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愛我們的母親主題班會
日本的母親節也是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節日里人們送給母親一枝紅石竹,表示祝賀。
隨著基督神在歐洲的擴散,這個節日轉為對「mother church」的崇敬:表達人們對賦予他們生命、保護他們免於傷害的精神力量的感謝。從此,教會的儀式便與母親節的慶;顒酉嘟Y合,以同時傳達人們對母親與教會的感念。
英國的母親節:十七世紀英格蘭,為表達對英國母親們的敬意,乃訂四旬齋的第四個星期日為「mothering sunday」,人們在這一天回家探視雙親,并致禮表示敬意。(注:四旬齋是指復活節前夕之前,星期天除外的40天)。 當時,有許多的窮人必須在有錢人家里幫工討生活,而被迫離家寄宿在主人家里,在mothering sunday這一天,主人們會放他們假,并鼓勵他們返家與媽媽團聚。為增加歡樂氣氛,也發展了一種特別的蛋糕稱為-mothering cake。
法國首次慶祝母親節是在1928年,節日定在5月的最后一個星期日。節日這一天,數以百萬計的媽媽們,懷著喜悅的心情接受各自子女們的"節日愉快"的美好祝愿。
泰國于1976年宣布8月12日為母親節。這一天也是泰王后麗吉的生日。節日里,全國要開展"優秀母親"的評選活動。兒女們手持芳香馥郁的茉莉花,獻給自己的母親。
阿拉伯地區的許多國家的母親節定在3月21日"春分"這一天。當地人認為"春分"是春天開始、一年之始,以此表示母親的偉大。葡萄牙人的母親節在12月8日;而印度尼西亞則定在12月22日。
母親節在我國是地區性節日,最早是在港澳臺地區有此節日。改革開放后,母親節也為內地所接受。廣東省于1988年開始,杭州等城市于1989年開始,都由各級婦聯組織母親節的慶;顒,并把評選"好母親
"作為節日的內容之一。
1995年2月,營口市旅游局根據市領導的指示和國家旅游局關于"95民俗風情游"的精神,組織召開多次論證會,一致認為利用旅游資源和民俗心理舉辦"母親節"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建設兩個文明的有利措施。節日時間定在世界母親節期間,以后約定俗成,一年一度保持節日的傳承性和穩定性,形成新的民俗節日。
1995年至XX年, "望兒山母親節"已成功地舉辦了十一屆,既促進了全市旅游業的發展,又推動了全市經濟的發展,提高了營口的知名度。母親節所倡導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廣大群眾所接受,敬老愛老在民間蔚然成風,為改革開放創造了一個親善、和諧的社會氛圍。
熊岳作為"望兒山母親節"的發源地,每年都在望兒山風景區舉辦豐富多彩的游園活動 。今年是第十二屆"望兒山母親節",游園活動的各項籌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望兒山母親節"現已被列為遼寧省十大節慶活動之一,被收入《中國旅游年鑒》。
母 愛
母愛,是人類一個亙古不變的主題。
我們賦予它太多的詮釋,也賦予它太多的內涵。
沒有歷史史詩的撼人心魄,沒有風卷大海的驚波逆轉,母愛就象一場春雨,一首清歌,潤物無聲,綿長悠遠。
當代散文家余秋雨在一篇文章中寫道:"一切遠行者的出發點總是與媽媽告別……而他們的終點則是衰老……暮年的老者呼喊媽媽是不能不讓人動容的,一聲呼喊道盡了回歸也道盡了漂泊"。
母愛是天涯游子的最終歸宿,是潤澤兒女心靈的一眼清泉,它伴隨兒女的一飲一啜,絲絲縷縷,綿綿不絕,于是,在兒女的笑聲淚影中便融入了母愛的纏綿。
母愛就象一首田園詩,幽遠純凈,和雅清淡;
母愛就是一幅山水畫,洗去鉛華雕飾,留下清新自然;
母愛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轉悠揚,輕吟淺唱;
母愛就是一陣和煦的風,吹去朔雪紛飛,帶來春光無限。
母愛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語,母愛就是漂泊天涯的縷縷思念,母愛就是兒女病榻前的關切焦灼,母愛就是兒女成長的殷殷期盼。
想起了母親,志向消沉就會化為意氣風發;想起了母親,虛度年華就會化為豪情萬丈;想起了母親,羈旅漂泊的游子就會萌發起回家的心愿;想起了母親,彷徨無依的心靈就找到了棲息的家園。
時光如水,年逝,似水流年淡去我們多少回憶,卻始終不改我們對母親的綿綿思念。鶯歸燕去,春去秋來,容顏漸老,白發似雪。兒女在一天天長大,母親卻在一天天衰老。當兒女望見高堂之上的白發親娘,他們都會投入母親懷抱,熱淚漣漣!
母愛也是文學和音樂的永恒主題。文人以母愛為題,寫出的文章便滋潤蘊籍;樂師以母愛為題,彈奏的曲調便清柔幽美,余韻綿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