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高中語文教案 > 高三語文教案 > 2023屆高考語文第一輪文言虛詞用法復習(精選5篇)

2023屆高考語文第一輪文言虛詞用法復習

發布時間:2023-01-03

2023屆高考語文第一輪文言虛詞用法復習(精選5篇)

2023屆高考語文第一輪文言虛詞用法復習 篇1

  君以袁某為何如人哉?(《譚嗣同》)

  (二)“何以”即“以何”,介賓短語,用于疑問句中作狀語,根據“以”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于“拿什么”“憑什么”等。

  榮祿遇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譚嗣同》)

  何以戰?(《曹劌論戰》)

  也

  語氣助詞。經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種語氣。

  1.表示判斷語氣的,如:

  死生,晝夜事也。(《〈指南錄〉》后序))

  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左忠毅歸逸事》)

  2.表示肯定語氣的,如:

  昔人云:“將以有為也。”(《〈指南錄〉后序》

  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左忠毅公逸事》)

  就是有否定詞的句子,仍然是一種表否定的肯定。如:

  眾曰:“若所為誠快,然使君冤未白,猶無益也。”(《書博雞者事》)

  3.表示疑問語氣的,如:

  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莊暴見孟子》)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4.表示感嘆語氣的,如:

  吾王之好田獵,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莊暴見孟子》)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也”表示疑問語氣和感嘆語氣,句中一般要用疑問代詞。

  5.用在句中,表示停頓,以舒緩語氣。如: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東陽馬生序》)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說》)

  乎

  1.用作語氣助詞。

  (一)表疑問語氣。可譯為“嗎”“呢”。

  兒寒乎?欲食乎?(《項脊軒志》)

  豈有相公此時出見客乎?(《報劉一丈書》)

  欲安所歸乎?(《赤壁之戰》)

  (二)表測度語氣,可譯為“吧”。

  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莊暴見孟子》)

  (三)用于感嘆句,可譯為“啊”“呀”等。

  嗚呼!熟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說》)

  (四)用在句中的停頓處。

  胡為乎遑遑何之?(《歸去來辭》)

  2.用作介詞。相當于“于”。

  生乎吾前……(《師說》)

  此外,可作詞尾。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焉

  ①語氣助詞。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譯出。

  于是余有嘆焉。(《游褒禪山記》)

  有時用于反詰語氣,可譯為“呢”。

  萬鐘于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

  ②代詞。相當于“之”。如:容貌甚偉,時人異焉。

  ③疑問代詞。怎么,哪里。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④疑問代詞。什么。如: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

  ⑤于何,在哪里。如:且焉置土石?

  ⑥于此,在這里,在那里。如: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⑦形容詞、副詞詞尾。……的樣子。如:于我心有戚戚焉。

  與

  ① 給予,授予。

  與斗卮酒

  ② 結交。

  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③ 和、同、跟。

  豎子不足與謀

  ④ 參加。

  蹇叔之子與師

  ⑤ 贊許。

  朝過夕改,君子與之

  幫助。

  君不與勝者,而與不勝者。

  ⑥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感嘆。后來寫作“歟”。

2023屆高考語文第一輪文言虛詞用法復習 篇2

  (三)表示動作、行為的時間。可譯為“當”“等到”等。例如:

  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晏子使楚》)

  (四)表示動作、行為的目的。可譯為“為著”、“為了”。例如: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史記•貨殖列傳序》)

  (五)表示動作、行為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于”。例如:

  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庖丁解牛》)

  (六)表示被動關系。讀陽平聲,可譯為“被”。“為”所引進的是動作行為的主動者;有時亦可不出現主動者;有時跟“所”結合,構成“為所”或“為……所”。例如:

  有決瀆于殷周之世者,必為湯武笑矣。(《五蠹》)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赤壁之戰》)

  2.用作助詞。讀陽平聲,放在疑問句之末,表示詰問,前面有疑問代詞跟它呼應。可譯為“呢”?例如:

  如今人方為刀俎……何辭為?(《鴻門宴》)

