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國際貿易和金融(通用2篇)
7.7國際貿易和金融 篇1
【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與技能目標:1.了解全球經濟聯系的基本形式為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2.了解國際貿易的范圍。3.了解國際貿易的基本格局和現狀。4.了解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
過程與方法目標:1.評價國際貿易基本格局的合理性。2.分析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貧富差距產生的原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主動思考經濟貿易的社會公平問題,樹立平等互利的國際貿易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國際貿易的基本格局和國際貿易的現狀。
難點:
1.評價國際貿易基本格局的合理性。
2.分析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貧富差距產生的原因。
教學方法:
啟發式和討論法相結合。
教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設計】
新課導入:商業貿易活動是人類地域聯系的重要方式,我國每年進出口量大幅度增長,與國際的交往增加了,說明我國的商業逐步走向國際化。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國際貿易和金融。
一、日益密切的全球經濟聯系
學生閱讀教材。
多媒體投影表7.4以及展示問題。1.全球經濟聯系的基本方式是什么?2.全球經濟聯系的發展與科學技術的發展的關系是什么?3.20世紀中期以來,全球經濟聯系的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
學生思考、討論并回答。國際貿易和金融是全球經濟聯系的主要方式。每一次技術革命的到來,都推動了國際貿易的大發展,加強了全球經濟的地域聯系。20世紀中期以來,在新技術革命的推動下,國際貿易和金融活動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各國或地區經濟越來越相互滲透、相互依存、不斷加深,經濟貿易和金融走向全球化。
①國際互聯網的出現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承轉過渡:在了解了日益密切的全球經濟聯系的情況下,我們應該進一步了解國際貿易的基本格局。
二、國際貿易的基本格局
學生閱讀教材并讀圖7.32和7.33。
教師提問:國際貿易交易的對象主要有哪些?
學生思考并回答:
主要有商品交易、商業信息交易以及勞務、技術、設備的交易。
多媒體投影,教師提問:
讀“我國外貿出口商品構成的變化”圖,思考回答下列問題:
1.從1952年到xx年間我國外貿出口商品構成發生了什么變化?
2.目前我國的進出口商品主要有哪些?
3.我國對外貿易的主要對象有哪些?
學生思考討論。
教師提問:那么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上主要有哪些不同?
多媒體投影下表。
學生閱讀教材討論。
學生回答并填寫表格。
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
工業基礎情況
雄厚
較薄弱
主要出口商品
工業制成品、小麥、玉米和畜產品
農礦等初級產品
主要進口商品
原料和燃料
工業制成品
近年來的變化
高技術產品進出口增長率高于其他制成品
工業制成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增加
貿易格局分析
優勢地位
不利地位
解決的措施和對策
南北對話
南南合作
承轉過渡:在國際貿易的過程中勢必產生相應的金融服務機構,這就是國際金融。
三、世界主要的金融中心
學生閱讀教材思考:1.世界主要金融中心在哪些城市?2.金融市場與政治經濟的關系如何?
