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語文第一輪文學常識典故復習18
【趙津女】參見文明部•歌舞“趙津歌”。唐徐堅《掉歌行》:“因聲趙津女,來聽采菱歌。”
【荊釵布裙】《太平御覽》卷七一八引《列女傳》:“梁鴻妻盂光荊釵布裙。”0喻服飾樸素的婦女,或為妻子的謙稱。元薩都刺《織女圖》:“催租縣吏夜打門,荊釵布裙夫短挎。”另參見倫類部•親眷“荊婦”、器用部•衣冠“布裙”、器用部•衣冠“荊釵”。
【昭君】《漢書•匈奴傳下》:“元帝以后宮良家子王墻字昭君賜單于。”o詠遠嫁之妃子、女子。唐羅虬《比紅兒詩》之六;“置向漢宮圖畫里,人胡應不數昭君。”另參見人事部•情感”昭君覓故村”。
【秋胡婦】漢劉向《列女傳•魯秋潔婦》:“潔婦者,魯秋胡子妻也。既納之五日,去而官于陳,五年乃歸。未至家,見路傍婦人采桑,秋胡子悅之,下車謂曰:‘若曝采桑,吾行道遠,愿托桑蔭下滄,下資體焉。'婦人采桑不輟。秋胡子謂曰:‘力田不如逢豐年,力桑不如見國卿。吾有金,愿以與夫人。'婦人日:‘嘻!夫采桑力作,紡績織經,以供衣食,奉二親,養夫子。吾不愿金,所愿卿無有外意,姜亦無淫佚之志。收子之資與笥金。'秋胡子送去。至家,奉金遺母。使人喚婦至,乃向采桑者也,秋胡子慚。婦曰:‘子束發辭親往仕,五年乃還,當所悅馳驟揚塵疾至。今也乃悅路傍婦人,下子之糧,以金予之,是忘母也,忘母不孝;好色淫佚,是污行也,污行不義。夫事親不孝,則事君不忠;處家不義,則治官不理。孝義并忘,必不遂矣。妾不忍見子改娶矣,妾亦不嫁。'遂去而東走,投河而死。”o詠婦人貞潔。唐李白《湖邊采蓮婦》:“愿學秋胡婦,貞心比古松。”另參見人物部•其他“秋胡”。
【迷下蔡】參見人事部•情感“三年目送”。唐溫庭筠《春暮宴罷寄宋壽先輩》:“蘇小風姿迷下蔡,馬卿才調似臨邛。”
【秦女】參見九流部•神仙“乘鸞”。唐岑參《崔駙馬山池重送字文明府》:“不逢秦女在,何處聽吹蕭?”
【素女】參見人物部•婦女“素女”。唐李橋《瑟》:“伏蓋初制法、素女昔傳名'”【素女】《史記•封禪書》:“太帝使素大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0詠音樂曲調悲哀,或喻婦女心情哀怨。唐陳子昂《南山家園林木交映盛夏五月幽然清涼獨坐思遠率成十韻》:“鳳韻仙人策,鸞歌素女弦。”另參見九流部•神仙“素女”、文明部•禮樂“五十弦”。文明部•禮樂“素瑟”、人事部•情感“素女愁”。
【萊妻】漢劉向《列女傳•楚老萊妻》:“萊子逃世耕于蒙山之陽,營墻蓬室,木床蓄席,衣級食寂,墾山播種。”楚王親臨訪求,老萊應允,其妻日:“‘妾聞之,可食以酒肉者,可隨以鞭捶呵授以官祿者,可隨以鐵鎖。今先生食人酒肉,受人官祿,為人所制也,能免于患乎?妾不能為人所制。'投其畚而去。老萊子日:‘子還,吾為子更慮。'遂行不顧,至江南而止。”0喻指夫妻偕隱。唐白居易瞅晚》:“萊妻臥病月明時,不搗寒衣空搗藥。”另參見倫類部•親眷“老萊藉嘉耦”、人事部•雅逸“萊氏與妻行”。
【班姬】參見人事部•情感“班女怨”。唐王維《早朝》:“方朔金門侍,班姬玉輦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