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地理教案 > 高中地理教案 > 高一地理教案 > 自然災害的類型與分布(精選3篇)

自然災害的類型與分布

發布時間:2023-08-14

自然災害的類型與分布(精選3篇)

自然災害的類型與分布 篇1

  第三課時

  【新課導入】由于人類活動的領域不斷擴大,沿海地區又是人類活動最為集中的地帶,所以海洋災害對人類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板書】三、海洋災害

  【提問】什么是海洋災害?海洋災害有哪些?

  【學生回答】海洋災害概念:因海洋自然環境發生異常性激烈變化,而導致在海上或海岸地帶發生的自然災害稱為海洋災害(marine hazard)。

  風暴潮、海嘯、海浪、海冰、赤潮等造成的災害都屬于海洋災害。其中最嚴重的海洋災害是風暴潮。

  【板書】1.風暴潮

  【自主學習】閱讀課本第20頁內容,回答以下問題。

  (1) 風暴潮產生的原因和分類

  (2) 風暴潮的危害

  (3) 全球最容易遭受風暴潮危害的地區有哪些?

  【學生看書后回答】(1)風暴潮成因:是由熱帶氣旋或溫帶氣旋等大氣運動所引起的海面異常升降現象。

  (2)分類:由熱帶氣旋引起的風暴潮叫熱帶風暴潮,由溫帶氣旋引起的風暴潮叫溫帶風暴潮。

  (3)危害:不僅可傾覆海上船只,破壞海上設施,而且嚴重侵襲沿岸地區,淹沒城鎮、村莊、耕地,破壞房屋與工程設施,甚至造成人員傷亡。

  (4)最容易遭受風暴潮危害的地區:孟加拉國、日本、美國、荷蘭等國家。

  【過渡】海嘯是另一種形式的巨大波浪。

  【投影】印度洋海嘯圖片

  【板書】2.海嘯

  【閱讀】閱讀課本20~21頁材料“海嘯是怎么回事”,說明海嘯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海嘯的危害。

  【學生回答】(1)海嘯成因:是指海底突然變動引起海水的大幅度升降而形成的巨大波浪。引起海嘯的海底變動常與海底地震和海底火山爆發有關。

  (2)危害:顛覆船只,摧毀港口設施,給沿海地帶造成嚴重破壞。

  【過渡】近年來,對沿海地區影響較大的海洋災害還有赤潮。

  【板書】3.赤潮

  【投影】圖1-23  渤海赤潮合成衛星圖像

  【講述】赤潮是海水中某些微小的微型藻、原生動物或細菌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爆發性增殖或聚集在一起而引起水體變色的一種生態異常現象。這一概念最早是因海水變紅而得名,現在已成為各種赤潮的統稱。赤潮一般可分為有毒赤潮與無毒赤潮兩類。有毒赤潮是指赤潮生物體內含有某種毒素或以能分泌出毒素的生物為主形成的赤潮。有毒赤潮一旦形成,可對赤潮區的生態系統、海洋漁業、海洋環境以及人體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毒害。無毒赤潮是指體內不含毒素又不分泌毒素的生物為主形成的赤潮。無毒赤潮因會大量消耗水中氧氣,造成生物缺氧而死,對海洋生態、海洋環境、海洋漁業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危害,但基本不產生毒害作用。

  【思考活動】渤海赤潮產生的原因有哪些?

  【學生回答】自然原因:海區封閉,海灣內的水與外海交換微弱。夏季水溫較高。

  人為原因:周圍地區工農業發達,人口密集,排放的生產生活污水較多,水體富營養化。

  【承轉】其實赤潮也屬于生物災害。

  【投影】生物災害圖片

  【板書】四、生物災害

  【自主學習】閱讀課本第22頁內容,回答以下問題:

  (1) 什么是生物災害?

  (2) 常見的農林牧生物災害有哪些?危害有哪些?

  (3) 森林火災和草原火災屬于哪種類型的災害?

