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水循環(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陸地水體的各種類型以及各種水體之間的相互轉化規律,了解目前人類利用的水資源主要是淡水資源的數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環的類型、主要環節以海陸大循環對地理環境及人類活動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習水循環,能夠繪制“海陸間水循環示意圖”,并用簡練的語言表述水循環的過程及意義。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
(2)通過學習水的若干運動轉化、更新規律,使學生能夠結合生活實際、解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用科學的理念、發展的觀點指導個人行為。學會運用辯證的觀點分析、解決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陸地水體的有關知識,便學生增強水資源的憂患意識,樹立科學的資源觀,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2)通過水循環運動的學習,認識自然界水的動態平衡,受到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當一個人昏迷不醒的時候,他開口說的第一句話,一般說第一個字是什么呢?(學生齊答“水!”)可見水為生命之源,其對人類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自然界的水循環”。
[投影顯示]
資料一:“世界水日”的來歷
1992年6月參加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的100多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聯筆寫下了這樣的警句:“水不僅為維護地球的一切生命所必須,而且對一切社會經濟部門都有生死攸關的重要意義。”繼而,聯合國大會決定,自1993年起,確定每年的3月22日為“世界水日”,各國根據各自的國情,在這一天就水資源保護與開發開展活動,以提高公眾意識。
資料二:人類面臨空前的水資源危機。
21世紀,世界人口將增長3.6倍,農業用水將增加5倍,工業用水將增加26倍,城鄉各地生活用水將增加18倍。在非洲有12個國家常年缺水,4億多人飲水不足,而在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等國,許多大河滔滔人海,水資源未得到有效地利用。
[教師引導]從以上出示的有關“水”的報道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水對人類生存和發展起著生死攸關的重大意義;意識到當今水資源問題不僅是區域性的,也是全球性的。水資源問題需要全球每一個人的關注,同樣我們也不例外。
[教師提問]地球上的水體主要有哪些?它們所占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學生回答]海洋水、陸地水、大氣水,其中海洋水占到全球的96.53%。
[教師提問]哪些水體是方便人類利用的呢?
[學生回答]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
[教師追問]那么,這些水體在地球水體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呢?
[教師引導]我們通常所說的水資源,要指陸地上各種為人們所利用的淡水資源。結合這一概念,讀此統計圖表,你有何認識?請利用數字定量回答。
[學生回答]淡水資源及方便人類利用的水體所占的比例太少了!淡水資源占地球水體總量的3.5%,方便人類利用的淡水占地球上淡水總量的0.3%。
[教師提問]陸地上哪種淡水資源儲量最多?
[學生回答]冰山是陸地水資源的主體。
[教師追問]冰是否方便人類利用?水資源的利用性質與什么因素有關系?
[學生回答]不,主要是冰川的更新周期比較長,不便使用。
[教師提問]那請說一說為什么人類的生產和生活主要依賴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作為水資源?
[學生回答]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更新周期較短,利用后在較短時期可恢復。因此,它們與人類關系最為密切,也是我們目前開發利用的主要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