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語文第一輪古代詩歌鑒賞之語言風格復習指導教案
古代詩歌鑒賞之語言風格語言鑒賞之辨識語言風格
【考點分析】品味詩歌的語言特色是較高的要求,歷年高考中只是偶爾涉及到,考到的也是常見風格。但由于我們平時的教學往往只是點到為止,一帶而過,考生接受的只有零星的認識,因而有必要集中梳理一下常見的詩歌語言的類型。
【常見的概述語言特色的詞語】
語言特點:清新、樸素、雅致、平實、華麗、絢麗、幽默、活潑、詼諧、莊重、簡約、簡潔、精練、精當、生動、凝練、洗練、含蓄、明快、通俗、口語化、明白如話等
風格類: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約、婉轉、風趣、工麗;蒼涼雄健、委婉蘊藉、飄逸灑脫、蒼涼悲壯、纏綿悱惻、情真意切、氣勢雄壯、自然流暢、憂郁激憤、沉郁頓挫、清新典雅、婉約凄切、新鮮活潑、氣勢磅礴、奇特新穎、平白清新、語淡情濃等。
【品味詩歌的語言特色】
(1)清新。特點:用語新穎,不落俗套。大部分山水田園詩人,如(陶淵明),王唯,孟浩然。
如杜甫《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2)平淡。特點: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敘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首推陶淵明。如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表面看來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蘊涵著詩人超脫塵世,悠然自得的情趣。人評其詩“平淡而思致”。
(3)絢麗。特點:有富麗的辭藻,絢爛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隱(朦朧晦澀),李賀(奇麗)。如杜甫的《觀山水圖》“紅浸珊瑚短,青懸薜荔長”辭藻華麗,對仗工整,每句開頭的“紅”“青”顏色詞語構成一幅色彩鮮明的畫面。
(4)明快。特點: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潑辣的。往往是斬釘截鐵,一語中的,莫過于白居易。
特點:不繞彎子,毫不遮掩,干脆利落,斬釘截鐵,言簡意賅,一語中的,一語道破,一語破的。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開篇: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浪人物。
滾滾長江奔涌而來,與歷史、人物融為一體,表現了歷史滌蕩千古風浪的奔放氣勢,作者兀立江岸,對景抒情,簡潔明快,壯懷激昂的氣魄如在眼前。
(5)含蓄(委婉)。特點: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傾訴,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發,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如杜甫的《觀山水圖》“紅浸珊瑚短,青懸薜荔長”辭藻華麗,對仗工整,每句開頭的“紅”“青”顏色詞語構成一幅色彩鮮明的畫面。
如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達作者對妻子的懷念,但是沒有直接寫出,而寫了“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6)簡潔。特點:干凈利落,言簡意賅。
(7)沉郁頓挫。特點:蒼涼、低沉、蒼勁、舒緩、悲涼等,還有雄健、雄渾、雄壯、強健、渾厚等。如杜甫、辛棄疾、陸游等。用一種蒼老遒勁的筆調去描繪廣闊的社會生活,而在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上籠罩著凝重深沉的憂郁色彩和悲劇氣氛,配之相適應的嚴格詩律和鏗鏘的音韻。
如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悲慨:即悲壯慷慨,寂寥蒼勁的藝術風格。此風格的作品,含思悲壯,出語高昂,充滿著對時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時,或感時傷亂,憂國憂民,心中郁結,憤慨不平。
如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