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表》導(dǎo)學(xué)案
點撥: 重點研讀第一段的相關(guān)語句,也可以參照第二段中的“更相為命”的相關(guān)語句進行解讀。
3、有感情地朗讀以上語句,并試著背誦。
4、小結(jié)一、二段的抒情內(nèi)容,深入體會本部分陳情于事,動之以情的表達效果。
(二)品讀第三段,思考:
1、 在這部分的表述中,作者寓理于情,曉之以理。試分條概括關(guān)于作者“情不得已”的說理內(nèi)容。(d級)
點撥:說理內(nèi)容可以分為三層,分別以“伏惟”“且”“但”為語言標(biāo)志進行文意轉(zhuǎn)換。
2、寫自己在前朝為官的經(jīng)歷是否是閑筆?試談?wù)勀阕约旱目捶ā#╠級)
點撥:可結(jié)合本文的第一讀者的特殊身份,進行深入探討。。
(三)品讀第四段,思考:
1、作者直接表現(xiàn)陳情目的的語句是哪句?并試著翻譯。(c級)
2、本段在提出目的前,還進行了哪些鋪墊?是否多余?(e級)
三、總結(jié)陳情的脈絡(luò):(d級)
小結(jié):為了達到“乞終養(yǎng)”的目的,作者首先陳述個人遭遇,祖母情深,作為陳情依據(jù);繼寫進退兩難的狼狽境地,博取晉武帝的同情;再抬出孝治天下的理,同時剖明心跡,排除了不愿做官的政治原因,最后提出解決方案。
作者一路寫來,發(fā)乎情,歸乎理,情真意切。于懇切、樸實中見至真、至善、至美。
四、表達交流(d級)
《陳情表》的動人之處在于它陳情的情真意切。有人說:“它的語言是有形的,也是有聲的。”假如你是晉武帝,你會被李密打動嗎?請寫一段話,來表達你的閱讀感受。要求:語言得體、準(zhǔn)確。
五、作業(yè)布置
熟悉全文的抒情脈絡(luò),采用“關(guān)鍵語句串聯(lián)法”,誦讀全詩。
新課標(biāo)第一網(wǎng)
拓展閱讀:
淡語皆有致,淺語皆有情
--李密《陳情表》賞析
文學(xué)史上,臣屬給皇帝的奏議,以情真意切、傾訴肺腑感人的,常把諸葛亮的《出師表》和李密的《陳情表》并提;以獲得"高難度"的險助而又收"高效率"奇功的,則常把李斯的《諫逐客書》和李密的《陳情表》同論。
李斯的《諫逐客書》諫的是國家大事,李密的《陳情表》陳的是個人私事,兩者表面似乎沒有共通之處。其實,兩文均是"抗君命"、"逆圣旨"的。兩人面臨的險惡"對手"相近,兩人的處境也酷似。
李斯上書的對象秦王政,是一個舉世聞名的暴君。秦王政為清除異己,消弭隱患,下令驅(qū)逐客卿。李斯是要秦王收回成命而上書的。李密上書的對象晉武帝,是一個眾所周知的虐君。晉武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地位,一手殘酷鎮(zhèn)壓政敵,一手籠絡(luò)前朝舊臣。李密是為"辭不赴命"而上書的。
兩人的境遇都走險危的。李斯是一個遭受放逐的客卿,觸犯秦王,隨時可人頭落地。李密是國舊臣,惹惱普帝,時刻會被株連九族。
然而,由于奏議的內(nèi)容不同、他們在辭章上則大相徑庭。李斯的"書",是"曉之以理" 的。他抓住一個"制高點",完全撇開自己,處處為秦王"跨海內(nèi),制諸侯,統(tǒng)一天下"計議,因而雖批逆鱗卻功成計合,使秦王收回成命,自己也因此被重用。李密的"表",是"動之以情"的。他完全撇開公事,訴說自己艱難境遇,以及祖孫相依為命的情誼,因而雖違圣命,在上召下逼的危急狀況下中,訴說衷情,不但不受誅戮,反而使皇上同情,得到賜兩女仆服侍祖母的險恩。
李密采用表之形式上書,是著眼于"陳情"需要的。劉勰《文心雕龍?章表》云:"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zhí)異。"可見,漢魏晉時臣下以"表"上奏,是陳述衷情的。古書訓(xùn)"表"為:"表,明也,標(biāo)也"陳懋仁《文章緣起》作了注釋說:"下言于上,曰表。表,明也。標(biāo)著事略,明告于上也。"歷來論"表"之所以推《出師表》、《陳情表》正是因為它們最能體現(xiàn)"表"的文體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