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琵琶行
教學目標1、 品讀描摹音樂的句子,領悟美的藝術境界,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2、 探析人物命運,品味人物情感,理解封建文人的悲憫情懷。說明:《琵琶行》是一首膾炙人口的以描寫音樂著名的詩歌名篇。可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欣賞、誦讀、展開想象與聯想等活動,揣摸文中運用通感、襯托等表現手法,對音樂描摹的藝術效果,品味語言的音韻美,感受音樂的形象美。詩人繼承了中國古典詩歌“詩言志”的傳統,在寫景敘事中融入了復雜而強烈的感情,寫人寫己,哭人哭己,唏噓于宦海的沉浮、人生的無常,抒發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悲情,可引導學生“知人論世”,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激活閱讀時的情感共鳴,啟迪真情、陶冶情操。教學重點與難點1、 重點:在朗讀背誦的基礎上,抓住具體描寫音樂的語句揣摩音樂描寫的手法與效果。2、 難點:感受“聲中之情”,認識詩人的思想感情。說明:朗讀和背誦有助于理解、領會,對于音調鏗鏘、情感濃郁的詩文,更是整體審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詩抒情氣氛濃厚,朗朗上口,學生宜含情朗讀,整體把握。音樂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用文字描寫的音樂更是抽象的,學生揣摩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應引導學生學習理解文中借一連串的比喻,用通感的手法賦予音樂以具體可感的形象的描寫方法,使學生在視覺的想象中感知音樂的美。文中抒發的情感繁富復雜,難以言概,學生閱歷有限,感受人物的心境與情感有一定難度,可引導學生依托文字材料展開豐富的想象,揣摩人物情感,引發人生感受。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1、要求學生查找一些古代與音樂有關的故事,選聽一段琵琶曲,反復朗讀《琵琶行》。2、要求學生了解白居易寫作此詩前的一段經歷,了解文題背景。閱讀《長恨歌》、《李憑箜篌引》等。1、 課前查閱白居易資料及文題背景,選讀相關文字,寫讀書札記。2、 交流讀書札記。通過課前的查找、閱讀、朗讀,激發興趣,尋找感性認識,為研讀文本、知人論世,獲得前置性知識。設疑導學整體感知1、 要求學生把握重點文言字詞,順暢地誦讀全詩,并試著通過提煉兩個問題來概括詩文內容。2、 通過師生互動,引導學生完成對文章的整體把握。(問題設置舉隅:1、《琵琶行》是一首敘事詩,敘了怎樣一件事?2、音樂是溝通詩人與琵琶女情感的橋梁,全詩寫音樂寫了幾個回合?怎么寫?3、為何“凄凄不似向前聲”,使詩人“淚濕青衫”?)1、誦讀全詩,圈畫關鍵語詞,提煉問題。2、課堂交流所提煉的問題,并結合自己對文本的理解,闡述提煉這兩個問題的理由。1、養成積累重點文言字詞,圈畫關鍵語詞的等良好的閱讀和鑒賞習慣。2、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訓練學生的質疑能力。3、形成對全文的整體把握,為后面深入學習打下基礎。深入研讀探討重難點1、 音樂形象是難以捕捉的,詩歌是如何借助語言把它變成讀者易于感受的具體形象呢?2、 讓學生想象“大弦”“如急雨”、“小弦”“如私語”、“大珠小珠落玉盤”等這些句子模擬的聲音,并通過流轉變化的音樂去揣摩琵琶女內心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