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討論
[指正方法]
李鋼同學為什么不知所云,無從說起呢?是因為他拿不準怎樣說才能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這樣的情況,在中學生中,不是什么偶然現象,它帶有一定的普遍性。
在討論會上,發言的往往不止一個人,每個人的發言也往往不止一次,而發言的內容又往往千差萬別、千姿百態。像上例中的那個班會,還算是較為簡單的,如果要讓李鋼同學置身于一個上百人或更大的討論會場,討論的專題又比較復雜,那么,當他站起來后,就更不知所云了。究其原因,是李鋼同學沒有聽清同學們的發言,即使記下了同學們的一些只言片語,也沒有理清同學們的討論觀點,而發言的同學那么多,發表的觀點好像又幾度變化,李鋼同學怎能不張口結舌呢?
這涉及到許許多多的問題。我們以為,像李鋼這樣的同學,首先要去做的,是“聽”的練習,聽別人發言的觀點、內容,一時“聽”不下來,還可以用筆記。長此以往,自然會形成一種聽記的能力。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把眾人的發言進行綜合歸類,然后再分析比較,最后去弄清正誤,發表自己的看法。
就上例來看,李鋼同學可以先把眾人的發言“聽”下來,聽得準確,接著對眾人的發言綜合歸類:大致分兩類。一類認為學校即外部條件在課外活動中占主導地位,另一類認為學生即內部條件是課外活動上臺階與否的決定因素。第三步,進行分析比較:朗誦小組和微機小組在學校到底開展得如何?文學社社員發表那么多的作品主要歸功于誰?學校、老師和同學這三者在課外活動中到底各占據什么樣的位置?等等。這一步是最重要的一步,也是較為復雜的一步,既要去分析比較眾人的發言,還要挖掘自己所掌握的材料。不過,把握住了這一步,第四步的“弄清正誤”也就水到渠成了。如果李鋼同學掌握了這么一個步驟和過程,他是一定會有條不紊地發表自己的見解的。
當然,這個步驟和過程看起來簡單,但真正做起來,恐怕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了。但是只要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有意識地去練習,認真細心地去鍛煉,假以時日,你不但不會在討論會上像李鋼那樣不知所云,而且,你也可以使自己的口才上一個檔次,步入一個全新的境界。
病例二:“火藥味”太濃
[病例實況]
某班班委會五名同學,受班主任委托,利用星期六的下午,聚在一起討論本班男女同學的“戀愛”問題。班長剛把議題說出,學習委員就迫不及待地率先說開了:“我認為,在我們學校,同學們的年齡普遍較小,我們班更是如此,我們應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在學習上。所以,對那些談戀愛的同學,一定要從嚴從重從快處理,決不能手軟。”他的話音剛落,體育委員就接過了話茬:“我不同意這種觀點,我認為,他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男女同學正常的交往,即使有了那么一點戀情,也沒什么大不了的事。”學習委員馬上說道:“依你這么看來,那我們是不是都要去談戀愛?”體育委員毫不示弱:“如果我們一頭全扎進書本里,豈不成了典型的書呆子了嗎?”生活委員剛想插話,卻被學習委員很快打斷了:“即使變成了書呆子,也比那種亂搞戀愛關系的要強百倍。”勞動委員還未來得及張口,話茬就又被體育委員搶了過去:“人人都要過這一關,你也不會例外。你敢保證,你以后就不談戀愛了嗎?”班長站起身,可話還是從學習委員的口里吐了出來:“我沒說我以后不談戀愛,但在學校里談戀愛就是不對。你如此為談戀愛辯護,是不是你已經談了戀愛?”體育委員聽罷更火:“我就是談戀愛了又怎么樣?難道怕你告去不成?”……班委會不歡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