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湘夫人》教案
生答:寄予理想
五、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整理屈原詩歌中的名句。
《九歌•湘夫人》教案周建忠
一、《九歌》的來源及其演變
《九歌》的發展和形成經歷了漫長的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稱為“原始《九歌》”或“巫術《九歌》”;第二階段是“中原《九歌》”,我們稱之為“夏代經典《九歌》”;第三階段是“楚地《九歌》”,也稱“民間《九歌》”;第四階段是“屈原《九歌》”。
我們解讀《九歌》最大的難點就是要把這四個層次理清楚,如果不能把這四個層次理清楚,把屈原的《九歌》和夏代《九歌》等同或跟原始《九歌》等同,那樣就不能很好的解讀《九歌》!毒鸥琛返拿Q起源很早,《離騷》中講到的“啟《九辯》與《九歌》兮”,是說夏代開國君王夏啟,把天庭樂歌《九歌》偷回人間。其實在夏代《九歌》之前還有“原始《九歌》”或“巫術《九歌》”。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發現楚國人把《九歌》作為國家所用的祭歌的記載,但《九歌》和國家的祭祀還是有一些關系的。北京大學教授金開誠曾說,《九歌》可能是大型祭禮的余續,是大型祭禮結束以后再來唱的,既有大型祭祀典禮的肅穆與端莊,又有娛人的作用。這種說法我人為是比較有力的。《九歌》既和國家祀典有關,又和國家祀典有所區別,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九歌》與楚國的國家祭典有直接的關系。屈原在楚地民間祭歌的基礎之上創作了《九歌》。屈原在長期流放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也能夠接觸到楚國的傳統祭歌。
屈原創作《九歌》的摹本,可以毫無疑問地說就是楚地民間《九歌》,這在東漢王逸的《楚辭章句》和宋代朱熹的《楚辭集注》中都有明確論述。屈原在楚地民間《九歌》的基礎上創作了組詩《九歌》,而楚地的民間《九歌》顯然保留了夏代中原《九歌》和巫術《九歌》以及原始《九歌》的某些內容和風格,因此我們從屈原《九歌》中能發現原始《九歌》和夏代《九歌》的一些痕跡。因此,對于屈原的《九歌》,可以這樣表述:屈原《九歌》是在原始《九歌》、中原《九歌》、楚地《九歌》基礎之上的獨立的文學創作。
二、《九歌》的內容
《九歌》是組詩,盡管我們一直認為它是可以唱的。王國維、聞一多都認為《九歌》是中國戲劇的萌芽,但我們應該看到,《九歌》的戲劇因素并不明顯,而是實實在在的組詩。
聞一多研究《九歌》一共做了兩件事。
第一、他認為《九歌》中的末篇《禮魂》只有五句,是前十首每篇唱完后的共享唱詞,相當于我們今天音樂的“過門”曲。在前十篇中,除《東皇太一》是祭祀至上神,《國殤》是祭祀衛國犧牲的將士外,其余八篇中的神靈可以配成四對:湘君與湘夫人,大司命與少司命,河伯與山鬼,東君和云中君。后來姜亮夫認為東君和云中君配成一對很勉強,于是就認為《九歌》中的神靈可以配成三對。其實,《九歌》中真正能夠配成對的神靈只有湘君和湘夫人,其它都是牽強的,但聞一多和姜亮夫對《九歌》研究的最大貢獻是,他們都發現了《九歌》中的八篇都涉及到男女之情!毒鸥琛肥墙枘信閻蹃肀磉_人生體悟,人生追求和人生苦惱的觀點顯然是沒有問題的。
聞一多《九歌》研究的另一件比較重要的成果就是寫了《九歌歌舞劇懸解》,可能他自己也不太有把握,所以說“懸解”。他把《九歌》中的神靈都轉換成戲劇角色,然后用戲劇分幕的方式把《九歌》改寫了。這種方式啟發了我們現在很多人對于從戲劇的角度研究《九歌》的興趣。實際上還是王國維說得比較準確,《九歌》僅僅是戲劇的萌芽,是戲劇的化石,但它本身不是戲劇,所以我研究的結論是:“《九歌》是一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