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地理教案 > 高中地理教案 > 高一地理教案 > 區域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精選2篇)

區域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3-08-05

區域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精選2篇)

區域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篇1

  第一章 區域地理環境和人類活動

  第二節  區域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第1課時 陸地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學習目標  以某區域為例,比較不同歷史階段陸地地理環境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影響。

  陸地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采集和狩獵階段

  (1)影響因素:人類的衣食住行極大地依賴于①地理環境,生存和發展受自然界②氣候、地形、動植物分布的制約。

  (2)人類活動分布區:少數③動植物資源豐富的地區。

  2.農業社會階段

  (1)基礎條件:④栽培的作物和馴化的禽畜是人們主要的生活來源。⑤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便利的河水灌溉、適宜的氣溫、充足的日照,是農業社會的自然基礎。

  (2)人類活動分布區:⑥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大河流域沖積平原、⑦三角洲、盆地。

  3.工業社會階段

  (1)基礎條件:能源資源、金屬資源、⑧交通狀況,是工業和商品貿易的基礎。

  (2)傳統工業區的分布:豐富的⑨自然資源與有利的自然條件空間組合緊密的地區,往往能形成重要的工業區。

  a.資源型工業基地

  礦產資源的數量、⑩質量和組合狀況是影響工業布局的重要條件 →一些工業基地往往分布在⑪礦產地附近

  b.臨海型工業基地

  無大型鐵礦、煤礦等資源優勢,借助優越的⑫地理位置和發達的海運,擺脫了對⑬礦產資源的地域依賴→工業基地往往分布在港口附近

  4.后工業化階段

  (1)影響因素:由于⑭新技術的興起,生活資料與生產資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整體下降,⑮環境質量對社會的影響上升。

  (2)高新技術產業區的分布

  新技術產業大都要求四季溫差小,溫度、⑯濕度適中,空氣清新,無污染或污染很小

  新技術產業區主要分布在環境質量優越的地區

  優越的環境可以吸引技人員定居,提高科研效率,從而形成⑰新技術產業集聚效應

  基礎達標練

  考查點 陸地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有關采集和狩獵階段陸地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人類的衣食住行極大地依賴于地理環境

  b.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很少受地理環境影響

  c.人類的繁衍生息比較活躍

  d.人類改造和利用自然的程度較強

  答案 a

  解析 采集和狩獵階段,人類改造和利用自然的程度差,衣食住行極大地依賴于地理環境,生存發展受自然界氣候、地形、動植物分布的制約。只有在少數動植物資源豐富的地區,人類的繁衍生息才比較活躍。

  2.農業社會階段,不屬于早期農業主要起源地區的是(  )

  a.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b.印度河流域

  c.尼羅河下游                       d.剛果河流域

  答案 d

  解析 早期農業主要起源地區是尼羅河下游、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印度河流域和黃河—長江流域。

  3.資源型城市興起于(  )

  a.采集和狩獵階段                   b.農業社會階段

  c.工業社會階段                     d.后工業化階段

  答案 c

  解析 資源型城市興起于工業社會階段。重要礦產資源的開發,往往伴隨著城市的興起。

  4.下列關于陸地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陸地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影響在各歷史階段是一致的

  b.陸地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隨社會發展逐漸增強

  c.優越的自然環境是農業文明產生的重要自然物質基礎

  d.工業社會階段,工業生產的分布對礦產資源的依賴使工業生產只分布于礦產資源豐富的地區

  答案 c

  解析 陸地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是隨著時代而發展的,具有明顯的階段性。同時,陸地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隨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斷減弱,人類活動對陸地地理環境的依賴減弱。

  方法技巧練                   

  方法 案例法理解區域不同發展階段的差異

  閱讀材料,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匹茲堡最初只是印第安人的小村鎮,18世紀中葉,人們在該地發現了大型富鐵礦和煤礦,鋼鐵工業隨之興起。

  材料二 到“二戰”前后,匹茲堡成為美國經濟最繁榮的城市之一,是美國的“鋼都”!岸稹苯Y束后,軍火需求量劇降,匹茲堡鋼產量削減一半,不少鋼廠倒閉,到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匹茲堡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經濟基礎——鋼鐵工業在國外競爭和需求下降的雙重打擊下已經名存實亡,其經濟也不斷衰落。

  材料三 匹茲堡迅速對經濟結構進行大刀闊斧的調整,經濟結構從單一的鋼鐵工業向多樣化的服務行業轉變,由此而化險為夷。在整個80年代,匹茲堡地區喪失了12萬個制造業就業崗位,同時創造了11.5萬個新就業崗位,這些就業機會大都在教育、保健和研究部門,其中先進科技領域發展最為迅速。

  材料四 從90年代開始,人們在匹茲堡看到的另一個變化是一批總部設在該市的百年大公司,如海灣石油等紛紛做出重組或改變經營方向的重大舉措;另一類公司已在匹茲堡市內外安營扎寨,這批公司主要是高科技的保健產品制造商、因特網軟件制造公司和ibm的計算機軟件子公司。在上述3 600家公司中,這類公司占了一大部分。

  (1)從匹茲堡市的起源看,其主導區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8世紀中葉,匹茲堡市得以迅速發展的技術條件及區位條件是什么?

