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2
課題: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認識課標:認識地理環境的差異性,理解自然帶的形成和地域水平分異規律、垂直自然帶的分布規律、世界特殊地區的自然帶成因。地理環境的差異性與農業生產關系
聚焦高考:地理環境的差異性與人類生產、生活關系密切,對于人類如何利用環境資源發展經濟、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具有指導意義。從近幾年的高考命題情況,結合目前高考以能力立意為主的思想,根據本節知識特點,其命題趨勢將側重于案例分析,運用陸地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規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將與世界農業地域類型結合。
復習重點:陸地環境地域差異性的表現及原因
復習難點:理解陸地環境地域差異性的表現及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平地與南北白山坡差異的原因。山地自然帶分異規律的歸屬是易錯之處。
教學方法:學案導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談話法、案例法、歸納法、
學習方法指導:本課內容理論性、專業性和綜合性都很強,對多數學生來說比較深奧難懂,因此需聯系已有知識進行綜合分析、整體理解,如將“世界陸地自然帶分布圖”與“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全球氣壓帶風帶分布圖”及“世界洋流分布圖”等通過迭加、進行比較,并找出內在聯系,增進理解,同時培養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及學生學習的學案
教學過程:
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引導學生讀家鄉的五幅圖分析思考請同學們描述家鄉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復習鞏固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特點。
新課教學:
引導學生結合探究活動一完成探究活動二理解自然帶的概念及其成因、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的關系。
課題: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一 自然帶
1 自然帶的概念及其成因(板書)
指導學生完成探究活動三幫助學生理解自然帶的名稱、自然帶在分布上與氣候的關系、自然帶的界線
2 自然帶的名稱、分布及其界線(板書)
指導學生完成探究活動四幫助學生歸納總結自然帶的水平分異規律
二 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一) 水平分異規律: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與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板書)
分異規律 形成基礎 影響因素 分布規律
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
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
指導學生完成探究活動五幫助學生歸納總結自然帶的由山麓至山頂的分異規律
(二)由山麓至山頂的分異規律(板書)
指導學生完成探究活動六幫助學生歸納總結自然帶的非地帶性
(三)非地帶性:---局部環境因素的差異(板書)
分布規律 典型地區 影響因素
地帶性自然帶的缺失 南半球缺失 、
改變了地帶性分布的自然帶 南美南部東西兩側分別是 和 自然帶
地帶性自然帶空間分布范圍受到約束 南、北美洲西部各自然帶沿 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