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風·無衣》教學設計(精選2篇)
《秦風·無衣》教學設計 篇1
課題:《秦風·無衣》《邶風·靜女》
時間:2005年9月7日下午第二節
地點:常州市一中高二教改(1)班
執教者:程代軍
(預習中已經解決字詞問題,學生在早讀時已經能熟讀)
一、教師明確任務:這節課學習《靜女》《無衣》兩首詩,方法是小組討論教師出示的問題,組長主持工作,記錄員寫下討論中的答案,發言人準備將小組討論成果在班內匯報。
二、教師板書討論題
1、“靜女”到底靜不靜?
2、“匪女之為美”能改為“匪其為美”嗎?
3、如果你是男主人公,對于“彤管”和“荑草”,你更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4、詩中如果安排女子出場,效果好不好?
5、《無衣》三段文字基本相同,是否羅嗦?
6、123三段文字能否排成213或312形式?
三、小組討論10分鐘。
過程熱烈。
四、交流發言,教師引導歸納
1、不靜。“愛而不見”見其調皮。(教師追問:那為什么詩名叫“靜女”呢?)因為這是無題詩的一種形式,它是取詩的第一句中前兩個字命名的。(教師再問:那這詩是男子作的,這男子為什么認為她是靜女呢?)推測:一是女子躲起來,在男子看來是嫻靜的;二是這男子已經被迷得不知道審美標準了。就用“靜”來代替理想的稱呼。
2、(這題很難。很多小組說沒研究出來。教師先讓學生翻譯這兩個句子。發現它們的差異在于人稱上,學生逐漸找到感覺)如果是第三人稱,那說明男子離那草很遠,那他對靜女的愛也有距離了,如果是用第二人稱,好象愛人就在眼前,便于傾訴。(教師用左右手比畫距離,很形象。補充了人稱轉換的作用,舉《我的老師》中突然改用第二人稱的范例)
3、(目的是訓練學生理解中的移情,很多學生猜出了命題意圖,都往真情上想象,劇本比較精彩。教師建議學生在注釋上取“彤管”的一個解釋,大多取樂器,說這是買來的,買來就不是很辛苦。不像荑草要到野外去摘,歷經千山萬水~~~~還有學生說,由彤管到荑草,看出這男子等待的時間很長,先用音樂感懷愛人出場,有點關雎中“琴瑟友之”的目的,但是靜女沒出來,他就用殺手锏,把荑草這愛的信物拿出來,這女子估計忍不住了。靠,都學會了我的這招!)
4、(主要是理解側面描寫的作用)不出來好的,便于想象,什么樣的臉蛋,什么的眉毛。盡管往美出想。一出來就沒想象余地了。同時,不讓男的多等一會,這感情就淺薄了。《氓》的教訓。
5、不羅嗦。排比,有力量。(教師拋出術語:重章疊句的結構樣式)語氣加強,語意拓深。(聯系關雎的情感表達)
6、不可換。內容上的邏輯關系,先思想再行動。(那能不能換132呢?這問題問倒很多人,因為23兩段都是寫行動的,換換好象也沒關系。教師點撥“行動上也有不同”)先行動口號,再行動實際,這也是邏輯。
五、讀讀背背,下課
[1]
《秦風·無衣》教學設計 篇2
李麗
教學目標 :
⑴了解《詩經》有關常識
⑵學習氓,深刻體會比興的藝術手法
⑶背誦三首詩篇
重點難點
2、體會詩中重章疊句的形式即《詩經》的表現手法。
3、掌握下列字、詞的音和義:臣鳩、窈窕、逑、荇萊、寤寐、蒹葭、無、恬、渙、塒、址、桀。
教學時數:3課時
教學過程 :
一、預習
1、查字典,讀準下面加點的讀音。
2.查字典,對照課文注釋翻譯這三首詩。
一 導語 設計
《詩經》 同學們雖然沒有學習過,但是你們至少聽說過,甚至還會背誦其中的詩句。比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一首十分出色的戀歌;比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寫的是離家時的依依惜別之情,歸來時的悲戚之感。再如“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一日不見,如三秋兮”相思之苦表現的如怨如訴深切纏綿淋漓盡致等等。正所謂“聞名不如見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認識它。
二 《詩經》簡介
(這一部分書上注釋①都有,可以給出兩分鐘時間讓學生自己看。老師用提問的方式總結即可)
⑴ 性質: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六藝”之一。本來只稱《詩》后來儒家奉為經典,改稱《詩經》。
⑵ 體制和內容: 收錄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首包括風、雅、頌三部分。“風”,大部分是民間歌謠,;“雅”,大都是貴族作品,;“頌”,都是。《詩經》的精華是民歌部分,它鮮明地表現人民的愛憎及他們的反抗斗爭,真實反映當時社會的面貌,,《詩經》是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它是詩歌文學的鼻祖,為我國古典詩歌奠定了現實主義基礎。
⑶ 藝術表現手法: 賦 比 興 (教師在此無須多介紹,在具體研習時結合實例講解)
三、整體把握
(1)老師范讀課文,學生聽讀。結合注釋,掃除文字障礙。
(2)學生自由誦讀,討論詩歌的形式上有什么特點?初步感知詩歌的形式特點。
(老師總結)
①題目取自于句首,并不是標題,不能代表詩篇的內容。
②基本句式是四言,一般讀成“2/2”節拍
③采用疊章的形式,即重復的章節,意義和字面上都只有少量的改變。
④為獲得聲韻上的美感。采用了雙聲、疊韻、疊字的語匯。
(3)學生結合誦讀提示再一次朗讀三首詩歌,自由誦讀。
⑷整體感知,概括每首詩的主要內容。
《衛風·氓》是一首敘事詩,一第一人稱的口吻,敘述女主人公從戀愛,結婚到被棄的經歷。
《秦風·無衣》是一篇軍中歌謠,表現士兵團結一致,同仇敵愾的昂揚斗志和愛國精神。
《邶風·靜女》寫男女幽期密約的情形,其中主人公 大膽熱烈的愛情表白是自然健康的人性之歌。
四、布置作業
預習 《邶風·靜女》爭取熟讀能誦。
作者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