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與楊修
教學目標1、通過梳理戲劇情節和品讀人物語言,理解曹操與楊修復雜而矛盾的人物性格;2、領會劇本通過富有個性特征的戲劇語言刻畫人物內心世界的藝術手法;3、在理解劇本內容的基礎上,探討楊修之死的悲劇因素,體會編劇的用心。說明: 《曹操與楊修》從體裁上看,屬于劇本;從題材上看,屬于歷史故事新編;它所在的第三單元主題是“歷史”。歷史故事中表現的人物矛盾沖突是學生學習這篇文章的興趣點所在;現代改編中體現的反思是學生學習這篇文章的難點所在。 根據劇本的特點,擬設計從故事情節、人物性格和矛盾沖突這三個層面由淺入深地展開解讀,最終挖掘出悲劇因素。 設計理念是,參與和對話。 參與——劇本的閱讀訣竅在于假設自己是其中的演員;歷史故事的解讀訣竅在于假設自己是其中的人物。參與意味著設身處地地把自己投入進去。 對話——與劇本中的演員對話意味著演出;與歷史中的人物對話意味著思辨;與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對話意味著學習。 教學指導思想是,把課堂變成舞臺。在這個舞臺上展現劇中人物,同時也展現師生自己。教學重點與難點1、重點:品評主要人物的矛盾性格;2、難點:領會楊修之死的社會因素。說明: 1、歷史故事中表現的人物矛盾沖突是學生學習這篇文章的興趣點所在。 在解讀過程中應注意緊扣文本開展分析。《三國演義》里相關故事是學生所熟知的,這些信息可能干擾課文的解讀,從而使學生忽視課文的新編特點。所以,應強調從文章中為發言找依據,牢牢把握住解讀的對象。 2、現代改編中體現的反思是學生學習這篇文章的難點所在。 在反思“有沒有可能避免悲劇”的過程中,學生容易陷入“沒有依據地假設”誤區,脫離文本虛構解決途徑。應注意及時指出錯誤,把討論引導到對性格因素和制度因素的大方向上。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預設學生活動預設設計意圖導入新課品故事1、導入語:我們這堂課要學的是《曹操與楊修》,這是一出京劇的選段,曹操與楊修是戲里的兩位主人公。2、提出問題:課文大家事先都預習過了,那么他們之間發生了些什么?兩人的關系怎么樣呢?請你用一些合適的動詞把中間那個“與”字替換掉:曹操(?)楊修3、小結:曹操對楊修的態度是矛盾的:有愛也有恨,最終恨占了上風。1、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概括故事主要情節(或人物關系),選用合適的詞語。課堂交流。2、預設答案:(1)殺(2)妒忌(3)懷疑(4)欣賞(5)舍不得殺引導學生快速進入劇情;初步感知曹操與楊修的愛恨矛盾,為下一步品評人物性格設置臺階。品人物1、過渡與指導:為什么曹操對楊修是又愛又恨呢?這要從曹操與楊修各自的性格中去找原因。戲劇與小說相比的一大特征在于,它主要通過人物的臺詞來反映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2、提出問題:請快速閱讀課文,邊圈畫臺詞,邊概括一些合適的形容詞放在兩個人的名字前面:(?)的曹操與(?)的楊修(教學重點)3、指導策略:(1)強調概括與圈畫相結合,發言要言之有據,一語中的。(2)鼓勵同學相互補充,相互爭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