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琵琶行并序
融情入景,是指情已巧妙地融入景中,表面看,見景不見情,實則景中已蘊涵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如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表面上描寫詩人旅途中所見的六種秋景,實際上這些景物蘊涵著詩人流落天涯的羈旅愁懷。
因情生景,是指景因情而產生,其特點是先有情,后有景。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是由離情想到別后的凄涼景象。
二、典題精講
1.(XX年高考遼寧卷)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江寧夾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黃昏,小店無燈欲閉門。
側出岸沙楓半死,系船應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黃昏,野店無燈欲閉門。
倒出岸沙楓半死,系舟猶有去年痕。
兩首詩的首句均用了“月黃昏”三個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請問,兩詩借此營造的是一種什么氛圍?表達的又是怎樣的心緒?請結合詩的具體內容簡要賞析。
指點迷津:營造的氛圍,即詩歌有什么樣的意境。意境的把握要抓住景物特征進行分析,“月黃昏”,昏暗朦朧,一般也襯托那種黯然之情,再加上客船、無燈、野(。┑、半死楓樹等,則更有凄涼之意。
參考答案:“月黃昏”三字為兩詩營造氛圍、表達心緒定下了基調。客船、無燈、野(。┑、半死楓樹,這一切都籠罩在昏黃的月光中,暗淡朦朧,營造了一種凄迷、蕭索、沉寂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孤寂悵惘的心緒。
2.(XX年高考重慶卷)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東 溪
梅堯臣
行到東溪看水時,坐臨孤嶼發船遲。
野鳧眠岸有閑意,老樹著花無丑枝。
短短蒲茸齊似剪,平平沙石凈于篩。
情雖不厭住不得,薄暮歸來車馬疲。
自唐以來,古人作詩主張“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說詩人既要以自然為師,從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內心深處引發思想情感。請指出在這首詩中最能體現這一主張的一聯詩句,并說說它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體現的。
(1)最能體現這一主張的一聯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體現的思想情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體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點迷津:(1)詩中第一聯是交代事之緣起,二、三兩聯重在描寫自然之景,最后一聯重在抒情。而二、三兩聯中,第二聯“閑”與“無丑”帶有一定的情意色彩,意境很美。 (2)思想情趣當然要抓住“閑”字,“閑”有閑適、閑逸之意,還要抓住“無丑枝”,看上去都很美,當然是喜愛嘍!(3)能結合景(“野鳧眠岸”“老樹著花”)和情(“有閑意”“無丑枝”)加以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