  乃

  1.用作副詞。表示前后兩事在情理上的順承或時間上的緊接,可譯為“就”“這才”等;也可表示前后兩事在情理上是逆轉相背的,可譯為“卻”“竟(然)”“反而”“才”等;還可表示對事物范圍的一種限制,可譯為“才”“僅”等。例如:

  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曹劌論戰》)

  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于君。今君乃亡趙走燕。(《廉頗藺相如列傳》)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石鐘山記》)

  臣乃敢上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項羽本紀》)

  2.用作代詞。只用作第二人稱,常作定語,譯為“你的”;也作主語,譯為“你”。不能作賓語。例如: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3.用在判斷句中,起確認作用,可譯為“是”“就是”等。例如:

  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赤壁之戰》)

  嬴乃夷門抱關者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乃”有時還作連詞用,釋為“若夫”、“至于”“如果”等。例略。

  于

  “于”是介詞,總是跟名詞、代詞或短語結合,構成介賓短語去修飾動詞、形容詞,表示多種組合關系。

  1.引進動作的時間、處所、范圍、對象、方面、原因等,視情況可譯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從”“跟”“同”“對”“對于”“給”“由于”等。例如:

  得復見將軍于此。(《鴻門宴》在)

  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輸》在……方面)

  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出師表》在……中)

  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赤壁之戰》向)

  權起更衣,肅追于宇下。(《赤壁之戰》到)

  謂獄中語乃親得之于史公云。(《左忠毅公逸事》從、自)

  故燕王欲結于君。(《廉頗藺相如列傳》跟、同)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師說》對、對于)

  昔先皇頒僧保所貨西洋珠于侍臣……(《記王忠肅公翱事》給)

  2.放在形容詞之后,表示比較,一般可譯為“比”,有時可譯為“勝過”。例如:

  良曰:“長于臣。”(《鴻門宴》)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勸學》)

  有時則只是表示對象的性質和狀態,可不譯。例如:

  非常之謀難于猝發……(《五人墓碑記》)

  3.放在動詞之后,引進行為的主動者,可譯為“被”,有時動詞前還有“見”“受”等字和它相應。例如:

  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近……(《五人墓碑記》)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戰》)

  4.復音虛詞“于是”,用法與現代漢語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一)放在句子開頭,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關系,與現在的承接連詞或因果連詞相同。現代漢語也這樣用。

  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缻。(《廉頗藺相如列傳》)

  吳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厲聲以呵,則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記》)

  (二)放在謂語之前或謂語之后,“于是”屬介賓短語作狀語或補語。可根據“于”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于“在這”“從這”等。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這職業上”《捕蛇者說》)

  之

  1.用作代詞,又分幾種情況: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他”(他們)、“它”(它們)。作賓語或兼語,不作主語。例如:

  作《師說》以貽之。(《師說》,代人,作賓語。)

  輮使之然也。(《勸學》,代物,作兼語。)

  人非生而知之者。(《師說》,代事理,作賓語。)

2023屆高考語文第一輪文言虛詞用法復習 篇3

  1.用作介詞。介紹動作、行為發生的原因、依據、方式,可分別譯為“因為”“由于”,“趁著”“憑借”,“經過”“通過”。例如:

  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后漢書•張衡傳》)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廉頗藺相如列傳》)

  2.用作連詞。表示順接上文,可譯為“于是”“便”。例如:

  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戰》)

  相如因持璧卻立……(《廉頗藺相如列傳》)

  則

  1.用作連詞,可表示多種關系。

  (一)表示承接關系。一般用來連接兩個分句或緊縮復句中的前后兩層意思,表示兩件事情在時間上、事理上的緊密聯系。可譯為“就”“便”,或譯為“原來是”“已經是”。例如:

  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鴻門宴》)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勸學》)

  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石鐘山記》)

  子燦寐而醒,客則鼾睡炕上矣。(《大鐵椎傳》)

  (二)表示假設關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設的情況,相當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設或推斷的結果,相當于“那么”“就”。例如: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捕蛇者說》)

  (三)表示并列關系。這種用法都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則”連用,每個“則”字都用在意思相對、結構相似的一個分句里,表示兩個(或兩個以上)分句之間是并列關系(不是表示兩個詞之間)。可譯為“就”,或不譯。例如: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師說》)