  (3)分析 “二戰”后到20世紀80年代初,匹茲堡經濟衰落的原因。

  (4)根據材料分析匹茲堡經濟得以重新崛起的原因。

  答案 (1)資源 (2)第一次技術革命極大地刺激了其工業發展,而這里又有豐富的煤鐵資源,且靠近五大湖,工業用水充足,水陸交通便利,有廣闊的消費市場!(3)①生產結構單一,工業生產集中于煤炭、鋼鐵等部門,鋼鐵工業是其經濟基礎;②世界性鋼鐵過剩;③新技術革命的沖擊!(4)①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②調整工業布局及結構;③發展科技,繁榮經濟;④改善交通網,消除污染,美化環境。

  解析 匹茲堡最初是以傳統農業為主體,“二戰”前后,處于工業化階段,成為美國經濟最繁榮的城市之一、美國“鋼都”!岸稹敝,經濟衰落。20世紀90年代開始,進入后工業化發展階段。

  方法技巧

  案例法是學習人文地理常用的方法。主要利用一個典例的案例來闡釋某一類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解決的措施。案例法的關鍵要學會舉一反三,注意知識的遷移。

  一、選擇題

  下圖為人類各發展階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間接消耗)統計圖”,據此完成1~2題。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前四個階段,人類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礦物能源

  b.后三個階段,人類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

  c.人類在各發展階段都消耗一種類型的能源

  d.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斷增長

  2.人類各發展階段能源利用對環境產生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

  a.原始社會人類利用的能源雖然較少,但對環境影響較大

  b.農業社會能源的開發利用可能導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c.工業社會大量使用能源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但生態問題得到緩解

  d.現代社會崇尚美國的能源消費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環境問題得到解決

  答案 1.d 2.b

  解析 讀圖可知,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斷增長。農業社會以植物性能源為主,獲取薪柴可能導致地表植被的破壞,產生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現象。

  3.有關自然資源與城市區位的敘述,正確的是(  )                  

 、俜彩亲匀毁Y源豐富的地方,都有城市出現 ②工業革命后,在礦產資源豐富的地方,出現了一批新興城市、塾牟骱、美國的匹茲堡都是以煤礦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城市

  ④隨著自然資源數量的減少,自然資源對城市區位已無影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有些自然資源豐富的地方,或因地形復雜,或因氣候惡劣等原因,并未形成城市,甚至人煙稀少。自然資源的數量是有限的,隨著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有些資源的數量確實在減少。但是,靠近原料地、燃料地仍是工業生產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自然資源對城市區位仍有著巨大的影響。

  4.有關農業社會階段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人類的主要生活來源是采集和狩獵的果實和動物

  b.人類的主要生活來源是栽培的作物和馴化的禽畜

  c.人類逐水草而居

  d.世界最早的農業文明出現在歐洲

  答案 b

  解析 a項是采集和狩獵階段的方式,c項指畜牧業中的游牧業,d項世界最早的農業文明出現在亞洲和非洲。

  讀下圖,回答5~6題。

  5.兩圖所示地區的特征,正確的是(  )

 、賰傻剞r業發展多取決于灌溉水源、趦傻囟酁榉凵靶酝寥馈、蹆傻厮亮魇Ф己車乐亍、軆傻亟匀晟儆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6.下列關于圖中兩地生產、生活方面的敘述,正確的是(  )

 、儆覉D所示地區主要糧食作物是小麥、谷子、趦傻囟际俏覈匾哪羺^、塾覉D所示地區是精耕細作的水稻產區 ④出現右圖居住景觀的最主要原因是土質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 5.a 6.b

  解析 第5題,左圖是我國新疆特有的坎兒井,是一種利用地下水通過地下渠道灌溉農田的水利設施。右圖是黃土高原地區特有的窯洞。兩地多為粉砂性土壤,但黃土高原因夏季的暴雨加上黃土疏松的土質,水土流失嚴重。第6題,黃土高原不是主要牧區,也不是水稻產區,故選b項。

  二、綜合題

  7.閱讀材料和圖,完成下列問題。

  人們把“天府”與“物華天寶、安居樂業”聯系起來。叫做“天府”的地方應該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豐富。中國歷史上曾有關中地區、成都平原、華北北部(燕京一帶)、江淮以南地區、太原附近、閩中(福州及其西南一帶)及盛京(沈陽一帶)等7個地區被稱為“天府”或“天府之國”。xx年,中國評選出新的十大“新天府”。

  (1)簡述歷史上的“老天府”分布地區的共同優勢條件。

  (2)除成都平原外,其余的“老天府”在“新天府”的評選中黯然落選,你認為其原因是什么?

