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琵琶行
3、 一是官宦,一是歌女,詩人為何有“同是天涯淪落人”之感?1、 學生朗讀背誦第二段。圈畫、品味描寫音樂的重點語詞,分析描寫手法,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2、 學生談對通感的手法的理解,談對“大弦”“如急雨”、 “大珠小珠落玉盤”等這些模擬聲音的句子展開想象所獲。3、 結合“醉不成歡慘將別”、“同是天涯淪落人”、“江洲司馬青衫濕”等句子,感受詩人心境與情感。比較琵琶女與白居易相似的人生遭際,找到人物情感的相通點。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旨在訓練學生依托文字材料展開豐富的的想象和聯(lián)想的能力,對作品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從而獲得審美愉悅,學會鑒賞、領悟詩歌。拓展總結深層理解提問:1、“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等句,還能有音樂方面之外的理解嗎?2、如何看待白居易將自己的仕途坎坷同昔為倡家女、今為商人婦的琵琶女的遭遇作類比?1、 齊讀課文最后兩段。2、 思考、討論并交流對問題的認識(參考理解:1、是對人生的一種思考,生命的一種沉寂狀態(tài),搏發(fā)的氣息,是身處困境仍然追求人生與藝術的美的境界。2、體現(xiàn)詩人平等、尊重的情懷。一個文人騷客,一個天涯歌女,演繹了一曲高山流水、千古不衰的知音絕唱。詩人將情感的共鳴升華為對底層人民的同情,表達出社會變亂、政治衰敗帶給了社會大眾深重的災難。)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在再創(chuàng)作中對人生、對社會進行了一次思考、一次審問,學會欣賞、同情與尊重,讓友情升華,讓人生溫暖,開拓了文本的意義空間。布置作業(yè)教學反饋本文在寫作中不但注意了音樂美、情感美,而且也注意了畫面意境美。如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唯見江心秋月白”等,里面的意境很美,請學生進行想象、勾畫、渲染,用豐富具體的語言將畫面描述出來。構思成文,交流鑒賞。作業(yè)的設計,旨在使學生明確,鑒賞詩歌不能忽視詩中風物描寫的文字,它們也是詩歌思想感情的載體。讀寫結合,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提高鑒賞、寫作能力。思路點撥這篇文章還可運用“問題式”的方法來教讀。擬設置帶有獨特視點和角度的問題如: 誰解琵琶聲;誰解青衫淚;風物意如何等,激發(fā)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樹立全新的詩歌鑒賞觀,提高詩歌鑒賞能力。也可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將本詩與李賀的《李憑箜篌引》放在一起,從立意、結構和語言風格等方面進行比較,然后抓取重點語句加以深入品讀領悟。練習舉隅1. 選讀白居易的其他詩文2篇,揣摹其中關鍵語句,分析作品情感,提高鑒賞審美能力。2. 賞析蘇軾的一首寫琵琶聲的詞《水調(diào)歌頭》: 昵昵兒女語,燈火夜微明。恩怨爾汝來,彈指淚和聲。忽變軒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氣,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遠,飛絮攪青冥。 眾禽里,真彩鳳,獨不鳴。階攀寸步千險,一落百尋輕。煩子指間風雨,置我腸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從歸去,無淚與君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