學生回答:遍布世界的金融網絡,通過電子計算機等通信工具,把許多國家聯系在一起,一個市場發生動蕩,以至世界上一個角落政治局勢變動,都會迅速反映到國際金融市場,波及許多國家和地區。
課堂練習:
1.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的主要內容分別是:
a.商品交換,外匯的周轉和運動 b.商品和信息交換,資金的周轉和借貸
c.商品和勞務交換,貨幣資金的周轉和運動 d.商品和技術將交換,資金的周轉和借貸
2.下列國際金融中心與其所在國連線正確的是:
a.蘇黎世──瑞典 b.法蘭克福──法國 c.莫斯科──俄羅斯 d.倫敦──英國
3.讀世界石油貿易流向圖,分析問題:
⑴世界最大的石油產區位于_______________沿岸,石油從這里輸往西歐,和北美最近的一條路線依次經過_______________海峽,_______________海峽_______________運河和_______________海峽。
⑵近幾年來,世界石油貿易成為第_______________大宗貿易貨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甲、乙兩圖為世界著名海峽的地理簡圖,讀圖回答:
(1)甲圖是__________海峽,其東端有世界著名海港_________。乙圖是_________海峽,其最狹處建有世界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隧道。
(2)_____圖所示海峽往往風浪較小,因為該海峽位于___________帶(氣壓帶風帶全稱);_____________圖所示海峽往往風大浪高,因為該海峽位于____________帶(氣壓帶風帶全稱)。
(3)按經濟發展水平劃分,甲圖所示海峽沿岸國家都屬于___________國家;乙所示海峽沿岸國家均屬_____________國家。
(4)在圖中海峽范圍內用箭頭方向線標出:①甲圖標出來自世界最大石油產地的原油運輸方向;②乙圖標出來自附近著名油田的原油運輸方向。
5.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原油進口量逐年增長,目前已超過年消費量的1/3。
(1)在甲、乙兩圖所示海峽中,對我國進口石油有重大影響的是___________海峽。
(2)為了保障我國的石油供應,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多項選擇)
a.拓展石油進口渠道,分散風險 b.加強國際合作,保障海峽安全通航
c.大力開發國內油田,不再進口石油 d.節約能源,降低能耗
(3)除了石油進口外,該海域對我國的重要意義還表現在__________(多項選擇)
a.對外貿易進出口商品的海上運輸要道。
b.我國遠洋航線中最繁忙的東行航線的樞紐。
c.通往南亞、東非、北非、南歐、西歐最短航程的必經之地。
d.紡織品出口到美國的重要海運通道
板書設計:
一、日益密切的全球經濟聯系
二、國際貿易的基本格局
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
工業基礎情況
主要出口商品
主要進口商品
近年來的變化
貿易格局分析
解決的措施和對策
三、世界主要的金融中心
7.7國際貿易和金融 篇2
【教學構思】
本節課教學內容的分析,首先要正視三個現實問題:一是教材的編寫邏輯與學生的認知邏輯存在差異;二是教材中所反映的生活生產實踐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存在著距離;三是在地理教學中如何培育學生的人文素養。因此,按照傳統的教法,課堂上只重視學科的知識性而忽視人文性,即重視學生對明確知識(explicit knowledge)的掌握,而忽視學生默許知識(tacitknowledge)學習的話,書本上的內容就無法得到學生的認同,學生的人文素養也就得不到培養。所以,要在實踐活動之中提高情境性和個性化,在學生的團體實踐和做的過程中學習。基于此,這節課的--就圍繞著學生的參與、體驗和感悟而展開,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的作用定位在幫助學生縮小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的距離,幫助學生尋找書本間接經驗與生活直接經驗的結合點,讓學生在生活中應用、驗證、擴展、深化所學的知識,從而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學習的意義和價值。因此,我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選擇了由chistian.aid創作的著名貿易游戲方法并作了較大改動。
【--】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有關國際貿易、國際金融的基本知識;
2.理解當前國際貿易的基本格局;3.理解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貿易的不平衡性。
過程與方法:
模擬真實情景,讓學生在行動中學、在合作中學,使學生在較為真實的情境中體驗知識的現實來源和應用價值。情感與價值觀:鼓勵學生反思經濟貿易資源環境等社會公平問題,反思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樹立平等互利的國際貿易原則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1.理解當前國際貿易的基本格局;
