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美利堅命運的內戰》說課稿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決定美利堅命運的內戰》本課分為3個子目,分別是“工廠和種植園主的沖突”“廢除奴隸制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兩種制度的決戰”。三個子目的邏輯關系是:“工廠和種植園主的沖突”旨在說明美國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廢除奴隸制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主要說明林肯當選總統直接導致了內戰的爆發,是美國內戰的導火線;“兩種制度的決戰”則是介紹了戰爭的爆發、經過、結果和意義。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可以加深學生對美國內戰以及美國資本主義發展作用的認識。對于統一,它為美國日后成為資本主義最強大的國家奠定的基礎。學習本課對于學生認識資本主義的發展歷史具有重要意義,它是全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本課題在九年歷史課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九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美國內戰前南北不同的經濟制度,知道這是引發戰爭的基本原因。
能力目標:初步形成對不同社會制度進行比較和評判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對美國南北戰爭爆發原因和它在美國歷史進程中的地位的認識,了解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性質的基本觀點,初步形成歷史進步意識。通過對林肯的認識和了解,學習他個人奮斗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意志。
該目標的確定,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利于學生知識、能力、情感素質的全面提高,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成長、發展規律,強化了德育訓練和道德素質培養。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依據北師大版課程標準,在全面了解教材基礎上,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林肯是美國南北戰爭中的活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內容。
教學難點:南北戰爭在美國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說教法
基于本框題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出示課件“三角貿易圖”了解黑人的情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
結合教學資源組織學生進行問題探究,通過活動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五、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最后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1、導入
通過屏幕展示有關《美國獨立戰爭》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提出問題,在提問回憶的基礎上,老師再繼續追問,設置探究的問題情景,導入新課,這樣即提出新的問題,既能讓學生接受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2、講授新課:(30分鐘)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難點。
探究 ——①讀、探、議
讓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并思考導入時提出的探究問題,即:獨立后的美國在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中還存在著什么內部障礙?然后小組討論,再讓學生發言,交流討論結果。通過該環節,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分析歸納,獲取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通過讀全文,找障礙,這對基礎較差的學生可能有一定的難度,因為書上沒有明確的指出障礙是什么?這是要靠通過讀全文,分析全文內容后才能得出結論的,這時安排小組討論,既可以打破讀書時沉悶的課堂氣氛,更能加強學生的合件能力,如果學生的回答不是很好,老師可適當引導,幫助學生分析出獨立的美國還存在著領土狹小,南北矛盾等障礙,培養學生從整體上去把握教材的能力。
②看:
為了幫助學生弄清美國獨立后領土擴張的方式和方向,教材上只有靜面的圖,我通過屏幕動畫顯示領土擴張的過程,讓學生在觀察中自己總結出擴張的方式和方向,以加深學生的印象。
③評 :
關于"西進運動"的影響書上是通過小字和"血淚之路"的圖出現的,但這個問題不能省略,我通過設計巧妙的過渡問題:"大批移民帶著家產到荒漠的西部去干什么?是去旅游嗎?quot;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去談西進運動的影響,學生的答案是多種的,只要說得有理老師應給予肯定,鼓勵學生多思考,積極發言,最后通過圖片、屏幕顯示,老師小結,引導學生提高全面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并升華學生痛恨侵略的情感,為后面"升華"中的"對比"作鋪墊。
④析、練 南北矛盾及內戰爆發是全課的重難點,讓學生細讀本目、討論分析南北存在著哪些矛盾問題─→學生發言,找出矛盾問題─→
根據學生的發言引導學生分析內戰爆發的原因。
屏幕顯示分析過程,再展示有趣的漫畫,讓學生通過分析漫畫內容,加深對領土擴張,南北矛盾及內戰爆發的關系的理解,提高分析問題、語言表達及知識遷移的能力。對于內戰過程及意義比較簡單,通過設問,讓學生在問題中了解內戰過程,與課前導入問題相呼應。
學:
教材中對林肯的評價有正楷字部分、小字部分,課后有練習,再引導學生分析完內戰的意文后,提出過渡問題(略),讓學生通過對林肯的評價,認識到林肯一生的貢獻及可貴的品質,不僅會受到美國人民的尊敬和愛戴,我們也應該學習他的優良品質。屏幕顯示林肯像及馬克思對林肯的評價,使學生在偉人的評價中使情感得到升華。
屏幕顯示美國"西進運動"及中國"西部大開發"的圖片,播放優美的反映我國西部大開發的錄相片斷及江總書記關于西部大開發講話的內容要點,讓學生通過看圖片、資料、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將美國的"西進運動"與我國的"西部大開發"進行對比。談一談自己的感想,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在暢談中體驗教材與生活、課外與課內、自己與社會是緊密相聯的,提高學生演澤知識、以使鑒 今的能力,引導學生挖掘歷史學科中的內涵,內化良好的情感品質,并上升為學好歷史的情感,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老師對學生的答案只啟發不評價,以免來束縛學生的思維,不等結果如何學生能討論、能思考、能發言就是收獲。最后鼓勵學生要關注與參與生活,為祖國的建設而努力學習,在學生暢談、課堂氣氛的高潮中結束本節課,讓學生有一種學有余味,戀戀不舍的感覺。
整個教學過程立足本校學生的學情,注重學生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體現新課改中要求師生互動的要求。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2—3分鐘)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盡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以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讓學生在樂趣中鞏固已學知識,也學會一種學習方法(如時間足夠,可讓學生分析小結所包含的內容)。
4、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還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于學生能夠理解掌握。
板書:
第15課決定美利堅命運的內戰
工廠主與種植園主的沖突
“廢除奴隸制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兩種制度的決戰”。
5、課堂反饋:根據學生實際設計題填空題,選擇題和材料分析題。這樣既鞏固了所學基本知識,又提高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試能力。
6、布置作業。
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既要使課題有完整結構又要聯系青少年自身實際,給學生必要的知識拓寬 ,加強應試能力訓練,我設計了這樣的作業:自制一個表格,分類列出美國內戰中北方取得勝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