  (3)古人對天府的描述是:“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民豐物阜”。評選專家給出的“新天府”標準是:應該是人人向往的居住地,幸福感較高,是發展具有可持續性的區域。這說明與“老天府”相比,“新天府”的評選標準更重要的是考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江平原從解放初的“北大荒”到“北大倉”,再到1999年,北大荒全面停止開荒,實施退耕還林、還濕、還“荒”,現又被評為“新天府”。試分析產生這一系列變化的原因。

  答案 (1)都分布在地勢平坦、氣候條件優越、水資源豐富、森林覆蓋好的地區。

  (2)人口急劇增加,自然環境遭到破壞,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

  (3)人地協調發展

  (4)解放初,隨我國人口和糧食需求的不斷增長,國家開墾了“北大荒”;經過幾十年的開墾,“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由于過度開墾使原有的生態環境逐漸惡化,所以國家出臺了全面停止開荒,實施退耕還林、還濕、還“荒”的政策,濕地面積縮小趨勢得到了遏制。隨著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這里農業生產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且區域內環境優美,污染很小,因此被評為“新天府”。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影響。由題干“天府”所在地自然條件優越,結合圖示,依據自然區位的諸方面因素進行分析。由“老天府”所在地可知,大部分“老天府”現在人口稠密,工業發達,環境破壞嚴重,從而落選“新天府”。結合古人對天府的描述和專家對“新天府”的評選標準,可以看出人地協調發展,注重可持續發展是“新天府”的共性。三江平原農業地位的變遷體現了社會經濟發展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具體分析如下:

  北大荒――→人口增多,糧食需求增強北大倉――→生態環境變化退耕還濕地――→生態好轉新天府。

  第2課時 海洋和島嶼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學習目標  以某區域為例,比較不同歷史階段海洋和島嶼環境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影響。

  海洋和島嶼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不同歷史階段海洋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階段

  項目   航海早期 近年以來

  空間利用 ①大洋是難以逾越

  的障礙,是文化傳播

  的界限 大洋成為交往頻

  繁的通道

  資源利用 有限 越來越多,資源開

  發的領域大大

 、谕貙捄图由

  人類活動 大陸③內部 向沿海地帶集中

  海洋地位 不被人們重視 領海成為各國政府

  關心的焦點之一

  2.不同歷史階段島嶼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工業化以前:海洋中島嶼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普遍比大陸 ④低,文化、技術大多由大陸傳入。

  基礎達標練

  考查點1 海洋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有關海洋對人類活動影響的敘述,正確是(  )                  

  a.海洋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沒有階段性

  b.在航海技術落后的階段,人們重視海洋環境的利用

  c.隨著航海技術的發展,海洋成為人們交流的通道,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超過內陸

  d.隨著技術的進步,海洋資源開發的領域大為擴展,但深海錳礦還沒有開始采掘

  答案 c

  解析 海洋作為覆蓋地球的主要部分,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具有階段性。在航海技術落后的階段,大洋阻礙了人們的交流,海洋不被人們所重視。隨著航海技術的發展,大洋成為人們交流的通道,人口和城市開始向沿海集中,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逐漸超過內陸的原有經濟中心地區。隨著技術的進步,美、日、英、德等國已經開始采掘海底錳礦。

  2.在下列海洋礦產資源中,目前發現只分布于深海海底的是(  )

  a.錳結核           b.天然氣           c.煤炭           d.石油

  答案 a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海底礦產資源——錳結核的分布規律。解此題關鍵在于抓住“只分布于深海海底”這一分布特點,即可判斷正確選項為a。

  考查點2 島嶼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3.關于島嶼對人類活動影響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工業化前,海島的社會經濟水平比大陸高

  b.日本成為東亞經濟的領頭羊,是與充分利用島嶼的港口優勢有關的

  c.隨著消費結構的變化和旅游業的發展,海島的經濟發展潛力更為突出

  d.許多國家之間發生的島礁歸屬之爭,實際上是為了控制島礁周圍的廣大海域

  答案 a

  解析 在工業化開始以前,海洋中島嶼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普遍比大陸低,故a選項錯。

  4.讀“海南島圖”,回答下列問題。

  (1)海南島最有名的鹽場是________鹽場,這里有利于曬鹽的自然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椰林主要分布在海南島的____________一帶,其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海南島擬建一純堿廠,此廠應建在____________附近,根據是:純堿廠需要________________。

  (4)海南島上的高品位優質鐵礦,從經濟角度最適宜運到(  )

  a.包頭          b.鞍山          c.上海          d.武漢

  (5)我國承辦的非政府最高級別的亞洲經濟論壇在海南島的________舉行,這里是海南省東海岸河海交匯處的旅游勝地。

  答案 (1)鶯歌海 處在夏季風的背風地帶,晴天多,蒸發旺盛

  (2)東部沿海 位于山地的迎風坡,降水豐沛 平原分布廣

  (3)鶯歌海鹽場 接近原料(海鹽)產地

  (4)c (5)博鰲

  解析 此題主要考查學生提取信息、運用綜合分析的方法來分析一個地區自然條件與經濟發展關系的能力。解答本題,思路如下所示:

