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交通運輸網中的線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與技能
1.了解鐵路的作用以及鐵路建設的主要區位因素。
2.了解不同等級公路和航道建設的主要區位因素。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樹立辯證的觀點和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1.結合實例能夠分析交通運輸網中的線的區位因素;
2.京九鐵路線區位選擇的影響因素分析;
3.公路選線的因素和原則。
過程與方法
教學方法
采用案例分析法和導學法。
教具
多媒體:“7.9-京九鐵路穿越的地區圖”、圖7.11-山東省國道和省道的分布、圖7.12-公路選線和圖7.13,以及交通運輸方式表格。
教學過程設計
復習舊課:交通運輸的方式主要有幾種?它們的特點是什么?
多媒體投影:交通運輸方式表格。
運送方式
優點
缺點
鐵路
河運
海運
公路
航空
學生回答。
導入新課:五種交通運輸方式中“鐵路、公路、航道”是交通運輸發生的最基本因素,那么這些交通運輸方式是如何受區位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呢?
一、鐵路的建設
教師提問:鐵路的發展歷史和作用如何?
學生閱讀教材并回答:世界:170多年;中國:120年。經濟意義,社會意義等。
多媒體投影:7.9京九鐵路穿越的地區圖和右圖,回答下列問題:
讀“京九鐵路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京九鐵路長______千米,從________到__________。京九鐵路所經省、直轄市、自治區、特別行政區。 京九鐵路沿線主要糧食產區。京九鐵路沿線主要糧食產區。
(2)京九鐵路的主要區位優勢: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三是________;四是________。
(3)京九鐵路的最大意義在于激活________________,帶動________。京九鐵路的修通,說明由于____________的發展,在現代鐵路建設中,____________因素對鐵路區位的影響,已經超過________因素而成為決定性因素。
學生閱讀教材,探究和討論。
教師引導學生拓展分析并得出結論:
1.京九鐵路所經省、直轄市、自治區、特別行政區(讀圖可知);根據中國政區圖的比例尺,計算鐵路長度約2538km;沿線主要糧食產區(華北平原、江淮平原、江漢平原、鄱陽湖平原和珠江三角洲)。2.合理布局交通網;促進沿線經濟發展;維持香港的長期穩定和繁榮;先進的科學技術是保證。對于京九鐵路的區位分析,應該從經濟、社會因素、先進的科技和自然因素等方面來全面分析,并抓住主導因素,從而能夠得出結論。3.激活全國鐵路網;沿線地區經濟發展。經濟、社會因素;自然因素。從中還應該進一步明確:京九鐵路的建設說明了影響鐵路建設的區位因素的變化,我們應該用發展的觀點來分析問題。
問題與思考:結合家鄉海西號鐵路的建設,試分析其區位優勢?(學生回去以后思考)
二、公路和航道的建設
多媒體投影:表7.2。
學生閱讀教材:了解我國公路運輸的概況。
學生思考:公路選線有何原則?
多媒體投影:圖7.11。
學生思考回答:國道是國家級的干線公路,一般可跨幾個省,為了節省運營時間,所以國道的基本方向以直達運輸為主,盡量縮短線路長度。省道是省級干線公路,以滿足本省經濟發展和居民的需要為主,所以它經過的居民點、車站、碼頭比國道要多。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條件,避開復雜地段。
多媒體投影:下表。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
地形特點
公路選線原則
平原
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