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王維其他題材的作品,如送別、紀行之類的詩中,也經常出現寫景佳句,如“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送綦毋潛落第還鄉》)、“山中一半雨,樹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等,都是傳誦不衰的名句。
蘇軾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東坡題跋•書摩詰藍田煙雨圖》)王維不但有卓越的文學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畫家,還擅長音樂。深湛的藝術修養,對于自然的愛好和長期山林生活的經歷,使他對自然美具有敏銳獨特而細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筆下的山水景物特別富有神韻,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現出深長悠遠的意境,耐人玩味。他的詩取景狀物,極有畫意,色彩映襯鮮明而優美,寫景動靜結合,尤善于細致地表現自然界的光色和音響變化。例如“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青溪》)、“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過香積寺》)以及《鳥鳴澗》《鹿柴》《木蘭柴》等詩,都有體物入微之作。王維的寫景詩篇,常用五律和五絕的形式,篇幅短小,語言精美,音節較為舒緩,用以表現幽靜的山水和詩人恬適的心情,尤為相宜。王維描繪自然風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詩壇獨樹一幟,成為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繼承和發展了謝靈運開創的寫作山水詩的傳統,對陶淵明田園詩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園詩的成就達到了一個高峰,因而在中國詩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王維的創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五律和五、七言絕句造詣最高,同時其他各體也都擅長,這在整個唐代詩壇是頗為突出的。他的七律或雄渾華麗,或澄凈秀雅,為明七子所師法。七古《桃源行》《老將行》《同崔傅答賢弟》等,形式整飭而氣勢流蕩,堪稱盛唐七古中的佳篇。散文也有佳作。《山中與裴秀才迪書》清幽雋永,極富詩情畫意,與其山水詩的風格相近。
王維詩在其生前以及后世,都享有盛名。史稱其“名盛于開元、天寶間,豪英貴人虛左以迎,寧、薛諸王待若師友。”(《新唐書》本傳)唐代宗曾譽之為“天下文宗”(《答王縉進王維集表詔》)。杜甫也稱他“最傳秀句寰區滿”(《解悶》十二首之八)。殷璠說:“維詩詞秀調雅,意新理愜,在泉為珠,著壁成繪,一句一字,皆出常境。”(《河岳英靈集》)唐末司空圖則贊其“趣味澄夐,若清沇之貫達”(《與王駕評詩書》)。昔人曾譽王維為“詩佛”,并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并提。以思想內容而言,王維詩遠不能與李、杜相提并論;而在藝術方面,王維確有其獨特的成就與貢獻。唐劉長卿、大歷十才子以至姚合、賈島等人的詩歌,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王維影響。直到清代,王士禛標舉神韻,實際上也以其詩為宗尚。但這派詩歌,往往陶情風景,缺乏社會內容。
(選自《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6年版。有刪節)
二、參考譯文
現在接近十二月末,峣(yáo)山的景物優美、氣候宜人,很值得游賞。我知道你正在溫習經書,(準備應試),不敢輕易打擾(你),就(獨自)去山中(游玩),在感配寺休息,同山僧一起吃過齋飯后才離去。
(歸途中)北行涉過灞水,(這時)清朗的月亮已經映照著城郭。夜間登上華子岡,只見輞水的波瀾在月光照耀下起伏蕩漾。還有遠山上的樹林間有火光忽明忽暗。還可以聽到從深深的小巷里傳出像豹子叫似的犬吠聲。村中舂米的聲音,與廟宇傳來稀疏的鐘聲相互交錯。(此時)僮仆都已休息,只有我獨自靜坐,常常回憶起往日,同你在一起的日子,(我們)攜手賦詩,在小徑間漫步,在清流旁佇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