  【學生回答】(1)生物災害概念:一般來說,由動植物的活動和變化所造成的災害,就是生物災害。

  (2)農林牧生物災害:病害、蟲害、草害、鼠害等,

  危害:造成農作物大面積減產,甚至絕收,導致農產品大批量變質,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3)森林火災和草原火災也屬廣義的生物災害,指的是由于人們生活用火、生產用火或雷電、煤自燃所引起的森林林木或草原牧草失去控制的大范圍燃燒現象。

  【閱讀思考】閱讀教材第22頁活動部分的“森林火災發生的原因”,分析森林火災發生的原因,找出防止森林火災的辦法。

  【學生回答】

  (1) 森林火災發生原因:

  (2) 防止火災最主要的是控制火種和走火途徑。

自然災害的類型與分布 篇2

  第二節  自然災害的類型與分布

  [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說出自然災害的類型,解釋每種自然災害產生的原因及危害。2.運用地圖能夠說出世界和我國主要自然災害的區域分布。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洪澇、地震、海嘯、蝗災等災害圖片、音像資料、動畫課件的呈現,使學生對自然災害的危害有著感性的認識,進而培養學生對有用信息的提取、分析、整理歸納的能力。    2.通過對氣象災害和地質災害的成因和分布規律等問題的設置,激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多角度思維和認識地理事物或現象的能力。    3.利用地圖進行自然災害類型及分布的學習,培養學生“以文釋圖”或“以圖釋文”的能力;利用表格歸納自然災害的特點、成因和防御,培養學生分析對比和歸納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洪澇、地震等災害圖片和影像資料的呈現,刺激學生的感官,震撼學生的心靈,達到強化學生災害意識和憂患意識的目的。    2.通過對干旱、洪澇、地震、滑坡等災害及其關聯性的學習,培養學生辯證地分析問題的能力。    3.通過小組合作解決學習問題,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并樹立全球合作,共同防災、減災的思想。

  [教學重點]

  1.    氣象災害的災因、危害和分布

  2.    地質災害的災因、危害和分布

  [教學難點]

  各種自然災害的成因

  [教學媒體與教具]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3課時

  [講授過程]

  第一課時

  【新課導入】生存與發展是人類社會的兩大主題,頻繁發生的自然災害不斷威脅著人類生命財產的安全,災害與資源、環境、人口被認為是制約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四個主要因素。在與自然災害作斗爭的過程中,我們只有更好地了解自然災害,才能使自己的損失降至最低。你了解各種自然災害的成因、危害及其區域分布嗎?

  【板書】第二節  自然災害的類型與分布

  【講述】自然災害的類型劃分,由于分類的角度不同,類型也就不一樣。

  【思考活動】下面是研究者對自然災害進行的一些其他分類。你知道這些分類的依據是什么?請把它寫在下表的空格中。

  【點撥】    自然災害的類型    分類依據陸地災害、海洋災害地球表面海陸分布全球性災害、區域性災害自然災害波及范圍山地災害、平原災害、濱海災害陸地地形類型原生災害、次生災害自然災害出現時問的先后和災因地史災害、歷史災害、當代災害、未來災害自然災害出現時期特大災害、大災害、中災害、小災害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災度)

  【講述】自然地理環境共有四大圈層,每一個圈層要素發生異常變化都會形成災害,按照與人類生存活動關系密切的四大圈層及成災原因來劃分,大體可以把自然災害分為氣象災害、地質災害、海洋災害和生物災害四大類型。首先我們來學習氣象災害。

  【板書】一、氣象災害

  【思考】你知道的自然災害中,哪些是氣象災害?

  【學生回答】干旱、暴雨、洪澇、臺風、寒潮等。

  【自主學習】閱讀課本9~15頁正文內容,填寫下表。項目    干  旱    洪    澇    熱帶氣旋成 因危害分布防御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總結】項目    干  旱    洪    澇    熱帶氣旋成 因長期降水偏少或無降水連續的暴雨或短時間的大暴雨引起低洼地積水、水流沖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壩。熱帶洋面的空氣漩渦,受低氣壓影響。危害農作物干枯死亡,陸地水減少,造成人畜和工農業缺水,社會動蕩造成農作物減產或絕收,破壞房屋、建筑、水利工程、交通、電力設施和造成人員傷亡強風、暴雨、風暴潮、洪澇,沖毀農田、房屋、建筑,中斷交通,造成海難和人員傷亡。分布干旱區和半干旱區、季風氣候區亞洲東部和南部、美國東部、歐洲西部等。我國東南沿海、日本和東南亞、加勒比海地區和美國東部海岸。防御興修水利、節水、綠化、生物改良使之耐旱加強預報、綠化、防洪工程加強預報、營造防護林等。

  【閱讀】閱讀課本第10頁材料“世界現代史上最嚴重的旱災”,通過閱讀了解到世界現代史上最嚴重的旱災發生在非洲薩赫勒地區,時間長達20年之久。通過閱讀進一步了解干旱帶來的危害。

  【思考活動】閱讀課本第10頁材料“干旱對作物生長的影響”,并思考:干旱造成植物缺水有哪兩種類型?

