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語文第一輪古代詩歌鑒賞之語言風格復習指導教案
龔自珍 清奇瑰麗 鄭 燮 剛勁清新 黃遵憲 淺俗新穎
孟浩然:詩歌多寫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容。孟詩不事雕飾,清淡簡樸,感受親切真實,生活氣息濃厚。如《過故人莊》、《春曉》等篇,淡而有味,渾然一體,韻致飄逸,意境清曠。孟詩也有壯逸之氣者,如《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一聯,筆力渾健,俯視一切。但這類詩在孟詩中不多見。
《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綠樹、青山、村舍、場圃、桑麻和諧地打成一片,這是一幅優美寧靜的田園風景畫,它幾乎“淡到看不見詩”(聞一多《孟浩然》),但恬淡的藝術美與淳樸的生活美深深融在字里行間。
李商隱:詩歌的基本風格是情深詞婉,能于絢麗中時帶沉郁,流美中不失厚重。無題詩是李商隱的獨創。它們大多以男女愛情相思為題材,情思宛轉沉摯,辭藻典雅精麗。如“昨夜星辰昨夜風”、“相見時難別亦難”二首。
他的抒情詩感情深摯細膩,感傷氣息很濃,如“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登樂游原》)。
李詩抒情,較少直抒胸臆,而特別致力于婉曲見意,其詩往往寄興深微,余味無窮。
其詠史詩托古諷今,往往譏刺前朝或本朝君王的荒淫誤國,或借詠史寄托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具有以小見大、詞微意深的藝術效果,名作如《隋宮二首》、《南朝》。
李賀:詩歌的總體特征是奇詭瑰麗。藝術上追求鮮明的創造性、獨特性、陌生化的美學效果。主要表現在用詞求生、求冷求硬,立意新奇不俗,章法奇突跳蕩,境界惝恍朦朧四個方面。
李賀詩歌選詞用字,總務求給人以陌生感,主要體現在多用許多冷色調的字和帶有硬性基質的詞匯,如“凝”、“幽”、“淚”、“冷”、“苦”、“驚”、“血”等頻頻在詩中出現,表現了他凄惋哀愁的思考,使人體會到詩人情思的冷僻,清冷的意象使得詩歌境界異常清幽。
雁門太守行 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黑云”兩句勾畫出這樣的圖景:城頭彌漫著烏云,似乎淹沒了一切,但偶爾大風吹過,云中透出日光,照在城頭士兵的鐵甲上,金光閃閃,顯出了不可侵犯的氣概。“角聲”兩句先從正面寫練兵,只用“角聲”這一細節,“角聲滿天”必伴隨著喊“殺”聲和戰馬悲鳴,給人以“殺氣上騰作陣云”之感,顯得威武雄強;后用山間紫氣作烘托,指的是燕脂山所產之草在暮云掩映下呈現的色調,又給人以莊嚴之感。“半卷”兩句,先以“半卷紅旗”寫乘夜奔襲之狀,地點正是燕、趙英雄感慨悲歌之地,再加上一個“鼓寒”的聲音細節,悲壯的氣氛就更濃了。
3.不同類型的詩有不同的風格:
宮廷詩:纏綿宛轉 田園詩:恬淡寧謐 山水詩:清新優美
邊塞詩:悲涼慷慨 諷喻詩:沉郁激憤 詠史詩:雄渾壯闊
詩歌語言常見風格:
所謂語言風格,是指詩人在長期的創作實踐中逐漸形成的獨特的語言藝術個性,是詩人的個人氣質、詩歌美學觀念在作品中的凝結,是具有恒定性的區別于其他詩人的藝術特色。風格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詩人、同一詩人的不同作品往往表現出不同的風格。擇其要者,有以下幾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