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水循環(1)
[分組活動]閱讀教材圖3.2思考:
(1)河流補給是指河水的來源。圖中河流的補給可能涉及哪幾種水體?
(2)河流與湖泊關系十分密切。假設河流水位與湖泊水位有差異,分析它們的補給關系。
[學生討論](略)
[教師補充]大氣降水是大多數陸地水體的直接來源,所以,我國東部絕大多數河流的徑流與降水量季節變化關系密切,有明顯的季節和年際變化;靠雨水補給的河流,其汛期出現的時間與降水量出現的季節一致。但是一定要注意:汛期都在雨季,而非夏季,因為不同的氣候類型,降水的季節并非都在夏季。在內陸地區,河流主要靠冰川融水補給,所以,河流徑流變化與氣溫變化有直接的相關性,河流的汛期出現在夏季。但是應該注意:南北半球的季節是相反的。我國大部分地區屬于季風氣候,因此,在冬季,我國大多數河流進入枯水期,河水主要靠地下水補給。另外,需要說明的是,湖泊對河流水具有一定的調節作用。洪水期,沿河湖泊及水庫會起削減洪峰的作用。
[問題過渡]我們已經知道,地球上的水資源數量是有限的,但是為什么沒有用完呢?(因為地球上的水處在不斷的循環運動之中)。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圖3.37《水循環示意圖》,完成下列要求:
1、在圖上找出構成海陸間水循環的八個主要環節,標出每個環節的含義。
2、海陸間循環、陸地循環、海洋循環分別包括哪些環節?
[教師要求]請用簡練的語言,表述海陸間水循環的過程。
[學生回答]地球上的海洋水,在太陽輻射作用下,通過蒸發、水汽輸送、大氣降水、陸地徑流等環節,最后又返回海洋,形成了海陸間水循環。
[教師補充]在海洋內部和陸地內部也存在著水循環運動。陸地循環通過蒸發或植物蒸騰形成水汽,水汽凝結又形成陸地水。這就是水的陸地循環,但不論是其發生的空間領域,還是參與的水量,陸地循環都不如海陸間水循環的規模大。因此,海陸間水循環對自然環境及人類影響最大。
[學生活動]通過學習“水循環”示意圖,設想沿海的a地和內陸的b地,水循環對這兩地氣候、水文、植被會有什么影響,進而歸納水循環地全球氣候和生態的影響。
[學生回答]略
[教師補充]正如同學們所歸納的那樣,海陸間水循環時a、b兩地影響有所不同。沿海的a地降水多,植被稀少,流水作用對地貌的影響也相應減弱。由此可見,水循環對氣候和生態環境具有明顯的影響。
[教師提問]海陸間水循環除對自然環境有影響外,對人類社會是否也有重要意義呢?請同學們觀察水循環示意圖回答。
[學生回答]使陸地淡水資源不斷得到補充、更新。
[逆向思維討論]如果自然界不存在水循環,那地球將會出現什么狀況?
[學生分組討論]各小組自由發言,各抒己見。
[教師補充]正是海陸間水循環,使海洋水蒸發,源源不斷變為水汽輸送到陸地,實現了海洋水、大氣水和陸地水之間相互轉化,維護了全球水的動態平衡,促進了陸地淡水資源的不斷更新。所以,海洋水汽能夠到達的區域,生態環境充滿了生機。宜人的自然條件使農業成片分布,也使人口和城市相對密集。這也正是前面講到的目前全球有50%多的人口生活在海岸的重要原因。可見,海陸間水循環對于地理環境乃至地球生命的影響是既廣泛又深刻的。
[教師承轉]陸地之間不斷地進行相互轉換運動,也在促進陸地水資源更新轉換方面與水循環運動發揮著異曲同工的效應;根據水循環的原理和轉化規律,我們了解到水資源具有永續利用的性質,那么是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呢?為什么在全球范圍內還會發生水資源的嚴重危機呢?目前造成水資源危機的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有哪些呢?請同學們就此問題展開討論,各抒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