  【學生回答】土壤缺水導致根部缺水引起水分收支平衡失調;空氣缺水導致水分不足引起水分收支平衡失調。

  【思考活動】下列說法,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

  ①在農業生產上,只要滿足農作物生長關鍵期的降水量需要,就算作風調雨順。因此,即使全年降水量很多,但在農作物生長關鍵期沒有降水而造成缺水,仍然會發生干旱。相反,全年降水量不多,但在農作物生長關鍵期有了及時雨,農業生產也不會出現干旱………(    )   

  ②干旱區發生的干旱不算干旱,濕潤區發生的干旱才算干旱……(    )   

  ③一般來說,達到干旱標準的干旱都可能給人類帶來危害。因此,對干旱和旱災沒有必要進行嚴格區分……………………………………………(    )   

  ④少干旱容易引發森林火災、草原火災、城市火災及農林病蟲害等次生災害…… (    )

  【點撥】①√②×③×④√

  【承轉】水過少導致干旱,水過多則就會出現洪澇。

  【閱讀】閱讀課本兩則材料“雨澇是如何危害農作物生長的”和“ 洪澇災害’”的來歷”,通過閱讀,認識到:洪澇災害具有雙重屬性,既有自然屬性,又有社會經濟屬性。它的形成必須具備兩方面的條件:第一,自然條件。洪水是形成洪水災害的直接原因。只有當洪水自然變異強度達到一定標準,才可能出現災害。其主要影響因素有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和地形地勢等。第二,社會經濟條件。只有當洪水發生在有人類活動的地方才能成災。受洪水威脅最大的地區往往是江河中下游地區,而中下游地區因其水源豐富、土地平坦又常常是經濟發達地區。【思考活動】讀圖l-12,說一說世界洪澇災害的主要發生地區。

  【點撥】通過讀圖,可以看出:世界洪澇災害主要發生在亞洲、歐洲、北美洲的沿海、沿河、沿湖地區。這些地區地形平坦,水源豐富,常常是經濟發達地區。

  【探究活動】1.讀圖1—13,找出世界上受熱帶氣旋威脅最為嚴重的三個地區,分析這些地區的緯度位置有何特點。

  2.從氣壓狀況分析,熱帶氣旋屬于低壓系統還是高壓系統?

  【學生回答】1.我國東南沿海、日本和東南亞、加勒比海地區和美國東部海岸。主要位于熱帶、亞熱帶沿海地區。

  2.低壓系統。

  【投影】龍卷風遠觀圖

  【閱讀】閱讀課本第15頁材料“美國:多龍卷風的國家”,思考:

  (1)       形成龍卷風的天氣系統。

  (2)       美國多龍卷風的原因。

  【學生回答】(1)龍卷風是熱帶氣旋的另一種常見表現形式

  (2)美國多龍卷風的原因:主要與美國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有關。美國國土大部分處于北緯20°~50°之問,而南部為墨西哥灣,其海面上的暖濕空氣在春夏季節源源不斷地流向美國大陸,當與西面或西北面越過落基山脈而來的干冷空氣相遇時,因暖濕空氣急劇上升而出現強烈的對流,不斷產生作為“龍卷風之母”的雷雨云。此外,人工改造下墊面,如草原墾荒、地面硬化等,也為龍卷風的生成提供了充分的條件。

  【思考】除了干旱、洪澇、熱帶氣旋外,你還知道哪些氣象災害?

  【學生回答】還有大風、冰雹、低溫冷凍、雪災、干熱風、雷暴、沙塵暴、連陰雨、凍雨、霧等。

自然災害的類型與分布 篇3

  第二節  自然災害的類型與分布

  【新課導入】與人類生存活動關系密切的四大圈層發生異常變化就會形成自然災害,巖石圈的異常變化形成地質災害。

  【板書】二、地質災害

  【啟發提問】說出你知道的地質災害類型。

  【學生回答】地質災害的種類很多,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縫等。

  【過渡】在各種地質災害中,對人類危害最大的是地震。

  【投影】汶川地震圖片

  【板書】 1.地震

  【閱讀】結合圖1-16 地震構造示意圖,閱讀課本第17頁材料“地震小詞典”,了解:(1)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前震、余震等基本概念。

  (2)說明淺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的震源深度。

  【自主學習】閱讀課本16頁正文教材,回答以下問題:

  (1)表示地震大小的指標是什么?如何確定?

  (2)反映地震活動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壞程度的指標是什么?如何確定?

  (3)你知道地震引起的次生災害有哪些嗎?

