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精選3篇)
拉丁美洲獨立運動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要求:了解或掌握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殖民統治;拉丁美洲社會的發展;海地的獨立、西屬拉丁美洲獨立運動;葡屬巴西的獨立;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成果和歷史意義。
2.能力要求:(1)概括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過程。(2)分析北美獨立戰爭和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異同點。
3.情感目標:殖民統治遲滯了拉丁美洲社會進步,違背了拉丁美洲人民追求民族獨立的愿望,殖民枷鎖被打破,新興民族國家的建立,體現著時代的進步,落后的社會制度必將被先進的制度所替代。
課時安排 1課時
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分析:拉丁美洲獨立運動過程的廣泛性、多樣性和曲折性。
2.難點分析:對拉丁美洲獨立運動性質的探討和理解是難點。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具有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的雙重特點,但它在更大的程度上只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務,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因帶有外部條件引發的明顯特征,革命帶有早產的性質,因而獨立運動的成果打上了很大折扣。
課堂教學設計
一、獨立戰爭前的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原因和條件)
師:(投影《獨立前的拉丁美洲形勢圖》)講解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及政治概念。這一地區長期淪為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以西、葡語言為官方語言,而這兩種語言屬于拉丁語系,所以這一地區叫拉丁美洲。
生:(讀圖,明確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閱讀教材關于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殘暴殖民統治的有關內容,并作簡單歸納。
生:(閱讀并歸納)
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簡單概括)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政治上的封建專制統治,經濟上肆意掠奪財富,壓榨印第安人和黑人是獨立運動的根本原因。除此之外,和美國獨立戰爭相比,我們還能找到哪些相同和不同的歷史背景?
生:(閱讀、思考、回答)
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簡單概括)相同之處有:隨著拉美自身經濟的發展,廣大人民強烈要求擺脫宗主國的束縛;隨著啟蒙思想的傳播,殖民地人民民族民主意識日益增強。不同的是法國大革命的爆發和西、葡的衰落,為拉丁美洲獨立運動提供了有利條件;近在咫尺的美國的獨立大大鼓舞了拉美人民。
總之,在上述各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拉美獨立運動一觸即發。
二、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過程
1.海地獨立
師:海地原屬于西班牙的殖民地,后來被法國奪取。海地黑人曾多次發動反對法國殖民者民族壓迫和種族歧視的起義,1791年在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下,杜桑·盧維杜爾領導黑人奴隸再次起義。(指導學生了解海地獨立的經過和結果)
生:(閱讀)
師:18xx年,也就是拿破侖在歐洲稱皇帝的那一年,海地成為拉丁美洲第一個獨立的國家。“我們恢復了我們原有的尊嚴,維護了我們的權利;我們宣誓:永遠不把我們的權利委棄給任何強國。”海地獨立宣言代表了拉丁美洲各國人民的心聲。海地獨立掀開了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序幕。
2.西屬拉丁美洲的獨立
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關于西屬拉丁美洲獨立進程的有關內容,按人物歸納總結西屬拉丁美洲獨立運動重大事件。
生:(按教師要求閱讀、歸納)
生:(列舉重要人物及事件)
師:(根據學生回答,展示并板書)
伊達爾哥____
玻利瓦爾____
圣馬丁____
師:西屬拉美獨立戰爭大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8xx年至18xx年,除秘魯外,西屬拉美殖民地都發動起義,各地初步建立政權,中心在墨西哥。(指導學生了解墨西哥獨立運動的特點(更具群眾性)和性質)但由于沒有提出人民迫切需要的政治經濟改革綱領,也沒有動員印第安人和黑人參加;各地斗爭缺乏協作,力量分散。隨著拿破侖帝國的覆滅和西班牙王室的復辟,各地獨立政權大多被摧毀。
第二階段從18xx年至1826年獨立運動的領導人吸取了經驗教訓,提出了明確的革命綱領,得到廣大人民的擁護和支持;打破地區界限,相互配合支援,贏得最終勝利。中心在南美洲。(指導學生了解玻利瓦爾和圣馬丁一北一南,最后聯合的斗爭的成果)
生:(閱讀)
3.葡屬巴西獨立
師:1822年,葡屬巴西獨立。到1826年,拉丁美洲基本獨立。(投影《獨立后的拉丁美洲形勢圖》和《拉丁美洲主要國家獨立情況表》)
生:(讀圖、表)
4.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意義
