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第二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考試說明要求:1、結合實例,分析自然地理環境從赤道到兩極、從沿海向內陸及垂直地帶的地域分異規律。2、理解地理環境的差異性及其對人類活動的意義。主要知識點:1、地球表面相應的 、 和 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 、呈 分布的陸地自然帶。2、地域分異規律水平地域分異規律
分布規律
圖示
主要影響因素
更替方向
延伸方向赤道到兩極( 緯度明顯)沿海向內陸( 緯度明顯)
垂直地域
分異規律3、山地垂直帶是在 地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山麓與 帶一致。垂直地域分異與山地所在 、 密切相關,即山地所在緯度越 ,海拔越 ,垂直帶數目越 ,垂直帶譜越 。4、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使得農業生產產生了 地域差異,這是因為 是農業生產必須因地制宜的一個根本原因。 【同步訓練】右圖為南美洲三座山脈植被分布的差異。讀圖回答:1.造成圖中三座山脈植被分布差異的主要因素是:a.地勢高低 b.緯度高低 c.山脈坡向 d.距海遠近2.圖中甲植被帶的農業活動最有可能是:a.地中海農業 b.混合農業 c.熱帶遷移農業 d.乳畜業(江蘇卷,文綜)小明計劃考察某地,地理老師建議他最好把時間安排在8月至10月,要帶上墨鏡、遮陽帽、防曬霜、羽絨服和防水服等物品。按照老師的建議,小明順利地完成了考察活動。據此回答3-4題。 3.小明考察的目的地是 a.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 b.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 c.四川大熊貓自然保護區 d.內蒙古大草原 4.圖4的四幅照片中,由小明在考察地拍攝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下面兩圖中,上圖為從雅加達到北京附近沿經線的植被分布示意圖,下圖為經北京附近沿緯線的植被分布示意圖。回答5——7題.5.a處出現苔原植被是因為 a.緯度位置影響,屬緯度地帶性 b.海陸位置影響,屬經度地帶性 c.受地形影響,屬垂直地帶性 d.受地形影響,屬非地帶性 6.在下圖中,大陸東部和西部沿岸地區都是森林,但是森林的種類不同,其影響因素是 a.地形 b.土壤 c.水源 d.氣候 7.在下圖中,d處之所以能形成草原的原因是 a.受到夏季風的影響較為濕潤 b.受到西風的影響帶來豐富的降水 c.受冬季風的影響從北冰洋帶來豐富的水汽 d.e處有高山冰雪融水,使這里有較為豐富的水資源,能滋潤草地的生長 讀右下全球生物氣候地帶示意圖,回答。8.從圖中可以看到,森林分布的極端界限條件是a.年平均氣溫大于-7℃ b.年降水量大于400mm c.年降水量大于1 000mm d.年平均氣溫大于0℃9.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從圖中可以看出,熱帶、寒帶與溫帶的分界分別約為年平均氣溫18℃和4℃ b.從圖中可以看出,熱帶、寒帶與溫帶的分界分別約為年平均氣溫4℃和18℃c.在年平均氣溫20℃的條件下,年平均降水量從0—1500mm,地面植被依次是半沙漠、多刺灌木、草地、林地 d.在年平均氣溫20℃的條件下,年平均降水量從0—1500mm,地面植被依次是多刺灌木、半沙漠、草地、林地根據下表資料,回答10-12題。 97°w附近某山東坡年均溫、自然帶垂直分布 海拔(m)<640640~18001800~34203420~41004100~5700平均溫(℃)28~2424~1818~1212~6<6自然帶熱帶雨林帶①②③④10. 下列選項中,數碼代號、自然帶、農作物的正確組合是 a.①—亞熱帶和溫帶闊葉林帶—水稻 b.②—高山針葉林帶—玉米 c.③—高山針闊混交林帶—花生 d.④—高山草地帶—小麥 11.該山地最適宜人類聚居的地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2.對該山所在地的敘述,正確的是 a.終年受赤道暖流的影響 b.東北信風對自然帶基帶的形成有影響 c.位于板塊生長邊界 d.河流源遠流長 13.下列是四座相同高度山地的垂直自然帶帶譜分布示意圖,有關敘述正確的是: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