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味品》教案(精選6篇)
《調味品》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見調料的名稱。
2.知道可以用嗅覺和味覺來分辨各種調料。
3.知道過馬路的自我保護的方法。
4.培養幼兒對調料的好奇心,樂于探究。
5.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幼兒園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故事《天天打醋》的錄音磁帶。
活動過程
一、通過談話引出活動主題
1.教師:你們知道做菜的時候需要蔬菜、肉等食物以為,還需要什么嗎?
2.教師:請說出你所知道的調料的名稱。
3.教師:你知道這些調料都是什么味道嗎?
二、欣賞故事《天天打醋》
1.教師播放故事《天天打醋》錄音磁帶,幼兒欣賞。
2.教師:媽媽要天天買的是什么?
3.教師:天天來到小賣部后,想買的是什么,老奶奶是怎么說的?
4.教師:天天忘記了要買什么,后來他怎么做的?最后天天買的醋了嗎?
三、討論分析各種調料的方法
1.老師:天天說,醋是酸的,醬油是咸的,他說的`對嗎?你還知道可以用什么方法分辨醬油和醋?
2.老師:你有什么辦法能分辨出鹽和糖嗎?
3.幼兒互相交流、分享經驗。
還沒學習之前,小朋友們不知道為什么會有不同味道的食物。通過學習,小朋友對五味有了初步的了解。可以說,基本上知道了鹽是咸的,醋是酸的,糖是甜的,苦瓜素是苦的,辣椒醬是辣的。
學習教導小朋友不要挑食,只有吃不同的食物,才能健康的成長,做個陽光寶寶。
《調味品》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幾種常見調味品的名稱及其味道,知道加入合適的調味品能讓食品更美味。
2、樂意大膽交流自己使用調味品的體驗。
3、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4、喜歡參與游戲,體驗。
活動準備:
1、調味品(鹽、糖、醋、醬油)
2、可以蘸食的食品若干(芋艿、鵝肝)
3、品嘗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說說調味品
1、教師出示標有1——4號標志的調味品
提問:你們知道這些是什么調味品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2、幼兒運用各種感官分辨四種調味品。
提問:你們是怎么分辨這些調味品的?
3、教師小結:調味品的味道是各種各樣的。我們可以用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的方法分辨調味品。
二、品嘗思考
1、交流哪些食物要蘸調味品。
提問:平時吃過的哪些食物是需要用到醬油和醋的?哪些需要用鹽和糖的?
2、介紹教師提供的食物和活動要求。
要求:選擇一種食物,分別蘸四種調味品,選擇你覺得味道最好的投票。
3、幼兒品嘗鵝肝和芋艿,并記錄自己喜歡的調味品。
三、經驗交流
1、集中交流:
提問:你覺得哪樣食物蘸哪樣調味品最好吃,為什么?
2、根據幼兒的介紹,記錄各種食物的蘸食佐料,統計出每種食物最受歡迎的調味品。
3、教師小結:食物蘸了調味品會使食物更美味。
《調味品》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和理念,我們的教學內容應該來自于生活,與幼兒的基本經驗相結合,在活動中要關注幼兒的情感和多方面能力的發展。下面我從兩方面來講講我設計這個活動的想法。
一、選材上,注重了貼近幼兒的生活。我在選材時注重了從幼兒的興趣需要出發,貼近幼兒的生活。而我選擇的調味品這一幼兒熟悉的活動內容,從幼兒的直接經驗出發,讓幼兒在活動中有話可說。
二、從教學方法上,體現了三個關注。
1、關注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主體性。在教學中我摒棄了傳統的以教為主的教學方法,注重讓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嘗試失敗、體驗成功,并有所獲得。比如在幼兒拌制涼拌菜的時候,我事先不告訴幼兒調味品不能放得太多,而是讓幼兒在實踐中發現調味品放的不多不少才好吃的道理。
2、關注了幼兒多種表現方式的培養。幼兒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著自己獨特的表現方式。因此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一個開放的環境,讓幼兒用自己的表現方式記錄自己自制涼拌菜的過程。比如:在記錄味道的時候,孩子們可以用笑臉和哭臉來表示,也可以用★、╳的方法表示等等,教師不作統一的規定。
3、關注了幼兒合作協商能力的培養。比如:在活動中,我讓小朋友們通過小組合作制作調味品的標記,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有合作商量的機會,也有合作學習的過程,更有合作交流的機會,小朋友們還可以從別人的記錄中得到啟發。在這種協商交流、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幼兒的合作協商能力和表達表現的能力得到了發展。
教學目標:
1、幼兒在拌制涼拌菜的過程中,認識各種常用的調味品。
2、在嘗試記錄和小組合作記錄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合作協商能力和表達表現能力。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教學準備:
1、現成的涼拌菜一盆
2、切成絲的幾種蔬菜:黃瓜、海帶、豆芽、胡蘿卜
3、調味品:鹽、白糖、醋、麻油、辣椒油
4、一次性的杯子、勺子、碗等。
教學過程:
一、幼兒品嘗涼拌菜,激發幼兒拌涼拌菜的興趣。
老師提問:你吃的涼拌菜味道怎么樣?為什么會這么好吃?(你還吃過什么?好吃嗎?里面都放了些什么呢?)
