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國際貿易和金融
【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與技能目標:1.了解全球經濟聯系的基本形式為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2.了解國際貿易的范圍。3.了解國際貿易的基本格局和現狀。4.了解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
過程與方法目標:1.評價國際貿易基本格局的合理性。2.分析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貧富差距產生的原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主動思考經濟貿易的社會公平問題,樹立平等互利的國際貿易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國際貿易的基本格局和國際貿易的現狀。
難點:
1.評價國際貿易基本格局的合理性。
2.分析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貧富差距產生的原因。
教學方法:
啟發式和討論法相結合。
教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設計】
新課導入:商業貿易活動是人類地域聯系的重要方式,我國每年進出口量大幅度增長,與國際的交往增加了,說明我國的商業逐步走向國際化。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國際貿易和金融。
一、日益密切的全球經濟聯系
學生閱讀教材。
多媒體投影表7.4以及展示問題。1.全球經濟聯系的基本方式是什么?2.全球經濟聯系的發展與科學技術的發展的關系是什么?3.20世紀中期以來,全球經濟聯系的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
學生思考、討論并回答。國際貿易和金融是全球經濟聯系的主要方式。每一次技術革命的到來,都推動了國際貿易的大發展,加強了全球經濟的地域聯系。20世紀中期以來,在新技術革命的推動下,國際貿易和金融活動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各國或地區經濟越來越相互滲透、相互依存、不斷加深,經濟貿易和金融走向全球化。
①國際互聯網的出現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承轉過渡:在了解了日益密切的全球經濟聯系的情況下,我們應該進一步了解國際貿易的基本格局。
二、國際貿易的基本格局
學生閱讀教材并讀圖7.32和7.33。
教師提問:國際貿易交易的對象主要有哪些?
學生思考并回答:
主要有商品交易、商業信息交易以及勞務、技術、設備的交易。
多媒體投影,教師提問:
讀“我國外貿出口商品構成的變化”圖,思考回答下列問題:
1.從1952年到xx年間我國外貿出口商品構成發生了什么變化?
2.目前我國的進出口商品主要有哪些?
3.我國對外貿易的主要對象有哪些?
學生思考討論。
教師提問:那么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上主要有哪些不同?
多媒體投影下表。
學生閱讀教材討論。
學生回答并填寫表格。
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
工業基礎情況
雄厚
較薄弱
主要出口商品
工業制成品、小麥、玉米和畜產品
農礦等初級產品
主要進口商品
原料和燃料
工業制成品
近年來的變化
高技術產品進出口增長率高于其他制成品
工業制成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增加
貿易格局分析
優勢地位
不利地位
解決的措施和對策
南北對話
南南合作
承轉過渡:在國際貿易的過程中勢必產生相應的金融服務機構,這就是國際金融。
三、世界主要的金融中心
學生閱讀教材思考:1.世界主要金融中心在哪些城市?2.金融市場與政治經濟的關系如何?
學生回答:遍布世界的金融網絡,通過電子計算機等通信工具,把許多國家聯系在一起,一個市場發生動蕩,以至世界上一個角落政治局勢變動,都會迅速反映到國際金融市場,波及許多國家和地區。
課堂練習:
1.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的主要內容分別是:
a.商品交換,外匯的周轉和運動 b.商品和信息交換,資金的周轉和借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