  方法技巧練

  方法 框圖法理解領海和專屬經濟區                 

  隨著社會的發展,海洋資源和海洋權益越來越受到重視。讀下圖,完成1~2題。

  1.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圖中表示多數沿海國家由其海岸向外延伸擁有的(  )

 、兕I海范圍為a+b——200海里、趯俳洕鷧^范圍為a+b——200海里、垲I海范圍為a——12海里、軐俳洕鷧^范圍為b——200海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近些年探明,海底“可燃冰”(天然氣水合物)儲量極為豐富,其開發技術已日趨成熟。開發利用“可燃冰”將產生的環境效益有(  )

  a.可以取代一些核電站,減少核廢料的污染

  b.沒有二氧化碳排放,減輕溫室效應

  c.可部分取代水電站,改善大氣質量

  d.部分替代煤和石油,減輕對大氣的污染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題,關鍵在于正確理解專屬經濟區與領海的概念。公約規定:從海岸線計算沿海國家除擁有12海里領海外,其管轄海域面積可以外延到200海里作為該國的專屬經濟區,其中200海里包括12海里的領海。第2題,海底“可燃冰”是天然氣水合物,燃燒時會產生二氧化碳;水電站無污染,不存在取代問題。

  方法技巧

  一、選擇題

  近年來,我國海洋漁獲量大幅度下降,且捕上來的多是小魚。據此完成1~2題。

  1.產生此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厄爾尼諾現象的產生導致氣候異常

  b.石油污染的結果

  c.修筑人工島和海港等設施

  d.過量捕撈,使漁業資源嚴重衰退

  2.對此,我國政府采取的主要對策是(  )

  a.對部分海域實行季節性“休漁”

  b.改革漁具,加密漁網

  c.推進海洋農牧業生產

  d.控制各種污染物的排放

  答案 1.d 2.a

  解析 我國漁獲量下降,主要原因過度捕撈,對此我國政府采取的措施是季節性“休漁”。

  下圖是“熱帶太平洋上的一座島嶼圖”,據此回答3~5題。

  3.圖中降水量最多的地點是(  )

  a.a           b.b            c.c             d.d

  4.在圖中放大海灣的四個位置中,最適宜建海港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有關該島發展方向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可利用當地的陽光、海灘、波浪發展旅游業

  b.大力發展鋼鐵工業

  c.該島最有發展潛力的新能源是礦物能

  d.該島沒有利用價值

  答案 3.b 4.c 5.a

  解析 第3題,由于該島位于太平洋熱帶海區,盛行風以東北風為主,b地位于島上山地的迎風坡,所以降水豐富。d地雖位于迎風坡,但地勢較低,水汽凝結較少。第4題,適宜建海港的條件是優良港灣,港闊水深,只有③地最符合條件。第5題,由圖上可以看出,該島是風景秀麗的熱帶島嶼,可利用當地的陽光、海灘、波浪發展旅游業。

  xx年4月26日,海南迎來建省23周年紀念日。結合下圖,完成6~8題。

  6.海南島之所以能成為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其發展借助的條件有(  )

 、俚靥幠喜窟呞铮瑓^位優勢明顯、诠鉄岢渥,夏長冬暖,有熱帶資源優勢、畚覈Q竺娣e最大的省,海洋資源豐富、車艺邇瀯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近年來,海南島成為我國冬季最大的蔬菜生產基地,最主要影響因素是(  )

  a.優越的氣候條件

  b.勞動力和土地價格較低

  c.政府的優惠政策

  d.運輸條件的改善和保鮮、冷藏技術的發展

  8.下列關于海南島開發建設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有利于我國加強對南海海域的管理和開發

  b.可在島嶼中部地區建設工業區

  c.充分利用地理位置優勢,大力發展外貿型經濟

  d.充分利用海島風光和海洋資源,大力發展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

  答案 6.d 7.d 8.b

  解析 第6題,海南地處南部邊陲,區位優勢明顯;海南島是我國唯一的全部位于熱帶的省,光熱充足,夏長冬暖,有熱帶資源優勢;海南島是全國海洋面積最大的省,有海洋資源優勢;旅游資源也很豐富;國家的政策優勢也極大地推動了海南島的經濟發展。第7題,解題關鍵“近年來”,運輸條件的改善和保鮮、冷藏技術的發展,使市場對農業區位的影響在地域上大大擴展。第8題,結合海南島的自然環境進行分析判斷。