  【學生回答】(1)震級: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標是震級。震級與地震釋放出的能量多少相關。可以根據地震儀器的記錄推算得出。

  (2)地震烈度:反映地震活動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壞程度的指標。地震烈度不是通過儀器測定的,而是根據人對地震的感覺和地面及地面上的房屋、工程建筑、器具等遭受地震影響和破壞的程度來確定的。

  (3)地震引起的次生災害有火災、水災、煤氣和有毒氣體泄露、細菌和放射性物質擴散,以及海嘯、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

  【思考】一次地震有幾個震級?幾個烈度?

  【啟發學生回答】地震是地球內能釋放的一種激烈的形式,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因為震級與地震釋放出的能量多少相關,一次地震釋放的能量是一定的,因此震級也只有一個。但不同地區受同一次地震的影響是不同的,因而地震烈度有多個。

  【思考】烈度與哪些因素有關?

  【啟發學生回答】地震烈度與震級、震中距、震源深度以及房屋、工程建筑的質量有關,一般來說,震級越大,烈度越大;距震中越近,烈度越大;震源深度越淺,烈度越大;房屋、工程建筑的質量越差,烈度越大。

  【思考】你認為同級別的淺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三者中,哪一種地震的破壞性最大?

  【學生回答】淺源地震,破壞性最大。

  【閱讀】閱讀課本第16頁材料“地震級別與人的感覺”,了解以下內容:里氏3級以下的地震為微震,3級以上的地震為有感地震,5級以上的地震為破壞性地震。

  【探究活動】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戶發生了里氏7.2級地震。讀圖l-17,回答問題:   

  1.神戶地震的震中位于哪兩大板塊的交界地帶?

  2.日本的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中,受神戶地震影響較小的是哪兩個島?

  3.如果其他條件相同,a、b兩地測得的震級和烈度哪里大,哪里小?

  【點撥】1.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地帶;

  2.九州島和北海道;

  3.a、b兩地震級相同,a由于離震中近,所以烈度大于b。

  【講述】世界上地震的分布很不均衡,就大陸地震而言,主要集中于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海一喜馬拉雅地震帶。

  【讀圖分析】讀圖l-18 世界淺源地震震中分布圖,分析:世界上地震分布有何規律?

  【師生共同分析歸納】地震是地球內能釋放的一種激烈的形式。地震的發生與地質構造相關,地球內能選擇地殼薄弱地帶進行釋放,而地殼薄弱地帶主要在板塊的邊界,板塊運動造成巖石圈發生斷裂或錯位,引發地震。

  【探究活動】  1.環太平洋地震帶位于哪些板塊的交界地帶?

  2.運用板塊構造學說解釋為什么環太平洋地區多地震。

  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xx年12月26日早晨5點28分,伊朗東南部古城巴姆遭受強烈地震襲擊。這次地震震級在里氏6級以上,死亡人數超過3萬。巴姆古城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而今巴姆古城的大部分建筑已被地震摧毀。地震還切斷了巴姆的水、電和天然氣供應,使成千上萬人失去了家園。

  (1)伊朗為什么多發地震?

  (2)地震對人類的危害,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點撥】1.環太平洋地震帶位于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南極洲板塊交界地帶。

  2.板塊內部地殼活動相對穩定,板塊邊界地殼運動活躍,容易出現斷裂和錯位,引起地球內能的強烈釋放。環太平洋地區正處于板塊邊界地帶,所以多地震。

  3.(1)伊朗位于地中海一喜馬拉雅地震帶上,處于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接處。

  (2)地震可以摧毀建筑、使人們失去家園、造成人員傷亡、誘發其他災害共同影響人類,比如火災、海嘯等。

  【閱讀思考】閱讀課本第18~19頁材料“美國舊金山的地震”,并用板塊構造學說解釋美國加利福尼亞洲多地震的原因。

  【學生回答】美國加利福尼亞洲位于美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地震頻繁。

  【承轉】影響我國的主要地質災害除了地震外,還有滑坡和泥石流。

  【板書】2.滑坡和泥石流

  【自主學習】閱讀課本19~20頁內容,填寫下表:

  滑坡 泥石流

  成因  

  分布  

  危害  

  【師生共同歸納總結】

  (1) 滑坡:

  ① 成因:斜坡上的巖體或土體在重力作用下,沿著一定的軟弱結構面發生整體順坡下滑的現象。

  ② 分布:世界上很多國家都不同程度地遭受過滑坡的危害,中國、美國、日本、意大利、瑞士、奧地利、印度、捷克、斯洛伐克等是受滑坡危害比較嚴重的國家。

  ③ 主要危害:常常表現在對房屋和其他工程設施、耕地、農作物所造成的破壞和河道阻塞。

  (2) 泥石流

  ① 成因:是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發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特殊洪流。