  入則孝,出則弟。(《論語•學而》)

  (四)表示轉折、讓步關系。表示意思有轉折時,“則”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譯為“可是”“卻”;表示姑且承認一件事,預備下句轉入正意時,“則”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譯為“雖然”“倒是”。例如: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師說》)

  其室則邇,其人甚遠。(《詩經•東門之》)

  2.用作副詞。用在判斷句中,起強調和確認作用,可譯作“是”“就是”。例如: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非死則徙爾。(《捕蛇者說》)

  且

  1.用作連詞。

  表示遞進關系、并列關系。

  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已久疲……(《赤壁之戰》)

  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赤壁之戰》)

  河水清且漣漪。(《伐檀》)

  有時相當于“尚且”,先讓步,后推進一層。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鴻門宴》)

  古之圣人,……猶且從師而問焉……(《師說》)

  2.用作副詞。相當于“將”“將要”,“暫且”“姑且”。

  不出,火且盡。(《游褒禪山記》)

  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已也,甚恐。(《黔之驢》)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石壕吏》)

  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孔雀東南飛》)

  所

  1.用作助詞。經常放在動詞前,同動詞結合,組成“所”字結構。“所”字結構是名詞性短語,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況”等。如:

  于眾人廣坐之中,不宜有所過,今公子故過之。(《信陵君竊符救趙》)

  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送東陽馬生序》)

  余在患難中,間以詩記所遭。(《〈指南錄〉后序》)

  “所”和動詞結合,后面再有名詞性結構,則所字結構起定語的作用。如:

  夜則以兵圍所寓舍。(《〈指南錄〉后序》)

  臣所過屠者朱亥,此子賢者,世莫能知,故隱屠間耳。(《信陵君竊符救趙》)

  2.在有些句子中,“為”和“所”呼應,組成“為……所……”的格式,表示被動。如:

  賈家莊幾為巡徼所陵迫死。(《〈指南錄〉后序》)

  嬴聞如姬父為人所殺。(《信陵君竊符救趙》)

  3.復音虛詞“所以”。“所”和“以”連用,文言中也常見。用法主要有兩種:一種表示原因,一種表示手段和目的。表示原因的,如: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出師表》)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表示手段或憑借的,如:

  吾所以待侯生者備矣,……(《信陵君竊符救趙》)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師說》)

  者

  助詞,主要有兩種用法。一種是附在別的詞或短語之后,組成名詞性短語。如:

  將藏之于家,使來者讀之,悲予志焉。 (《〈指南錄〉后序》)

  用葉者取葉初長足時,用芽者自從本說,用花者取花初敷時,用實者成實時采。(《采草藥》)

  “者”的另一種用法是放在一個詞或一組詞后邊,起提頓作用:先用“……者 ”提出要說明的事物,稍微停頓一下,然后說明或論斷。如: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五人墓碑記》)

  古之讓天之者,是去監門之養而離臣虜之勞也。(《五蠹》)

  “者”有時放在時間詞之后,起語助作用,可不譯。如:

  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鴻門宴》)

  “者”有時放在數詞后邊,可譯為“個”“樣”之類。如:

  此數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赤壁之戰》)

  何

  1.用作疑問代詞。

  單獨作謂語,問原因,后面常有語氣助詞“哉”“也”,可譯為“為什么”“什么原因”。

  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

  作賓語,主要代處所和事物,可譯為“哪里”“什么”。譯時,“何”要后置。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戰》)

  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作定語,可譯為“什么”“哪”。

  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琵琶行》)

  2.用作副詞。

  用在句首或動詞前,常表示反問,可譯為“為什么”“怎么”。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戰》)

  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可譯為“怎么”“多么”“怎么這樣”。

  至于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

  3.復音虛詞“何如”“何以”。

  (一)“何如”常用于疑問句中,表疑問或詰問,相當于“怎么樣”或“什么樣”。如:

  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鴻門宴》)

  今單車來代之,何如哉?(《信陵君竊符救趙》)