師: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徹底打碎了西班牙和葡萄牙長達三個世紀的殖民統治,建立了一系列的新興國家,基本形成今天拉美的政治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獨立以后,除巴西外,各國在形式上都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制,拉丁美洲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時期。運動還打擊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腐朽勢力,配合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
美國和拉丁美洲國家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最終贏得了獨立,但獨立后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成立了統一的美國,而西屬拉美殖民地卻建立起一系列獨立國家,發展程度很不一樣,到今天也是大相徑庭。為什么?同學們對這個問題較感興趣。看看通過今天的學習,能不能結合美國和拉丁美洲獨立的背景、經過和結果等有關知識,想想原因。
生:(按座位分成四組,分組討論)
師:(巡回走動,聽取意見,適時指導)
生:(小組代表發言)
師:(講評并小結)北美13個殖民地的宗主國是資本主義的英國,移民主要是英國和歐洲其他國家勞動人民;美國未經歷封建社會時期,發展資本主義雖然起步晚,但是起點卻很高;13個殖民地之間經濟往來頻繁,初步形成了統一的市場,統一的美利堅民族也開始形成;在大陸會議和大陸軍總司令華盛頓領導下,以《獨立宣言》為旗幟,革命是水到渠成,進行徹底。美國以突飛猛進的速度在發展,但國內也存在問題。獨立后的美國建立了資產階級和種植園主聯合政權,未解決黑人奴隸制問題,使美國南北兩方朝著不同的方向發展,為以后美國內戰埋下伏筆。
西屬拉美殖民地由封建的西班牙統治,移民主要是西班牙人;沒有統一的市場,更沒有形成統一的民族;沒有統一的領導機構和領導人,也沒有統一的革命綱領,各地是分別進行和取得勝利的;拉丁美洲資產階級革命有早產意味,獨立運動的成果打了很大折扣,封建阻力大,發展資本主義受到很大阻礙。
課后記:
拉丁美洲獨立運動 篇2
第二章 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東西方世界
第七節 拉丁美洲獨立運動
教學目標
1.歐洲殖民者對拉丁美洲的殖民統治;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歷史條件;海地獨立;西屬拉丁美洲的獨立;葡屬巴西獨立。
2.通過分析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背景,使學生認識到:拉丁美洲獨立運動既是一次民族獨立運動,同時也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通過比較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和美國獨立運動,使學生認識到:拉丁美洲的資產階級革命具有不徹底性,沒有完全掃清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拉美各國人民仍然面臨著艱巨的資產階級革命任務。同時,外國資本趁各國資本主義發展緩慢而大肆入侵,使拉美各國無法擺脫歐洲殖民主義國家的控制。
3.通過對拉美獨立運動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建立在奴役基礎上的殖民統治遲滯了拉丁美洲社會的進步,違背了拉丁美洲人民追求民族自立的愿望;拉丁美洲新興國家的建立,體現了時代的進步;落后地區、民族的人民也有生存權和發展權,只要敢于斗爭,堅持不懈,就能最終戰勝強大的敵人,贏得民族和國家的新生;自強不息是一個民族、國家生生不息的動力之源。
教學建議
教材地位分析
從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拉丁美洲經歷了海地革命、西屬拉丁美洲獨立戰爭和巴西獨立運動,有將近xx萬人口卷入其中,這一場近代史上反對殖民主義、封建主義和種植園奴隸制度的大規模殖民地獨立戰爭,除古巴、波多黎各、圭亞那等地外,絕大部分地區擺脫了西班牙、葡萄牙、法國的殖民統治,先后建立了墨西哥、危地馬拉等17個獨立國家,除巴西外,都建立了共和制度,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使拉丁美洲的歷史往前邁進了一大步。但是獨立戰爭的領導權掌握在土生白人的地主和官吏手里,因此獨立后大土地所有制保留下來了,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仍然很緩慢,外國資本趁機入侵,使拉美各國無法擺脫歐洲殖民主義國家的控制。從這個意義說,拉丁美洲獨立是一次不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沒有完全掃清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拉美各國人民仍然面臨著艱巨的資產階級革命任務。
重點分析
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歷史背景。1810~1826年的拉丁美洲獨立戰爭,是拉丁美洲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歷史事件,要想把握拉丁美洲獨立戰爭的特點和影響,了解運動的歷史背景至關重要。
難點分析
拉丁美洲獨立運動與美國獨立戰爭的不同。同一時期、同種矛盾引發 、同樣任務、同樣性質的兩場運動為何有不同的結局,學生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挖掘教材,從經濟、殖民國家等方面入手,采取對比的方法,透過現象看本質(這種相反的走向,歸根結底是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的,即北美資本主義發展,初步形成了統一的市場,一個新的民族也在形成之中。在拉丁美洲卻少了這一切,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狀態決定了政治上分立的特點),從而找出答案,有一定的思維難度。
重點、難點突破方案
