝術聯想的方式體會、理解月亮形象的審美內涵。
(演示文字)音樂作品的藝術形象是聽覺形象、時間形象、動態形象、音響形象。
生:繪畫藝術作品用造型:色彩等塑造了月亮形象。明亮的月亮以直觀的形象展現在人們面前,給人一種真實的空間的美感享受。 繪畫藝術作品通過形體、構圖、色彩、明暗等的塑造,觸動人們的視覺感官,使人以直接感受的方式,看到具體動人的月亮形象。
(演示文字)美術作品的藝術形象是視覺形象、空間形象、靜態形象、造型形象。
(演示文字)通過以上的對比,美術作品的藝術形象給我們的直接感受是什么呢? (通過觀察比較,使學生自己體味“美術形象。的基本特征)
生:看得見,聽不見.有形象.有色彩,鮮明具體,靜止不動,占有空間,表現事物的瞬間形態。
師:美術形象足以空間存在的 形式.直接作用于人們的視覺,我們可以毫無障礙地感受到它的存在,從而引發審美感受。
(演示文字)美術形象是以空間的靜態的造型形式,欣賞者直觀感受的視覺藝術形象。 (加深對美術形象基本使特征的認識。)
3、引導學生分析美術作品,從中品味美術形象的基本含義。
(演示《擊鼓說唱俑》、《生與死》、《靈鷲》)請同學們簡單的談談對幾張作品形象的 感受。
生:《擊鼓說唱俑》以雕塑藝術的形式,表現了一個真實、生動的說唱藝人的形象。他的表情、動態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油畫《死與生》用色彩表現了生命的主題,死與生有密切的關系,畫面上,它們是一個整體。
《靈鷲》表現的是動物形象,用高大的山石村托了靈鷲的姿態,
(演示文字)美術形象,即是指作品中某一個別的藝術形象,又是指藝術形象所構成的整體藝術形象(強化概念)
4、通過分析使學生了解,創造藝術典型是美術形象的本質性特征。
美術形象是靜止的空間形象,決定了美術形象是瞬間形象,不能夠表現事物的全過程。而瞬間形象必須能夠抓住事物的典型特征,也就是必須表現典型形象。例如:我們要表現“跳高”這一主題,從助跑、起跳到躍竿、落地,要表現瞬間,哪個環節更具有典型性呢?
生:躍竿
師:顯然躍竿動作最典型地表現了跳高運動。
(演示文字)藝術家是怎樣表現典型形象的? 具有一定深度的美術作品,藝術家是怎樣表現典型形象的呢?如羅丹的《思想者》.同學們還已得他的形象嗎?請到前面做一下他的動作。(活躍課堂氣氛,體會藝術家的構思。)
請一位同學上臺表演。
(演示《思想者》)羅丹為什么要以這樣的動作形象表現《思想者》呢?為什么不用老人、兒童、女人形象?
生:成年男人更能體現《思想者)的內在魅力,更具有思想深度。羅丹借助人體動態、神情這些表象,去表達某種內在的思想、感情,給觀者以啟迪。這種形象是深思熟慮的典型形象,體現了作者的創作意圖和高超的造型能力。
《思想者》用鮮明而生動的性面貌,體現出普遍的共性特征,這就是藝術典型,而創造藝術典型是美術形象的本質特征。
5、通過分析.使學生了解創造藝術典型的方法和過程。
師:請同學們對比觀察下面的幾張作品,藝術家是怎樣創造典型藝術形象的。(演示《長
城》、《連年有余》)
生:國畫《長城》用線條概括了長城連綿起伏的形象特征,表現出長城蜿蜒地矗立在高山之巔。年畫《連年有余》以明快的色彩,表現了中國兒童天真.可愛的特征。
師總結:通過以上的比較,我們不難看出,藝術形象典型地概括了客觀對象的特征。
(演示文字)創造藝術典羹ln術形象的本質性特征。
6、強化理解.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藝術與生活的關系
通過對比同學們發現什么問題了嗎?藝術形象像不像原有的自然物象?
生:像.藝術地表現長城,就要像長城。不太像,有原來形象的感覺,但不太一樣。
(演示文字)觀察下面的作品,思考藝術與生活的關系?
師:為什么會有這種似像非像的感覺呢?藝術與生活是一種什么關系呢?請同學們對比觀察下面的幾幅作品,并討淪。(演示《母親阿莉奴》等) (理解藝術形象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人類精神創造的產物,是藝術形象的本質屬性)
生:油畫《母親阿莉奴》與照片《阿莉奴》是一個再創造的關系,說明美術形象與現實生活既有聯系又有區別。《門外有朝陽的山景》是凡高從病房往外看的景 色,在他眼中,把病人與外界隔絕的鐵窗是不存在的。這張畫的藝術形象,表現了凡高的內心情感,既是現實生活的形象反映.又不等同于客觀現實,是按照自己的審美理想創造出來的。中國畫《漓江》的作者,把自己游歷漓江的感受用線條表現了出來。生活、自然是物質的,藝術形象是精神的,精神要高于物質,藝術要高于生活。
教師總結:美術形象是經過藝術家對現實生活進行選擇.提煉.概括乃至改造等藝術加工,融入作者對事物的審美評價,注入美術家的思想感情創造出來的。它的形象特點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這是藝術形象的本質屬性。(演示文字)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美術形象的本質屬性。(強化概念,形成理論)
7、引導學生了解美象創作的不同類型和不同風格。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老師演示的幾張作品,在創作方法上存在著那些差異呢?(演示三張靜物作品。)
學生觀察、發現問題并回答。
教師總結:在美術形象的創作中,由于藝術家的主客觀條件不同,創作方法與藝術手法不同,而出現了藝術類型或風格上的多樣性,有的強調反映客觀現實的真實,其創作的美術形象偏重于寫實,可以叫作再現性形象;有的強調主觀世界的感受,所創造的美術形象偏重于內心感情,情緒的發泄及主觀露念的描繪,可以叫作表現性形象,其創作的藝術手法有具象性形象、意象性形象和抽象性形象。請同學們把下面的作品分成具象、意象和抽象三個 部分。
(演示文字)美術形象有不同的創作類型和風格。
(演示《牧羊女》等。)
學生分組討論,說明本組的意見。
五、課堂小結:
美術形象的風格是多種多樣的.無論是具象的還是抽象的,都既反映著客觀現實和客┃ 觀真理,又反映著作者的主觀感受、主觀認識、主觀理想。下面請同學們自己把今天的課┃ 程總結一下。(強化課程要點,鞏固所學知識,增強理性概念。)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了解了美術形象的基本含義和一般特征;更明確了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美術形象是生活的能動反映;懂得了美術形象是典型形象,是通過生動具體的藝術形象塑造的;了解了有多種不同風格的美術形象,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