2023屆高考語文第一輪文言虛詞用法復習 篇4

  (二)指示代詞,表近指。可譯為“這”,通常作復指性定語。如:

  均之二策。(《廉頗藺相如列傳》)

  2.用作助詞,也分幾種情況:

  (一)結構助詞,定語的標志。用在定語和中心語(名詞)之間,可譯為“的”,有的可不譯。如:

  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赤壁之戰》)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

  (二)結構助詞,補語的標志。用在中心語(動詞、形容詞)和補語之間,可譯為“得”。如:

  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游褒禪山記》)

  (三)結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用在被提前的賓語之后,動詞謂語或介詞之前,譯時應省去。如:

  宋何罪之有?(《公輸》,即“宋有何罪”)

  (四)結構助詞。當主謂短語在句中作為主語、賓語或一個分句時,“之”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可不譯。譯時也可省去。如: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師說》)

  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捕蛇者說》)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隆中對》)

  (五)音節助詞。用在形容詞、副詞或某些動詞的末尾,或用在三個字之間,使之湊成四個字,只起調整音節的作用,無義,譯時應省去。如:

  頃之,煙炎張天。(《赤壁之戰》)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毛遂自薦》)

  其

  1.用作代詞,又分幾種情況:

  (一)第三人稱代詞。可代人、代事物,有在名詞之前,作領屬性定語,可譯為“他的”,“它的”(包括復數)。例如:

  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廉頗藺相如列傳》)

  (二)第三人稱代詞。一般代人,用在動詞或形容詞之前,作主謂短語中的小主語(整個主謂短語,在句中作主語或賓語修飾語)應譯為“他”“它”不能加“的”。如:

  秦王恐其破壁。(《廉頗藺相如列傳》“其破壁”作賓語。)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其聞道”作主語。)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芙蕖》“其可目”作賓語。)

  (三)活用為第一人稱。可用作定語或小主語,視句意譯為“我的”或“我(自己)”。如:

  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赤壁之戰》)

  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

  (四)指示代詞,表遠指。可譯為“那”“那個”“那些”“那里”。如:

  則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禪山記》)

  今操得荊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戰》)

  (五)指示代詞,表示“其中的”,后面多為數詞。如

  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石鐘山記》)

  2.用作副詞。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測度、反詰、婉商、期望等語氣,常和放在句末的語氣助詞配合,視情況可譯為“大概”“難道”“還是”“可要”等,或省去。例如:

  其皆出于此乎?(《師說》表測度。)

  其孰能譏之乎?(《游褒禪山記》表反詰。)

  汝其勿悲!(《與妻書》表婉商。)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表期望。)

  3.用作連詞。作連詞用時,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設,可譯為“如果”;或表選擇,可譯為“還是”。例如:

  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故哉?(《送東陽馬生序》表假設。)

  若

  1.用作代詞。

  (一)表對稱,相當于“你”“你們”;作定語時則譯為“你的”。例如:

  若毒之乎?(《捕蛇者說》你)

  更若役,復若賦……(《捕蛇者說》你的)

  (二)表近指,相當于“這”“這樣”“如此”。例如:

  南宮適出,子曰:“君子哉若人!”(《論語•憲問》)

  2.用作連詞。

  (一)表假設,相當于“如果”“假設”等。例如:

  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赤壁之戰》)

  (二)表選擇,相當于“或”“或者”。例如:

  以萬人若一郡降者,封萬戶。(《漢書•高帝紀》)

  “若”和“夫”“至”結合,組成“若夫”“至若”,放在一段或另一層意思的開頭,表示他轉。例如:

  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岳陽樓記》)

2023屆高考語文第一輪文言虛詞用法復習 篇5

  而

  1.用作連詞。可連接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系。

  (一)表示并列關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勸學》)

  (二)表示遞進關系。可譯為“并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三)表示承接關系。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如:

  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于水上。(《石鐘山記》)

  (四)表示轉折關系。可譯為“但是”“卻”。 如: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勸學》)

  (五)表示假設關系。可譯為“如果”“假如”。如:

  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

  (六)表示修飾關系,即連接狀語。可不譯。如:

  吾嘗終日而思矣……(《勸學》)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說》)

