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三首》教案
教學目標1.了解元曲的最基本知識,初步體會元曲的特點;
2.了解三首元曲的作者
3.體會曲中描寫的對象,了解元曲的語言特色,領悟作者的感情。
教學重點
1.了解元曲的語言特色;
2.領悟作者的感情
課時安排:2課時
【雙調】蟾宮曲•嘆世
教學目標
1.初步體會元曲的語言特色;
2.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明白本曲大量用典的旨意及創(chuàng)作上的技巧;
2.了解本曲語言上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簡介作者馬致遠
馬致遠(約1250~1324?),號東籬,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戲曲作家。雖熱衷過進取功名,但仕途并不顯達。一生憂憤。晚年退隱山林,以詩酒自娛。著有雜劇15種,今存6種,以《漢宮秋》為最著名。散曲現存120多首。他的雜劇和散曲都享有盛名。雜劇“宜列群英之上”(明朱權《太和正音譜》),散曲可為元代之冠,明人賈仲明稱他為“曲狀元”, 與關漢卿、白樸、鄭光祖并稱“元曲四大家”。代表作有套數《夜行船•秋思》、小令《天凈沙•秋思》
【雙調】夜行船•秋思
馬致遠
百歲光陰如夢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來,明朝花謝,急罰盞夜闌燈滅。
[喬木查] 想秦宮漢闕,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漁樵無話說。縱荒墳橫斷碑,不辯龍蛇。
[慶宣和] 投至狐蹤興兔穴,多少豪杰。鼎足三分半腰折,知他是魏耶?知他是晉耶?
[落梅風] 天教你富,莫太奢。無多時好天良夜。看錢奴硬將心似鐵,空辜負錦堂風月。
[風入松] 眼前紅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車。曉來清鏡添白雪,上床興鞋履相別。莫笑鳩巢計拙,葫蘆提一向妝呆。
[撥不斷] 利名竭,是非絕。紅塵不向門前惹,綠樹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補墻頭缺,竹籬茅舍。
[離亭宴煞] 蛩吟一覺才寧貼,雞鳴萬事無休歇。爭名利,何年是徹。
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鬧穰穰蠅爭血。裴公綠野堂,陶令白蓮社。愛秋來那些:和露摘黃花,帶霜烹紫蟹,煮酒燒紅葉。人生有限杯,幾個登高節(jié)。囑咐俺頑童記者:便北海探吾來,道東籬醉了也。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二.老師結合典故講解課文,正義
三.明白本曲大量用典的旨意及創(chuàng)作上的技巧
“嘆世”本是抒發(fā)對現實的不滿,但本曲卻無一字言及當世,而是通過“詠史”來達到“嘆世”的目的,“項廢東吳”、“劉興西蜀”本是歷史上極為壯麗的一頁,卻被說成是瞬息幻無的南柯一夢;韓信雖屢建奇功卻不能因世而立身,蒯通勸韓信之言亦近似瘋話。看來功業(yè)無用,世道無常,人生如夢,其牢騷之態(tài)躍然紙上,這種借古吟今的曲筆,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
四.本曲語言特色
元曲語言的一大特點是語言通俗易懂,本曲體現了這一點。
【南呂】四塊玉•別情
教學重點
1.了解作家
2.鑒賞本曲
教學過程
一.簡介作家
關漢卿(約1234-1300),大都人,一說祈州(河北安國一帶)人。在元不愿為官,多接近下層民眾,一生以創(chuàng)作并演出雜劇為業(yè),是杰出的戲曲家。所作雜劇60余種,現存《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等18種,散曲作品現存小令50多首,套路十幾套。
二.基本解讀
這首小令可分為兩個層次,兩層的寫法完全不同,前三句為第一層,寫離別相思之苦,用直抒胸臆的方法,第二層是以景托情,言盡而意不盡。本曲語言淺近如話,通俗淺白,自然樸實,但又婉曲柔媚,讀來韻味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