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肚子痛
當幼兒向家長表示腹痛時,專家提醒各位家長,你們可以利用3種方式來觀察,幼兒時真的肚子痛還是僅僅為了引起家長的注意力。
1. 幼兒的進食與排泄是否和往常一樣規律?
如果孩子的進食和排泄與以前一樣正常,就不必擔心孩子肚子痛的問題了,但是如果有明顯的食欲減退、拒食、大小便異常等,就應該盡快送醫檢查。
2. 幼兒平躺或睡覺時可否伸直雙腿?
家長可以觀察幼兒平躺或睡覺的姿勢,如果兩腿能夠伸直平臥或睡得很安逸,腹部應該沒有問題;但如果平臥或側躺時,身體及腿部呈蜷曲狀,且想將孩子的腿拉直時,他卻執意不肯伸直,那么就可能有腹痛問題了。
3. 幼兒走路或快跑時步伐是否正常?
在幼兒清醒、哭鬧或玩耍的時候,很難正確替孩子進行腹部檢查,所以當幼兒在活動時,可觀察孩子走路或跑步的樣子,如果出現腳步左右有異、不太想走路或不太愿意邁步快走,就可能代表腿或肚子有問題。
4.觸摸寶寶肚子,看是否有異常?
除了以上3種觀察方法外,家長也可以趁幼兒睡覺時,用手平放在孩子的肚子上,以壓按或抓捏的方式來感覺幼兒的身體反應。幼兒最正常的反應就是肚子松軟、不脹不鼓,而且孩子一點反應也沒有,繼續安睡。幼兒如果稍微扭動肢體或肚子稍微緊縮,但仍然繼續安睡,家長就需要多加注意。如果家長每次觸壓孩子的肚子,不論是整個腹部或只是腹部的一點,很明顯有肚子肌肉變硬,并表現驚醒、不安、疼痛或哭泣等狀況,即代表孩子腹內確實有問題,必須立即就醫。
7原因導致腹痛
1. 便秘 挑食或喜歡吃零食的孩子排便習慣通常
都不好,因此3天以上沒有解便或大便很硬都會引起腹痛,所以當孩子跟家長說腹痛的時候,家長第一個需要考慮的狀況就是“是否是便秘引起的”。
2. 吃壞肚子 吃到不干凈的東西引起腸炎或腹瀉,孩子也會說肚子
痛,但是因為這樣的癥狀很明顯,所以家長也不用擔心是其他的原因,通常1~2天腹瀉癥狀改善后,腹痛就會自然消失了。
3. 情緒性 較為神經質的人緊張起來或是接觸陌生的人事物
就會感到腹痛或想大便,同樣地,幼兒也會因為一些心理因素,如不高興、搬家等情緒上的變動,而轉化成為身體上的胸痛或腹痛。
4. 盲腸炎 也有一些特殊的疾病是以腹痛來表現的,如盲腸炎,剛
開始時會在上腹部產生疼痛感,但之后會逐漸集中在右下部,且局部按壓也會疼痛。
5. 腸套疊 1歲左右肥胖的男寶寶最容易發生,除了陣發性的哭鬧
不安與腹痛外,還伴隨嚴重的嘔吐。此外,大便呈暗紅色黏液狀是主要癥狀。
6. 紫斑癥 除腹痛外,皮膚上還會出現許多小而紅的出血斑點。
7. 其他疾病 如肺炎、尿路感染、幼兒糖尿病等疾病,也會合并腹
痛現象,因為安全起見,還是要帶孩子給醫師仔細檢查,才能確知腹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