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會站立的紙》教案(精選2篇)
《神奇的會站立的紙》教案 篇1
紙是幼兒在平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物體,幼兒對它是最熟悉的,可以用它來畫畫,折紙等。但是今天的科學活動《神奇地會站立的紙》中,這是一個探索性的活動,幼兒可以在活動中探索紙的變化,積極探索紙的不同變化與承受圖書重量的關系,在本次活動中,幼兒就可以積極探索,通過動手操作得出相關的知識經驗。在之前的科學活動中,我們一般都是以知識活動為主,對于幼兒來說比較的枯燥,而且往往這樣幼兒的注意力也會不集中。但是本次我們的科學活動是一次探索性的活動,幼兒可以通過動手探索來發現知識,在這樣的活動中幼兒的學習興趣比較濃厚。
在活動開始之前,我首先出示了一張紙,讓幼兒先來探討紙可以站起來嗎?你會用什么方法讓紙站起來?因為大班孩子已經有了折紙的經驗,所以對于他們來說這一點都不難,大部分的孩子都能想出許多讓紙站起來的方法,有的折了一個圓柱體、有的在紙的中間折了一個折痕、還有的就折成了一個三角形的……在活動中,幼兒通過已有的經驗和具體的動手操作,去發現、去探究讓紙站起來的方法。
在之前的探討活動中,對于大班孩子來說一點都不難,但是在接下來的環節中是一個真正讓幼兒動手探索的環節,讓幼兒探索紙的承重力。我把事先準備好的書本拿出來,先讓幼兒猜測書本放在紙上面,紙會倒嗎?接著我把書本放在紙上,結果紙沒有倒……產生這一個結果,讓幼兒十分的興奮。接著,我就請幼兒去各自操作,看看自己的紙可以承受幾本書。然后請個別幼兒上來演示自己的方法。先完成的幼兒與同伴互相自主的交流、分享,共同探索紙的承受力,獲取具體經驗。
在科學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探索興趣非常的重要,因此我們要給幼兒創造充足的機會,鼓勵他們進行主動的探索和學習,從小就養成熱愛科學和不怕困難、積極求知的態度。
《神奇的會站立的紙》教案 篇2
活動目標:1、積極探索紙的不同變化與承受圖書重量的關系。2、主動參與討論,表達自己在操作中的發現。3、與同伴合作,較細致地進行操作。活動準備:1、打印紙若干;圖書若干;2、布袋每位幼兒一只(袋里有紙若干);3、記錄表每組兩份;活動過程:一、設置問題情景,引出“讓紙站起來”的話題。1、教師出示紙,了解幼兒原有經驗。師:小朋友們,紙有哪些本領呢?(幼兒隨意回答)師:你們能不能讓紙站起來呢?每個人從袋子里拿一張紙,想想辦法,讓紙能自己站起來。2、幼兒每人一張紙,嘗試折、卷等方法,自由探索著讓紙站起來的不同方法。(教師觀察幼兒的操作,及時進行評價。)3、教師小結讓紙站起來的不同方法。師:剛才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讓紙站起來了,看看誰的紙站得最穩?二、再次設置問題情景,引導幼兒繼續探索。1、引導幼兒猜測紙折疊后能擺放書本。師:站起來的紙上能擺放圖書嗎? (幼兒隨意回答)2、幼兒猜測后,教師拿一本書嘗試,全體幼兒發現紙上是可以放圖書的。3、進一步引導幼兒猜測紙折疊后可擺放書本的數量。4、幼兒分組嘗試在站起來的紙上放書本。(1)師:站起來的紙上能放書,有什么方法可以讓站起來的紙承受更多的書呢?我們每個人可以用紙試試,看看用你的方法,可以放幾本書。(2)幼兒分組嘗試將紙折疊后可放多少本書。三、討論,再次進行實驗。1、出示不同幼兒折的紙,引導觀察比較。師:怎樣才能放更多的書呢?教師小結:通過交流,我們發現紙折的次數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要把紙對齊折;先讓紙自己能站穩,再小心地輕放書本,不能晃動桌子。2、設置挑戰,再次嘗試。師:剛才,我們只在紙上放了幾本書,現在老師這里還有很多書,誰能想出辦法,讓這些書全都放到你們站起來的紙上,我們再試一次,比一比哪組小朋友想得辦法最好。3、教師出示記錄表,提出記錄的要求。(1)、師:6人一組一張表格,選擇一種方法進行實驗。(2)、師:要求幼兒把紙的折法記下來,把放書本的結果也記下來。四、交流實驗結果。表達自己的實驗結果與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