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案
5、課文以魯家母子的離去作為結束。那么周樸園作為一個典型形象塑造其社會意義是什么呢?請同學們認真討論一下。
分析:周樸園形象的成功塑造,深刻地揭示出幾千年來的封建制度有一種可怕的統治力量,也反映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長成的資產階級,同封建階級有著深刻的政治的、經濟的、思想的血肉聯系。
6、結合\"思考和練習\"二,分析周魯兩家的矛盾沖突的根源是什么?
分析:周樸園是封建資本家的代表,魯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層勞動人民,他們在階級和思想意識上存在著截然對立的矛盾,他們的對立沖突是必然的,這一悲劇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的階級剝削和壓迫,暴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罪惡。正是由于這一階級根源,在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中,以周樸園為代表的資本家與以魯侍萍為代表的下層勞動人民,資本家與工人之間的階級沖突才異常激烈,形成最本質的沖突。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合作探討與人物形象分析
(一)討論:1、周樸園對魯侍萍不見時懷戀,相見時又絕情,周樸園到底愛不愛魯侍萍呢?(結合劇本分析)
參考:真情說——周問過許多人,派人打聽過梅小姐的情況,要修墳紀念。住房內保留著“頂喜歡”的家具,記著生日,保留著習慣。30年前,周樸園的確對美麗溫柔的侍萍動過真情。到了晚年,其妻繁漪桀驁難馴,兒子周萍敬而遠之,他常感到家庭生活不如意。
1、三十年前二十幾歲的周樸園,對年輕美貌、溫柔善良的侍萍產生戀情,是自然真實的感情,一個人對初戀總是難以忘懷的,何況侍萍為他生過兩個孩子,最后,又因為被拋棄而投河自盡。
2、周婚后生活不美滿,更加深了他對侍萍的懷念。和周結婚的第一個門當戶對的闊小姐,身體不好,加上周不愛她,婚后不久就死了。繁漪個性傲慢,根本不是周喜歡的那種女人,在這種情形下,周自然更加懷念他的初戀情人。3、對于周對魯的懷念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作者曹的觀點是“是真實的,絕對是真實的”。4、而當侍萍奇跡般的站在他的面前時,周為什么害怕、惱怒、趕她走?因為他害怕魯的出現會危及到他的名譽、地位、家庭。假意說——1.(1)當他得知侍萍還活著:“(驚愕)什么?”(2)問是否想見:“(連忙)不,不,不用。”聽說侍萍還活著,周樸園感到“驚愕”,更是避而不愿見。他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害怕欺辱侍萍的卑劣行徑張揚出去,有損門第。這表明了周樸園的偽善和丑惡。
2.當他得知侍萍就是眼前的魯媽時,資產階級的本性使他一下子從往日的懷念回到現實的厲害沖突中來。(1)(忽然嚴厲地)“你來干什么?”(2)“誰指使你來的?”(3)(冷冷地)“三十年的功夫你還是找到這兒來了。”(4)“從前的舊恩怨,過了幾十年,又何必再提呢?”(5)“好!痛痛快快的!你現在要多少錢?”先是聲色俱變的責問,接著試圖以“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為由,企圖穩住侍萍,使其不再提舊事;口口聲聲表白不忘舊情,以期逃避侍萍的譴責;最后兇相畢露,辭退四鳳和魯貴,開除魯大海,暴露了他的冷酷和兇殘。
討論:2、以《雷雨》為標題有什么意義?
《雷雨》這個劇名,既指整個故事的背景、情節都和雷雨有關,高潮和結局又發生在雷雨之夜;又指劇中人物雷雨般的性格,象征渴求自由,沖決封建羅網的迫切心情。同時,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訴人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沉悶的空氣里,一場大雷雨即將到來。這就深刻地反映了醞釀著一場大變動的中國社會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