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五單元 第二節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第二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第1課時●從容說課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是相對的,而差異性才是絕對的。地球表面不可能找到兩個完全相同的地區,只有相似的地區。地理環境的差異性體現在不同的空間尺度上,可以是地域性的,也可以是全球性的。教材主要剖析了陸地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主要表現在三個方向上的變化。其中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和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都屬于水平方向上的分異規律,還有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規律。該部分內容較為抽象,教師教學時可選取恰當的視聽資料來幫助學生建立感性認識,以更好地理解陸地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如教學“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時,可選取我國南北向的大鐵路——京九線沿途景觀的變化讓學生體會這種景觀的過渡是由熱量的變化而引起的,教學“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時,可選取我國東西向的大鐵路——隴海線沿途景觀的變化,使學生理解從森林—草原—荒漠的景觀變化是由于水分的差異而引起的。在教學“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規律”時,可選取不同緯度、不同海拔高度的山體在一起比較,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這些山體的垂直帶譜豐富程度相差很大?最后得出結論,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規律跟山地的高度以及山地所處的緯度有關,并深刻理解這種現象的地理成因。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使學生初步學會立體、動態地分析地理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袢S目標知識與技能1.懂得地域差異在自然地理環境中是普遍存在的。2.了解區域差異有不同的空間尺度,能用地圖解釋陸地上不同的自然帶。3.會分析地域分異規律的形成和表現。4.了解人類怎樣利用地域分異規律。過程與方法1.自主學習,讀圖分析討論法。2.探究與活動,理解地理環境的差異性。3.利用景觀圖片分析地理環境的差異性。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樹立地理環境的差異性無處不在的思想,因此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因地制宜。●教學重點1.地理環境的差異性的空間尺度。2.地理環境的差異性的變化規律!窠虒W難點陸地環境的地域性分異規律。●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景觀圖片●課時安排2課時
第1課時●教學過程[新課導入][復習提問]1.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產生的根本原因?答:地理要素間進行著物質與能量的交換。2.自然地理環境的兩個整體功能是什么?答:生產功能和平衡功能。3.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兩個表現是什么?答: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地理要素的變化會“牽一發而動全身”。(出示景觀圖片“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和“內蒙古草原”)(經濟發達地區的教師也可將不同學生在旅游中所看到的不同的自然風光、自然景觀作對比)
師:這兩幅風光迥異的圖片說明了自然地理環境具有什么特點?生:自然地理環境具有差異性。師:對。我們剛剛學習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但自然地理環境還具有另一個特點——差異性。(板書)第二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教師精講]師:從整體上看,全球的地理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但上面兩幅圖的差異又說明了這樣一個問題:地球表面各地之間又存在著明顯的地域差異。事實上,地域差異在自然地理環境中是普遍存在的,自然地理環境中只有相似的區域,但不可能存在兩個自然狀況完全相同的區域。(出示圖片“五帶的劃分”)師:這反映了自然地理環境中哪個因素在空間上的分異?生:溫度。師:這種分異的尺度范圍是什么?生:全球性的尺度。師:對。我們在旅行中所感受到的其他地區和我們家鄉的差異所體現的是陸地環境的地域分異,這種地域分異的規模比全球性的地域分異規模小。(提問)陸地上為什么會形成不同的氣候類型?生:由于各地所處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不同,所產生的熱量和水分的組合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氣候類型。師:請說一說,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中動物、植物都有著怎樣的特點。(生討論,師總結)在熱帶雨林中,長年高溫多雨,植被常綠,樹種繁多,層次復雜,生長茂盛,林內藤本植物縱橫交錯,附生植物隨處可見。森林中的動物種類豐富多樣,但茂密的森林使動物行走不便,因而地面上幾乎沒有善長奔走和長跑的動物,而多營巢樹棲、攀緣生活、耐濕熱的動物。師:那么在內蒙古大草原上動、植物又有著怎樣的特點呢?(生討論,師總結)在內蒙古大草原上,典型植被為草類,耐干旱,根系發達。草原開闊而平坦,動物善于奔跑以逃生或捕食。師:從對以上分析知道,自然地理環境有著明顯的地域差異性,但在某一地域范圍內又表現為景觀上的一致性,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是辯證統一的。(出示圖片“世界陸地自然帶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