  二、綜合題

  9.我國規劃把推進環渤海地區的經濟發展放到重要位置。讀圖及相關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天津濱海新區位于天津市市區與海濱之間,規劃面積2 270平方千米。在期間國家將重點開發這一地區,從而帶動環渤海區域經濟發展,進而改變我國經濟發展“南快北慢”的局面。

  材料二 規劃中投資最大的項目——曹妃甸港口項目集群已正式啟動。隨著港口建設和首鋼的搬遷,曹妃甸地區將建成一個國際鐵礦、煤炭、原油、天然氣等資源的集散樞紐港、中國的世界級重化工業基地、國家商業性能源儲備和調配中心,以及國家重化工業循環經濟示范區。

  (1)天津濱海新區的工業發展重點為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簡述其發展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優勢條件。

  (2)簡要分析曹妃甸地區建成我國未來鋼鐵、重化工業基地的優勢條件。

  (3)下圖為曹妃甸工業區循環經濟示意圖。簡述該工業區發展循環經濟目的。

  答案 (1)制造業基礎好,技術力量強;科技和教育發達,人才眾多;便捷的交通。

  (2)資源、能源優勢:石油(天然氣)、海鹽、煤、鐵等資源豐富。社會經濟條件:國家政策支持;依靠京津唐工業基地,工業基礎雄厚;市場需求量大;有強大便捷的海、陸運輸能力。

  (3)目的:實施資源節約利用、綜合利用,工業廢棄物重復利用(或清潔生產);保護環境(或實現可持續發展)。

  解析 (1)天津作為京津唐工業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較好的制造業基礎;同時高校較多,科技和教育發達,有充足的人才保證;交通方面,有優良的港口與海外聯系,有便利的陸上鐵路、公路與華北連為一體。(2)曹妃甸附近有開灤等煤礦資源、海上石油資源、遷安鐵礦資源以及中國最大的長蘆鹽廠等,是中國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從社會經濟方面看:國家政策大力支持,生產協作上與京津唐工業基地相鄰,有雄厚的工業基礎和廣闊的市場需求,交通便利。(3)實行循環經濟可以充分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

區域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篇2

  《第二節 區域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  認識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2、  認識區域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影響的發展變化,學會動態地認識人地關系。

  3、  培養讀圖分析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關系的能力

  重點與難點:

  認識在不同發展階段,區域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影響因素的變化。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第1課時)

  導入:閱讀[探索]材料,思考問題:

  1、  墻壁厚度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這個案例說明區域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有何影響?

 。W洲傳統民居墻壁厚度自西向東逐漸增大,主要是由于氣候變化引起的。歐洲處于中高緯度,冬季寒冷,冬季氣溫自西向東遞減,在沒有普遍使用保溫材料的時代,只能依靠增加墻壁厚度來防寒。這體現了區域地理環境對民居建筑的影響,說明了人類活動與區域地理環境關系密切。)

  新課講授:區域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區域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具體有哪些影響呢?

 。ㄔ谡J識這種影響前首先認識兩個概念:1、 地理環境: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環境,包括自然和人文環境。2、區域地理環境:一定區域內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的總和。)

  ——區域地理環境是一成不變的嗎?

 。▍^域地理環境在漫長的人類發展史上,是不斷發展和變化的。人類依賴于自然環境而生存,所以區域地理環境的發展與變化對人類的發展進程產生深遠的影響,并且這種影響也是不斷發展和變化的。)

  (區域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可分為兩大方面,即陸地地理環境與海洋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板書: 一、陸地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在人類歷史發展的不同階段,由于各時期人地關系不同,陸地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也不同,具有明顯的階段性)

  板書:1、采集和狩獵階段:(讀圖1-2-2人類早期的采集和狩獵)

  ——影響這一時期人類活動的主要環境因素是什么?(氣候、地形、動植物分布)

  ——這一時期人類活動主要集中在哪些區域?(少數氣候溫暖濕潤、動植物資源豐盛的地區)

  ——這一時期的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如何?(人類依賴自然、崇拜自然)

  板書:2、農業社會階段:(此時人類活動主要為農業生產)

  ——影響農業生產的地理環境因素有哪些呢?(地形、土壤、水源、氣候、生產力)

  ——讀圖1-2-3早期農業主要起源地區,回答:人類早期農業起源地區有哪些地區?這些地區具有哪些相近的地理特征?(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便利的河水灌溉、適宜的氣溫、充足的日照,這些條件是農業社會發展的自然基礎。因此,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大河流域沖積平原、三角洲、盆地,成為世界農業文明的發祥地。)

  板書: 3、工業社會階段:

  ——這一時期,影響工業生產的主要環境因素又有哪些呢?(能源資源、金屬資源、交通狀況等。)

 。ㄒ虼,在有豐富自然資源與有利的自然條件空間組合緊密的地區,往往形成重要的工業區。)

  ——世界上這樣的工業區有哪些?(英國南部地區、美國東北部、德國魯爾區等傳統工業區。)

  ——是否只有自然資源豐富的地區才能形成工業區呢?(不是,為什么?)