2.理解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貿易的不平衡性。
三、課前準備
上網查閱當前有關國際貿易的相關資料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課堂組織
人員安排:將全班48名同學分成6個活動小組和一個由6人組成的世界銀行
場地安排:提供6個活動小組場所、世界銀行場所和會展中心場所
資料安排:
a組(a1.a2) b(b1.b2) c(c1.c2)
2把剪刀 8張紅色卡紙 4張紅色卡紙
3把直尺 4張綠色卡紙 2張綠色卡紙
1個六邊形模型 1支鉛筆 4支鉛筆
2張綠色卡紙 xx元現金券 1把小刀
1只圓規 4000元現金券
靈活、藝術地組織教學,使教學富有生活情趣,通過合作學習,共同完成學習目標。
教師宣布游戲規則
1.每組派一名代表抽取一個信封
2.每組做有具體形狀的東西,而且這個生產成型的東西要能被世界銀行所收購,收購價按當時牌價計算
3.各組洽談業務到會展中心
模擬當前世界資源分布和生產的真實情景,為學生提供動手體驗的機會。
學生活動
世界銀行第一次公布每種產品的收購價
邊長4×8cm 邊長3×6cm的直角三角形的矩形
基準價200元 基準價150元
半徑4cm的圓形 邊長3cm的六邊形
基準價300元 基準價100元
10分鐘后,世界銀行第二次公布:紅色卡紙代表能源,綠色卡紙代表重要的環境資本
5分鐘后,世界銀行第三次公布:每種產品的收購價
邊長4×8cm 邊長3×6cm 的直角三角形的矩形
基準價150元 基準價300元
半徑4cm的圓形 邊長3cm的直角三角形
基準價300元 基準價500元
十分鐘后結束
讓學生在“做中學”,在活動中使學生不僅學習到知識,還要使他們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得到發展,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的創造能力得到激發。
教師要注意調控課堂,關注活動公布后學生的反映和活動變化。
教師宣布
告知事實:開始時各小組所擁有的資料 世界銀行公布各小組游戲結束時所擁有的紅色卡紙、綠色卡紙、工具、現金、部分完成的產品
組織討論
討論:
1.你們小組是怎么做的?
2.對你觸動最大的事是什么?有使你感到快樂的事嗎?
3.你是如何看待“x”組的?各組的行為對彼此是公平的嗎?
4.在你們小組知道紅色卡紙代表能源、綠色卡紙代表很重要的環境資本時,對你們組的生產活動和貿易活動產生影響了嗎?為什么?
5.你是否認為你們小組是個成功的小組?成功在哪些方面?
6.技術(工具)有何作用?它們在加速資源的使用嗎?誰是獲益者?如何獲利?
7.如果讓你們重新來做這個游戲,你們會如何改進?
使課堂教學與現實生活從“分離”回歸到“整合”,引導學生關注新穎而變化的時代、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真實而復雜的生活,在生活中應用、驗證、擴展、深化所學的知識,從而真正認識學習的意義和價值。
小組討論
各組討論,寫出發言提綱教師巡視,注意檢驗:①小組的設想、目的與成功的判斷標準;②各小組是否遵循“經濟原則”;③各小組是合作多還是競爭多?行為對彼此是否公平?
培養學生對活動和知識的整理能力。
反思
各組就活動和討論過程中產生的疑問向老師和同學質疑詢問
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
教師總結、承轉
以上活動大家可以體驗感悟到:企業組織的(地區或國家)經營能力、勞動分工、信息的通暢度、彼此間的競爭合作會影響該組織(地區或國家)的興衰,資源豐富的和技術發達的團體傾向于整個控制貿易體系。當前世界真正的貿易情況如何呢?下面大家分析討論:
1.比較分析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存在的差別
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
工業基礎
主要出口商品
主要進口商品
近年來的變化
貿易格局分析
2.分析國際金融與國際貿易關系,當前世界重要國際金融中心分布在哪里?
整合生活與課本知識,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師生共同總結
師生共同總結填寫下表:
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
工業基礎
雄厚
比較薄弱
主要出口商品
工業制成品、小麥、玉米和畜產品
農礦等初級產品
主要進口商品
原料和燃料
工業制成品
近年來的變化
高技術產品進出口增長率高于其他制成品
工業制成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增加
貿易格局分析
優勢地位
不利地位
發展中國家的措施
南北對話
南南合作
案例分析
讀“我國外貿出口商品構成的變化”圖,思考回答下列問題:
1.從1952年到xx年間我國外貿出口商品構成發生了什么變化?這說明了什么?
2.目前我國的進出口商品分別有哪些?
3.我國對外貿易的主要對象有哪些?
4.我國沿海的對外貿易口岸主要有哪些?
鞏固深化所學知識。
點評:本節--以模擬真實情景為主,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以此體驗知識的現實意義和應用價值。教學中選擇了貿易游戲方法,鼓勵學生的參與意識,注意創造能力的發展,同時培養學生整合生活與課本知識以及綜合思維的提高,最后通過案例分析,鞏固深化所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