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角的喜劇》教學實錄
師: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具體說說。
生7:第一句話“既要……又要……”就是概括全文的,而后面“要與簡單化絕對化打仗”是提出號召,從反面重申論點的,也是總結全文。
師:看來你是動了腦筋的,大家想想,這樣劃分是不是更有道理?可見,我們只有學會獨立思考,才能有真知灼見。
師:好,下面請再來看《飛機不能飛上天》(投影),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觀點,用課文中的話來來分析幾位科學家的觀點錯在哪里?萊特兄弟的正確又表現在哪里?
生8:因為科學家只是從主觀出發……
師:注意,要用課文中的觀點來分析這個故事。
生8:科學家只是掌握了事物的一般性,沒有把握特殊性,而在能否飛上天空這一點上,特殊性反而成了成敗的關鍵。
師:對,扣住了課文,又會靈活運用。那具體到“飛機”這件事情上,一般性、特殊性又各指什么呢?誰來說清楚?
生9:一般性是指機械比空氣重,飛不上天;特殊性是指當飛機的飛行速度到一定程度時,它卻可以飛起來,我聽說好像是時速200公里以上?茖W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沒有考慮到這一特殊性,所以犯了錯誤。
師:說得好。看來我們完全理解了作者的觀點。那么,請聯系結尾處的寫作時間,你們知道作者為什么要提出這一主張嗎?
生10:因為是在文革中,搞什么“趕英超美”、“大煉鋼鐵”等生產運動,都違反了客觀規律,所以作者要對這些盲干的做法敲響警鐘。
生:對,還有“放衛星”“浮夸風”……(紛紛補充)
師:也就是說,本文是針對1957年前的“大躍進”的錯誤做法提出深刻的批評而創作的。不過,這是在文革前。作者的見解即使是現在看來也是振聾發聵的。現在還有這樣的現象嗎?
生11:有,有的地方盲目建開發區,卻不考慮當地經濟的特殊性,結果開而不發。
生12:報紙上還說,某地方干部要農民統一種蘋果,后來種得太多,蘋果反而賣不出。
師:可見,秦牧提出觀點還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呀。當然,我們僅僅是理解他的觀點還不夠,還要學習作者是如何將觀點闡述得這樣生動而透徹的。下面我們來看看,作者主要是靠什么來將道理講得如此淺顯又令人折服的?
生13:文中用了很多事例來說理。
師:這叫事例論證的寫法,用事實來說話。找一下,文中分別用了那些事例來證明觀點的?
生2:證明“事物都有復雜性”時,用了小時候認識菱角的事情,還有過敏反應、牙齒多少因人而異的幾件事例。
生13:還有,在談“既要掌握一般性,又要掌握特殊性”時,用了農民識天氣、種子變劣、山洞養豬的事例。
師:你們看,本文的事例多不多,一共有幾個事例?
生:八個。(投影:①對菱角的認識、 ②蝗蟲、蝴蝶一類的昆蟲、③碳水化合物、 ④同一元素不同形態、 ⑤喝咖啡的過敏情況 ⑥牙齒的多少。⑦農民識天氣 ⑧種子的優劣 ⑨山洞養豬)
師:想一想:用豐富的事例來談道理好不好,有些什么好處?
生(紛紛):可以通俗易懂,變抽象為形象;讀起來有趣,易于接受……
師:(顯示投影,總結了幾點好處:豐富充分,生動形象易懂,使說服力更強):好,這些好處你們幾乎都說出來了。課文中的事例屬于什么事例?與老師所舉“飛機”的事例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