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中的中國文化表達(之一) (蘇教版)
三、釋題:
《麥當勞中的中國文化表達》是一篇人類學的田野筆記,或者說是文化隨筆。他從改革開放以后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麥當勞連鎖快餐店在中國所產生的影響,以及它自身所起的變化,論證了文化沖撞的意義以及我們應該采取的態度。
四、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1、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再次閱讀課文,了解文章結構。
2、文章可以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總的述說美國的麥當勞來到中國以后發生的變化。
第二部分(第2-5段),麥當勞體現的美國文化影響了中國顧客。
第三部分(第6-8段),麥當勞來到中國以后的變與不變。
第四部分(第9~11段),文化沖撞的作用、規模及特征。
五、文本研習:
1、 美國的麥當勞來到中國以后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明確:a美國麥當勞的三個特點:快捷、價廉、被大眾接受。b到中國后:快捷、價廉不復存在,但是依然被中國各種職業人、各個社會階層所歡迎,麥當勞似乎成了文化使者,起了溝通中美文化的作用。
2、人們對麥當勞文化的接受表現在哪些方面?
明確:a麥當勞餐廳的平等、民主氛圍b溫馨的就餐環境、優良的服務吸引了各類社會人群c顧客行為的自律d吃麥當勞于體味外國文化。(要點分別在第二節的 最后一行,第三節的第一行,第四節的第三行,第五節的最后一行)
3、麥當勞來到中國以后的變與不變表現在哪些方面?
明確:變:a塑造成地方企業的形象。b設置“情人角”“兒童樂園” c營造中國式家庭氣氛。不變:經營理念和方式。即第7節最后一句話。(這個問題也可以這樣設計:怎樣理解”“北京麥當勞成為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美國文化’”這句話?)
4、作者是怎樣看待麥當勞中的中國文化表達?
明確:作者將這個文化現象放在人類文化活動的大背景下來看,用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些規律性的東西與之類比,證明麥當勞本土化的必然。(即第8節)
5、文化沖撞的作用、規模及特征怎樣?
明確:作用:全球化。規模:分三個階段,而且勢頭越來越猛。原因:經濟全球化和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征:文化沖撞所引發的變動的多向性。
6、全文的結論是什么?
明確:“全盤西化”是虛幻的,作為人創造的文化永遠是不可能被克隆的。
六、小結:
文章從生活中的一些具體場景出發,觀察各種人對于同一對象的態度,從而據此剖析一個民族帶有某些共同性的心理特征,發現因外來文明引起的微妙的變化,說明文化交流的 形式、方法、途徑的多樣性,影響的深遠性,把一個比較深奧的問題說得明白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