關于拉美獨立運動的歷史背景:對拉美獨立運動歷史背景的理解應注意運用對比的方法,把它同美國獨立戰爭的歷史背景結合起來進行對比分析。由于西歐各國資本主義發展程度不同,在美洲推行的殖民政策及其所建立的殖民制度也有所區別。正是這種差異造成了北美和拉美獨立運動的諸多不同:如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程度;領導獨立運動的力量;殖民地爭取民族獨立斗爭的分散與統一;獨立后的政治格局與經濟發展道路等。
應注意從內外兩方面分析拉美獨立運動的原因。從內因看,殖民地經濟的發展要求擺脫宗主國束縛、限制的愿望強烈,雖是獨立運動發生的強烈動因,但畢竟殖民地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還極不充分。拉美獨立運動的發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外因的影響;美國的獨立,尤其是法國對西、葡兩國的占領(18xx年法軍占領西班牙)給了西屬拉美獨立運動發生的有利時機。正確認識拉美獨立運動爆發的原因,對于深刻理解拉美獨立運動性質、結果與影響有著很大的幫助。
教學設計示例
第七節 拉丁美洲獨立運動
重點: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歷史背景
難點:美國獨立戰爭與拉美獨立運動的不同。
教學手段:多媒體電腦教學輔助課件
教學過程:
1、由于北美獨立戰爭和拉丁美洲獨立運動有很多相類似之處.在講授時應注意引導學生作對比分析。第一,兩場獨立運動歷史背景的異同點是分析的重點。通過分析,可以幫助學生正確把握革命爆發的必然性與偶然因素之間的關系。探尋共同規律。第二,講授兩場獨立運動的過程時,應突出人民性、艱苦性、正義性和團結協作精神。第三,在分析、評價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成果和資產階級的作用時,要注意時代特點,切忌把其保守性簡單歸結為階級的局限性。當時北美處在工場手工業階段,資產階級作為正在上升的革命階級領導了獨立戰爭,在一定程度上能突破其階級局限性,表現出更多的革命精神,因而獲得更多的革命成果。而拉丁美洲的資產階級的力量很弱,只是作為革命的一般動力參加了運動,運動領導權掌握在土生白人地主手中,這給獨立后各國的社會發展帶來極大的消極影響。
2、關于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由于涉及的地區、國家多,注意采用地圖或圖示輔助教學過程,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時空概念。
3、要求學生根據教材和板書內容小結:從北美獨立戰爭開始,世界資產階級革命又進入一個高潮迭起的激蕩時代。美利堅合眾國的建立,拉丁美洲一系列國家的獨立,給當時以歐洲為主宰的世界政治格局以極大的沖擊,使歐洲大陸的殖民主義、封建主義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美洲的殖民支柱,加速了其崩潰進程。北美獨立戰爭具有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雙重特點,但本質上是資產階級革命;拉丁美洲獨立運動也面臨上述雙重革命任務,但它在更大程度上只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務。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因帶有外部條件引發的明顯特征,革命帶有早產性質,因而獨立運動的成果打上很大折扣。
教學設計思想
運用對比、反向思維,借助圖、表、課件,在教師的引導之下,由學生進行討論、推理、歸納、概括完成。
拉丁美洲獨立運動 篇3
重點: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歷史背景
難點:美國獨立戰爭與拉美獨立運動的不同。
教學手段:多媒體電腦教學輔助課件
教學過程:
1、由于北美獨立戰爭和拉丁美洲獨立運動有很多相類似之處.在講授時應注意引導學生作對比分析。第一,兩場獨立運動歷史背景的異同點是分析的重點。通過分析,可以幫助學生正確把握革命爆發的必然性與偶然因素之間的關系。探尋共同規律。第二,講授兩場獨立運動的過程時,應突出人民性、艱苦性、正義性和團結協作精神。第三,在分析、評價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成果和資產階級的作用時,要注意時代特點,切忌把其保守性簡單歸結為階級的局限性。當時北美處在工場手工業階段,資產階級作為正在上升的革命階級領導了獨立戰爭,在一定程度上能突破其階級局限性,表現出更多的革命精神,因而獲得更多的革命成果。而拉丁美洲的資產階級的力量很弱,只是作為革命的一般動力參加了運動,運動領導權掌握在土生白人地主手中,這給獨立后各國的社會發展帶來極大的消極影響。
2、關于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由于涉及的地區、國家多,注意采用地圖或圖示輔助教學過程,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時空概念。
3、要求學生根據教材和板書內容小結:從北美獨立戰爭開始,世界資產階級革命又進入一個高潮迭起的激蕩時代。美利堅合眾國的建立,拉丁美洲一系列國家的獨立,給當時以歐洲為主宰的世界政治格局以極大的沖擊,使歐洲大陸的殖民主義、封建主義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美洲的殖民支柱,加速了其崩潰進程。北美獨立戰爭具有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雙重特點,但本質上是資產階級革命;拉丁美洲獨立運動也面臨上述雙重革命任務,但它在更大程度上只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務。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因帶有外部條件引發的明顯特征,革命帶有早產性質,因而獨立運動的成果打上很大折扣。
教學設計思想
運用對比、反向思維,借助圖、表、課件,在教師的引導之下,由學生進行討論、推理、歸納、概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