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逐步完善的交通運輸網(第二課時)
(第二課時)
一、設計思想
通過讀圖分析,邊讀邊畫,并通過問題設計強化訓練的方式,形成鐵路干線網絡,同時結合親身體驗,讓學生學會運用列車時刻表和認識高速公路的特點。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記住我國主要的鐵路干線,了解鐵路線命名的方法,學會使用列車時刻表。
2.過程與方法:通過讀圖分析能夠說出我國的交通運輸網絡的大致分布格局;運用地圖了解我國高速公路的分布和主要干線。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交通運輸線的建設成就和在經濟發展中所發揮的作用的學習,對學生進行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教育。
三、教學重點:1.交通運輸網絡的大致分布格局。2.主要鐵路干線的名稱與位置。
四、教學難點:“五縱三橫”鐵路干線的名稱與位置
五、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法、練習法、討論法
六、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一本列車時刻表,練習本,有條件的同學準備高速公路和鐵路的特點等資料。
教師:中國鐵路分布圖,我國的交通運輸網。
七、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播放“青藏鐵路”錄像,同時響起歌曲“花兒與少年”。教師提問:剛才看到的是哪一條鐵路的建設?這段音樂屬于在這一帶廣為流傳的什么歌調?它主要是我國哪個省的民歌?
如今,我們中國人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修起了世界最高的鐵路,這說明了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展示投影】展示“中國主要鐵路干線圖”
【師生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與學生一起在圖上找出“五縱三橫”鐵路干線。在找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觀察鐵路線的起止點及經過的省級單位和主要城市以及主要地形區。
【學生活動】1.舉例說明鐵路線命名的方法。(以京滬線為例歸納:⑴以起止點城市命名。⑵以起止省區簡稱命名。⑶以起止省區簡稱和一個終點城市命名。⑷以鐵路線所在的位置命名,如北疆線。從北京出發的,“京”放前,南北向先說北,東西向先說東。隴海線中的“海”指歷史上連云港有“海州”之稱)
2.師生一起找的同時,在地圖冊p30圖上或課本p91圖上依次用彩筆描一下。
3.注意總結鐵路線交匯的城市。
鐵路線分布有何特點?圖中哪一個城市還沒有鐵路線相連?這說明了什么問題?
【問題設計】1.新疆烏魯木齊一批長絨棉要用火車運往上海,應選擇的最合適的鐵路線依次是 、 、 。
2.廣州一批日用工業品要用火車運往昆明,應選擇的合適鐵路線依次是 、 、 。
【學生活動】小組對照地圖討論后,自由發言。
【教師引導】進一步鞏固我國的主要鐵路干線的名稱與位置。每位同學對照地圖在課前準備好的空白紙上,畫出五縱三橫鐵路干線及經過的主要城市。
【學生活動】略。一名學生到黑板上畫。
【教師指導】展示學生成果,師生共同糾正出現的錯誤。
【教師承轉】鐵路客運,列車時刻表對旅客顯得很重要,請帶來列車時刻表的同學解釋它的用法。
【學生活動】學生提出的疑問先讓部分學生回答,其他學生可針對個別同學提出的問題讓其解答(如里程的算法、時間的計算、小箭頭表示的意義等),教師做最后總結。
【教師承轉】我們對鐵路干線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們再來了解一下公路與內河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