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歲出門遠行》教案
5、類似“我還沒走進一家旅店”的句子竟在小說中出現了好幾次,結尾部分的“我一直在尋找旅店,沒想到旅店你竟在這里”和它們遙相呼應,這句話為什么不斷出現?與文章主旨有什么關系?(教給學生文章重點語句對文章主題的點睛作用。讓學生學會點面結合的方法。)
6、本文部分情節具有象征意義,請找出來,并揣摩品味。(如漫無目標地前行后,搭上汽車又原路返回和后來被搶走背包等)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細心。)
7、本文的主題是什么?我們也已經十七八歲了,學習本文對我們有哪些啟發意義?
(審視主題,學則能思,學以致用。)
8、小說的語言很別致,不同于一般常見的語言形式,這就是先鋒派小說的特點嗎?哪些語句能體現?(學習語言表達方法,熟悉先鋒文學特點,培養學生的研究意識。)
(五)品讀鑒賞
1、你覺得哪些地方寫得好?好在哪里?(激發學生的閱讀與思考興趣,尊重學生的體驗。)
2、哪些語句寫得精彩?為什么?并把它讀出來。(主要是形象有趣)
(讀和品味是語言學習的重要方法。學生的喜歡才是課堂的真正需要。)
[ 如:(1)我在這條馬路上走了整整一天,已經看了很多的山和云。所有的山和云,都讓我聯想起了熟悉的人。我就朝著它們呼喚他們的綽號。
(2)那時我的腦袋沒有了,腦袋的地方長出了一個旅店。
(3)我知道自己的心窩也是暖和的。我一直在尋找旅店,沒想到旅店你竟在這里。 ]
3、哪些符合十八歲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哪些不符合?(聯系學生思想實際,增強體驗,提高認識。)
(六)拓展延伸
1、文中的“我”給你的感覺是什么?你覺得他的哪些地方值得學習,哪些地方應該盡力避免?(了解學生的感受,便于因材施教,處處施以教育。)
2、學習本文以后,你的最大收獲是什么?如果外出遠行,我們應做好哪些心理準備?(進行成人成才教育,提高學生面對人生挫折的意識和能力。)
3、走過了十七八個春秋,你一定有了自己獨特的生活經歷與體驗,講一講你初次遠行的經歷或成長中的煩惱,或成長中的挫折、困惑。(傾聽心聲,激發興趣。)
(七)總結提升
學生自己總結,自己完善,老師適時補充。(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應是學生的。)
(八)布置作業
1、課下閱讀卡夫卡荒誕小說《變形記》,比較一下與本篇小說的異同,寫下你的閱讀心得。(培養學生的比較鑒賞與寫作能力。)
2、模仿本文寫法,寫下你“初次遠行”的獨特經歷或成長中的挫折、困惑。(遷移而學以致用。)
板書設計:
十八歲出門遠行
余華
十八出門 →獨自遠行 →尋找旅店 →搭車返回 →拋錨被打 →找到“旅店”
象征:尋找旅店→
搭車返回→
拋錨被打→
找到“旅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