 。ɡ纾喝毡窘柚鷥炘降牡乩砦恢煤桶l達的海運,擺脫了對礦產資源的地域依賴性,形成了太平洋沿岸的工業帶。主要的五個工業區:京濱(東京與橫濱)、名古屋、阪神(大阪與神戶)、瀨戶內海(福山與廣島)、北九洲。主要的工業部門:鋼鐵、機械制造、汽車、造船、石油化工、電子電器等。)

  ——是否自然資源豐富的地區就一定能形成工業區呢?(不是,為什么?)

 。▍^域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具有一定的制約作用,如果一個區域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但環境條件較差,那么這一區域的良性發展也較難實現。如我國西部很多地區自然資源很豐富,但經濟發展水平卻很低,這與西部的地理環境較差有著很大的關系。)

  板書:4、后工業化階段:

  (這個時期新技術興起,并被廣泛應用于生產和生活各方面,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整體下降,環境質量對社會的影響上升。)

  ——環境質量對高新技術產業有何影響?(1、優越的環境可以提高新技術產品的質量;2、優越的環境可以吸引科技人員定居,提高科研效率,形成高新技術產業的集聚效應。)

  ——世界著名的高新技術產業區有哪些?(如:美國硅谷、德國南部、日本九州等。)

 。ǖ2課時)

  板書: 二、海洋和島嶼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板書:1、海洋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海洋對人類活動的價值體現在哪幾個方面?(海上交通、海洋資源<漁業、礦產、能源、空間等>)

  ——在不同歷史時期,海洋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有何差異?

 。1)航海技術落后階段:障礙、疆界、海域不被重視。

  (2)航海技術發達階段:交通通道、人口與城市向沿海集中,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漸超過內陸原有經濟中心地區。目前,世界上人口200萬以上的城市有一半分布在沿海地帶。西歐、日本、美國東海岸和西海岸是世界上經濟最活躍的區域。

 。3)海洋開發技術進步階段:海洋資源開發的領域大為擴展,海洋權益成為各國政府關注的焦點。解決海洋權益紛爭的法律依據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解讀圖1-2-10上海港的集裝箱碼頭)

 。b箱:貨物運輸中專供周轉使用的大型金屬容器。使用集裝箱,可直接在發貨人的倉庫裝貨,并運送到收貨人的倉庫卸貨,中途換車船時不必從箱中取出換裝,減少貨物搬運次數,節省了時間,節省了包裝材料和費用,有利于實現雜件貨物的機械化和自動化運輸,是交通運輸專業化的表現。)

 。ń庾x圖1-2-12海底石油和錳結核的分布)

  (石油: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區,以西北太平洋、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幾內亞灣、東北大西洋沿岸。錳結核:分布于深海底部大洋中,以太平洋的錳結核蘊藏量最豐富,占了全球總量的一半以上。)

 。ń庾x閱讀材料:領海和大陸架)

 。ā堵摵蠂Q蠓üs》規定:領海:每一個國家有權確定其領海的寬度,直至按照本公約規定的從基線量起不超過12海里(1海里=1.852千米)的界限為止。領海海域是沿海各國領土的一部分。大陸架:沿海國大陸架包括其領海以外依其陸地領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擴展到大陸邊外緣的海底區域的海床和底土。大陸架的自然資源包括“海床和底土的礦物和其他非生物資源,以及屬于定居種的生物,即在可捕撈階段在海床上或者海床上不能移動或者其軀體須與海床或者底土保持接觸才能移動的生物。中國在1958年9月4日關于領海的聲明中宣布領海寬度為12海里。中國的大陸架最寬處達400海里。東海2/3的海底是中國陸地向海洋延伸的大陸架。)[補充:專屬經濟區:從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量起,不應超過二百海里。沿海國在專屬經濟區內的權利、管轄權和義務:1.沿海國在專屬經濟區內有:(a)以勘探和開發、養護和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和海床及其底土的自然資源(不論為生物或非生物資源)為目的的主權權利,以及關于在該區內從事經濟性開發和勘探,如利用海水、海流和風力生產能源等其他活動的主權權利;(b)本公約有關條款規定的對下列事項的管轄權:⑴人工島嶼、設施和結構的建造和使用;⑵海洋科學研究;⑶海洋環境的保護和保全。]

  板書:2、島嶼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島嶼對人類的價值又體現在哪些方面呢?(島嶼本身具有的自然資源、港口、旅游景觀資源、周圍海域的歸屬權等)

  ——在不同歷史階段,島嶼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有何差異呢?

