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課 亞洲和美洲的經濟區域集團化
第25課 亞洲和美洲的經濟區域集團化
【課程標準】
以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及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為例,認識當今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發展趨勢。
【課標解讀】
把握東南亞國家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亞太經合組織成立的背景、過程、特點與影響;并以此為基礎概括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的發展趨勢與深遠影響。
【考試大綱】
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
【知識梳理】
一、東南亞國家聯盟
1.背景:
① 的成功向世界各國證明了經濟區域化的可能性和優越性,加速了經濟區域化的進程。
②美蘇“ ”的影響。
③消除內部矛盾,促進區域和平、進步和繁榮的必要性。
2.標志:1967年,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五國外長在曼谷發表《 》,正式宣告成立東南亞國家聯盟。
3.進程:
①進入新階段:1976年印尼巴厘島第一次首腦會議,簽署了《 》和
《 》,這次會議標志著東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②區域化進程加快:1999年,東南亞 個國家全部加入。
③自由貿易區啟動: 年正式啟動。
4.作用:東盟政治經濟方面的合作有力地促進了東盟各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地區的穩定,擴大了東盟在亞太地區乃至世界上的影響。
二、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形成
1.背景:
①國際形勢:20世紀80年代末,世界 的發展邁上了一個新臺階。歐共體日益成熟,亞洲的 也已起步。
② 、 、 三國共同發展的需要。
2.過程:1992年 、 、 三國簽定了《 》,1建立起北美自由貿易區域組織, 年開始生效,北美自由貿易區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