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主題班會設計 “感受父母”
一、背景與意義近些年來,感恩教育已成為中小學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感恩教育對于90后出生的新一代中學生來具有特殊的意義。因為現在的初中生大多數是90后出生的獨生子女,嬌生慣養,缺乏責任感……cript"> ,一個連親情都不懂得珍視的孩子是極為冷漠的,對師長、集體就更不會有情有義了cript"> 。因此cript"> ,我設計了以《感恩父母》為主題的班會課。
在我班,親子溝通出現問題,學生感恩意識淡薄的現象也比較多見。去年下半年,我面向班內27名學生和家長進行了一次非正式的調查,發現絕大部分學生認為父母為自己所做一切都是應該的,對親情較為麻木。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唯我獨尊,有的對父母不太禮貌,經常對父母大呼小叫,無故發脾氣,絲毫不顧及家長的感受,甚至做出忘恩負恩、傷害父母的事。而班上李柯同學對待母親的態度和方式更是引發了我的深層次思考。李柯同學聰明活潑,但從小學二年級開始迷戀上網,隨著時間的推移,其迷戀上網的壞處日漸突出,導致家長越來越著急,于是想盡了各種方法來改變他,但孩子不僅不聽,且在父親在外工作之際,與母親對著干,砸東西、撒謊、甚至與母親對打……
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展主題為“感恩父母”的主題班會十分必要。它具有下面幾個特殊的意義cript"> :
第一,讓學生充分感受父母的愛,喚起他們感恩父母的潛意識;
第二,懂得感恩的意義和必要性,從而有效和家長溝通,為健康的生活和學習起到積極作用;
第三,使學生知道如何感恩父母,回報父母!從而進一步感恩老師,感恩社會……
二、主題班會活動設計的過程
(一)
10年汶川地震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汶川地震引發了我們每個人對人生的很多再思考。一則新聞圖片,講述了一個母親在災難中保護孩子的動人故事:母親雙膝跪地,上身匍匐,雙手扶地,在她被壓得變形的身下是一個3個月大的女嬰,還香甜地睡著。母親用手機留下一句話:“寶貝,如果你活著,記住我愛你。”引發了我對親子關系、母愛以及感恩意識的思考。
從什么地方入手開展對孩子的感恩教育?cript">采用什么形式和手段進行呢?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準備,且有意識地搜集了一些有關感恩父母的圖片或資料:動物的感恩圖片、生活中父母對孩子的愛的圖片、汶川大地震令人震撼的母愛圖片……。其中最重要的,我覺得時機成熟了,于是在專家指導和同行的建議下,設計并開展了這次以感恩父母為主題的班會活動。
(二)資源整合與呈現:第一稿主題班會設計
反思以前工作中開展“感恩父母”教育的得失,再參照黃橋實驗學校假丹老師的設計方案,形成了我的第一稿設計。如下:
(三)主要修改
這個主題班會設計方案得到了趙德成博士和池希新博士的指導,同時也得到了本年級組教師的支持,他們也提供了很多意見。綜合他們的意見,我在后來做了一些改動,使方案不斷完善。主要改動cript">包括:
1、將班會主題由“感恩父母”為“感受父母”
鑒于感恩父母內容太多,通過一次班會來完成顯然不切合實際,于是我將活動分為“感受父母”和“感恩父母”兩次進行,以便讓學生能夠充分感受父母的愛。
2、開場白由教師呈現
原來安排自由學生進行開場白,
“甲:父愛如山,他沉默無語;
乙:母愛似海,無時無刻不在包容著你……
合:在這個明媚的下午,讓我們敞開心扉,聆聽彼此的心聲。
乙:有一種愛,在你成長的過程中始終追隨著你,是你困難時最堅強的支持;
甲:有一種愛,讓你肆意索取,卻不奢求回報,他博大、他厚重,他春風化雨,他暖人心肺。合:他是母愛、也是父愛!
甲:請聽故事《蘋果樹》。”
這種設計引發了同事們的爭論,也讓我感覺到了班會主題的深沉,于是將由學生主持改為由我來主持,開場白改為:人類是地球上唯一的高級動物,不少低級動物知道感恩父母,那作為新時代中學生的我們,知道感恩父母嗎?這節班會就讓我們來感受父母的愛……
3.資料的補充
(1)原來的資料中父親和孩子的照片較多,現在增加使用了母親的照片關愛孩子的照片,同時精選了三幅汶川大地震中反映母愛偉大的照片(見附件);
(2)考慮愛孩子和感恩父母是動物的本能,于是我又增加了幾幅反映動物愛心的圖片;
4.最大程度的減少表演成分
將那些夸張修飾的語句刪除,以貼和學生實際的語言貫穿始終,表演的節目盡可能改為貼近生活的發言;
5. 對特殊家庭的孩子做了準備工作
接收了專家的建議,為防止班會活動對特殊家庭的孩子帶來傷害,先進行了一次小班會。事后證明這一舉措很有必要;
6. 將“家長的心聲”這個環節改變成講自己的故事
為了便于學生接受,我將朗讀畢淑敏 “孩子,我為什么打你?”改為講自己的故事“孩子,我為什么打你?
7.班會結尾作了修改
將由學生宣誓改為全班朗誦汪國真的詩歌“感謝”,更貼合學生感情實際。
四、定稿的主題班會設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