 。1)工業化前:經濟發展水平低;島上居民、文化、技術傳入;旅游地。

 。2)工業化后:利用港口發展經濟(如日本、英國);利用海洋旅游景觀資源發展旅游業;獲取專屬經濟區權益。

  例如: “沖之鳥”是太平洋上的一處珊瑚礁,地處我國臺灣省東南部“沖之鳥”,從前在漲潮時可有5塊巖石露出水面,但由于海水長年沖蝕,現在在漲潮時只有北露巖和東露巖兩塊巖石勉強露在海面之上。

  “沖之鳥島”高約1米,由直徑僅為數米的兩塊巖石組成,日本政府擔心該“島”被海浪侵蝕,特意在兩塊巖石上澆鑄水泥,以保證可按日方一貫主張,以此島為中心劃定半徑為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海域。日本政府為了防止“沖之鳥”的消失,從1988年開始花費近500億日元,以鐵制設施及水泥等防護工事將“沖之鳥”加固加高,并設置了氣象觀測裝置,造成“島”被使用的景象,但是目前無人駐守。日本如此煞費苦心地保持“沖之鳥”的存在,并堅持其為“島嶼”的用意非常明顯。因為,如果“沖之鳥”是巖礁,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21條的規定,巖礁不具備主張專屬經濟區的條件(那么日本在資源開發與海洋調查的主權范圍僅限于其周圍的40平方公里);如果“沖之鳥”是島嶼的話,那么以此為圓心的方圓200海里內(約43萬平方公里,相當于日本全部專屬經濟區面積的10%,比日本陸地面積還要大)都將成為日本的專屬經濟區。

  案例研究:地理環境與種植業、畜牧業的分化

  ——本案例說明了什么問題(現象)?(地理環境的不同導致人類生產活動方式的差異)

  ——三個地區分別為何種生產方式?三個地區的農業生產具有什么特點?什么原因導致三地農業生產方式的差異?練習:選擇題 1、  下列因子中,屬于農業社會的自然基礎的是(    ) ①平坦的地形    ②勤勞的人民    ③肥沃的土壤    ④寬廣的道路    ⑤充足的水源⑥適宜的氣溫    ⑦良好的習慣    ⑧精細的耕作    ⑨充分的日照    ⑩美麗的村莊 a. ①②⑤⑧⑩            b. ①②③④⑨       c. ①③⑤⑥⑨             d. ③⑤⑥⑦⑧2、  在后工業化階段,高新技術產業區主要布局在(    ) a. 環境質量優越地區                       b. 礦產資源豐富地區     c. 人口資源充足地區                       d. 勞動力低廉地區3、海洋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不被人們重視的原因是(    ) a. 海洋深度大,容易淹死人            b. 航海技術落后,難以逾越 c. 海洋里沒有什么資源                    d. 海洋水為咸水,不能飲用或用于灌溉 4、人口和城市開始向沿海集中的原因是(    ) a. 人類對海鹽的需求與依賴            b. 海洋成為人類交往的通道 c. 海邊有豐富的旅游資源                d. 海洋有豐富的水資源 5、近年來,我國南方部分沿海地區適當擴大紅樹林面積的主要目的是(    ) ①為過往船只提供避風場所    ②阻擋海浪侵蝕海岸  ③保持生物多樣性            ④增加用材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6、下列四組城市都屬于在鐵礦石產地發展起來的是(    ) a. 鞍山、包頭、攀枝花                   b. 武漢、唐山、呼和浩特 c. 馬鞍山、上海、鶴崗                    d. 本溪、重慶、石家莊 7、從地形上看,世界城市分布狀況是(    ) a. 主要分布于地勢平坦的高原上            b. 主要分布于地勢低平的熱帶平原和盆地 c. 瀕海、瀕湖或沿河的平原地帶             d. 山區基本上沒有城市分布 8、有關海洋對人類活動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在航海技術落后的階段,人們以海洋為媒介進行物資、信息的交流 b. 在航海技術發達的階段,沿海地區經濟均高于內陸地區 c. 海洋資源的開發已不受海洋環境的影響 d. 海洋中石油、錳、鈷的儲量比大陸豐富 9、有關島嶼權益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擁有國可劃定12海里的領海主權       b.      擁有國可劃定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 c.      擁有國可劃定200公里的專屬經濟區 d.     若該島無人居住,則最先發現的國家擁有該島主權 10、有關日本工業發展條件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利用本國豐富的資源,發展鋼鐵工業 b. 利用港口優勢,發展本國工業 c. 工業分布集中在沿海地區 d. 在環境質量較好、知識和技術水平較高的地區形成新興工業區

區域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精選2篇) 相關內容:
  • 第3課   區域經濟和重心的南移

    第3課 區域經濟和重心的南移課程標準要求 古代人口遷移的流向:一是由人口稀少的荒漠草原地區流向人口稠密的黃河中下游地區。二是北人南遷,由人口眾多的黃河流域遷向人口稀少的長江中下游地區。...

  • 第25課 亞洲和美洲的經濟區域集團化

    第25課 亞洲和美洲的經濟區域集團化【課程標準】以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及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為例,認識當今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發展趨勢。...