  2.用作代詞。只用作第二人稱,一般作定語,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例如:

  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記王忠肅公翱事》)

  3.復音虛詞“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于“罷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口技》)

  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以

  1.用作介詞。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視情況譯為“用”“拿”“憑借”“依據”“按照”“用(憑)什么身份”等。例如:

  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察今》)

  愿以十五城請易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乃入見。問:“何以戰?”(《曹劌論戰》)

  余船以次俱進。(《赤壁之戰》)

  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記》)

  (二)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三)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由于”。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廉頗藺相如列傳》)

  時操軍兼以饑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戰》)

  (四)引進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和處所,用法同“于”,可譯為“在”“從”。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記》)

  今以長沙豫章往,水道多絕,難行。(《漢書•西南夷傳》)

  (五)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帶領”。例如:

  天下有變,王割漢中以楚和。(《戰國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信陵君竊符救趙》)

  2.用作連詞。用法和“而”有較多的相同點,只是不能用于轉折關系。

  (一)表示并列或遞進關系,常用來連接動詞、形容詞(包括以動詞、形容詞為中心的短語),可譯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游褒禪山記》)

  (二)表示承接關系,“以”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后一動作行為的手段或方式。可譯為“而”或省去。例如:

  余與四人擁火以入……(《游褒禪山記》)

  (三)表示目的關系,“以”后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前一動作行為的目的或結果。可譯為“而”“來”“用來”“以致”等。例如:

  作《師說》以貽之。(《師說》)

  斂貲財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記》)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

  (四)表示因果關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例如:

  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余年。(《信陵君竊符救趙》)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游褒禪山記》)

  (五)表示修飾關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語,可譯為“而”,或省去。例如: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陶淵明《歸去來辭》)

  3.復音虛詞“以是”“是以”,相當“因此”,引出事理發展或推斷的結果。例如: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送東陽馬生序》)

  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鐘山記》)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于硎。(《庖丁解牛》)

  為

  “為”在文言中經常用作動詞和介詞,也可以用作助詞。用作動詞,意思是“做”。還可作判斷詞“是”用。這些都屬于實詞范圍。下文介紹作虛詞用的幾種用法。

  1.用作介詞。除表被動外,一般讀去聲。

  (一)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可譯為“向”“對”等。例如: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二)表示動作、行為的替代。可譯為“替”“給”等。例如:

  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赤壁之戰》)

  公為我獻之。(《鴻門宴》)

2023屆高考語文第一輪文言虛詞用法復習(精選5篇) 相關內容:
  • 高考語文必考重點知識點(通用2篇)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者,新文化運動的主將。他的主要作品如下。(1)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1928、原名《舊事重提》)。(2)散文詩集一部:《野草》(1927)。...

  • 2023全國卷高考語文必背知識點(精選2篇)

    17.云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18.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王勃《滕王閣序》)19.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 2023年高考語文知識點(通用14篇)

    文學常識:①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字、,號秋實。祖籍浙江紹興。朱自清是詩人、散文家、學者,又是民主戰士、愛國知識分子。毛澤東稱他、。②郁達夫(1896~1945),原名郁文,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浙江富陽人。...

  • 全國卷高考語文文言文重點知識點(精選2篇)

    傳記文學中常見文言實詞歸類一、官位升遷、任免(1)辟:征召(2)遷:升官(3)拜:任命,授給官職(4)舉:舉薦(5)擢:提拔選拔(6)調:調任(7)累遷:多次提升(8)徙:改任(9)拔:提拔 (10)除:任命授職(11)轉:改任(12)攝:代理(13)署:委任、代...

  • 2023年山東春季高考語文知識點(精選2篇)

    2、兼稱幾項如《游褒禪山記》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前兩人兼稱籍貫、姓名及字,后兩人先寫與作者關系,再稱名和字。3、古代謙辭(1)表示謙遜的態度,用于自稱。...

  • 2023年高考語文總復習知識點(通用3篇)

    一、詞語在文中的作用在文章內容上的作用1. 內涵豐富的詞語體現文章的思想和情感。2. 聯接性詞語對文章內容和要點有提示作用。3. 指代性詞語能確定相關內容的位置和范圍。...

