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新教材必修第一冊第三章
高中化學新教材必修第一冊第三章
《物質的量》
顧縣中學 劉云
一、 教材的作用與地位
本章主要包括三小節:第一節物質的量,第二節氣體摩爾體積,第三節物質的量濃度。這三小節主要是介紹了四個概念(物質的量,摩爾質量,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濃度)及概念的應用(計算和定量實驗)。這四個概念中物質的量處于核心地位,摩爾質量、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濃度都是物質的量的導出量有關計算主要包含了這樣的四對換算關系:
<圖1一1>
這樣通過物質的量及其導出量就建構了這樣一座橋梁:
<圖1一2>
而化學這門學科正是要在微觀粒子的層次上來研究物質的組成及其變化,所以學習化學的人都必須在頭腦中建構起這樣一座橋梁。同時摩爾計算是整個高中化學計算的核心,在提高學生的計算技能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有關物質的量濃度的定量實驗則是高中化學重要的二個定量實驗之一,對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也是意義重大。所以本章在高中化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新老教材的比較
新大綱
舊大綱
教學內容
教學要求
教學內容
教學要求
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
b
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
b
摩爾質量
b
摩爾質量的概念及計算
c、d
氣體摩爾體積
b
氣體摩爾體積的概念及計算
c、d
物質的量濃度
c
物質的量濃度
c
有關物質的量濃度的計算
d
有關物質的量濃度的計算
d
有關應用于方程式的計算
d
有關應用于方程式的計算
d
1、大綱的比較
2、教材內容的比較
新教材從目標上提出了“淡化摩爾、弱化概念、降低難度(計算)”,因此新教材與舊教材在內容上相比就有了這樣一些變化:
(1)從高中全套教材的體系結構出發:新教材將舊教材中的第4節反應熱從本章刪去。反應熱的初步知識放在了第一章,而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則放在了高中化學第三冊(選修)。反應熱從本章刪去,使本章的知識結構更加緊密,同時知識點分散更有助于學生的學習。
(2)從分散難點的角度出發:新教材還將有關應用于方程式的計算分散到了第四章。充分考慮到學習的階段性原則。
(3)從降低難度的角度出發:新教材在介紹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時進行了淡化處理,說明概念的文字沒有用黑體字呈現,也不再有總結性語句;其次,新教材還略去了溶液中溶質微粒數目的求算,僅對氣體分子數與其物質的量的換算有要求;另外,由于阿伏加德羅定律在大綱中已不作要求,所以在新教材中已將阿伏加德羅定律這個名稱略去,但內容有所保留。(重理解輕死記)
(4)從更符合認知規律的角度出發:新教材變更了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定義(同時變更了概念的引入順序)。(見表)
(5)從更加規范、更加科學的角度出發:新教材在計算中引人 了量方程;增加了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單位—molˉ1;在定量實驗中將量筒改為滴定管;規定物理量及其單位都用符號表示。
(6)從增強學生的主體性的角度出發:新教材還增設了討論性問題,還增加了課后閱讀材料。
3、教材編排順序的比較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新教材的編排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較復雜的概念的學習建構在了一定的基礎上進行,符合學習的可接受性原則。從中可以體現出新教材以學生的學習為重來編寫教材的先進思想。新教材的編排與舊教材相比應該說是更加科學。
4、教材編寫的比較
新教材在內容的呈現上形式更加多樣化,更加靈活。更多的從有利于學習的角度來呈現教材內容。比較注重啟發式的教學:設置了4個討論性問題,利用問題來啟發學生更進一步的思考。同時還配備了10幅插圖將抽象的東西直觀形象化,在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的同時還潛在的創建了一種較為活潑的、寬松的學習氣氛。同時還提供了學法指導,如有關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新教材將整個配制過程用圖示的形式呈現出來,這就是一種學法指導。(文字和圖象的相互替換是我們在學習過程中為了更好的掌握知識而不斷使用的一種方法。)另外新教材還比較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系,每一節知識都是從舊知識向新知識引入,由熟悉到陌生,這樣就很好的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
5、課時分配的比較
新教材(共10課時)
舊教材(共15課時)
第一節物質的量
2
第一節摩爾
3
第二節氣體摩爾體積
2
第二節氣體摩爾體積
2
第三節物質的量濃度
3
第三節摩爾濃度
3
實驗四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
1
第四節反應熱
1
本章復習
2
實驗四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
2
選做實驗測定硫酸銅晶體里結晶水的含量
2
本章復習
2
新教材的課時比舊教材少主要是二個方面的原因:一個是內容的減少 (第四節反應熱、選做實驗均已刪去 )這里就少了3個課時 。另外加上難度降低,第一節物質的量減少了一個課時。又學生實驗從2個課時減少為1個課時,這是合理的。可見盡管課時減少但教學內容也相應減少,所以只要我們認真學習新教材,認真備課,不要穿新鞋走老路,這章的教學任務是可以在規定的課時內完成的。
6、課后習題的比較
新教材課后的習題比舊教材明顯增多,說明教材編寫者已看到了習題對知識的鞏固作用。
三.教學建議
由于本章是高中唯一以物理量為主的一章,概念集中,多而抽象,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