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第一課時)教案
三、探究閱讀,整體消化
1.vcd播放《雷雨》劇情片斷。
2.分角色朗讀。上課前找好學生,由老師指導做充分準備,然后再在課堂上朗讀。也可以找幾個善于表演的學生,表演課文節選部分的情節。
3.節選部分共兩場戲,請同學分別概述各場的內容。
第一場內容的概述要點:
①午飯后,天氣更陰沉,更郁熱。低沉潮濕的空氣,使人異常煩躁。
②周樸園和魯侍萍在周公館的客廳偶然相遇。
③周樸園看到侍萍以為是新來的下人,但是看到她關窗戶的動作非常自然,又忽然覺得她很奇怪。
④周樸園從侍萍的口音和她自小在無錫長大的情況,引出對三十年前在周公館發生的一樁事的詢問。
⑤魯侍萍以敘述別人故事的口吻,講述自己被周公館少爺玩弄后拋棄的悲慘遭遇。
⑥周樸園認出了面前站著的這個“下人”就是當年投河未死的侍萍時,他立刻轉變了先前的態度,嚴厲地追問“你來干什么”,“誰指使你來的”,并且冷冷地說:“三十年的工夫你還是找到這兒來了。”但是,為了避免事態的發展,他拿出了騙人的伎倆:一面繼續用虛偽的感情欺騙、軟化侍萍;一面妄圖用金錢堵住侍萍的嘴,了卻三十年前的這筆舊賬。
⑦魯侍萍撕了支票,只要求見見自己的兒子萍兒。
第二場內容的概述要點:
①魯大海代表礦上罷工工人找董事長談判。
②周樸園用金錢收買“沒有骨頭”的工人代表,破壞罷工,開除了魯大海。
③魯大海憤怒揭露周樸園鎮壓工人的血腥罪行。
④周萍出,命人打親兄弟,侍萍揮淚忍恨離開周家。
3.提問:《雷雨》第二幕中出場的人物主要有哪幾位?他們之間的關系怎樣?
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點撥。
明確:這一幕出場人物主要有周樸園、魯侍萍、魯大海和周萍。這四個人原本是一家,分別為夫妻、父(母)子、兄弟的關系。但30年后,他們之間的關系變得十分復雜,已超出了家庭、血緣的意義,表現為以周樸園為代表的資本家與以魯侍萍為代表的下層人民之間的矛盾沖突,以及以周樸園為代表的資本家與以魯大海為代表的工人之間的尖銳的階級沖突。
人物關系圖:
4.提問:本課一共節選了兩場戲,試梳理這兩場戲的情節。
學生思考后明確:第一場戲:寫三十多年后周樸園與魯侍萍再次相見。意外相見,二人之間展開了緊張激烈的矛盾沖突。
第二場戲:寫周樸園與魯大海,侍萍與周萍的相見。父子相見,卻是仇人,血的控訴,讓人不忍卒聽;母子相見,卻無法相認,還不能不喊出“這真是一群強盜”。本場主要是由周樸園與魯大海之間展開的矛盾沖突。
四、課堂練習
多媒體顯示:
1.對“戲劇語言”解釋最正確的一項是( )
a.戲劇語言包括人物語言和舞臺說明。個性化的戲劇語言是戲劇的重要特點之一。
b.戲劇語言指劇中人物對話,起交代情節、展開矛盾、刻畫人物、表現中心的作用。
c.戲劇語言指劇本的語言,不同作家創作的劇本有不同的語言風格。
d.戲劇語言是指借以表現人物性格的人物語言,它必須符合人物身份,有個性,有表現力。
2.(1998年全國高考題)下列作品、作家、時代(國別)及體裁對應正確的一項是( )
a.《秋浦歌》——杜牧——唐代——詩歌
b.《北京人》——曹禺——現代——話劇
c.《哈姆雷特》——莎士比亞——英國——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