  • 必修2第23課《世界經濟的區域集團化》學案

    【學習目標】以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及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為例,認識當今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發展趨勢!局R梳理】1.歐洲聯盟(1)建立背景:①西歐國家有著相似的________,歐洲統一是歐洲人的強烈愿望。...

  • 第3課《區域經濟和重心南移》教案

    課題:第3課《區域經濟和重心南移》 【課標要求】通過對古代四大經濟區域的描述,認識我國古代經濟文明發展的多樣性。【知識體系】【知識體系】【探究與點撥】一.四大經濟區的形成1.四大經濟區的劃分:①劃分依據: ②四大經濟區: 2.各經...

  • 高考區域地理如何掌握,24個出題點,你掌握住了嗎?

    當我第一遍讀一本好書 的時候,我仿佛覺得找到了一個朋友;當我再一次讀這本書的 時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我們要把讀書當作一種樂趣,并自覺把讀書和學習結合起來,做到博覽、精思、熟讀,更好地指導自己的學習,讓自己不斷成長。...

  • 第十一課 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

    第十一課 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知道東南沿海地區、長江流域和西部地區的位置、范圍以及區域發展特點和條件。(2)知道五個經濟特區,以及香港、澳門、廣州、上海、南京、重慶、武漢等地的位置。...

  • 【時政熱點】國務院正式批準實施《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

    【時事背景】XX年5月24日,國務院正式批準實施《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這是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國發〔XX〕30號)、進一步提升長江三角洲地區整體...

  • 區域經濟和重心的南移

    第3課 一、四大經濟區的形成1、四大經濟區域司馬遷根據漢代經濟分布的特點,將全國劃分為四大經濟區:山東、山西、江南和龍門碣石以北。西漢所說的山西、山東與今天的地理概念不同。它們以河南崤山分界,以東為山東,以西為山西。...

  • 當今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的發展

    【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1.了解歐洲聯盟建立的過程,理解歐盟在世界經濟、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2.理解北美自由貿易區是世界上第一個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組成的集團的重要意義。...

  • 繪本游戲區域

    本名稱簡介《巴巴爸爸系列叢書》可里,可里,巴巴變,孩子們都特別的喜歡因為他充滿了神奇的色彩,把孩子們帶進了一個童話般的世界。區域名稱材料投放觀察重點益智區:1.《拼圖》2.《巴巴寶寶變變變》3.《巴巴寶寶捉迷藏》1. 投放巴巴爸爸...

  • 第5課“萬方樂奏有于闐”--“新中國民族區域自治”演講擂臺賽

    〖課程標準〗 了解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實。 〖教材分析〗 “‘萬方樂奏有于闐’‘新中國民族區域自治’演講擂臺賽”是一節學習與探究課,旨在了解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實,重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合作...

  • 第23課 世界經濟的區域集團化學案

    第23課 世界經濟的區域集團化學案重點:經濟區域集團化的發展過程難點:區域經濟集團化與經濟全球化的關系課前自主學習1.目前,對世界經濟影響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區域集團。...

  • 第五課 新中國民族區域自治教案

    第五課 新中國民族區域自治教案第五課“萬方樂奏有于闐:----“新中國民族區域自治”演講擂臺賽---學習與探究之一課程標準:了解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實。...

  • 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間創設活動區域

    幼兒園區域活動是幼兒游戲的一種特殊形式。幼兒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興趣選擇喜歡的內容,體驗角色,主動學習和探索。幼兒園常見的區域活動設置包括:閱讀區、美工區、科學區、益智區等。...

  • “萬方樂奏有于闐”--“新中國民族區域自治”

    演講擂臺賽〖課程標準〗 了解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實。 〖教材分析〗 “‘萬方樂奏有于闐’?d?d‘新中國民族區域自治’演講擂臺賽”是一節學習與探究課,旨在了解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實,重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 高一地理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熙微服第二部免费版第24集 | 国产激情自拍视频 | 国产超碰人人爽人人做人人添 | 哪个网站可以看av | 涩色在线视频 | 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A片 | 97se亚洲综合自在线尤物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囯产AV中文 | 乱子伦xxxx | 成人情趣视频网站 | 欧美亚洲日韩国产网站 | 91丨国产丨蚪窝海角社区 | 久久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 | 日本不卡网站 | japanese成熟丰满熟妇 | 亚洲成人av高清 | 午夜理论片最新午夜理论剧 | 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 欧美日本国产一区 | 天干夜天干天天爽自慰 | 懂色av色香蕉一区二区蜜桃 |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有的能看 | 日韩欧美视频在线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小网站 | 日韩一区精品 | 91在线国产最新地址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蜜 | 国产妇女馒头高清泬20P多毛 | 午夜伦费影视在线观看 | 日韩一区二区av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五月色婷婷亚洲精品制服丝袜1区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69 | www.色五月 | 超碰色偷偷 | 久久九精品 | 国产乱子经典视频在线观看 | 久操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91免费污视频 | 性色欲情网站IWWW九文堂 | 蜜桃在线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