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PS之父——求伯君》評課稿
一、從宏觀的角度來看,虞老師的教態自然,基本功扎實,教學語言規范,能夠正確地使用術語。教學語言注意輕重之分,有抑揚頓挫之感,語速中等但偏慢,特別是有時兩句話之間的停頓過長。二、從中觀的角度來看,本節課的整體設計前后呼應,各個環節過渡自然,內容流暢。特別突出的是充分利用了教科書,首先是利用教科書上的范例,作為學生編排欄目內容樣式的參考,有利于幫助學生建立一個所須編排欄目內容樣式的概念,它所具有的持久性和直觀性,是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范例的必要補充;其次是指導學生參考課本上的操作提示,自主學習、嘗試操作,體現了學生是學習主體的教學思想,有利于突出和揭示學習內容的重難點;第三是有選擇地利用課后的“隨堂練習”,實現課的總結和查漏補缺,有利于后進生在課外“開小灶”。
課堂中各個環節的實施時間:教師講授和操作示范的時間用了22分(占49%),學生自主操作討論的時間為18分(占40%),展示學生作品與小結5分(占11%)。再從教學的程序來看,基本上是教師先進行示范操作,盡可能地突出操作的要點和難點之處。由此看來教學的模式還是比較傳統的,參照孔子所提的 “不憤不發,不徘不啟” 教學理念,如果讓學生在完成教師給出的任務中,自己發現操作的難點,甚至被困住寸步難行,然后教師再提供幫助和示范,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解決難題的樂趣(體驗成功),也許這樣更能體現新教材與新教學思想。
三、從微觀的角度來看,我認為虞尚夫老師在許多細節的處理上做得很好。特別像虞老師在多個軟件(窗口)進行切換時,提到了“最小化”與“還原”窗口。雖然這是一個學生已經掌握的操作,但是與在實際操作中的應用還有一定的距離。在有了虞老師的這個提示之后,基本上避免了其他幾堂課中學生頻繁打開、關閉某個文件的現象,既方便了學生操作又節約了時間,提高了操作的效率。
另外,我認為本課的導入顯得過于樸素平淡。由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應該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如果在課的一開始就激發學生對求伯君的高度興趣與崇敬,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把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轉化為完成本節課任務的動力;另一方面可以為實現本課——“通過對《WPS之父——求伯君》一文的排版,了解求伯君如何克服困難,發明和發揚民族軟件,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時借此學習求伯君刻苦學習,熱愛祖國的精神”——的情感目標打下扎實的情感基礎。