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單元 7.3 交通運輸網中的點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結合課文實例,了解交通運輸網中點的區位選擇。
2.理解影響上海港的因素。
3.結合實例分析交通運輸網中的點的影響因素。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影響交通運輸網中點的區位因素的一般規律。
2.難點:港口形成的條件及區位因素分析。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交通運輸網中的線,即鐵路線、公路線、內河航線等,但不管什么樣的交通運輸線,線路有多長,它都是由各個點、即交通運輸點組成的。上節課我們講過:交通運輸線和交通運輸點,組成了縱橫交錯的交通運輸網。交通運輸網中的點,包括港口、車站、航空港等,它是客貨流的集散地,是完成交通運輸過程的重要環節。這節課我們要以上海港為例,來分析影響港口區位的主要因素。
(講授新課)
一、港口的建設
對于生活在內地的人們來說,由于距海較遠,大部分人對大海和港口比較陌生,但最起碼在電視里“見”過大海、港口,所以也有一個大致的印象。
1.港口的概念
港口是具有一定面積的水域和陸域,供船舶出入和停泊、貨物和旅客集散的場所。
2.影響港口的主要因素
①水域條件:航行條件、停泊條件。
②陸域條件:筑港條件、腹地條件。
③與城市的關系:城市與港口互為依存,城市是港口的依托。
港口一般可分為河港和海港兩種。港口建設時間久遠,有近5千年的歷史。目前世界上進行國際貿易的港口約有2千個。謎語──“船出長江口”──“上海”。
上海是我國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國最大的港口。因位于長江的人海口,東面又面臨大海,所以上海港既是河港也是海港。
閱讀:p72圖7.14“上海港位置”。
3.影響上海港的主要區位因素
①地理位置優越,河港兼海港
我們在前面第六單元第四課“城市化”中對上海的城市建設已經有所了解,在第五課中還學習了上海近年來在保護和改善城市環境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我們今天來學習上海港口的建設,注意與前面的知識聯系起來。
上海市主要位于長江口的南岸(因為上海市還包括長江口中間的崇明島和一些小島),而上海港(港區)主要分布在黃浦江和蘇州河的沿岸。上海港所處的地貌為河口三角洲,這種地貌的優點是地勢平坦開闊,為港口的設備、建筑提供了優越的陸域條件;長江與黃浦江、蘇州河又為筑港提供了航行和停泊的水域條件。但是,由于地形坡度緩、水流分叉多、河道流量分散,再加上近年來長江的泥沙含量增加,所以很容易淤塞河道,一般在運營后必須有挖沙船作業,才可保證河道暢通。
從上面上海港所處的地理位置可看出,雖然存在一些不利條件(易淤塞河道),但經人力作用(挖沙)可以保證河道暢通,所以說,上海灣所處的自然條件是非常有利的。
②經濟腹地發達且遼闊
什么叫腹地?這個概念我們在上冊中學過,腹地是指港口的一個服務區域。近年來,上海的經濟飛速發展,特別是浦東的開發,上海的經濟已成為我國經濟的“龍頭”,所以說,上海港的服務區域是很大的,其經濟腹地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包括川、渝、鄂、湘、贛、皖、蘇、滬等省市。在上節課我們學習交通運輸線時也了解到,上海港周圍的水陸交通十分便利,不僅有長江干支流,而且有京滬、滬杭鐵路和多條高速公路同全國各地相連接,集散客貨流,這是世界上其他大港所無法比擬的。因此說,經濟因素是上海港得以發展壯大的一個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