二、幼兒認識各種調味品。
老師提問:
1、你們看看桌子上有些什么調味品?你是怎么知道的?
2、你們知道了,那我們怎樣讓別人一看也知道呢?(引導幼兒合作協商制作標記)
3、幼兒制作標記,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創造,并給予肯定和表揚。
(老師不要求統一標記。)
三、幼兒自制涼拌菜。
(一)、幼兒第一次自制涼拌菜
1、教師向幼兒交代制作涼拌菜的要求。
2、幼兒第一次自制涼拌菜,并獨自把自己自制涼拌菜的過程記錄下來,教師巡回指導。
3、交流討論:你覺得你的涼拌菜好吃嗎?為什么?
4、教師總結:調味品要放的不多不少才好吃。
(二)、幼兒第二次自制涼拌菜,嘗試小組合作記錄。
(三)、分享交流。教師出示幼兒小組記錄的表格,每組幼兒選派一位代表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制作過程,并向大家推銷自己的涼拌菜。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一個開放的環境,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表現方式大膽的設計調味品標記,并記錄自己自制涼拌菜的`過程,充分發揮了孩子們的主動性,活動氣氛非常的濃厚。每一個環節都是環環相扣的,每一次的嘗試和制作的過程,都是在幫助幼兒認識調味品,并知道它的作用。同時在無形之中也培養了幼兒的合作協商能力和表達表現能力。
教學的設計是非常的完美的,可是不足之處也有很多。如:第一次的品嘗如果我用兩種不同的方式制作涼拌黃瓜,那么從一開始就能讓孩子們嘗到了不同的涼拌味道。這樣也有利于后期教學的帶動。
其次就是本次活動的教學難點:設計調味品標記,在這個環節中我沒有做細致的分工,想讓每一個孩子都嘗試著為所有的調味品設計標記,但卻忽略了孩子們的能力差異,不過我在進一步的巡回指導小組活動時,還是幫助幼兒們解決了這些問題。設計好后,我在每一組挑選出了一名小老師來統一組上設計的標記。所以在這個環節中占用了太多的時間,以至于后面的教學順序沒法按照自己設計的步驟走下去。操作課是比較難以控制的,尤其又是在吃東西就更沒有辦法控制孩子們停止下來了。所以,我隨機應變的把大組的教學改為小組教學。因為孩子們的興奮度實在是太高了,原本打算進行兩次操作的,結果也因為第一次的操作時間過長和食物的準備過少而放棄了,但孩子們的記錄結果還是讓我感到比較滿意的。
雖然整個的教學活動并沒有預計的那樣順利、緊湊,但卻順利的完成了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在今后的教學路上,我會加倍的用心和努力,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學會更多的本領。
《調味品》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幼兒樂意自己動手操作、品嘗,了解生活中的常用2~4種調味品的名稱及味道
2、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
活動準備:
菜:10盆左右 黃瓜片 海帶絲 胡蘿卜絲 白蘿卜絲 土豆絲 西紅柿片5盆少些 5盆材料多些少的調味品 多得不放調味品
調味盒:4盒 每盒4格(醋 鹽 醬油 糖)
大勺子:20只 托盤 10只 小叉子若干 小勺子若干 空罐頭3只 垃圾盒3只 一次性毛巾12塊
活動流程:
自助式品嘗分辨調味品 自制涼拌菜
活動過程:
一、自助式品嘗
1、師: 前幾天,廚房間阿姨為你們準備了豐盛的自助餐,我們小朋友吃了以后都覺得味道好極了,還想嘗嘗是嗎?
蘇老師今天又為你們準備了自助餐,你們想去嘗嘗嗎?那就每人從桌上拿一個小盒子,到后面的大托盤里去選自己喜歡吃的菜,選的時候用公用的勺子,選好后回到座位上,拿一個小叉子品嘗(幼兒自助品嘗)
2、你剛才吃到了什么菜? 吃上去是什么味道的?(幼兒自由講述)
3、這些菜怎么會甜甜的酸酸的咸咸的呢?(幼兒回答)
4、原來這些菜里都放了東西,這些能使菜變得甜甜的酸酸的咸咸的東西,我們把它們叫做調味品,剛才我們吃的菜里都放了不同的調味品,所以我們吃上去會覺得咸咸的 酸酸的甜甜的,對嗎?(老師小結列出調味品)
二 分辨調味品
1、師:那調味品是怎么樣的呢?老師這里有一個調味盒,一共有1—2-3-4格每隔里放了一樣調味品,現在請我們的小朋友自己去想辦法,去認一認你們認識哪種調味品好嗎? 一組小朋友可以商量商量(幼兒分辨小組合作)
2 、你認出了幾號調味品,你是怎么知道的啊?