  ② 分布:全球除南極洲外,其余六大洲都有泥石流發生。中國、日本、印度、哈薩克斯坦、俄羅斯、意大利、法國、奧地利、瑞士、美國、秘魯、智利等國的泥石流活動較為頻繁。

  ③ 主要危害:阻塞河道,沖毀農田、房屋,更重要的是對城鎮、礦山、鄉村的毀滅性沖淤。

  【思考】我國川、黔、滇接壤地帶地震、滑坡、泥石流頻發,請你分析原因。

  【教師啟發學生回答】我國川、黔、滇接壤地帶地震、滑坡、泥石流頻發的原因:川、黔、滇接壤地帶位于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現代地殼運動活躍,地震頻發;地震導致山體巖石松散,再加上這里地勢起伏,降水較多,且夏季多暴雨,因而滑坡、泥石流頻發。如下圖所示:

自然災害的類型與分布(精選3篇) 相關內容:
  • 第二節  自然災害的類型與分布

    第二節 自然災害的類型與分布[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說出自然災害的類型,解釋每種自然災害產生的原因及危害。2.運用地圖能夠說出世界和我國主要自然災害的區域分布。...

  • 高中地理《人類活動與自然災害》優秀說課稿模板

    一、分析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節是高二地理選修5《自然災害與防治》第一章《自然災害概述》中的內容,在學習了前兩節自然災害概念、特點和分布規律后,這一節主要學習《人類活動與自然災害》。...

  • 高中地理《人類活動與自然災害》說課稿模板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說的課題是下午要上選修5第一章第三節《人類活動與自然災害》,本節準備用1課時的時間講完。首先我對本節教材內容進行以下分析:一、分析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節是高二地理選修5《自然災害與防治》第一章《自...

  • 大班安全自然災害教案(精選3篇)

    活動目標:1、學習在火災、地震、打雷等危險情況下的自救常識,掌握正確的自救方法。2、能沉著、冷靜地面對危險情境,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3、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4、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 5.1農業生產活動(精選3篇)

    教學目的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農業生產的主要特點及其形成原因;了解農業的投入和產出的各個因子及現代農業提高產出的手段,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熟悉農業的各種分類方法,能從不同的側面對農業地域類型進行分類。...

  • 《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導學案(通用2篇)

    《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教學設計一、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課標要求:分析農業區位因素,舉例說明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特點及其形成條件。...

  • “城市化過程中的問題及其解決途徑”教學設計(精選2篇)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把教材“奉若神明”,對教材安排的課時、進度、章節、邏輯體系乃至觀點不敢作絲毫調整變更,而新課程強調,教材是“教學材料”,而不是“學校教學事實上的唯一依據”,教材僅僅是一種充滿了變數和彈性的課程...

  • 區域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精選2篇)

    第一章 區域地理環境和人類活動第二節 區域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第1課時陸地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學習目標 以某區域為例,比較不同歷史階段陸地地理環境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影響。...

  • 7.7國際貿易和金融(通用2篇)

    【教學目標設計】知識與技能目標:1.了解全球經濟聯系的基本形式為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2.了解國際貿易的范圍。3.了解國際貿易的基本格局和現狀。4.了解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過程與方法目標:1.評價國際貿易基本格局的合理性。...

  • 高一地理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一线高本道高清免费 | 欧美在线免费观看一区 | 亚洲色欲天天天堂色欲网 | av手机在线播放网址 | 精品无人区麻豆乱码无限制 | 四虎影院中文字幕 | av在线网页 | 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色戒 |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字幕 | 绯色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更新时间 | 性欧美极品另类 | 日韩av中文字幕第一页 | 亚洲一级无毛 | 88888888国产一区二区 | 日韩欧美1区2区 | 国产精品伦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91porny国产 | 超爱碰在线资源 | 一本色道av久久精品 | 亚洲精品视频一二三 | 国产精品嫩草99a | 日本在线视频中文有码 | 成人中文乱幕日产无线码 | 色七七桃花综合影院 | 最新高清无码专区在线视频 | 日本国产精品无码字幕在线观看 | 亚洲色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国产狂喷潮在线观看视频应用 | 中文亚色 | 久精品国产欧美亚洲色aⅴ大片 | 午夜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蜜桃 | 亚洲精品欧美激情 | 肉蒲团从国内封禁到日本成经典 | 国产激情综合 |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 | 超碰免费在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久久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 | 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