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交通運輸網中的點》教案
知識與技能1.上海港的成因和發展的有利條件。
2.影響交通運輸中點的區位因素。
過程與方法
影響交通運輸中點的區位因素分析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上海港成為我國第一大港的有利條件;
影響交通運輸中點的區位因素分析方法。
教學方法
歸納法和探究式教學,以上海港為例,來分析影響港口區位的主要因素。
教具
多媒體以及《上海港位置圖》《北京市主要公路長途汽車客運站的位置圖》《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圖》等圖片。
教學過程設計
回顧舊知:我們已經學習了交通運輸網中的線,主要包括哪些呢?
學生回答:鐵路線、公路線、內河航線等。
導入新課:學生回答得很對,其實不管什么樣的交通運輸線,都是由交通運輸點組成的,而交通運輸網中的點,包括港口、車站、航空港等,它是客貨流的集散地,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影響交通運輸中的點。
一、港口的建設
學生閱讀教材。
教師提問:什么是港口呢?
學生思考:港口是具有一定面積的水域或陸域,供船舶出入和停泊、貨物和旅客集散的場所。
多媒體投影:《上海港位置圖》。
學生閱讀教材。
教師提問:上海港的地理位置如何呢?它的修建有何優勢和劣勢?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
地理位置:上海是我國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國最大的港口。因位于長江的入海口,東面又面臨大海,所以上海港既是河港也是海港。上海市位于長江口的南岸,而上海港主要分布在黃浦江和蘇州河的沿岸。
優勢:
1.上海港位于長江的入海口,東面又面臨大海,水運便利;
2.上海港所處的地貌為河口三角洲,這種地貌的優點是地勢平坦開闊,為港口的設備、建筑提供了優越的陸域條件;
3.長江與黃浦江、蘇州河又為筑港提供了航行和停泊的水域條件。
劣勢:
1.地形坡度緩、水流分叉多、河道流量分散;
2.加上近年來長江的泥沙含量增加,所以很容易淤塞河道,一般在運營后必須有挖沙船作業,才可保證河道暢通。
上海是我國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國最大的港口。因位于長江的入海口,東面又面臨大海,所以上海港既是河港也是海港。
下面我們著重來分析一下上海港所處的地理位置(板書并打出投影片圖7.15)
2.上海港的地理位置(板書)
(先讓學生自己讀圖分析,并思考圖中的小字部分的兩個問題)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在前面第六單元第四課“城市化”中對上海的城市建設已經有所了解,在第五課中還學習了上海近年來在保護和改善城市環境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我們今天來學習上海港口的建設,注意與前面的知識聯系起來,分析圖7.15也要與第六單元的6.18、6.26兩圖結合,這樣才能“溫故而知新”。
(先讓學生回答,然后教師通過引導來講解)從圖中可以看出:上海市主要位于長江口的南岸(因為上海市還包括長江口中間的崇明島和一些小島),而上海港(港區)主要分布在黃浦江和蘇州河的沿岸。上海港所處的地貌為河口三角洲,這種地貌的優點是地勢平坦開闊,為港口的設備、建筑提供了優越的陸域條件;長江與黃浦江、蘇州河又為筑港提供了航行和停泊的水域條件。但是,由于地形坡度緩、水流分叉多、河道流量分散,再加上近年來長江的泥沙含量增加,所以很容易淤塞河道,一般在運營后必須有挖沙船作業,才可保證河道暢通。
承轉過渡:上海港在這種地理位置和這種自然條件下,為什么能夠建成我國第一大港呢?影響港口區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