  • 2023全國卷高考語文知識點整理(精選2篇)

    重點詞語解釋1、 賈人夏則資皮(積蓄,儲備。這里作準備)2、吊有憂(慰問)3、當室者死(指嫡子,正妻所生的長子)4、支子死(庶子,指妾所生的兒子)5、踐辭曰(推辭)6、越四封之內(疆界)7、其有敢不盡力者乎(副詞,表詰問,同豈,難道)8、旅進旅...

  • 高考語文課外知識點總結(精選2篇)

    1、我國最古老的文學體裁是 詩歌 。2、女媧補天這則神話出自 《淮南子》 。3、被稱為古今語怪之祖的作品是 《山海經》 ,《精衛填海》的故事里, 精衛是一 只鳥 。...

  • 2023年全國高考語文知識點(精選3篇)

    語文答題公式(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

  • 福建2023春季高考語文知識點(精選2篇)

    離騷 、1、文學常識屈原(約公元前340-約前278),戰國時期楚國人,偉大的愛國詩人、政治家,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370多句,2400多字,為中國古代最長的政治抒情詩。《離騷》又常被舉作屈原全部作品的總稱。...

  • 2023高考語文必修二知識點總結(精選2篇)

    赤壁賦1、詞語:窈窕:指女子步行緩慢的樣子。少焉:不多一會兒。釃酒:斟酒。馮虛:馮,通憑,凌空之意。愀然:憂愁的樣子。舳艫、橫槊、賦詩、麋鹿、扁舟徘徊、斗牛、扣舷、桂棹、幽壑江渚、扁舟、相屬、蜉蝣、肴核狼籍、相與、枕藉、嫠...

  • 山東春季高考語文必備知識點(精選2篇)

    1、一星期為七天最早來自哪里?( C )A、古羅馬 B、古埃及 C、古巴比倫 D、古印度2、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出處?( A )A、《詩經》 B、《春秋》 C、《楚辭》 D、《孟子》3.推敲的典故源于唐代詩人( B )癡迷于吟詩煉字的故事。...

  • 高考語文必記必備知識點(精選2篇)

    現代文答題模式1.開放型試題:評+引+析+結2.談看法或補敘結尾:感悟+引申3.原因題:客觀原因+主觀原因4.詞語的表達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確性+結構性5.聯想感悟型:A.感:根據文本,聯系全文B.悟:聯系實際,結合自身,另舉一例,提出建...

  • 高考語文詩歌鑒賞必背重點知識點(通用2篇)

    詩歌鑒賞題答題技巧1、認真研究古詩的題目,有的題目實際上就概括了詩的主要內容。或者給你理解該詩提供了感情基調。2、仔細閱讀全詩,注意詩中出現的意象(即描寫的對象),調動常識儲備,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 高考語文必備重點知識點(通用2篇)

    文學常識:①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字、,號秋實。祖籍浙江紹興。朱自清是詩人、散文家、學者,又是民主戰士、愛國知識分子。毛澤東稱他、。②郁達夫(1896~1945),原名郁文,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浙江富陽人。...

  • 高三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5060国产午夜无码专区 | 日韩毛片在线视频X | 国产三级A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美脚玉足脚交欧美 | 高潮抽搐潮喷毛片在线播放 | 青青久久| 5060网免费午夜8050 | 免播放器在线观看av |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网址 | 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 99香蕉视频| 噢美一级片 | 久久国产大片 |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456在线播放 | 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 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观看欧美精品 | 激情亚洲 | 色视频线观看在线播放 | 男人扒开女人的腿做爽爽视频 | 91精品众筹嫩模在线私拍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精品 |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国产精品扒开腿做爽爽爽日本无码 | 好男人社区神马WWW在线影视 |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久久 | 日本黄色大片免费观看 |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无码 日本wwww视频 | 国产精品theav| 久久久99视频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迷 | 久久精品一级爱片 | 涩色视频在线观看 | 午夜特级毛片 | 西游性淫片a级在线观看 |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二区爱AV | 久操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日韩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视频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