3 、我們小朋友剛才用看顏色,看形狀,聞味道和嘗一嘗的方法分出了1號是醋,2號是鹽,3號是醬油,4號是糖
三、自制涼拌菜
1 、下面,我們一起動手做涼拌菜好嗎?先想想你想吃什么味道的?該方些
什么調味品,和剛才一樣,拿一個干凈的小托盤,去大盒子里送菜再回到座位上來選調味品拌(幼兒自制)
2 、你剛才做菜時放了些什么調味品?
活動結束:
今天,我們只選用了5種調味品來制作涼拌菜,其實,平時燒菜時還會用到許多其它的調味品。讓我們以后再來看看,聞聞,嘗嘗,好嗎?
《調味品》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見調料的名稱。
2.知道可以用嗅覺和味覺來分辨各種調料。
3.知道過馬路的自我保護的方法。
4.培養幼兒對調料的好奇心,樂于探究。
5.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幼兒園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故事《天天打醋》的錄音磁帶。
活動過程
一、通過談話引出活動主題
1.教師:你們知道做菜的時候需要蔬菜、肉等食物以為,還需要什么嗎?
2.教師:請說出你所知道的調料的名稱。
3.教師:你知道這些調料都是什么味道嗎?
二、欣賞故事《天天打醋》
1.教師播放故事《天天打醋》錄音磁帶,幼兒欣賞。
2.教師:媽媽要天天買的是什么?
3.教師:天天來到小賣部后,想買的是什么,老奶奶是怎么說的?
4.教師:天天忘記了要買什么,后來他怎么做的?最后天天買的.醋了嗎?
三、討論分析各種調料的方法
1.老師:天天說,醋是酸的,醬油是咸的,他說的對嗎?你還知道可以用什么方法分辨醬油和醋?
2.老師:你有什么辦法能分辨出鹽和糖嗎?
3.幼兒互相交流、分享經驗。
教學反思
還沒學習之前,小朋友們不知道為什么會有不同味道的食物。通過學習,小朋友對五味有了初步的了解。可以說,基本上知道了鹽是咸的,醋是酸的,糖是甜的,苦瓜素是苦的,辣椒醬是辣的。
學習教導小朋友不要挑食,只有吃不同的食物,才能健康的成長,做個陽光寶寶。
小百科:調味就是把菜肴的主、副料與多種調味品適當配合,使其相互影響,經過一系列復雜的理化變化,去其異味、增加美味,形成各種不同風味菜肴的過程。
《調味品》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一、幼兒在拌制涼拌菜的過程中,認識各種常用的調味品。
二、在嘗試記錄和小組合作記錄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合作協商能力和表達表現能力。
教學準備:
1、現成的涼拌菜一至二盆(我們準備了1大盆涼拌黃瓜)
2、切成絲的幾種蔬菜:黃瓜、海帶、豆芽、胡蘿卜
3、調味品:鹽、味精、醋、麻油 、辣椒油
4、一次性的碗、勺子、牙簽等。
教學過程:
一、幼兒品嘗涼拌菜,激發幼兒拌涼拌菜的興趣。老師提問:你吃的涼拌菜味道怎么樣?為什么會這么好吃?(若幼兒的回答不到位,教師可問:猜猜阿姨在拌涼拌菜的時候放了些什么?)(或拓展爸爸媽媽在家里做過或買過涼拌菜嗎?怎么做的?你還吃過什么?好吃嗎?)
二、幼兒認識各種調味品。老師提問: 1、你們看看桌子上有些什么調味品?你是怎么知道的? 2、你們知道了,那我們怎樣讓別人一看也知道呢?(引導幼兒合作協商制作標記)
三、幼兒自制涼拌菜。
(一)、幼兒第一次自制涼拌菜
1、教師向幼兒交代制作涼拌菜的要求。
2、幼兒第一次自制涼拌菜,并獨自把自己自制涼拌菜的過程記錄下來,教師巡回指導。
3、交流討論:你覺得你的涼拌菜好吃嗎?為什么?
4、教師總結:調味品要放的不多不少才好吃。
(二)、幼兒第二次自制涼拌菜,嘗試小組合作記錄。
(三)、分享交流。教師出示幼兒小組記錄的表格,每組幼兒選派一位代表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制作過程,并向大家推銷自己的涼拌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